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鸡高新中学 八 年级 物理 (下)思维导学案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 主备人: 李向华 二次齐备: 八年级物理组 三次备课人: 序号: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 2.弄懂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二、学习重点: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习难点: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四、课时设计: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独学: 1. 叫凸透镜的焦距,用
2、 符号表示。 2. 叫物距,用 符号表示。 3. 叫像距,用 符号表示。 4. 实像由 光线会聚而成,能在 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 相交而成,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中关于实像和虚像的知识,思考这里所说和以前的知识矛盾吗?) (二)对学 (三)群学 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hqw初中物理学科网站群 【设计实验】 hqw初中物理学科网
3、站群 1.【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hqw初中物理学科网站群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
4、侧)填入下表一中。 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
5、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记录表一 物距的范围 像距的范围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
6、 有关,并随 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 =f是成 像的分界点;u =2f 是成 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立的,虚像都是 立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 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 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 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
7、 像。 仔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 (选填“靠近”、“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的。(物近、像远,像变大) (五)当堂检测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倒立的像,
8、也可以成正立的像。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取决于物距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关系。 3.当物距____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像;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的尺寸___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拓展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第 3 份 A组: 1、用
9、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3、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用书本挡住了部分凸透镜,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你准备如何验证你的想法呢? 4.许多家庭的门
10、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玻璃砖 5.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
1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7、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3-3-4(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______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 cm处,如图3-3-4(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