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处理学生习惯性的迟到、旷课问题八(5)班我刚步入教师生涯,各方面工作都还在学习中。下面就谈谈个人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学生迟到旷课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现在社会和家庭的复杂性,是造成学生旷课的主要诱因,而要杜绝一学生旷课的毛病绝不是一两句话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具有很大的反复性,这需要班主任老师倾注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一、处理原则及措施 1、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
2、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简振豪的缺点就是没有自控力,每次和他谈话时没有任何过激的语言,也不耍态度,所以我觉得问题学生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空间,让他逐步减少犯错的次数,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慢慢地我们发现他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也不象以前一样老睡觉,劳动也很积极。 2、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而我刚步入教师生涯,年龄不大,正好可以很好的和学生做朋友。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
3、接受不了。就在我接班不到一个月,有个问题学生就已旷课几次。于是,我就找他谈话,但他一声不吭,只是低着头,默默地站在那儿,由于我不熟悉他的情况,就这样“一台戏”我一个人主角、配角一次唱完了。我以为他什么都懂了,相信他会做到。事情总有不顺人心的,也总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周周一早上,他又迟到了,当时我可以说是“火冒三丈”,就狠狠地训斥了他并要她下午放学前把教室扫了。第二天,他又迟到了,可想而知我更发火了,问他什么都不说,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写了一节课的检讨,等我上完一节课后,到办公室询问他原因时,他还是一言不发,真拿他没办法!慢慢地,我冷静下来了,心里想:我是不是处理不当?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他总是迟到?此
4、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清楚:要处理好这件事,必须先弄清原因,方能对症下药。于是,我就向其他学生了解情况。接着用爱去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用宽容之心去包容他的“迟到与旷课”。因此,我与他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我认为如果学生一迟到就给以处罚,对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不利的,他们会对实施处罚的老师产生反感,从而不喜欢上他的课。其实,如果对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以说理的方法跟他交流,不要动不动给以处罚,效果会更好些。比如,对迟到旷课的学生,让他们先进教室学习,并让他们到中午或课间,找起谈谈为什么迟到旷课,如果是无意的,可以提醒他们以后注意,不要再次迟到旷课,否则,按有意迟到旷课处理;如果是没有原因的迟到旷课,视为有意迟到,则要进行一定的处罚。比如通知家长,告知下次再犯,要将
6、此行为写在期末评语上等等。或者让学生自己说怎样惩罚,并按学生提的惩罚办法惩罚,对经常迟到旷课后,较长时间不迟到旷课的学生也要及时表扬。我想,学生也是有自尊的,如果给他们以足够的自尊,他们是会尽量做好的。首先,了解学生旷课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比如,可以直接问学生本人,然后观察他的表情或者针对他的一些可疑的回答,直接向家长落实。这样,家长和老师沟通以后,学生是否是有意迟到就可以清楚了。还有就是,看旷课的学生是经常旷课还是偶尔旷课,如果是偶尔旷课,就可以认为多半是无意旷课。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他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二、 采取措施,主动预防教师应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要自尊、自重、自爱。在具体的预防措施方面,通过主题班会,以及集体和个别咨询、恳谈会、丰富多样的联谊活动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抗拒诱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消除人际烦恼,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的。教育艺术需要教育机智,教育的机智对于班主任来说就是面对不同个性特征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做出最合理的选择,采取最恰当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