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第三世界的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照搬了( )A、苏联模式B、匈牙利模式C、波兰模式D、南斯拉夫模式3、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 )A、高速度的经济增长特点B、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特点C、封闭和半封闭的特点D、备战型或准战型特点4、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
2、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8、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A、1942年延安整风B、1945年党的七大C、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D、1956年党的八大9、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A、坚持关系B、继承关系C、发展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想信群众,依靠群众B、发展和解放生产力C、解放思想,
3、实事求是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问题D、社会主义实践问题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实事求是的理论D、改革开放的理论1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A、十年“文化大革命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义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 )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经济特区建设1
4、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爱国统一战线三、简答题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2)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
5、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1)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3)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
6、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四、论述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一、选择题1.“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综合国力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生产力标准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 )A.生产关系的地位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C.社会主义生产目的D.共同富裕的目标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
7、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A.坚持治理整顿B.坚持改革开放C.发展经济D.发展科技与教育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6.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在( )A.1982年 B.1987年 C.1992年 D.1997年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建成社会主义社会B.解放生产力C.发展生产力D.向共产主义过渡8.在社会主义阶段,解
8、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实现共产主义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0.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 )A.已经搞清楚B.没有完全搞清楚C.什么也不清楚D.其他国家的学者搞清楚了11.“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 )A.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B.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D.社会主义理论建设
9、问题“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1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A.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正确认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D.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和主要矛盾1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C.消灭
10、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15.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重要内容规定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8.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主要体现在( )A.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11、按劳分配C.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D.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19.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一靠资金,二靠技术B.要靠改革开放C.要靠安定团结D.要靠自己的发展20.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A.1980年B.1984年C.1987年D.1992年三、简答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科学命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重要例题贯穿在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中国发展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
13、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为解决所有问题提供物质保障。(4)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4.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
14、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5.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集中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难以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2)以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是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
15、会主义大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所决定的。当今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尽快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才能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3)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4)“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提供了根本依据。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说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绝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5)“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我们排
16、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3)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反映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一般联系,又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特殊联系。与剥削社会相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强调共同富
17、裕,既把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区别开来,又把社会主义与原始社会共同贫穷区别开来,还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内在联系起来。(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5)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等各方面的统一。2.试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态势以
18、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看,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1)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3)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明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
19、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4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全党和全国的工作中心是( )A.经济建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实现共同富裕3.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阶段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20、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D.我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5.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C.实行依法治国D.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6.党的十三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7.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21、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9.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发展公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 D.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建设精神文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B.初级阶段是任
22、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C.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自力更生 D.艰苦创业1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 )A.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C.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14.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
23、间跨度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具体说,1956年12月到二十一世纪中期1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17.我们党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改革开放1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
24、( )A.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 B.原有体制的修补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发展文学艺术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三、简答题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什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
25、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
26、一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27、,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5.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
28、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四、论述题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和正确认识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
29、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必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才能是“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地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国家水平。这决定了我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30、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反对冒进,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明确长期性,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明确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用上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发达国家。(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不是从一般原则,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3.试述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其原因,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
31、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在表述现阶段主要矛盾时所说的“落后”,显然不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相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的。(2)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认清主要矛盾十分重要。只有认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中心,确定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抓错了主要矛盾一切皆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
32、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发展生产力B.提高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2.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是( )A.农业 B.工业 C.信息产业 D.第三产业3.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是指( )A.物质生产资料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B.各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C.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D.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
33、和结合状况6.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B.经济稳步发展战略C.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战略D.“三步走”战略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 )A.以经济效益为中心B.以发展速度为中心C.以平衡比例为中心D.以经济增长为中心8.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基础作用 D.稳定作用9.按照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工业 B.农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10.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的要素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14.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
34、基本依据是(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16.农业的发展主要靠( )A.政策和科学 B.资金投入 C.人力投入 D.政策保证17.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D)A.农业 B.第二产业 C.工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19.十六大提出2020年我国实现的发展目标是( )A.小康水平 B.小康社会 C.中等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三、简答题1.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意义。(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
35、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2)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4)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经济发展国为什么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但也会产生矛盾。(1)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了
36、,才能取得经济效益;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2)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所谓“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把科学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37、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一,要加快科技进步;第二,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四、论述题1.试述为什么及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1)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38、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痛苦之后,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3)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
39、发与节约并重;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在认识上的深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中,寸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变革力量。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科技本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它诸因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
40、生产工具,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是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机结合,是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下个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更体现出科技的突出地位。(3)意义:邓小平从申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简略的思想,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这一命题提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命题是马克
41、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学说的重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简略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因素。这一命题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发展生产力,要从科学技术和教育入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国的发慌离不开科学,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到战略高度支认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一个最准确的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分) 1、最早提出“马克思
42、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 、论新阶段、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重要性是在()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二大后、遵义会议后、延安整风之后 、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问题,在全党形成共识是在() 、中共七大以、延安整风后、遵义会议后、古田会议后 、最早确立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中共二大、中共五大、中共七大、中共八大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主题、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俄国十月革
43、命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时期是() 、大革命失败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是() 、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期、从党的五大到党的六大 、从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所探索出来的理论成果是() 、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政策与策略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革命和战争仍然是时代主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已形成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形势 、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是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党的十四大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理论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四项基本原则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