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和片段教学案城北中学 王冬青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人物的的品格和精神。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身的高尚品格。二、学习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人物的的品格和精神。2、学习闻一多先生为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身的高尚品格。三、学习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人物的的品格和精神。2、学习闻一多先生为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身的高尚品格。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3分钟以内):也许我们课前都预习过了吧,谁来告诉老师作者是谁?明确:臧克家,臧克
2、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是闻一多先生生命的最后一次讲演的节选内容,也是他最后的呐喊,人生的绝唱。谁知道当时演讲的历史背景?相信你们回去一定找过资料,谁来告诉我们。明确: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
3、却被暗杀了。(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29分钟以内):自学互动(一):第一部分好,我们现在翻开书本89页,我们来找一找,哪一些文段是写他在学者和诗人方面,哪一些文段是写他在民主战士方面的?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第1段第7段是写他在学者和诗人方面,第8到20段是写他在民主战士方面。我们先看看作为卓越的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卓越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围绕课文题目,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和怎样做呢?说和做的关系又是如何呢?现在我们看看黑板的右边: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言行性格品质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写成了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现在我们以四人为一
4、小组,一起进行讨论探究,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发言。总结一下,谁能告诉我们,闻一多的说和做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课文中哪里讲到的呢?明确:“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自学互动(二):第二部分当然我们是不能够单靠讲的,因为我们有时候“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其实,面对生活学习,我们不但“说到”,而且还要“做到”。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的言行是这样,那么身为大勇的革命烈士时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看看课文的第二部分。作为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的言与行跟他之前的相同吗?不同不但“情况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怎样“一反既往”呢?大勇的革命烈士事
5、件言行性格品质参加游行起草传单大会演说自学互动(三):小结: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引起了我们很多的联想和启发。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之后,我们还会想到哪些伟人的言行呢?他们的说和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呢?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怎样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学习生活与人生呢?我们现在就拿出堂上练习本,把我们现在的感受、感想、感触,整理成一篇小短文。(三)测评训练(至少8分钟):见课堂同步练习册第3-4页(四)课堂小结或反思(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和片段教学反思 城北中学 王冬青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
6、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而对这样文章对七年级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而且本文应是七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
7、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