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57.76KB ,
资源ID:6508357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5083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紫***】。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紫***】,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幼儿教师7天培训学习心得.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紫***】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幼儿教师7天培训学习心得.docx

1、幼儿教师7天培训学习心得幼儿教师7天培训学习心得幼儿教师7天培训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幼儿要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学会做人,责无旁贷,因为幼儿也是这次八荣八耻教育的重点,这些学龄前的娃娃,她们就好比是一张白纸,她们的认知、情感都处在1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她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日常糊口、教育中至观重要。引导幼儿从糊口中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动员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地方向发展。教师起首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与此同时

2、,教师要有高贵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固执的意志品位,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其次,要用爱去体贴幼儿。每个幼儿的特点都不一样,有人语言表达发展的比较好;有人情感发展比较快;也有的人身体均衡发展比较超前。作为一名教师因该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她们不同的关爱。教师要时时刻刻体贴孩子的活动情况。幼儿时期是正确的宇宙观、人生看法、价值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我作为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无邪无邪的小童。我们常日所负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是要造就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作为教师教育幼儿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对幼儿园教育指

3、导纲要我更深入的理解与学习。纲要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各项具体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培训或学习就能做到,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工作实践,并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完成。纲要中的新思想、新观念,使我们对工作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一、对幼儿发展认识与实践。纲要在总则中强调,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在“组织实施”中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要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纲要使我们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有了新的理解和认

4、识。在幼儿阶段,学习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扩展和提升,它需要与周围环境中的人、物等相互作用,对幼儿来说,学习的东西应该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义的。要落实纲要中这些要求,教师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幼儿观、教育观和学习观。教师要对幼儿群体的特点有相当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交往、沟通特点,了解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要求教师对每个幼儿有相当多的了解,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家庭,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然而,我们大部分教师对幼儿了解不多、不深、不透,对幼儿在身体、情感、社会及认知的发展方面无法做整体的把握,没有做到根据幼儿一定年龄阶段典型发展状况去准备学习环境和安排合适的经验。在对待幼

5、儿个体上,教师对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已有知识经验、特殊的学习方式了解得很少,从而在课堂中反映幼儿个体兴趣、需要和经验的内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儿童教育学,通过学习,教师要能对幼儿的学习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有正确的理解。二、对环境的认识与实践“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

6、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的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个体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

7、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

8、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受益匪浅,尤其是一些教学技巧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地理新课标解读天竺山中学阮连化为期三天的201*年商洛市“阳光师训”讲师团主讲教师培训紧张有序的结束了,时间虽短,但我的收获是丰硕的。现在我可以说是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更是带着新的理念、新的希望,驶向新的彼岸的起航。在此首先感谢教研室和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受益非。本次培训主要是针对初中各学科的专题培训,现将本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我本人的一点感受向大家做以汇报:老师们,从今年9月1日开始,我们将使用新的国家地理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新地理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它在地

9、理教学理念、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地理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改变不仅给地理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地理教师都要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到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一、课程标准修订简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一)、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1、地理课程标准历经两度修订:201*201*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次修订工作,并形成了修订文本,但并未颁布。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范围逐渐推广到全国,为了更多地听取广大中学第一线的地理教师的意见,教育部又于201*年启动了第二次修订工作。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过程:(第一次修订)由新课程实验区提交调查材料和反馈意见,交课

10、题组统计、梳理。由地理课标组全体核心成员、特邀专家组成工作组,进行修订。次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号)精神,又进行了补充修订。提交修订本的征求意见稿,由包括有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专家组审阅通过后,形成正式文本提交教育部。(第二次修订)第二次修订与第一次由原课标编写组负责进行修订不同,而是:1.由中科院院士、时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的著名专家负责;2.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前地理系主任、著名地理学家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亲自参加修订;3.汇集了3个版本实验新教材的主编参加修订;4.有4位教育部中学地理教材审查委员参加修订;5.有中学教师

11、以及部分原课标组成员参加修订。从而利于修订工作的权威性、客观性和继承性。(第二次修订)201*年成立新的修订组,包括院士、课标组成员、高校专家、一线教师等201*年成立三个委员会20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201*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育部颁布,称201*年版2、修订过程解读:高度重视,审慎修订广泛征求各方(尤其是实验区)意见直面问题,坚持改革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视野与国情结合(出现一些新的提法)四基:双基+基本实践经验+基本思想多方意见的协调和综合(二)、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1、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工

12、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2、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维持教学的基本稳定,内容框架、设计思路不变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并就实验反馈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和语言修饰规范文本内容的表述(根据统一要求)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改革方向,适当考虑教学实际3、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实验区的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选择、表述方式等基本正确,因而此次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保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13、: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保持不变;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修订策略侧重于课标的时代性、准确性、可行性。4、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保持不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内部的内容结构、体例结构也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实施建议”部分的“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和“四、教材编写建议”的位置进行了互换。)5、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四大块组成。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框图稍作调整,使

14、之更加清晰、醒目。6、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不变7、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策略:提升“前言”部分和“课程目标”部分的时代性、前瞻性;增强“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强调“实施建议”部分的适应性、实用性。8、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1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课程性质”重新进行改写,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精简或归并;2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养成的课程目标;3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必要修饰;适当补充和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15、、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6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三)、“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的修订:1、“前言”部分的修订“前言”的导入语阐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地理课程的价值功能,修订时进行了改写,增强了它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导入语第一个自然段阐述现代社会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第二个自然段阐述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

16、义。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前言”中“一、课程性质”这部分的文字表述作了调整和改写

17、。原先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阐述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文字量较多;第二段阐述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只有一句话,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修订前: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

18、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2、“课程性质”部分的修订“课程性质”部分原先主要着力表述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地域性(差异性),实际上阐述的是地理学(地理科学)的特质,而对基础教育的地理课程(地理学科)性质的阐述相对薄弱。“学科”与“科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虽然取材于“科学”,但学科区别于科学在于两个特点:一是基础性,二是教育性。修订以后,课程标准首先指出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

19、础课程”,这一独特的特点。接着,分别用5个小标题醒目地阐明了地理课程的特点。不仅突出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这两个独特的特征,而且也强调了地理课程的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特征。修订后:一、课程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区域性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2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3思想性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

20、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4生活性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5实践性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3、“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前言”中的第二个标题“基本理念”部分,除了标题修订为“课程基本理念”以外,将原来的6条理念精简为3条。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的表述,比以前阐述得更为简洁、明晰:提出选择与

21、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倡导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具备地理素养。“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则强调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学习空间,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的学习方式。删减的“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3条理念的有关观点,分别归并、融入本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之中进行阐述。4、“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前言”中的第三个标题“设计思路”现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内容基本没变,只是将原来的第一、二、三条的内容加以归并,并删去了两段“例如”的文字,这

22、样使阐述更为紧凑。此外,此处增加了“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框图”。原图置于“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移至“设计思路”后在画面和文字上作了修饰。5、“课程目标”的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总目标的文字表述作了精简,从原来的7句114个字减少为5句54个字。并增添了一小段说明文字:“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修改后的课程目标在体例上也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保持衔接和一致。“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文字进行了合并、精简和调整:将原来的第一和第二条目标合并;从初中学生心理年龄

23、特征考虑,删去了原第二条目标中的认识人口、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的内容,以降低教学要求;并将原来第一条目标中有关技能的内容分离出去单独列为第四条,从知识到技能,阐述条理更趋清楚。“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一些文字上的修饰,如将“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改为“分析、归纳”,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改为“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等。“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期望学生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此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四条目标中,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4、、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内容。这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教学中补充这一条目标,而且是属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体现了对“因地制宜”原则和“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重视。(四)、“课程内容”部分的修订:1、“内容标准”部分的修订“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部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它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的内容标准进行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精炼和润饰;第二,降低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内容标准;第三,对活动建议进行全面的调整。2、“标准”修订的主要

25、方面删除部分要求较高的“标准”“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认识大洲”中删除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和“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在“认识地区”中删除了“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在“认识国家”中删除了“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中的“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删除了“根据地图,说出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名称和位置”中的“主要城市的名称和位置”在“认识区域”单元,关

26、于“位置与分布”的6项内容标准简化成5项,“联系与差异”8项内容标准简化成6项。删去了“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等项内容标准。删除部分与其他学科重复的“标准”“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说出某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组织”降低部分“标准”的要求“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改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改为“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疆域与人口”这一部分的改动有: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行为动词“说明”修

27、订为“认识”,稍降低了一点要求“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的标准要求过高,修改为“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等等。部分“标准”的要求明确化“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改为“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改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一步明确了长江和黄河的教学要求,“长江、黄河的概况”改为“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经济与文化”单元,将原来的“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一项内容标准,分拆成“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

28、线的分布格局”两项内容标准,既明晰了要求,并且也将“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分布格局”的要求缩小至“铁路干线”。新增少量基础性内容(从知识、技能、观念三方面)在“地球和地球仪”单元,增加了一项“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确这是一项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可选可不选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的要求;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加了“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要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这些内容对

29、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3、修订前后“标准”数量4、关于课程标准的几个问题课程标准中“标准”的实质行为动词方法限定课程标准中“标准”的特点最低要求与统一要求过河与搭桥课程标准关于“方法与知识”的关系二、教材编写说明:(一)、教材改革的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外的经验前轮教材的思考(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材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2、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30、”案例一制作地球仪案例二阅读绘制有关图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案例一科学精神案例二地域观念案例三人文精神(平等、欣赏与尊重)语言宗教不同的地域平等尊重欣赏案例四因地制宜(区域部分)案例五环境保护、全球意识4、对前轮教材的继承与创新变与不变的思考基本结构、体例和呈现形式不变保持教材特色,适当增加课文量内容全面调整、修订、更新突出技能、方法、观念培养,反映新要求考虑教学实际,加强教学指引(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作为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要求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公民日常需要案例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2、探究性原则叙述式课文的探究性图像设计的探究性活动设计的探究性案例以加纳为例

3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3、趣味性原则接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文字叙述符合学生语言习惯图像设计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版面设计不拘一格4、统一性原则结构统一文字叙述风格统一活动设计统一图像设计统一(四)、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1、课文分叙述式和活动式2、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3、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4、读图引导的提示性设问5、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五)、教材的系列化教科书(纸质教材,网络教材)教师用书(教学资源光盘)地图册、填充图册同步解析与测评、新课标新学案投影片、录像片VCD、CD-ROM(超级地图)教案三、人教版地理七年级教材修订简介:(一)、修订的依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

32、是最主要的依据。此外还主要依据实验反馈分析(问卷调查、交流研讨、调研回访等获得的信息及原因分析)课题研究成果(各级相关课题研究、资助实验区课题研究)时代发展变化及新要求(二)、修订的基本思路:基本结构、体例和呈现形式不变保持教材特色,适当增加课文量内容全面调整、修订、更新突出技能、方法、观念培养,反映新要求考虑教学实际,加强教学指引(三)、修订的主要方面说明:1、严格按照“课程内容”修订相关内容课标删去的内容坚决删去例1,七下第六章删去大洲的人文环境例2,七上第五章删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例3,七下第八章删去欧盟课标没要求,原作为铺垫的内容多数删去例1,七上第五章删去“国家和地区”例2,七下第八章

33、删去“长期的热点地区”例3,七下第九章删去“资源消耗大国”增加相关内容例一,增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活动例二,增加我国的自然灾害例三,增加我国的主要河流(内、外流河)调整相关内容例如,关于“认识地球形状”的要求,教材作了相应的调整2、全面调整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将原教材部分隐性内容显性化其一,充实叙述式课文,加强基本知识、结论、方法、观点的讲述例如,框题“经线和纬线”拆分为“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其二,写明活动式课文的学习目的例如,“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等活动式课文减量、降要求、加强引导3、体现时代发展变化全面更新资料和案例其一,按权威部门公布的资料更新其

34、二,更新或替换新案例例一,印度增加201*年开始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例二,关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选用了“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这一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的新案例体现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最新发展变化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按新变化表述例一,国际经济合作部分关于国际贸易的表述例二,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快速发展的经济”框题替换“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框题例三,印度以“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业”框题替换“发展中的工业”框题反映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例一,“板块划分”的文字表述和图按新研究成果重新修订例二,“地区发展差异”部分引用了“世界灯光影像图”4、突出“认识区域”案例学习的方法引导认识大洲部分其一,章首页写明“世界

35、上有七大洲,我们以亚洲为案例,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将课标要求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其二,开篇即写明“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等方面加以描述”其三,叙述式课文讲述亚洲,活动式课文引导学生用所学方法学习北美洲相应内容认识地区和国家部分由于无法迁移,为明确学习目的(重在落实课标要求的方法而不是区域知识本身),而在章首页重新表述,例如第七章的章首页。在本章,我们从我国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选择作为案例,学习认识地区和国家的下列内容。此外,课文表述和活动设计也突出方法5、落实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落实课标要求的地理图表的阅读、绘制读图:形式图+说明、框释、对话等,提供

36、或提示读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七上;安排七上重点提示方法并引导读图,七下直接要求读图例如,等值线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安排第一章原“地图”一节修订为两节“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落实课标: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强调读图的技能培养。细化演示、制作等的基本规范和步骤例1,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原教材已给出详细的步骤,这次修订了每个步骤的说明,相应改图注例2,演示地球自转重新表述,换新图,明确“自西向东缓慢拨动地球仪”培养对地理现象、问题的归纳、概括、建模、绘联系图、比较

37、等思维能力,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例1,七大洲的轮廓形状和分布特征例2,俄罗斯地形的分布特征例3,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设计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办小墙报等安排:七年级多讨论,少有辩论;八年级增加角色扮演、办小墙报等活动例如,“人口问题”的活动设计了以“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的辩论6、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人地观、环境观、全球观、发展观等例一,发展与合作增加了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村、全球性问题、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等内容例二,丽江古城保护例三,热带雨林保护(方便面与红猩猩)结合国情、国策教育,进行资源观、灾害观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等(主要安排在八年级)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七年级增加了麦哲

38、伦、哥白尼、哥伦布、魏格纳、柯本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头像;八年级将增加李四光、竺可桢等中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头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例如,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原因;宗教部分增加了“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信教的或是无神论者,还有不到一半的人是信仰宗教的”7、全面改善图像系统,美化版面设计聘请著名的美工和设计专家版面按网格统一设计,突出图像地图和地理图表重新设计或重绘素描图、美工画多重绘,只保留一类景观照片几乎全为第一手资料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1、教师角色的转变:(1)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

39、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2)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我们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

40、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4)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5)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6)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

41、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

42、,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

43、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10)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

44、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2、课改对教师的新技能要求:过去我们对教师基本功往往停留在朗读、板书、板图、语言、板画、教案设计等方面。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当继承与发扬。但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要增加一些新的技能要求。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

45、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仅是学习的材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比如,案例教学教材提供的案例只是一种学习的材料,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新的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教师要创造一些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来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46、因此,要求教师创设不同的环境与情景,使学生得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同是教学习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学习方法是大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同是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教

47、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经常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不断提出问题;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调查、访问,多方面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自己有材料;与学生共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学习过程要突出地理学的基本特征,选用多种多样的

48、方法指导,同时要重视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运用,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研究澳大利亚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下午具体再讲。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的学习,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学了地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五、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1)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的知识。对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是已知者。教师若对其所教知识掌握得不好,就不可能把学生教懂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