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灰雀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一课主 题:名人故事 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 计 者:米河镇中心小学 张秀玲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掌握本课生字,读读写写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2教材分析本篇文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透过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可以收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2、3学情分析本组课文讲述的都是名人的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名人对他们而言很陌生的,学生和这些名人间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只有认识了才会熟悉,熟悉了才会深刻了解,因此,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是本组课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听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评价任务
3、1.认读生字词,书写生字。2.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能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明白课文是如何通过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读写课文的新词活动一 检查预习情况。借助文本、字典或词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会说出自言自语、果然等词语的意思。活动二认读生字表中的8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郊、仰、胸脯、渣、或”等字的字形。正确书写11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会按笔顺书写。(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读通课文初
4、步感知活动一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活动二 了解课题,感受喜爱1出示灰雀图,快速知道。2.出示课文句子,感受课文中的灰雀。3出示人物图,交流了解情况,教师补充。4引入,出示第一、二自然估。出示学习单。5展示,评价学习结果。(五人左右)1.会找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2.会说出列宁是怎样喜爱灰雀的。3.我还能读出列宁的喜爱。(评价目标二)环节三课堂作业1. 摘录描写灰雀的句子。2. 作业本第1题3. 听读全文(评价目标一、二)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5、环节四设疑学习任务驱动活动一1.能主动去找证据1.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谁来说?2那我们可也不能冤枉了小男孩,根据任务单找出相应的证据。1.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评价目标三) 活动一1.交流讨论说明理由。(1)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引导加提示语,感受小男孩的心虚。)(2)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引导感受灰雀的失踪和男孩的关系,明白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态度。)(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引导想:这时,小男孩心理在想什么?)2. 为什么他要放回灰雀?3.朗读课文。环节五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活动一1.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2.他们的爱有什么不一样,你更赞同谁?3.小结: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他失去了自由。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1.通过对人物对话、心理的理解,感受人物品质。(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1.抛疑:列宁为什么问灰雀?为什么微笑,不再说什么?2.交流,提升。(更爱孩子)1.感受列宁对孩子的爱。2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评价目标四)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三年级灰雀基于标准教案米河镇中心小学 张秀玲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