1、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 人事科杜立峰 最近读了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写的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王阳明是明朝才兼文武、奇志大勇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令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在理学上的贡献。作者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这本书对阳明学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从王阳明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论证。 陈来先生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当代著名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
2、长,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陈来教授对先秦儒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史有极深厚地研究,他这本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一书对王阳明哲学思想很有自己的见解。我原来也读过一些关于对王阳明思想论述的书籍,可以看到不同的作者写出的王阳明,读起来味道也是不同的,从中收获到的也是不同的知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王阳明哲学的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要理解这两个思想,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古人的学习和今人的求知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研究生物、物理、化学,是要探索其间未知的东西,叫闻见之知,而古人的学习则很简单,就是要探索一个东西道,可以理解为万物之至理,即德性之知。有了德性之知就可以内圣外王,诚意、正心、修身、
3、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圣人,而这个道又没有标准,众说纷纭。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王阳明所谓的良知包括明善恶(道德)。第二、辨是非(智慧)。这是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就是唤起、体认、践行、扩充、光大、达到、实现。所以致良知就是要通过那些致的行动实现人皆有之、与生俱来的自性、本心、善根、智慧,达到万物一体、与宇宙同化的圣贤境界。 知行合一是在致良知在知和行关系上发展。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为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即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因此,知行合一反对那种只说不做的假道学,不行就不是真知,无疑有其深
4、刻意义。 我们今天的求学、研究,学习各类知识、理论、方法,基本为向外求,看似与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关系不大。但相信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向外求,学习、理解、记忆都没有问题,但到了用的时候、创新时候,倘若没有向内求的功夫,何来心中无惑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中就引用了王阳明这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话的出处就是王阳明,意思是没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习近平向来重视
5、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其含义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倡导学习与立志,又倡导学以致用,崇尚实践。学习习近平十八大前后重要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自2019年以来,习近平6次强调知行合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领会知行合一时代内涵并以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务必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6、。二是要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党风政风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好转,但要实现党风政风的根本性转变,作风建设依然在路上。知是基础,行是重点,实现党风政风的根本性好转,领导干部务必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三是要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践行三严三实贵在知行合一。三严三实更需要在知和行上下功夫。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做到真知、深知.三严三实,重在身体力行,自古以来知易行难,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不做表面文章,不玩花架子,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多次强调知行合一,并不是要我们照搬王阳明的思想,而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号召我们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何以兴邦,那就是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