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合教学设计中枢镇新华小学刘庆梅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04、105页教学目标:1.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体会集合图的意义和价值,初步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2. 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两个集合相并问题,形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3. 结合生活事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2名学生抢2个凳子。(发现2人对2个凳子没意义)2.又请4名学生加入抢凳子的游戏
2、。(发现人多也不好玩)3.让后来的4名学生“猜拳”决定胜负。(4人都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4.让猜拳胜利者和最先上来的2人一起“抢凳子”。(猜拳胜利者和最先上来的2名同学3人都写好自己的名字,再一起玩“抢凳子”)【设计意图:游戏活动比较适合中迪年级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过程知识。让学生写姓名,一是师生互动激发兴趣,二是为后面在韦恩图上贴名字做准备。】二、激发冲突,再次体验1.利用刚才参与两个游戏的人数引发认知冲突。提问:“猜拳”的有几人?“抢凳子”的有几人?一个有几人?引发冲突:为什么“4加3”只有6人?2.利用呼啦圈帮助理解,初步构建集合图形:把参与两个游戏的学生请上台,站到相应的呼
3、啦圈里。【设计意图:通过“4加3”引发思考,初步发现有人重复。请学生站到呼啦圈里,重复了的那个学生成了问题的焦点,引发大家一起思考,最后有创意的创造出一个形象的“集合圈”】三、抽象思维,引出集合1.利用构建出的“呼啦圈集合图”师生合作,在黑板上画出集合圈,产生韦恩图。2.请学生把参加活动的学生名字,贴在相应的圈内,再次引发思考。3.说说为什么这样贴?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只参加 既参加又参加)4.简单介绍韦恩图的来历。5.自主构建,引入算式(1).在理解各部分意义的基础上,列算式解答。(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个归纳比较,总结方法,建立模型。【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呼啦圈”画
4、到黑板上,帮助学生把“呼啦圈”提升到集合图,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通过重复学生名字的出现,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真正明白集合现象,对韦恩图的理解水到渠成】四、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 “森林运动会”小动物们的报名情况。(课件出示)2.课堂小调查:给爸爸找位置(调查吸烟、喝酒)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你哪些同学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哪些同学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哪些同学对老师和同学的表现都满意?【教学设计:通过举手评价老师和自己,再次渗透集合问题,对所学新知识达到巩固提升。】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学习渗透简单的
5、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课堂开始之前,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明确课堂上应该怎么表现;教学开始,通过简单的小游戏配上学生熟悉和喜欢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密度。 、课堂以“参加猜拳的4人加上参加抢椅子的3人,为什么不等于7人”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也以此问题感到新、奇、惑,积极投入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来,使整堂课
6、气氛非常活跃,场面热闹非凡。、在”巩固练习”环节,课堂进行到此时,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超出他们所承载的极限.通过给爸爸找位置,把学生疲惫的包袱卸下,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练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不了解及对生成问题的应对策略及解决方法欠佳,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在解决“4加3为什么不等于7”这一问题时,由于解决策略不当,对学生的启发不到位,所花时间过长,而导致没有时间给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人?的其他的解决计算方法,没有更好的突现出计算方法多样化。2、在构建韦恩图教学环节时,虽然学生能从呼拉圈中抽象出韦恩图的基本形状,但由于时间原因,只有让学生书空,没有亲自动手在书本上画一画。3、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及时间安排不合理,致使教学时间超时过长。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能力有所提升,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