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部分 专题7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或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因此常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保持细胞始终处于活体状态C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能更接近真实数据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解析:虽然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但不能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因为淀粉不是还原糖,A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以后的植物细胞就被杀死了,B错;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C错;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pH是
2、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故选D。答案:D2(2011枣庄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时可以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液B观察细胞中DNA、RNA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要现用现配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D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的作用不同答案:D3(2011浙江三校联考)已知:细胞畸变率(%)畸变细胞数/细胞总数100%。下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B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
3、时间呈正相关C浓度为0.05%和0.25%的秋水仙素均有致畸作用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分裂的间期解析: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影响细胞畸变率高低的因素有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大,畸变率升高,但超过一定浓度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细胞畸变率却降低。处理时间为24 h时的细胞畸变率高于处理48 h,因此细胞畸变率并非与处理时间成正相关。这里的细胞畸变是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不能分开。答案:C4(2011河南五市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在观察“叶
4、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藻细胞中的带状叶绿体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作用相同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的蓝色反应,不需加热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ABC D答案:C5(2011浙江桐乡一中)观察与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后的记录,具有科学性的是()A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黑藻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叶绿体C将蔗糖溶液
5、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为了取得明显的效果,应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暗解析: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因实验中细胞已死亡,故不能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运动;高倍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叶绿体的形态,不能观察到双层膜结构;质壁分离后的细胞需置于低浓度溶液中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由于细胞颜色浅,需使用较暗的视野。答案:D6某学校学生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
6、泡数目,结果如上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时气泡量产生不同,其原因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不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不同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较长时间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解析:缺镁会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需要更强的光照才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B点应向左移动。答案:D7(2011广东汕尾质检)正确地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或材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试剂选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取纯化的细胞膜可利用人成熟红细胞做实验材料,但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却不能B斐林试剂和双缩脲
7、试剂在配制时虽然都用到了CuSO4和NaOH,但使用的方法却并不相同C鉴定脂肪和DNA粗提取的实验中都会使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D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要使用老叶做实验材料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膜,所以可用于提取纯化细胞膜的材料,但不能用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斐林试剂中的两种溶液等量混合后一次加入,而双缩脲试剂中的两种溶液是依次加入;脂肪鉴定用到的是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叶绿素提取所用的材料最好是幼嫩颜色浓绿的叶子。答案:C8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下列实验中关于酒精的使用,错误的是()A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脂肪颗粒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制作
8、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酒精作有机溶剂提取色素DDNA粗提取过程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可以进一步纯化DNA解析: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苏丹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染液浮色。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配制成解离液,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后,用清水进行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常用无水乙醇(酒精)来提取色素。
9、在DNA粗提取过程中,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的原理:DNA不溶于酒精,尤其是体积分数为95%的冷冻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酒精。答案:B9(2011黑龙江哈九中)下面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一组是()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呈现砖红色沉淀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品质好的高倍镜可以看到细胞从分裂前期到末期的变化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浸润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颜色变深了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
10、剂染色A BC D解析: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会呈现砖红色沉淀;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不能看到细胞从分裂前期到末期的变化,因为细胞已经死亡;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答案:D10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脂肪鉴定时,花生子叶染色后,没有用酒精洗浮色蛋白质鉴定时,把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还原糖鉴定时,用60 的热水浴加热淀粉鉴定时,直接把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实验中,直接把重铬酸钾加入到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A BC D解析:花生子叶染色后,没有用酒精洗浮色会使染液的颜色遮盖脂
11、肪呈现的颜色;蛋白质鉴定时,先加A液提供碱性的化学反应环境;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实验中,要先加硫酸,使溶液呈酸性,才能发生反应。答案:A11下列实验或调查中,操作与操作目的相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或调查操作操作目的 A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测量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计算物质主动运输效率B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画滤液细线时,干燥后再画一两次使滤纸条上分离的色素带更明显C调查高度近视遗传病仅调查某个高度近视家族的发病情况 得出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D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将试管轻轻震荡后取样取出更多的酵母菌解析:NaOH在琼脂块上的扩散不是主动运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滤
12、液中含有色素,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更明显;调查遗传病时,在患者家族中调查遗传方式;酵母菌取样时轻轻振荡是为了酵母菌分布均匀,取样更准确。答案:B12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 cm的马铃薯条,再将其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依次在30 min和4 h时测量每一根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b和c条马铃薯细胞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但程度不同Cc条马铃薯细胞4 h时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Dd条马铃薯细胞外溶液浓度在放入KNO3溶液后始终保持不变解析:a条马铃薯在30 min和4 h时,长度都大于5 cm,说明马铃薯
13、细胞吸水,A选项正确。b、c条马铃薯,在30 min时长度都小于5 cm,说明马铃薯细胞失水;在4 h时,b、c条马铃薯长度都比30 min时增加,但都小于5 cm,二者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因此B、C选项正确。d条马铃薯放在80 g/L的KNO3溶液中,长度小于5 cm,说明细胞失水,由图可以看出30 min和4 h时,长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KNO3溶液浓度过大,可能造成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细胞外溶液浓度在放入KNO3溶液前后一定发生变化了。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1济南一模)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
14、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温度()光照强度:普通阳光(%)开始时的CO2浓度(%)12小时后CO2浓度(%)12500.350.368225100.350.342325200.350.306425400.350.289525600.350.282625800.350.280725950.350.279请分析回答:(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_。(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则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_
15、原则。(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_,C5化合物的含量会_。(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解析:(1)无关变量是除自变量以外的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如温度、植物含水量等。(2)容器中CO2浓度受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第1组无光,其CO2浓度变化是由呼吸作用引起的。(4)将第7组植株移到第4组的条件下,光照减弱,短时间内ATP含量降低,C3升高,C5降低。(5)因该实验不同组别的对比结果是随光照的增强,CO2消耗速度增加,故依据实验结果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 答案:(1)
16、光照强度温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细胞呼吸产生了CO2(3)单一变量(4)下降下降(5)增加若干实验组,依次增加光照强度14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如下的代谢途径:磺胺是在青霉素应用之前治疗许多细菌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化学治疗剂。它可以抑制该代谢途径中某种酶的活性,使得二氢蝶啶不能转化为四氢叶酸(一种维生素)而抑制细菌的生长,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研究磺胺的作用部位,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实验材料及用具:培养皿三个、基本培养基(含有肺炎双球菌生长的各种营养条件,但不含二氢蝶啶、二氢蝶酸、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接种环、酒精灯、磺胺、二氢蝶啶、二氢蝶酸、二氢叶酸、四氢叶酸、肺炎双球菌菌种等。实验步骤:第
17、一步:_。第二步:将A、B、C三份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第三步:向A、B、C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二氢蝶啶、二氢蝶酸和二氢叶酸溶液,并向三个培养皿中都加入等量少许的磺胺。第四步:_。培养24小时后,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分别是:(1)A、B、C都不能生长,说明_;(2)A、B不能生长,C能生长,说明_;(3)A不能生长,B、C都能生长,说明_。解析:培养微生物必须对器材和培养基灭菌,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为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磺胺的作用部位,所以设计实验时,向A、B、C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二氢蝶啶、二氢蝶酸和二氢叶酸溶液,并向三个培养皿中都加入等量少许的磺胺。A、B、C都不能生长,说明
18、磺胺抑制酶的活性。A、B不能生长,C能生长,说明磺胺抑制酶的活性;A不能生长,B、C都能生长,说明磺胺抑制酶的活性。答案:第一步:取A、B、C三个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基本培养基 第四步:向A、B、C三份培养基中分别接入等量的肺炎双球菌,并置于37 条件下培养(1)磺胺抑制酶的活性(2)磺胺抑制酶的活性(3)磺胺抑制酶的活性15(2011威海市模拟)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开花时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雌花位于叶腋处。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玉米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某学校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针对玉米的不同性状进
19、行了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1)已知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甲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他们的设计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叶片的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性;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以达到鉴定的目的。(2)乙小组对玉米叶片宽窄这一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已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将有茸毛玉米自交,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若将宽叶有茸毛
20、玉米与窄叶有茸毛玉米杂交,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F1成熟的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_;若F1自交产生F2,则理论上F2植株的表现型有_种,其中窄叶有茸毛所占的比例为_。(3)已知玉米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丙小组为了探究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的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他们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结果发现子代植株全为高茎,由此他们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们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_,请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结果预测:.如果_,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纯合子;.如果_,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杂合子;.如果_,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答案:(1)显取常态叶和皱叶玉米种子若干,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 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2)有茸毛无茸毛21 (或无茸毛有茸毛12)AADd和aaDd1/341/9(3)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实验思路:用高茎玉米果穗上的全部子粒作亲本单独隔离种植(或自交)分别观察记录子代植株的高矮情况结果预测:.所有子粒的后代全为高茎.所有子粒的后代均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部分子粒的后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子粒的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8 -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