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读一首好诗,就是聆听一曲美妙旋律。,读一首好诗,就是观赏一幅优美图画。,读一首好诗,就是与艺术家交流心声。,1/27,古诗三首,2/27,蝉,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委,纟,藉,注意读准音,委,纟,虞世南,3/27,作者介绍,虞世南:,唐代诗人(558年638年)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
2、深得唐太宗 器重。,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4/27,委,纟,首句“垂 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利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显要身份和清廉品质。蝉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露珠,固而用“饮清露”象征人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液汁生活,哪里可能只喝露珠?,赏析,5/27,流响出疏桐,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何说连续不停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梧桐中传出来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高贵而灵异树,传说鸾凤一类鸟非梧桐不栖。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一样凡响。,“桐”前用一“疏”字,既让人感到“流响”易于流传,
3、又与末句“秋风”对应。,6/27,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从上两句引发出来议论。“居高”“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品格之高。,用这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把这一意义经过蝉形象表示出来了。,7/27,整体分析,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露珠,声音从稀疏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手法:比兴、托物言志,情感:讴歌了蝉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纯洁胸怀。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品格高尚人不需要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扬。,8/27,
4、巩固:,文中蝉带有什么样喻意?,你能读出诗中“高”字几重含义?,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喻指清高尊贵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9/27,蝉,虞世南,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委,纟,重复读,10/27,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1/27,【赏析】,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年杜甫居夔州时。因为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5、。诗人晚年多病,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和哀伤。,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一样普通,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同伴!不只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孤雁”。,12/27,颔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设置问题):昔日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失群孤雁?,这一问好像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诗人所思念者不独是弟兄,还包含他亲密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年月里,诗人流落异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
6、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影子。,13/27,颈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好像那失去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14/27,结尾,用了,反衬手法,,,表示了诗人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诗人是以“孤雁”自比,“野鸦”则象征一些缺乏情感平庸之辈。,“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
7、,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心绪。,15/27,赏析:,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情绪?,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同伴。作者同情失群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思想感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年月里,诗人流落异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影子。,作者用了,反衬笔法,,,表示了爱憎感情。,“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心绪。,表示了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痛苦心情。,16/27,孤雁,杜甫,孤雁不
8、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7/27,鹧鸪,郑谷,18/27,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对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郑谷,19/27,译文,鹧鸪在温暖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山鸡相象。天空阴沉雨水淋漓时候,从青草湖边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啼叫声音。身在异乡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漂亮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山鹧鸪,青黑
9、色眉毛黯然低垂。宽敞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茂密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一片悲凉苦意。,20/27,赏析,(首联)第一、二句:开篇,写鹧鸪习性和形貌。“锦翼”两字,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标羽色。在诗人心目中,鹧鸪高雅甚至能够和漂亮山鸡同列。,诗人并没有对鹧鸪形象作工雕细镂描绘,而是经过写它嬉戏活动和与山鸡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联想。,21/27,山鸡,鹧鸪,22/27,(颔联)第三、四句:,诗人并不简单摹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情韵,。青草湖,黄陵庙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联想。这么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
10、了一层浓重伤感气氛:荒江、野庙,更有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个凄迷幽远、伤感意境,渲染出一个哀怨凄恻气氛。,这二句之妙,在于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好像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神情风韵了。,23/27,(颈联)五、六两句,,是承上句“啼”字而来。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丈夫,在唱一曲山鹧鸪时,传来鹧鸪啼声,把眉眼也低下来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极写鹧鸪啼声感感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感受,有力地衬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24/27,尾联,:“相呼对应湘江阔,
11、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鹧鸪雌雄对叫在浩瀚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那些怕冷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独行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联络,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透出诗人那沉重羁旅乡思之愁。,25/27,赏析:,颔联渲染了什么样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帝陵”?,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渲染出一个凄迷幽远意境,一个,哀怨凄恻,气氛。,借助,屈子怀沙,、,湘妃泣竹,传说渲染令人魂销肠断气氛。,抒写了游子乡愁旅思。,26/27,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对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郑谷,27/2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