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走长征路心得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XX县区第二十小学姚瑞兴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在党支部筹划下,我也跟随老党员们于6月16日踏上“长征路”。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
2、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在会址里重新在党旗下宣誓,这让我们再一次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而且必须坚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职责。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参观革命老前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观遵义会址后,感触颇多。更加觉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要在革命先辈的
3、影响和鼓舞下,奋进不息,自强不止。在 工作上勤勤恳恳,刻苦认真。而当我们离开遵义时,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铁路的火车上,陷入了沉思。遵义会址的观后感触油然而生,在那次会议之后,中国革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那些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红军战士依旧活在我们心中。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深深地感到,“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保证。 此次遵义之行,使我们牢记革命英雄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牢记于心,同时也激励自己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为国家,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篇二:重走长征路,一次心灵的历程 重走
4、长征路,一次心灵的历程 读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人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在刚刚迈入的五月,细数着每一天。5月1日,劳动节;5月2日、3日,假期;5月4日,五四青年节。百年前的今天,那些铭刻在历史丰碑里的热血青年们高举起新思想、新文化的旗帜,追求民主科学,自由独立,稚嫩的探索前进。前继,义无反顾。如今,我们已经身处在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但是我想,有一种精神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精神,所开创的传统,意义仍然重大,影响仍然深远,特别是90年间,中国从衰败到振兴
5、,从黑暗到光明,从四分五裂到实现巩固的统一,充满了曲折。终于建成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时代在改变人心,市场在改变人的行为,每一个怀恋过往青春的“老人”们,努力奋斗开创了一个时代。如今父辈早已褪去了身上的打工者色彩,三十年改革开放,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不,没有。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如若我们扛不动父辈的旗帜,那么一切都是明日黄花,如若我们继续昏昏沉沉下去,世界将会怎样。时代在改变,但在中国的漫漫历史书卷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 一些精神是值得被铭记的。 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悲壮的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的时候,有浩浩荡荡的八万六千人,可是一年后到
6、达陕北的,只有遥遥晃晃的六千人;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时,还有八万多人,然而最后到达陕北的却几乎屈指可数。红二军团、红五军团、红六军团。红军长征时的二十多万人,绝大多树人没有冲出绝境,没有看到胜利的时刻。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真理,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 长征一个庄重的名词,烙在我们的心中。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 长征的路该是怎样的一条
7、路,怀着既期待又庄重的一份心情,我翻开了一本书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踏上了红色之旅的道路,去领略长征的气魄,去感受长征的精神,去捕捉长征的灵魂。 这本书不同于别的书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用文字来阐述历史的惊心动魄,说这是一本影集可能更加贴切。但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可能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是不单单能从影集中得到的。 作者在红军长征68年后,亲身经历了当年红军长征所行经的路线,用相机沿途记录下点点滴滴。历史的底片在光阴的冲刷下,洗出了社 会主义社会发展之中的长征路。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李爱德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的作者之一,1968年生于澳洲悉尼,5岁移居英国。英
8、国布列福大学历史系博士,曾在该校教授现代语言。1997年起移居中国,先后在北京多份报章杂志任职编辑。 马普安,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的另一名作者。1966年生于南非开普敦,在英国长大。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国际政治科学学士,持新闻系高级文凭。1999年旅居中国前,先后在英、美两国当新闻工作者。有丰富旅游经验。 在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中,从两位作者的视角看到了当年长征红军所经历的艰险与斗争的艰难;但同时图片不经意的细节又强调了时代发展掩埋了当年所经历的险境,但留下的残垣断壁依旧是深刻的。矛盾曾说过:“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9、当今天我们重温长征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时代的跨越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跨时代的斗争激情与心灵的洗涤,这种跨越感使我们油然感恩于现在,感恩于离我们己远去的一代英烈,眷恋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 长征是伟大的,她的伟大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表现在她的一个个具体战役的胜利上。出发前的数十万人,到达延安时仅剩下一、 二万人,尽管一路上打了很多次胜仗,但这种可见的胜利与失去的相比,那实在是一种惨痛代价换来的胜利。从敌我力量的对比和物质利益的得失上说,怎样也很难理解这种胜利的深远意义。国民党斩尽杀绝的把一支代表人民利益与希望的队伍驱赶了二万五千里,迫使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性大转移而退居
10、到小小的延安城。然而,正是这一奇迹般的战略转移,长征的伟大意义在此后一个久远的时代表现出来。直到今天,我们还得益于她,并感恩于她。正是这次举世闻名的长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她一路撒下的火种,不仅在当地而且在全国都燃烧起熊熊的革命烈火。她表现的是一种对信仰与理想的执著,对真理和目标的追求,对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切,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身高尚品质与顽强生命力的彰显。尽管,围追堵截,雪山草地,树皮野菜,饥寒交迫,生离死别,一切人世间能经历,能感受的痛苦,这支队伍都经历了。但
11、他们从容面对了这一切的苦难与磨练,从此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与拥护。 长征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她的不朽更深刻表现在此后的延安精神上,表现在那种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尽管这种精神起初只表现为一小部分精英们的品质,正是这些品质所展示的楷模表率作用,成就了共和国的辉煌之路,成就了今天人民大众的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新生活。我 们纪念长征,更大意义上说,不是单纯的怀旧,更不是恋荣和希望这种历史悲壮的重演。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为人类崇高理想的坚定信仰不懈努力奋斗上开创新局面,迈向新未来。永不言败。这是一个人生的哲理。死里求生,死而后生,只要没有扑倒在地,没有失去了生的气息,我
12、永远不说我失败,我还是爬起来往前冲。长征就这个样子,多少次都觉得没希望了,剩下五六千人,可就是这五六千人最后成就了千秋大业,长征把永不言败演绎到了极致。这种精神,这种极致的精神我们不是再去走走长征路就能找回的,而是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的历史记忆和永远的一笔财富。 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让我们再次踏上长征的征程,同时也不禁引发人们对重走长征路的思考。长征的现代意义已不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严重矛盾对抗后的决择。不再是生命不堪重负后的觉醒和抗争,而是经过历史沉淀与过滤后,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性弘扬的一种和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奋斗与前行;是人类追求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动力;历史依然
13、清楚的表明:奉献与利他精神是实现自身真正价值和战胜一切腐朽没落与艰难困苦的最本质表现特征。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事态之下,更需要一种理想信念的护卫,需要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的弘扬;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荣辱观的倡导;需要发扬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精神;需要一种对和平、安宁、和谐社会的 篇三:党员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体会 在2011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
14、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
15、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
16、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 战争的残酷。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第10页 共10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