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现象1 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
2、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以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现象2 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 现象3 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
3、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产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现象4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刚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
4、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笔者以为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
5、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看到学生的在这种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探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开始出现些不适应是秀正常的,但是想要尽快入状态,就要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院发扬光大。 二、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分组有许多方法,纵观国内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多数倾向于异质分组的原则,可以
6、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每组4-6人为宜。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往往缺乏经验的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
7、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辨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
8、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敢想敢说,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等。 四、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一)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1+2X)(1-2X) 2、
9、(2a+3)(2a-3) 3、(100+1)(100-1) 4、(X-6)(X+6)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二)在迷惑、混沌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
10、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三)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五、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目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保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