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同志们: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搞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4年是我县实施“双倍”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双重夹击下,全县农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拼搏,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劳务经济、品牌经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实现一产增加值16.8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4474元,增长12%。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业结
2、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经济各项指标增幅较高。继续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强畜牧业、调大林果业、调活水产业”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种植业增产增收。全县种粮面积124.73万亩,粮食总产56.02万吨,实现产值1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20.4%和5.7%,人均增收69.43元。畜牧业保持增长态势。面对上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坚持一手抓防治,一手抓发展,出笼家禽1367.3万只,出栏生猪42.54万头、羊20.75万只、肉兔18.65万只,分别增长37%、2.3%、6%和10%。实现产值10.1亿元,增长16.1%,人均增收114.91元。水产业稳步发展
3、。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8.9万亩,产值10.4亿元,增长14.3%,农民人均增收52.3元。林业经济不断壮大。成片造林1.72万亩,完善农田林网31.6万亩,栽植林木318万株,完成育林苗2800亩,果品产量2万吨。 2、农业项目推进扎实有力,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坚持以工业思维办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各镇、农口各部门及有关龙头企业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招商引资,洽谈农业项目52个,实施农业加工项目17个;申报农业专项28个,其中到位17个,引进专项资金3138万元。目前,全县农业在建项目36个,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13个,种养项目23个,总投资4.6亿元,投资额
4、500万元以上项目8个。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生产带动型、加工拉动型、营销推动型龙头企业。全县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加工企业10家。恒通食品公司、今日草业公司被评为全国中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省30强重点出口龙头企业,近湖羽丰父母代种鸡场是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种鸡场。全县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5个,恒济水产协会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冈西草鸡协会跨入省级农业产业化专业协会行列。农业标准化工作有了新的提高。一年来,全县通过论证的无公害粮油、水产品、畜禽产品基地达23个,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个,绿色食品品牌7个。 3、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有了新突破,
5、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高。把劳动力培训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工程来抓,大力拓展国内外劳务合作空间,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全年共提供就业岗位52500余个,新输出农村劳动力17943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0%,其中对口地区劳务输出2126人,向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等地外派劳务3006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达55%。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3家,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6期,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1万人。先后举办了农村特困户子女专业技能培训班、农民就业知识培训班。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要求,抓住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发展机遇,先后向农业龙头企业、建
6、筑业、纺织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和节能灯具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32631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31%。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转移,提高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去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已达34%。同时,组织县内部分企业到安徽、湖北等地招工,取得了明显成效。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巩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立足防洪保安,积极疏浚河道,全力推进圩堤达标工程建设。疏浚河道371条526公里,工程土方602万立方米,开展高标准圩堤建设,加修圩堤275公里,工程土方298万立方米,新建、拆建、修建水利设施近200座。以推广水稻机插秧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县新增各类农机具300多台
7、(套),其中水稻插秧机50台,推广机插秧3.61万亩,在去年全县遭受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灾害的情况下,机插秧经受住了考验,为全县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全县基本农田进行核查、登记和公示,明确保护责任人,共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8313.5公顷,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县2004年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已通过省级验收,新增耕地1647亩。多方争取农业投入,全面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已争取到2个省级多种经营龙头项目和1个部级水产养殖项目,财政投资600万元,目前已完成总量的80%。争取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75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9万亩。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做好春耕、夏收、防洪防汛
8、等重要时期的气象服务。 5、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农业税调减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2883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三项资金共1450万元。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账镇管制度,普及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规范涉农收费行为,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行“*管理、限额收取、上级审批、定向使用”,杜绝了涉农负担案件的发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流转市场。全面开展征地
9、补偿费清欠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保证被征地农民补偿到位。农技农经服务体系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004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是政策好、市场活、人努力、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决不能因为去年形势好就头脑发热、盲目乐观。对当前农业的生产能力、农民的富裕程度和农村的发展水平切不可估计过高。要清醒地看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带动力强的农业规模项目并没有大的飞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明显扭转,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消
10、除。因此,今年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任务十分艰巨。 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切实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今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27条政策性意见,这是我们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11、的总纲。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力度。省、市也将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今年全省免征农业税,必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政策机遇,不失时机、千方百计抓好“三农”工作,争取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掘自身优势,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自主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较快增长,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总之,各级党政组织要充分认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坚
12、定信心,振奋精神,一以贯之地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 二、咬定目标,硬化措施,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有了较大进展,恒济水产协会、盐阜草鸡协会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出现了10多个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的专业协会。我们要乘风乘势,鼓励发展,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其纽带桥梁作用。一要抓发展。今年国家对农业的扶持重点将转向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要抓住这个政策的机遇,在全县范围内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农技组织和种养大户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跑市场、闯“码头”。县委农
13、工办要迅速制订规划,各镇及相关部门也要明确目标,每个镇和各优势主导产业都要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全县要新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以上。二要抓规范。在组织机构上,将成立县农产品产销合作联社,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专门班子,对外开展合作,对内指导服务。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经营组织,坚持“自愿、自由、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分配方式上,建立“二次返利”制度,所有成员按交易量的大小,不但可以获得收购利润,还可以获得加工、储运和销售环节赚取的利润,确保农民利益的最大化。三要抓培训。大力培训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的能力;让头脑灵活、市场经验丰富、有一
14、定经济实力的农村能人来担当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领路人。全年新增农民经纪人2000人以上。 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和流转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农业法和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制止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引导和规范化管理,坚持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鼓励农村富余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聚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制订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并选择试点,稳妥推进,保证失地农民“少有所助、青有所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故有所恤,困难有救济、生活有保障”,让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得长远利益,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深化农
15、村财务制度改革。在继续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财务管理电算化,实行县镇联网,形成“横向同步管理、纵向连贯监督”的良性机制,使村级财务记帐更加及时、准确,监管更加到位。进一步完善村公益事业资金的收支管理,严格实行村公益事业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新举措、新办法,继续坚持“三优先一加强一禁止”,即优先化解涉农债务,优先化解有息债务,优先化解税费改革后新增债务;加强对“无债村”和“债务大村”的监管,“无债村”主要干部的报酬可以上浮10%作为奖励,“债务大村”主要干部的报酬则下浮10%,并制订严格的化解债务规划,限期化解;严禁发生新的村级债务,谁发生谁负责,谁
16、借债谁偿还。县委农工办要拿出详细规划,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化解村级债务3000万元目标。 三是深化农技农经队伍改革。要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过细工作,尽快把改革推进到位,使农技农经人员定岗定位,真正发挥其服务职能。同时,鼓励分流人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大胆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和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四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严格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确保义务教育正常经费需要,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真正实现还利于民。 5、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产条件落后是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17、的重要因素。我县农村普遍底子薄、条件差,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十分明显。各镇、各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努力促进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一是继续加强水利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05年,全县要完成水利总土方600万方,其中加修加固圩堤111公里125万方,疏浚大中小沟河264条396公里257万方,完善农田沟渠水利建设和机耕道路建设土方200万方。建造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250座,其中中沟以上配套物圩口闸30座、排涝站20座、防渗渠20公里。二是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实施水稻种植机械化跨越工程,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全年新
18、增插秧机械150台套,插秧机保有量超过360台,机插面积达1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继续搞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立足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建设优质粮食基地、饲料基地、蔬菜基地。全县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建设吨粮田1.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1.5万亩。四是继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妥善处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加大土地复垦开发力度,保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造林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提高预报准确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尝试通过市场化手段,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拓展筹资渠道,鼓励农户、联户和其他社会力量,鼓励民资、外资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10页 共10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