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考:发明之道读后感 本周读了一本书,名字是药物考。发明之道,是由国外的药物学家写的一本关于药物发明故事的书,整体本的安排是按照药物的作用类型,例如抗癌药,抗菌药,心血管类型药物这样的顺序来安排的。这本书读起来比较有意思,可以让人大概了解一下现代药物的发明史,另外还可以顺便把相关的知识给回忆起来。不过书的不足就是,翻译的质量一般,有几个药物的翻译以及大学的名字不太到位,翻译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开阔眼界,了解外界世界,因此通俗易懂应该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在我翻译外文文章或者书籍的时候,翻译的中文最好就是与百度百科或者维基中文的中文名词相对应,这样方便读者查找,补充相关知识。 药物的发明史给我的
2、总体感觉就是。(1)药物的发明充满了偶然性,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偶然性在逐渐地降低;(2)药物的发明由最初的单个科学家单枪匹马作战逐步发明成了团队作战;(3)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4)科学家们也是人。 书中提到的不少药物的发现都是由其偶然间获得的,不过这种偶然性从更大的范围之内来看,其实是必然的。药物的发展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一个药物迟早会被发现或者发明,只是偶然只是它出现的形式之一,它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思维的加深,药物的开发会越来越完善,涉及的学科会越来越多,这种偶然性会降低,人类会更科学地寻找一个药物,是有意地寻找这种偶然
3、,而不是靠中彩票一样的寻找药物。药物的偶然性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最初药物发明,虽然是偶然的,但是在那些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科学家眼中,却代表着某种新事物,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训练与知识储备,这样的偶然即使出现,也没有多大意义。就像苹果砸的是牛顿,而不是一个家庭主妇一样。 最后,就是人性了,药物的发明伴随着的就是名誉,金钱。科学家们也不能免俗,有着卓越才华的同时,也不能避免人性的局限,以前我认为科学家们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与世无争的态度,其实不然。在真正了解之后,这些印象只不过是自己心中所生的幻相,是不真实的。青霉素,医学专用剂,胰岛素等药物的发明是人类的福音,却是当事人的悲哀。在我看来,其实
4、工作无贵贱,科学家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科学探索也是工作,没有什么神秘高尚的,真正涉及到利益之争,或许有那种淡泊名利的人,但是很少。 第二篇:自然之道读后感读后感之道自然之道读后感读后感之道 最近,我们学习了然之道,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当嘲鸫要用嘴把幼龟侦察兵从巢中拉到海滩时,作者和同伴让向导救起幼龟,放入大海。这一举动使巢穴中的幼龟误以为外面很安全,它们鱼贯而出,结果导致众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叼就叼去吧,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向导的这句话及若无其事、坦然面对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想起了发生在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我和妈妈游览云台山的途中,我坐在路旁休息时,透过茂密的草
5、丛,看见不远处挂着一张蜘蛛网,上面有一只黑蚊子在拼命挣扎企图逃跑,我急忙拿起一块小石头想把它砍死,却遭到了妈妈的制止:“你一旦砍不准,不仅会把蜘蛛网破坏,还会让蚊子逃跑。你放心,蜘蛛是不会放过它的。”于是,我拿着石头,目不睛地盯着蚊子,时刻准备着。果然不出妈妈所料,只见蚊子被网越缠越紧,马上就要奄奄一息了。蜘蛛眼见时机已到,慢悠悠地爬到蚊子身边,先用嘴里的丝把蚊子又缠了几圈,然后把嘴扎进蚊子的身体里,贪婪地吸起来,等到心满意足后才大摇大摆地走回草丛,继续等待猎物。 原来然界真是奥秘啊。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不按照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同时我也想向大家呼吁,不仅仅是我
6、们小学生,也包括全体公民,一定要按照然规律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第三篇:师之道读后感师者,为师更为友 读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后有感“以心换心,构建亲密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一视同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现任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校长的杨洪昌编著的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一书中第5章缔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篇的三句话。读了这短短的三句话,一种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是啊,师生之间的相处看起来很简单,简单到我们平时只需要摆出一副师长的模样就行了。现实教学生活中,师生之间的相处很难,难的在于我们为师者能否真实的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朋友,聆听他们内心的那
7、些纯真的话语。许多时候,我们和学生之间的相处真的只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以至于出了学校,学生看见老师就躲,见了老师也不敢说什么话,这不是健康的师生关系,更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那种师生关系。“以心换心、尊重理解、一视同仁”,简短的十二个字却向我揭示了我们师生之间相处平时最不容易做到的三方面内容。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师德篇、师生篇、教学篇、成长篇。在书中,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以德兴教”、“和谐师生”、“以教促学、以学促教”、“自主成长”、“专家型教师”所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和其所带来的勃勃生机。书中以大量的教学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就需要从各个方
8、面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的传递”。一个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将爱与关心奉献给他的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尊重。想要教好一个学生,我们就要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因为了解学生也是我们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就需要我们为师者能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只有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好朋友,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洞悉学生不同时候的不同思想,用最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蹲下来看孩子,我们会看到一个自己曾经很熟悉的世界,那里有着童年的快乐与悲伤的记忆。”成为孩子的好朋友,用我们的爱去关心和信任孩子,那样,我们会少犯许多我们所自以为是的错误。
9、孩子的童年,一会少一点悲伤,多一份欢乐。因为,站着时,我们看到的世界和孩子不同,只有蹲下身子时,我们看到的世 界才和孩子一样。 “教师是学生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是的,我们常说: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学校生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模范。文章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学校劳动中,水房的下水道管口堵塞,脏水横溢,臭气熏天。学生们怕弄脏了衣服,谁也不愿去处理。这时,一位班主任老师脱去外衣,挽起袖子,趴在下水道管口,用手把堵塞在管口的赃物一一清理出来。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过来帮忙。身教胜于言教,说百句话不如动一动手。在这种时候,如果教师只知道布置学生做而自己不动手,学生就算按着老师的
10、要求做了,结下的却是师生之间不和谐的种子。学生最简单直观的想法就是:那么脏,自己不做就知道让别人做。那时,为师者直接失去了学生尊重,更失去了一次对学生教育的机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教育是师生平等的教育,我们不要霸权教育。 “能否对学生宽容是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现实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经历:同一次作业,有两个学生忘记做作业了。成绩好的那一位学生,老师可能只是简单的说一声:作业补做好,下次别再忘了。成绩不好的那一位学生,可能会被老师一通批评,作业还要罚做。两位学生,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无形中伤害了成绩不好的哪一位学生心,班级里其余的学生看待老师的处理结果可能也会有各
11、种不同的想法。宽容是人的感情之一,是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我们可以宽容成绩好的那一位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继续宽容一次那位成绩不好的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没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表现,可能我们无形的无意中就把学生分为了三六九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那时,我么们会欣喜的发现: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很优秀。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秀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该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第四篇:大学之道读后感大学读后感 大学这样的一部经典古典佳作,
12、对于我这样的未入道的,又不是什么书香门第的,又总想徘徊在夫子门前的初学者或是门外汉来说,看这书真是有些举步维艰。第一次读实在实不知所曰,只到一半就扔在一边不想再去读了。几日过后在次拿起,坚决的读完了,对其意思依旧是模模糊糊。在网上找到其译文读完后,更让我惊叹,给我一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 大学这部书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读过、研究过,并有无数感想、评论,都是很一致推崇褒奖,但观点各不相同。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来说,我也有自己的观点,个人肤浅的认为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也是儒家“入世”之道,同样也是传入21世纪的古代哲学典籍。 首先很附和前者认为大学之道所讲是成人之道。所谓成人之道我认为是
13、成人之君子非小人尔。如书中首句所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一译文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虽是表面简单深思实则其意宏博大道。 君子这个词在古与今都是被人们看的极高的。也是人们追求目标,向往的境界。我们无从知道君子在古代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但可以从很多书籍里认识到,在古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诗经中如: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在物。学记中:故君子至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本书中也更是多次提到君子自不必说。就算是小人也最初也是追求的也是君子,只是
14、为尽然心诚坚持到底。但其也总还是想着当君子,所以也就有了伪装,就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君子明明德,要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就是在穷也是独善其身。书中说,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君子的态度是“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自我修炼的精神是“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庄重而开朗,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仪表堂堂威严而大方。诚其意,毋自欺。自谦,恶恶臭,好好色。 其次认为大学之道是儒家“入世”之道。儒家文化在孔子的带领下曾繁盛一时,其巨大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儒家儒道思想将“仁”“人本”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
15、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看到最终的目的是平天下,平天下而福百姓。同时也说了平天下的道理“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恰好是儒家所提出的为社会为百姓造福的具体的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层次有步骤,在现实意义上说是积极可行的方法。作为现代人面对纷杂的社会,更应该如此积极、开朗、豁达以勉励自己。 第三是古代哲学典籍。细究一下书中的论述,就可以发现里面蕴含了很多现代唯物主义哲学。关于“治国平天下”提出了原理找到了方法论。关于君子与小人论述了
16、原因,分析结果。君子明明德,诚其意,毋自欺,充分认识了内因之于外因的关系及作用。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承认矛盾等。把思维慎密,逻辑鲜明的哲学思想贯穿全文。 总之,大学中所囊括所的内容之丰富,所蕴藏的道理之浓厚,非一人两语三言而能详尽。温故而知新,多次读来实有朝闻道、夕死可乎的清爽。 第五篇:大学之道读后感感古人之大道叹鄙人之稚言 -大学之道读后感 09体教男二班邵杨222009307011086 大学,中学,小学。似乎这样一个排列有些有趣,如果把握的成长经历看做一个数,那这个排列就是我的倒数。这样说并不为过,因为在20年的生存里,他们占据了13年了。从儿时就在求学道路上兢兢业
17、业,对大学充满憧憬。那么在捧起中国语文这本课本时,不料与大学之道这篇文章碰上面,开始了我对大学的思索。 古时的人们上学,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似乎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而在大学里辅导员给我们上的第一堂班会时,大学两字被放大化的排在了黑板之上,而在“大”字下面重重的划上了标记符,然后开始了对这包含丰富的“大”字进行阐述。它不仅仅是指教学楼等建筑规模的大,更多的是指在这个环境中充斥着大知识,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里的大楼,大湖,大门,大道等不是支撑大学之大的支柱。而大学里的大师,大事,大人物,大图书馆等才是铸就大学之大。简简单单的一个对“大”字的阐述包含着的是千言的劝学,万语的启示。 一位先哲有说育
18、人为主,德育为先,而恰恰的在大学之道的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的提到德对于一个人的至关重要。而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在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将这段文字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便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纲”指的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我从大学之道开始联想。道,是道“路”,是通向目标的途径。用道路比喻事物背后的规律,给人的感觉更直观。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讲的正是人可以通过学习思考掌握事物发展的一定规律,但是,今天可行之道,明天不一定可行,事过境迁也。他强调了人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也强调了人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更强调
19、了世界万物的变化无常。这和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有相似之处,当然,老子的道讲的更多的是自然之道,孔子的道更强调的是人之道。大学之道,就是掌握上等学问的方法和途径。成人学国学,从大学开始,朱子等也说十五岁以后开始入太学。之前,是小学,主要学习的是洗扫应对,初级礼仪和文字基础。十五岁以后,学有余力的人而又有远大理想的人,开始学习大学之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学中,强调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接近正道。正如人驾驶车辆的时候,需要不断修正方向,才能不偏离正道
20、。人生的实践也是这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明什么。按儒家讲是发扬人本性中好的德行,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理解为发扬自己的长处,也就是说,不是什么都明,而是有所侧重,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了解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并去发扬它,那就是明明德。“亲民”按儒家传统解释应该是推广儒家的理想和道德理念,对一般人来讲,就是发挥所长,勇于实践,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目的是什么呢,按大学讲就是“止于致善”。对“致善”的理解,广义上讲是达到儒家提倡的最高理想境界,如建立大同社会。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界定自己的理想目标。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 通过修身使自己德行和能力提高以后,接下来就
21、是进一步的扩大实践范围,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学习感悟人生之道并且不断 的实践演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探讨人生之道,是一个更快乐的事,就算没有人理解我们的才学,或者没有机会实践我们的理想,但我们不依然是一个活的很充实的君子吗。 走过古时大学,踏入现代大学。每个上过大学的人对于大学都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不可置否的一点是: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每个人对大学生活都有自己的感悟,在我看来,我第一件就是充实的大脑和良好的思辨能力。无论你是否对自己所学专业报以兴趣,还是
22、不想在本专业继续研究下去,毕竟本科教育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做学问的,但是书却不能不读,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多读书、读好书。书可以填充读者精神上的满足,丰富认识视野。读书是获取大脑所需营养的最好方式,而且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人的思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第二件就是要培养和发展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在大学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竞争,有时你会发现有一个特长会带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大学里,有特长的人会显得更加自信。运动场的飒爽英姿、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喉、下得一手好棋,都能带给你无尽的自信,即使让你的文字偶尔见诸于报刊杂志,都能给你带来才子才女的佳号。第三件就是在大学里要有几个真心、知心的朋友。人无友则无趣。在大学里是很容易受到寂寞和无聊的侵袭的。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份寂寞,也会多一份快乐,朋友是生活的助推器:一方面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你本身变得有趣起来。 大学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后感。当我们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希望我们每个人能认真地读好这本书,愿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留下的是一段经久而美丽的回忆第13页 共13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