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吉 林工程技术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自选项目()。作者简介:王健(),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研究。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升级的路径研究王 健(长春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摘 要为加快智能制造技术在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应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优势,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制约因素,以及全纺智能制造发展概况及阶段特征,提出实施“”系统工程的方案,以期在创作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吉林版“三赋”文章的同时,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应用案例。关键词纺织服装;智能制造;阶段水平;升
2、级路径;吉林特色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加快推进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既是培育产业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还将为优化吉林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助推吉林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打造,提供“吉林号”纺织服装产业的特色模式和实施方案。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概况及阶段特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走在世界前列。截至 年 月底,纺织产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智能制造就绪率为,比 年分别提升、个百分点。“重点品
3、牌企业”中,的制造品牌企业已实现关键工序全数控化,的企业实现供应链全信息化,、的企业分别实现部分数控化、部分信息化。(一)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棉纺新建了多条自动化、数字化纺纱生产线,万锭用工减少至 人;化纤智能示范工厂和智能车间实现了送配切片、卷绕自动落丝、在线检测、自动包装、智能仓储等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印染自动化和数字化不断升级,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向智能化工厂方向发展;服装智能制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整体解决方案日趋成熟,一批先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系统平台渐次涌现;家纺床品、毛巾、窗帘自动化生产线超过 条,生产效率和品
4、质显著提升。(二)服装智能制造深度应用全面推广在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等方面加速推进,优势企业正在以全新的数字化、平台化组织方式整合资源,以产业链数字化、全流程信息化为核心竞争力,开启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双中台”数字化建设,推进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加大设备数字化与第 卷 第 期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智能化改造投入,从最初的信息系统模块化独立运作逐步向信息系统与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全面融合的方向升级,推动智能制造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系统性发展。(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全国“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产业实
5、践中,纺织服装产业就有 家企业典型场景成功入选:恒申集团化纤板块河南基地,开展了“锦纶长丝 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了生产过程溯源场景的应用;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搭建化纤产业 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实现了企业协同合作场景的应用;雅戈尔开展的“数字孪生”项目建设,实现了生产单元模拟场景的应用;艾莱依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加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了工艺合规校验场景的应用。同时,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的羽绒服装制造示范工厂、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和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大批量定制,分别入选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的公示名单。二、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实
6、施智能制造的必然要求(一)产业影响发展角度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是国际合作和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对吉林而言,纺织服装产业是重点发展的八个产业之一。要持续巩固产业地位不动摇,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势在必行。(二)产业特征决定发展角度产业链长、市场变化快、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产品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等显著特征,决定了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其不仅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适应个性化消费趋势、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需求迫切,而且在发展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模式方面潜力巨大,对于处在东北腹地吉林省的纺织服装而言尤为必要。(三)劳动就业人口角
7、度全球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我国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是老龄化、少子化,导致劳动力规模持续下降,且正在以全球最大规模、最快速度向前演进。“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总人口及 岁可劳动就业人口,呈逐年递减态势,常住人口总量为东三省最低。年末,全省总人口为 万人,自然增长率为,加之产业经验丰富、技能熟练工人的老龄化趋势,新工补位不充分,代际断层问题较严重。这一大背景下,要维持企业效益和利润点,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必然选择。(四)消费升级趋势角度要增强穿着场景、时尚美学、生态健康等方面的综合消费体验,满足工业设计、时尚创意、文化融入、人格表征等方面的消费情感诉求,以及适应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等方面的消费需
8、求,需要不断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来引领和满足高品质生活。冬奥会带动起来的寒地冰雪经济,将为吉林省纺织服装业拓展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和无限创新空间。吉林省应以提升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为前提,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为重点,以系统优化制造流程和工艺为关键,以发展壮大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智能化定制生产方式为核心,推进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形成促进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经济发展新动力。(五)吉林省纺织服装发展角度“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将重点发展纤维、纺织、袜业、服装等产业,加快发展碳纤维、差别化纤维和生物质纤维及制品,扩大绿色环保高档服装服饰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规模。大力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不断
9、丰富消费品品种。重点围绕化纤、袜业领域,加强数据驱动应用创新,引导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提高创意设计水平,以全面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三同”工程和“三品”专项行动。综上所述,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既需要有十足的动力支撑、财力投入,更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性、久久为功的韧劲,使之不断深入、延伸。要以总体的、系统的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建设来激发主体活力,有效开发出新的高端供给潜力,实现供给能力和消费品位的携手提升,促进吉林纺织服装产业向产业中高端迈进。三、吉林省纺织服装产
10、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阶段水平吉林省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引进智能生产设备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与技术,开展智能化综合提升项目,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大数据驱动、车间智能化、个性化定制、营销变革等新实践。但与先进发达省份和企业相比,吉林省纺织服装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能力和资金投入不足等。然而,不乏有吉林省的独特优势,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示范带动性意义。在化纤板块,吉林化纤打造了全球第一条全自动腈纶毛条生产线,实现了毛球自动包膜、原丝收丝机等产品的批量生产,以及从针梳、运输到包膜制打包的整套自动化生产;利用先进的 工作
11、法,对生产控制系统进行整合优化,降低人工成本;实施国兴碳纤维全自动打包生产线;纺丝后段自动化项目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结合稳定可靠的 技术构建 系统,完成了腈纶生产线后段的运丝小车自动调度系统改造,提高了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在服装板块,长春际华三五零四实业有限公司、长春圣威雅特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荣发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吉林省服装总公司等企业均拟投资和引进智能生产设备,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线。长春圣威雅特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址北湖科技开发区建成后,将引进格伯裁床、博克数字化制衣系统、博克 软件、衣拿智能服装吊挂生产系统等高端设备及软件系统,解决影响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提高年产量的同时,
12、提升定制服装产品品质。在袜业板块,东北袜业园实施“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智能化综合提升示范项目”,加强纺织袜业园区技术改造、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东北袜业全球研发设计中心,购置先进研发设备 台套及配套设施;加强园区智能化、高端化技术改造,购置先进袜机 台,购置智慧平台软件 套;形成 个标准化智能化工厂。四、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制约因素(一)研发创新能力和效率阻碍产业智能制造进程人才支撑缺乏。从设备研究到软件开发再到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及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创新投入不足。吉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省纺
13、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经费支出分别是 万元、万元、万元,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分别是、。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基础不强,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产出效率不高。装备供给滞后。受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门类的影响,吉林省纺织服装装备完全依赖外采或引进,技术支持、设备供应受制于人,不能满足企业之需。(二)链动协同机制和效能延缓产业智能制造进程这既有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竞争力不强、增长空间受限的原因,也有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缺乏的问题。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亟待完善。互联互通程度低,企业间关联互补效应发挥不充分,纵横向的集成与协同创新较难实现。一方面,产业呈现纤维原料资源规
14、模效应显著、职业装特点明显并有一定竞争力、服装加工基地建设不断加快、纺纱织布企业特色突出和针织袜业产业园区特色集群优势明显等;另一方面,产业整体规模亟待提升,产业结构亟待丰富,特色和优势亟待由单体的一枝独秀向产业间融通链动的百花齐放转变。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亟待提升。一是全省制造业信息化指数在全国榜单排名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产业应用效益与影响指标亟须加快提升,规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网络化率亟待迅速提高;二是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多数向智能化转型的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动力不足;三是吉林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众多,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与广大中小企业深度合作的现实相称度、融合度亟待
15、加强。企业自身成长发展意愿亟待调整。受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企业投资的能动意愿性不强。同时,因人才缺乏,即使“买得起”,企业也会因为“不会用”“用不好”的长期困扰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此外,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一些新动能尚未真正“动”起来。目前,工业互联网、大第 卷 第 期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数据等新技术新平台的搭建和应用落地仍存在难题,尤其是企业的主动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五、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升级路径实施“”系统工程,即以“一个资源”为基础支撑,以“三个抓手”为关键着力点,以“四个智能化”为技术路径,有序推进产业智能制造升级。(一)聚焦“第一资源
16、”,夯实基础支撑推动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深层次的转型发展,需要更多能懂、敢用、会用、善作的“懂行人”,长期围绕赋能产业、深化转型而深耕细作,共建吉林省智能纺织服装产业新生态,带来增长新动力和高质量发展新速度。产业企业、省内有关专业院校,应积极深化并创新合作方式、机制,在技术、研发、管理人才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同时,注重强化专项人才、复合型人才支撑,大力推进柔性引才,自主培育专项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优人才集聚环境。拓展招才引智深度,积极发掘以产业、产业链、园区招才引智等多种形式,形成全链条、多领域、高层次的招才引智格局。(二)聚焦“三个抓手”,助推智能制造一是“集群建设”,
17、以产业集群培育为重要承载,充分发挥企业集聚优势和边境地区加工能力,通过内拓外联,推动省内纺织服装企业协同发展,以集约化、智能化、品牌化升级体量,为产业规模效应带来质量变革。二是“数字制造”,以数字赋能产业为主攻方向,系统优化提高产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效率变革。三是“业态重构”,以产业业态创新为价值引擎,大力推动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不断适应消费升级的新趋势,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为产业业态转型带来动力变革。(三)聚焦“四个智能化”,创造吉林特色围绕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发展重点,聚焦产品研发设计智能化普及、设备装备智能化提升、设备互联智
18、能化工厂打造、供应链战略智能化平台融通等四个方向,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应用案例。按照加快引进、积极消化、协同创新的“三步走”策略,以点穿线、以线扩面,逐步完成智能制造在吉林纺织服装行业的科学合理布局。积极遴选“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借鸡生蛋”引进现有模式,以高起点、低成本、快融入、早应用、再创新的思维,创作纺织服装行业吉林版的“三赋”(赋能、赋智、赋值)文章。同时,积极筹建“吉林省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联盟”,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相关工作:一方面,以问题导向为“透视镜”,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尽早破解发展短板;另一方面,以系统思维为“作
19、用力”,发挥“杠杆效应”发挥“磁场效能”,达到“共振”“共鸣”的成效,获取强劲动能,以实现更快发展。从点的层面上说,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流程及管理优化等,在有效提升设备联网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业务系统云化率的同时,有效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提高综合质效,促进持续发展。从面的层面上讲,一是聚焦设备互联互通、数据采集应用以及设备平台安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园区及企业内、外网升级,在既有系统上叠加部署新网络、新系统,推动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实施制造基础装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改造,突破设备
20、设施与生产管理系统全面链接的瓶颈。二是聚焦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加快重点企业 全连接工厂建设,促进 由生产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加速拓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按照个性化需求深度挖掘和精准配置制造资源,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利用超柔性化生产模式,建立制造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新机制,促进组织管理模式与智能制造体系的协同。三是聚焦产业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在五个产业带、六个产业集群落地扎根,加快各类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跨界融合、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实施智能制造技改的主体是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进程的主体是政府,不同区域和企业的情况必然千差万别,但在推进
21、过程中,无论企业还是政府未必最了解情况,并能够采取最有利的举措,为此需要积极借助外力外脑,开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展评估诊断,帮助吉林省摸清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完成差距的科学分析,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战略与项目,促进高水平合作。参考文献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吉林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纺织产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北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北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 年远景目标北京: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盟,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 年中国服装产业科技创新白皮书北京:中国服装协会,吴吉灵,卢芳 年中国缝制机械产业经济运行报告北京: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年中国服装产业经济运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服装协会,肖国东“十四五”时期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思路研究 年吉林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四个关键举措():范思琦,郭畅,曹敏,等吉林省智能制造发展途径研究科技风,():孟宪平吉林省智能制造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