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本资料收集整理了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新乡市、开封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焦作市等和部分重点名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综合素质检测、模拟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一、选择题1(2016洛阳二模26)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2(2016六市一模2
2、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3(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25)唐朝初年的一份借贷契约记载:“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两和立契,画指为信。”落款有钱主、借银人、保人、知见人等的签名、画指。唐律疏议第48条中有“诸化外人相犯,同类自相犯者,各以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唐律)论”的规定。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古代中国有重视民法的传统B古代中国法律体
3、系的完备C唐朝法律与罗马万民法某些原则相似D唐朝时期外国人在中国有法外治权4(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24)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战国)条中描写:“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上述现象主要表明()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战国时遭到进一步破坏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C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缓慢D贵族政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5(2016高考适应性考试27)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
4、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B官员队伍的冗杂C君主专制的加强D中央集权的强化6(2016周口期末6)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此可知元初的行省是()A剥夺丞相权力的创新设计B加强君主权力的重要手段C削弱中央集权的有效措施D管辖辽阔地区的正确选择7(2016周口期末4)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
5、,唐代三省制()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8(2016周口期末2)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9(2016周口期末1)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二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据此可知()A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B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C周代分封制只
6、注重任人唯亲D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10(2016驻马店期末6)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这反映出()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C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D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11(2016驻马店期末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
7、熟12(2016驻马店期末1)西周建国以后开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A政治分封等级制度森严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礼崩乐坏有助社会转型13(2016洛阳期末2)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14(2016南阳期末24)(西周)时期,“宗,原
8、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15(2016郑州一模5)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统治基础B完善政府职能C提升官员素质D维护统治16(2016郑州一模4)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
9、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17(2016郑州一模1)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官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的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封建礼制18(2016开封一模27)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
10、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19(2016开封一模24)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
11、王的意志办事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20(2016信阳一模2)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21(2016信阳一模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22(2016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1)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的开篇写到:“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
12、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由此可见,外戚干政的实质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D铲除同姓刘氏诸侯王势力23(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24(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9月质量监测1)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
13、、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25(2016洛阳期中14)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推动了社会转型B打击了贵族政治C有利于中央集权D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二、材料阅读题1(2016高考适应性考试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多元政治文明现象构成的有机整体,提出了具有平等、民主、公平价值的社会理想。老子的“小国寡民”、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
14、”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等,这些理想模式为政治家提供了治国安邦的借鉴和参考,更为普通人民提供了种种希望和企盼。中国古代政治活动都围绕着政治制度而展开,如科举制度、监察制度、政治信息沟通制度等。中国古代形成了“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政治管理理念。政治改革行为本身及其成果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是中国古代政治行为文明的重要体现。摘编自谢俊春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材料二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兹、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
15、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以法国重农学派的权威魁奈为代表的一批启蒙学者认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办学校,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选贤任能”和“科举考试”的教育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一点,不仅成为他们反对欧洲贵族世袭制度的思想武器,也成为当时欧洲教育改革的一个思想来源。摘编自王殿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欧洲近代民主(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构成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多元政治文明因素,并阐述多元因素之间的关系。(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分析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
16、(13分)2(2016焦作一模40)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
17、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18、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4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4分)“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3分)3(2016驻马店期末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
19、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
20、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英国的反腐败机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和英国反腐败的方式。(12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之处,并谈谈你对廉政反腐的认识。(13分)4(2016洛阳期末33)(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自西汉始,便将礼教纲常奉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明礼以导民”、“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是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并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出发,将孝移作忠,将父权延伸为君权,从而将维系血缘家庭的伦理道德同维护君主政权和社会秩序的
21、国家法律彼此相通,家庭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家族和君主专制社会,这种传统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法律自我发展的张力匮乏,法律成为伦理道德体系和行政命令的附庸。摘编自张历凭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材料二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君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
22、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则,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材料三古代中国和西方都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道德后来发展成了君臣分离、自上而下的“民本”;而西方的道德后来则发展成了君权源自臣民、自下而上的“民主”。正是由于“道德”不同的内核,中国“亲亲尊尊”的道德观,使法律一直是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还是次要的工具,而西方后世学者将“道德”与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联系了起来;当法治与个人主义“价值理想”联系起来之后,西方近现代“法律至
23、上”的法治理念才得以产生。摘编自徐爱国: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论的比较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6分)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4分)说明这种差异对后世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6分)。5(2016信阳一模31)(16分)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
24、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
25、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
26、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2分)(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主要不同,(4分)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巡视制度的认识?(2分)6(2016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27)(15分)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折射出时代要求和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后动议神宗改贡举制度,神宗深知贡举之弊,且本人笃意经学,加之认为诗赋取士使西北人才选出过少,遂下诏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此提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如
27、直史馆苏轼在上奏中说:“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其选举有道,何必由学乎?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力主改制,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此科当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举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购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脱脱等宋史选举一(卷一百五十五)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苏轼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简要概括二者的理由。(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其
28、目的是什么?(7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CCAC 6-10DADDC 11-15CDCBD 16-20DBDAB 21-25BCACB二、材料阅读题1.(1)因素:政治意识文明(政治理想);政治制度文明(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文明(政治行为)。(6分) 关系:政治意识文明固化为制度性文明:制度性文明又促进了政治行为文明,同时强化进步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文明是中国政治文明多元有机整体的核心。(6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影响:为启蒙思想等西方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宣传,提供了智力支持;对近代西方社会反对贵族世袭制度,进行教育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4分) 背景:14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29、的发展,欧洲相继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批判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对异域文明和文化持开明态度;(3分)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和徐光启等中国士大夫,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3分)17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学术、科技系统整理和总结,名家辈出,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社会基础。(3分)2.(1)相同:保留了血缘社会。 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8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6
30、分) 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3)内涵: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2分)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2分) 举例: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3分)3.(1)特点:减员增俸;增加额外津贴;高薪养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方式:立法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6分) (2)进步: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体现皇帝的意志,以加强皇权为目的(人治);而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以法律来
31、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法治)。(8分) 认识:反腐要加强立法建设;反腐要加强体制建设;反腐要注重舆论监督。(两点4分,三点5分,立意正确,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4.(1)特征:礼法结合;忽视个体,家国一体;以刑法为主,强调“人治”。(或统治者的意志)(6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形成了较发达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西汉以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6分) (2)不同:重视公民个体,突出私法;体现民主原则,注重“法治”。(4分) 影响:中国古代法制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和推动当时社会文明的法律保障,但其迷信道德、崇尚刑罚、维
32、护等级制度、法有等级差别等理念,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古代西欧法律尤其是罗马法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当代诸多法律原则与做法的源头。(6分)5.(1)沿革:夏、商、周时期灭了巡狩和”方伯”监察是萌芽时期;秦汉时期刺史巡视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台三院”体制标志着巡视制度成熟;明清时期御史巡按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进一步完备。(8分) 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丁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
33、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2分,任答一点即可) (2)不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属于封建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注重倾听民意,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4分) 认识:巡视制度有利于惩治贪腐、惰政等不良现象;发展和完善巡视制度必须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使巡视制度切实可行。(2分,答出一点即可,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6.(1)焦点:科举考试是否废除诗赋取士。(2分) 苏轼的理由:认为兴学浪费民财;改考经义违反旧法,不宜改制。(3分) 王安石的理由:诗赋取士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强调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3分) (2)改革:废除诗赋取士,主张考经义策论;兴建学校。(4分) 目的: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3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