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2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zh)立 称职(chn) 滑稽(j) 踉(lng)踉跄跄 B匿(n)笑 迸(bng)溅 伶(lng)仃 炫(xun)耀 C铁锹(qi) 猝(c)然 尴尬(g) 笃(d)志 D蜷(jun)曲 诀(j)别 扒(p)窃 头衔(xi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啜泣 偌大 小心翼翼 仙露琼桨 睡眼惺忪 B扼运 窸窣 翻来覆去 花枝
2、招展 疲惫不堪 C倏忽 寥廓 闲情逸致 洗耳恭听 絮絮叨叨 D枯涸 湛蓝 惊惶失措 一视同仁 鸦鹊无声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地流下辛酸的眼泪。 D国外大面积爆发流感疫情,这消息真是骇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意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继承以往的优秀文化,弥补历史的不足,是当代中国人的社会责任。B.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C.我们在祖国大地上尽情地呼吸着新
3、鲜的空气和煦暖的阳光。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进步。来源:Z_x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B.那儿距这里有二、三公里。 C.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也是他的代表作。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文章的主题是母爱。C.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D.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8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 ( )。(2分)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A.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C.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D.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
5、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C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D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10.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繁星春水中的一节诗,完成填空。(3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 ,把 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 ,生动贴切
6、,发人深思11古诗词名句默写(9分)_,志在千里。(龟虽寿)山光悦鸟性,_。(题破山寺后禅院)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子曰:三人行,_。择其善者而从之,_。_,谁家新燕啄春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 二、阅读(42分)(一)阅读朱熹观书有感,回答12-14题。(6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2.对诗中词语理解错误的是( )。A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 B共徘徊: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 C渠:它,指方塘之水 D那:通“哪”怎么的意思13. 诗中所蕴
7、含的道理,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A. 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B. 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C. 诗中所表达的感受仅就读书而言,不可以做广泛的理解。D. “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4.下面对全诗的鉴赏,说法有误的是()A题目是观书有感,所以“源头活水”也只限于从书本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B这是一首借物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C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
8、感受。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二)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完成 15-18题。(8分)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9、 15.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马无故亡而入胡 暮而果大亡其财 B. 其邻人之父亦云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 马无故亡而入胡 此独以跛之故 D. 不筑,必将有盗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1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丁壮者引弦而战 而疑邻人之父 B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此之谓乎 C此独以跛之故 以为顺流下矣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其邻人之父亦云17“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
10、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18.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8分) 共生:双赢的生存
11、智慧 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
12、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
13、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1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
14、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0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_、_和_三种 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2分)21第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22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9题。(18分) 平分生命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使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爱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惟
15、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的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的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小男孩的无知,但转年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丧失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的。”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
16、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的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没人获50年!”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语言。23、文章的第在全文有什么作用?(2分)24、第中“男孩开始犹豫”,为什么小男孩犹豫?(2分)25、第中“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表现了医生什么的心理?(2分)26、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27、第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放出光彩”。(3分)28、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29、第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的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4分)作文(50分) 30.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美好:幸福、关爱、信任.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美好的春天.请以“原来_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主题鲜明,有真情实感;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字迹工整清晰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