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伤寒与副伤寒,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伤寒玛丽,1909,年伤寒玛丽在报纸上的插图,(,Typhoid Mary,)本名玛丽,马伦(,Mary Mallon,,,1869,年,9,月,23,日,1938,年,11,月,11,日),爱尔兰人,,1883,年独自移民至美国,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玛丽是一个厨师,并因此造成,53,人感染、,3,人死亡,但她坚决否认这项事实,也拒绝停止下厨,因此两度遭公共卫生的主管机关隔离,最后于隔离期间去世。,玛丽,马伦于,1900,年至,1907,年在纽约市内担
2、任厨师,这段时间内她造成,22,人感染伤寒热,其中,1,人不治身亡。不到两周,马马罗内克(,Mamaroneck,)居民便开始受此病袭击。,1901,年玛丽,马伦搬至曼哈顿,在新的家庭中帮忙厨务,但该户成员却开始发烧、腹泻,一位洗衣女孩因此死亡。随后玛丽改替一名律师工作,直到家中,8,名成员有,7,位染上伤寒,在照顾的过程中又将伤寒的感染向外扩散。,1904,年,她在长岛找到一份新工作,两周内,11,个家庭中有,6,户因伤寒住院,玛丽便因此再转换工作,造成另外,3,个家庭的感染。,伤寒玛丽第一次受隔离治疗,纽约市健康部门派遣医师和玛丽约谈,但她却认定“法律是毫无理由地骚扰,因为她没犯下任何过失
3、。”,数天后数位警员至玛丽的工作场地,带走她且暂时监禁,随后调查员在检查过后发现她是一位带菌者,因此将她安置在北兄弟岛(,North Brother Island,)的医院隔离,3,年,并且要求她在离开后不得任职与食物有关的职业。,伤寒玛丽,1938,年,11,月,11,日死于肺炎,而非伤寒,享年,69,岁,推测感染肺炎的原因是死前六个月中风导致她瘫痪在床。然而,,验尸后却发现她的胆囊中有许多活体伤寒杆菌,。,但她又改名为“玛丽,布朗”,在纽约的斯隆医院(,Sloan,)掌厨,于,1915,年使,25,人感染,其中,2,位不治,公共卫生主管机关再次将她逮捕,判处终身隔离。结果她因此声名大噪,接
4、受记者们的访问,前提是不能接受任何她提供的饮食,即使是水。最后她被允许在此岛一处实验室当技术人员。,终其一生她前后被强制隔离拘禁达,26,年,,且此项隔离处置从未经过法院审查。,目标及重点内容,1,、重点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熟悉伤寒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3,、了解副伤寒及非伤寒沙门菌感染,伤 寒,Typhoid fever,3,、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白细胞少。,1,、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2,、由伤寒沙门菌引起。,4,、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5,、病理变化: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
5、病变。,概 述,病原学,4,、,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不产生外毒素,胆汁培养基上的伤寒杆菌菌落,1,、属沙门菌属,D,组:,G,-,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2,、培养:,普通培养基可生长,但,胆汁培养基,则更好。,3,、抗原及相应抗体:,O,抗原:菌体抗原;,Vi,抗原:荚膜多糖毒力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电子显微镜下的伤寒杆菌,流行病学,1,、传 染 源,病人:典型患者病后,2-4,周传染性最大;轻型患者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带菌者:潜伏期带菌者;暂时带菌(,3,个月),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水源、食物:最重要的途径,,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生活接触:
6、散发流行的传播途径。,昆虫传播:苍蝇、蟑螂机械传播,引起散发流行。,流行病学,4,、流行病学特征,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好发夏秋季;,以学龄期儿童和青年多件。,发展中国家常见,发达国家发病率较低。,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青壮年发病为多;,病后免疫力较持久,二次发病少见,;,免疫力与,“,O,”,、,“,H,”,、,“,Vi,”,抗体无关,;,伤寒、副伤寒无交叉免疫力。,发病机制,人体摄入伤寒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摄入细菌的数量:通畅摄入量达,10,5,会致病;,致病性,宿主的防御能力:,非特异性防御屏障,胃酸,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利于伤寒杆菌的定植,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清除:,伤
7、寒细胞、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发病机制,第一周 淋巴组织呈纽扣样肿胀(大量的吞噬细胞),胸导管 ,血循环,(,潜伏期为第一次菌血症:无症状,)肝、胆、脾、骨髓,病程第,1,周,血循环,(,第二次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初期症状,)病程第,2-3,周,肝(肿大)、脾(肿大)细菌大量繁殖,胆、骨髓(红髓充血)(极期症状),回肠回肠致敏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繁殖 ,病程第,2,周 淋巴结坏死 出血病程第,3,周 坏死组织脱落溃疡 穿孔 病程第,4,周 粪便 愈合不留疤痕,伤寒杆菌胃回肠回肠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繁殖,病 理,伤寒杆菌,脂多糖内毒素,单核,-,吞嗜细胞,内源性致热源(,IL-1,、,
8、THF,),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休克和白细胞减少,重要的病理概念,*伤寒细胞:吞噬了伤寒沙门菌的巨噬细胞。,*伤寒小结:聚集成团的伤寒细胞。,*伤寒肉芽肿: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临床表现,典型伤寒临床分期,1,、初期(病程第,1,周):,发热:缓慢阶梯上升、伴畏寒,类流感样症状:乏力、咽痛、全身不适。,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伤寒沙门菌感染量以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波动范围,3-60,日,平均,7-14,日,持续高热:,稽留热多见,,无抗菌治疗可持续,2,周;,神经系统症状:,伤寒面容,内毒素作用下引起的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严重可出现谵妄、颈
9、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相对缓脉,:内毒素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相对缓脉(,T,每升高,1,o,C,,,P,应加快,15-20,次)。,玫瑰疹,:淡红色小斑丘疹,第,7-14,日出现,直径,2-4mm,、压之褪色,位于躯干,分批出现,经,2-4,日自行隐退。,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便秘(多见)、腹泻、右下腹压痛。,肝脾肿大:多数具有轻度的,肝脾肿大,。,临床表现,2,、极期(第,2-3,周):,3,、缓解期:,时间:病程第,4,周;,T,开始下降,症状、体征好转。,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是肠出血、肠穿孔,。,4,、恢复期:,时间:病程第,5,周。,T,正常,症状、体征消失。,临床表现
10、,典型伤寒自然病程示意图,1,、轻型,毒血症状轻,病程短,恢复快;,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多见于儿童、早期治疗有效和曾接种过疫苗者,2,、迁延型,初期表现欲典型伤寒类似,但发热更持久(长达,5,周或数月)。,热型多为弛张热或间歇热。,肝脾大明显。,多见于患有血吸虫病、,CHB,或胆道结石的慢性病患者。,3,、暴发型,发病急,毒血症状重,可持续高热或体温不升;,常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肠麻痹、肝炎或休克。,预后凶险,不及时抢救死亡率高。,4,、逍遥型,症状不明显,部分因发生肠穿孔或出血而被确诊;,其他类型:,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特点:,WBC,可不减少。,特
11、殊类型:,发热不明显,多汗易虚脱;,病程迁延,恢复缓慢。,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衰多见,死亡率较高。,2,、老年伤寒,。,1,、小儿伤寒,临床表现,起病急,毒血症状轻,热型不规则;,便秘、缓脉、玫瑰疹少见;,肝脾大、呕吐和腹泻的消化道症状明显。,容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肠出血和穿孔则少见,特殊类型:,3,、,再燃,病程进入缓解期,,体温已下降,但未至正常,,再度上升,症状随之加剧。,血培养可再为阳性;原因:菌血症未控制。,4,、,复发,体温正常,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原因:免疫力低时病灶内残存细菌再度繁殖并引起菌血症,。,多见于氯霉素治疗(约为,10%-20%,),思考:复发
12、和再燃的区别是什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WBC,减少,,,35 10,9,/L,,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分类、绝对值均少,,具有诊断、病情评估价值,。,(二)细菌培养:,如阳性为确诊依据,取 材,最佳取材时间,阳 性 率,特 点,血培养,病程,1-2,周,80%-90%,再燃、复发仍可培养阳性。,骨髓培养,早晚均可,80%-95%,出现早、持久,血培养阴性或已用抗菌素仍可阳性。,大便培养,病程,3-4,周,75%,治疗后复查阴性隔离期结束依据。,尿培养,病程,3-4,周,25%,皮疹刮取物,出疹时,十二指肠引流液,多用于胆囊带菌者,1,、具有辅助诊断价值。,2,、第,2,
13、周开始阳性,第,3,周约,50%,,,4-5,周阳性率最高(约,80%,)。,3,、诊断,:,单份血清,O,抗体效价,1:80,,,同时,H,抗体效价,1:160,前后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增高,。,(三),血清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肥达试验,原理:既采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凝集效价,实验室检查,肥达试验的评价:,流行地区临床诊断:单份血清,“,O,”,1:80,,,“,H,”,1:160,;或,O,抗体效价,4,倍增高;,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具有部分相同的,O,抗原,因此,O,抗不能鉴别区分伤寒和副伤寒;,H,抗增高超过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伤寒或副伤寒(只是可能);,接种疫苗:,
14、O,抗短时期(,3-6,月)轻度升高,,H,抗可持续数年;,回忆反应:因患其他疾病而导致,H,抗的反应升高,但,O,抗不受影响;,动态观察肥达试验效价逐步升高有诊断意义;,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也可以出现,O,抗和,H,抗;,下列情况可以出现阴性: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感染者,试验可以阴性;早期抗生素治疗,免疫应答不充分,试验可以阴性;部分疾病,如结核、结缔组织病可出现试验阳性;,并发症,肠出血:严重并发症。,病程第,2-3,周。发生率,2%-15%,。,轻者仅有大便潜血阳性,重者便血、休克。,诱因:腹泻、饮食不当。,肠穿孔:最严重并发症。,病程第,2-3,周,.,发生率,1%-4%,。,好发回肠末段;
15、成人多见。,急性腹膜炎,重者休克;,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WBC,、,N,,,T,。,中毒性心肌炎:,病程第,2-3,周;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心率、心律失常,重者休克、心衰。,心肌酶学异常;,ECG,:,T,波异常、,ST,段下降、,PR,间期延长。,(四)中毒性肝炎:,病程第,1-3,周,发生率,10%-50%,;,肝大、压痛。,肝功异常:主要是,ALT,,肝衰竭少见。,(五)其他,支气管炎和肺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骨髓炎;,脑膜炎;,急性胆囊炎;,肾盂肾炎等;,血栓性静脉炎,并发症,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1,、季节:夏秋季。,2,、病史:过去史,是否来自疫区,接触史,接种史。,
16、临床表现,1,、,持续发热,1,周以上,,典型热型,。,2,、,全身中毒症状:,神经中毒症状:,伤寒面容,、听力、神智改变;,消化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心肌炎。,3,、,玫瑰疹,;,4,、,肝脾大,。,5,、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实验室检查,1,、,血象:,WBC,、,N,、嗜酸细胞,。,2,、,培养阳性可,确诊,。,3,、,肥达氏反应阳性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热程短(,1-2W,),无肝脾大、玫瑰疹,,肥达氏反应、血培养阴性,。,疟疾,发热、肝脾大及白细胞减少与伤寒类似;,疟疾具有发热与寒战交替出现,热退汗出的特点;,血或骨髓涂片可找到疟原虫
17、是鉴别关键点,;,细菌性痢疾,发热、腹痛、腹泻与伤寒类似,痢疾以左下腹痛为主,伴随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是鉴别关键点,。,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长期发热、,WBC,减少与伤寒类似,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具有结核杆菌感染的中毒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粟粒样结核病灶。,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鉴别要点:血培养,鉴别诊断,预 后,应用有效抗菌素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幼儿、老人、体弱者,有严重并发症者(肠出血、穿孔、心肌炎)预后差;,少数人转为慢性带菌者。,治 疗,一般治疗,1,、消毒、,隔离;,2,、卧床,休息;,3,、护理:,注意生命征;,4,、,饮食,流质半流质,特别是第,2-3W,;维持水
18、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1,、,降温,物理降温为主;,慎用水杨酸制剂退热药;,2,、便秘,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高压灌肠和泻药;,3,、腹泻,低糖低脂饮食;,黄连素口服止泻;,4,、肾上腺皮质激素,谵妄、休克、昏迷等严重毒血症状等高危患者在有效抗感染下使用;,短期(,3,天)冲击治疗,应警惕激素可掩盖肠穿孔症状;,治 疗,病原治疗,1,、氯霉素,历史悠久;曾经的首选;普遍耐药;仅使用在敏感菌株;,2,、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1),治疗首选,(2),耐药问题不容忽视,(3),代表药物: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1),耐药少、疗效好、复发率低;,(2),儿童和孕
19、妇首选,;,(3),代表药物: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治 疗,1,、根据药敏选择药物,。,2,、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五)复发治疗:,根据药敏选择药物,足量足疗程。,(四)带菌者治疗,(六)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1,)绝对卧床休息,(,2,)禁食,(,3,)镇静,(,4,)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5,)止血、输血,(,6,)内科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治疗,治 疗,(六)并发症治疗,2,、肠穿孔,(,1,)禁食,(,2,)胃肠减压,(,3,)积极抗生素治疗,治疗腹膜炎;,(,4,)手术治疗。,3,、中毒性心肌炎,(,1,)卧床休息,(,2,)营养心肌,(,3,)糖皮质激素;,(,4,)防治心衰。,治 疗,预 防,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消化道隔离:隔离至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疫区三联、五联(破伤风、白喉一起)疫苗接种;,口服疫苗保护率,50-96%,;,Vi,抗原疫苗初步有成效。,副 伤 寒,1,、副伤寒的临床疾病过程和处理措施和伤寒大致相同。,2,、不同的临床特点自学了解,Paratyphoid fever,思考问题:,下列两个体温图分别属于复发和再燃的伤寒患者,请思考复发和再燃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体温图?,发病天数,发病天数,谢 谢!,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