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冀教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们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头探出巢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我们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2、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 10个生字,会写 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勾画生字、
3、词语等;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海龟的一些生活习性;
3、教师制作PPT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件出示大自然相关图片
1、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
3、 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路?道理?规律?)
二、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1942-1999),写过《自然之道》(又名《大自然的秘密》)。文章讲述了“我”和七个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旅游,因救了一只小幼龟而导致一大群幼龟都成了海鸥
4、美餐的故事。
三、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1、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通读顺;认读生字,
2.、出示PPT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词语集合: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鹰 用尖嘴啄 企图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补救
四、问题思考
1、为什么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向导若无其事说的这句话,表明他知道幼龟探头被嘲鹰咬啄是自然现象,是太平洋绿龟返回大海时自我保护的手段。这只海龟可能给龟群带回安全的信息,也可能以牺牲换来龟群的安全,这就
5、是自然之道。
2、为什么向导知道这是“自然之道”,还“跑过去奋力驱走了那只嘲鹰”?
向导知道解释大家也不会相信,无奈之下只有用事实证明给大家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感悟其中的道理。
3、“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颓丧”。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五、换位思考,感悟“道”
1.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6、
(2)、 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3)、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A、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B、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不应只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七、课文总结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
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
教训,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众幼龟被海鸟咬食
(违反“自然之道” ————————→事与愿违)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