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事实也告诉我们,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惟有实践,才有创新;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用好用活教材,重视动手操作,丰富课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造就一大批实践型的人才,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用活教材实例,培养实践
2、意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材中的实例、习题、阅读材料等来体现并完成的。因此,用好用活教材中的实例,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意识。1、用活教材中的引例,激发学生实践意识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里所强调的是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公理、性质和规律等通过实际例子导出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到结论。2、用活教材中的习题
3、,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实践证明,练习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又能给教师提供信心反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等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例如,在学生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后,为使学生巩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和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课堂练习中除做好课后的练习和想一想外,选用选做题中的“一幢大楼地面上有12层,还有地下室两层,如果把地面上的第一层作为基准,记为0, 规定上为正,那么习惯上的2楼记作 ;顶楼(12层)记作 ,地下的第一层记作 ;数2的实际意义是 ,数9实际意义是 。”3、用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增强学
4、生实践意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虽然是选学内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稍加注意,课堂上适时运用,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那么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规的使用”时,可利用教材中“圆弧组成的图案”,让学生领略到用圆弧可以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圆规、直尺创作一副漂亮的图案。这样做,既不脱离所学知识,又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新课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立足课堂,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习题和“阅读材料”,逐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用之实践,从而将实
5、践操作变为学好数学的自觉行动。二、重视学具制作,培养实践精神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永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的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实践行为和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更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因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学具,不仅能生动地学好数学,而且会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1、课前制作学具,培养主动实践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课前制作学具,是培养学生主动实践有效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角、角度之前,布置学生制作时钟等等。这样,不仅为
6、上课分析题意、引出概念、探索解题思路等突破难点、扫清障碍,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是通过动脑和动手的操作过程,思维得到了训练,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2、课堂制作学具,培养合作实践精神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的合作实践搭建舞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时,第一步,要求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ABC,使BAC60,AB3,AC2,然后用剪刀将ABC剪下来;第二步,请同桌的两位学生将
7、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什么?第三步,请前后的两位学生将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什么?第四步,在相互叠在一起通过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第五步,要求同桌的两位学生将自制的三角形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看哪一组拼的最多?这样,通过学生当堂自制一些简单的学具,合作使用学具,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使学生体验了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乐趣,培养了合作实践的精神。3、课后制作学具,培养创新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有些问题只能利用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去思索、去
8、实践、去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学生发明创造的故事,以激发创新的兴趣。总之,通过学生自制学具和使用学具,使学生感到学习更为亲切、更为主动,在这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增长智慧,又增长才干,实践精神得到了培养。三、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把数学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知来源、明用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也容易唤起学习数学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1、延伸课本知识,培养实践探究能力把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科学态度。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搜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哪些跟教学内容直接有关或间接相关的事物
9、。例如:在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后,让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 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象这样,十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交点?在课外同学之间展开热烈讨论,在实践中发现了从特殊到一般规律结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技能。2、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实践活动能力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应积极让学生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眼光”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认知数学问题的本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参加“用数学”活动,从而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
10、悟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某商场销售一种电视机,1月份每台毛利润是售出价的20,2月份该商场在买入价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台售出调底10,结果销售数比1月份增加了20,问2月份的毛利润总额与1月份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要求学生调查某商店或公司某一件货物一个月的经营情况,调查内容为:(1)销售总额是多少?(2)货物成本总额是多少?(3)应缴税款是多少?(4)毛利润总额是多少?怎样计算的?(5)纯利润总额是多少?怎样计算的?(6)与上月相比是盈利还是亏损?这样安排,使原来比较抽象、陌生、难懂的,变得具体、熟悉、易懂的了。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并进一步明白了数学问题源于实践
11、,用实践的道理,培养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3、抓住各种机遇,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有人说过,从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师不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须是属于社会的。这话道明了数学教育应是现实数学的教育和应用的教育。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时,要求学生设计并计算学校校园的松树的高度。给出以下条件:测角仪、米尺、标杆(长度小于2米)要求:简述测量松树高度的方法;画出示意图(标出有关的角及线段);求出测得的松树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实践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通过数学实践不仅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其鲜活实例,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在数学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