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读娥眉道上有感 读娥眉道上有感 我爱上了一篇课文娥眉道上。它主要写了“我”在登娥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问,所思所想,赞美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我像小鸡啄米,一字不漏的读,这篇课文太好了,想磁铁一样把我吸引住了。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舅舅,他是一位白衣天使。 有一次,我来舅舅家玩,正当玩的起劲,电话响了,舅舅连忙跑过去接,只听见“喂,是曾荣医生吗。快快过来,有一个病人要开刀了。”还未听完舅舅飞快地穿好衣,“咚咚咚咚。”地下楼了。 我呆呆的看着,心中怒火熊熊,“是谁。在我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大一个电话要舅舅去作手术,真气人。”可是,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舅舅不去的话,病人将有生命危险。 我才明白
2、。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舅舅吃的苦,流的汗,全是为了病人们的方便。如果没有医生们的辛劳,没有医生们的牺牲,就会让世界充满咳嗽,就没有身体健康的人们,也没有人们的欢乐。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医生啊,你们也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读了娥眉道上这篇课文,我掩卷沉思。如果我们学生、老师、清洁工人。都能用奉献精神换取别人的欢乐的美好品质,我们的社会将更就美好。 第二篇: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姓名:陈汉斯学号:5090309022班级:f0902014 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富勒本书的一大任务,就是为法律的道德性品质提供必要的依据。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事业”,法律有其道德性。法律的道德性有两个方面,即“外在道德
3、”和“内在道德”。富勒选择了从自然法角度来分析法律的道德性,并在批驳其他法律哲学流派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他在行文中毫不隐匿他的思想受自然法学派思想的影响,他写道:我所称的法律的内在道德乃是一种程序版的自然法;。不过,“程序”这个词从总体上说非常适当地显示出我们在这里所关注的不是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一些构建和管理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系统的方式,这些方式使得这种规则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保持着作为规则所应具备的品质。被富勒称为法律内在道德的“程序版的自然法”是有关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等程序上的原则,是使以规则管理人类行为的事业成为可能的道德,也就是法律能够成为法所绝对必需的前提条件。
4、 富勒特别强调法律的内在道德,并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律法的内在道德包括八个要素: 1、一般性(普遍性); 2、公布; 3、非溯及既往; 4、明确; 5、不矛盾; 6、可为人遵守; 7、稳定性; 8、官方行为与法律的一致性。 而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中,富勒介绍了法律的外在道德,即“实体自然法”。它指的是法律的实质目的或理想,如人类交往和合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抽象的正义等等。富勒指出,程序自然法不涉及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有关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方式,以便能够有效地达到它所要实现的目的。实体自然法则事关法律的实体目标,这就是法律的外在道德。富勒将“实体自然法”归结为最基本
5、的两条:一是保持人类目的的形成过程的健康性;二是保持人类交流渠道的开放性。在他看来,正是交流使社会成为一个整体。法律的外在道德指通常意义上的道德,即由“正确”、“好坏”、“公平”、“正义”等原则和观念组成的道德。 从法律的实体目标这一章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内在道德的论述,而极少论述外在道德(即法律的实体目的)方面。在富勒看来,法律的内在道德相对于实体目标具有某种中立性,即法律的内在道德可以为法律的实体目标有效服务,但是,采用不同的实体目标有可能对内在道德造成损害,如禁止出售避孕药的法律因其违背法律与官方行为的一致性而影响了法律的内在道德,富勒认为,“这种现象就如无法隔离的传染病一样,会从这一法
6、律扩散到其他法律”。因此,合法性原则便成为法律内在道德的必要品质,因为有合法性保障的内在道德是实现正义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富勒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所有论证最终都归结于“法律的内在道德”,而这就是他所主张的法律与道德不可分论的核心内容。 为了进一步证明合法性诸原则是道德富勒进一步分析了作为法律的内在道德的合法性诸原则与法律的实体目标之间的互动关系。 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互动方式(1)法律的内在道德构成法律有效存在的前提条件,即良法的前提条件首先便是法的存在。即对法律的道德性的最低限度的坚守是保障法律实践有效性的基本条件。(2)由于合法性与司法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使得强烈信奉合法性诸原
7、则的统治者对自己负责,不仅对自的可见行为负责而且对自己不可见的行为负责。(3)哈特认为合法性诸原则由于具有相对于法律目标的中立性,因此,它可以兼容于非常严重的不义。富勒认为合法性诸原则不会兼容于严重的不义,因为“如果有人试图通过法律规则来发泄盲目的仇恨,这种道德本身便遭到了违背”富勒认为在合法性诸原则中“法律规则必须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述”这一原则从表面上看似乎最符合哈特的描述,最有可能兼容于严重的不义。他通过南非关于维持种族歧视立法的事例反驳了哈特的观点。富勒认为之所以产生上述观点,是因为人们习以为常地混淆着对对权利机构的服从和对法律的忠诚。 姓名:陈汉斯学号:5090309022班级:f09
8、02014 (4)由于法律的内在道德中蕴含着对于人的理解,因此对法律内在道德性之要求的遵循可以服务于更为广泛的人生目标。每一个偏离法律内在道德之原则的事件都是对作为负责的理性行动主体人之尊严的一次冒犯。 按照富勒的观点,法律内在道德的中立性是相对于法律实体目标而言的。法律的内在道德并不关心法律是实体目标,并且很愿意同等有效地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实体目标。正是针对富勒的这一观点,哈特认为这样法律可以兼容与非常严重的不公。而富勒的反驳则是基于三个方面: (一)法律的内在道德不是某种添附或强加到法律的力量之上的某种东西,而是那种力量本身的基本条件。 (二)法律是良法的前提条件。 (三)对法律之道德性的最
9、低限度的坚守是保障法律之实践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富勒举了南非关于种族方面的立法作为例子来说明如果一方面严格坚持依法办事,另一方面又制定严苛和不人道的法律,是因为混淆了对权力机构的服从和对法律的忠诚。这些苛刻不人道的立法偏离了法律内在道德的要求,甚至可以说这些规格根本不具备成为法律的资格,人们之所以服从是习惯性地服从权力机构的意志或是迫于暴力的威胁。 在本章的后半部分还讲到了法律的道德性中隐含着关于人的理解:法律的道德性之要求的遵循可以服务于更为广泛的人生目标。富勒认为人是或者能够变成一个负责的理性活动主体,能够理解和遵循规则,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因此,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更好地完善人的能
10、力,从而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我们可以正确地理解规则,并且当这些规则具有内在的道德性,这些规则就能帮助我们实现我们向追求的人生目标,所以我们会很好地遵守这些规则。 第三篇:从打工仔到商业神话李嘉诚商道真经读书笔记 从打工仔到商业神话 李嘉诚商道真经读书笔记 李嘉诚商道真经是由李津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讲述“超人”李嘉诚人生韬略和经商哲学的书,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了他的辉煌成就,即从他人生的几个重大阶段,到影响他的和被他影响的亲人,再到他旗下的商业航母,无不让人赞叹他“超人”的一面。中篇主要在记述超人是怎样炼成的,即是李嘉诚的经商之道,分从立身、创业、赚钱、商战、管理、守业、用人和学习八
11、部分讲述他的辉煌的根基。下篇阐述的是李嘉诚的人生哲学,分别从他的生活理念,妙语真言,以及访谈实录中,收集了他的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一、上篇:“超人”成功记 (一)创业的艰辛 “祖籍潮州的李嘉诚,父亲李云经以教书为生,膝下有一子三女,李嘉诚为长子。为逃避日军的战火,李嘉诚12岁那年,与其父去香港谋生。母亲与弟弟妹妹随后也来到香港团聚,投靠舅父庄静庵。舅父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那时已是香港钟表行业的老行尊,以代理“乐都”表闻名,生意颇有规模。来港三年后,父亲因肺病去世,被迫辍学的李嘉诚,在舅父的店铺当泡茶、扫地学徒。” “不想长期寄人篱下的李嘉诚,两年后离开钟表铺,专做五金厂的推销员。他的推销方
12、法是避开竞争激烈的杂货店,转向中下层的家庭妇女,令闲暇时打牌聊天的大妈成了他的义务推销员,一传十,十传百,使五金厂生意兴隆。 之后他又转行推销塑料水桶,18岁时已升为工厂的部门经理,两年后升为总经理,他将赚的钱全交母亲保管,待时机成熟时准备自己创业。” 李嘉诚商道真经p4-5 李嘉诚的创业之初是个典型的打工仔的励志故事,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三个重要的品质: 第一,聪明好学,肯动脑筋。从初出茅庐的孩子到工厂的王牌推销员,他不但要用心留意和学习前辈们的本领,更要细心地观察市场情况,投其所好,他摒弃杂货店而选择中下层家庭妇女的推销方法正是他认
13、真学习和思考的结果。 第二,踏实肯干,不辞辛苦。好的销售业绩紧靠灵活的头脑是远远不够的,比它更重要的是勤奋。李嘉诚不但要每天马不停蹄的在香港跑来跑去,还坚持背着样品推销,让事实说话。 第三,远大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这两者必须合而为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胸有大志向而不甘寄人篱下,这正是李嘉诚的过人之处,离开舅父的保护伞,凭自己的双手打开一番事业,这样的雄心与魄力十分令人敬佩。 此外,家庭的不幸在此时更成了他早早独立的客观条件,生活上的压力促使他更加努力的工作,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就是这样吧。 (二)商业帝国 “李嘉诚有两点是香港富豪所无法比及的: 1.擅长海外扩张,小小的香港显然无法令李嘉诚
14、完全施展手脚,他以大中华地区为大本营向着全世界疯狂扩张,目前,其商业帝国版图已经冲出亚洲,打到欧洲、美国等地; 2.擅长切入到别的行业中并达到相当成功的境界,创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庞大帝国。” 李嘉诚商道真经 在创建了著名的长江橡胶厂,成为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之后,正如他当年从五金厂转投塑胶厂一样,在看到了塑料制品的发展前景不是很好以后,李嘉诚开始渐渐地淡出塑胶产业转入房地产,码头,零售业,甚至是目前的3g通信等等,之后便往往稳坐行业龙头。其扩张速度之快,脚步之稳健仅从屈臣氏的快速发展中就可见一斑。 “李嘉诚控制的和记黄埔旗下的屈臣氏集团以总代价9.21亿欧元,收购欧洲第二、法国最大的香
15、水零售商marionnaudparfumeriessa(mp)。这宗近百亿港元的收购完成后将令屈臣氏在欧洲再增加1226间零售网络,令其全球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店铺增至5662间,跻身全球首位。” “在2014年至2014年的时间里,和黄先后收购了德国的rossman,波罗的海的drogas,荷兰的kruidvat,在完成对mp的收购后,屈臣氏的零售网络覆盖欧洲多达22个国家,有超过2500家门店,而在1997年前这数字仅为200家。” 李嘉诚商道真经p13-14 在屈臣氏横扫欧洲的背后除了巨额融资的支持以外,还有李嘉诚多年以来对港口的经营。和记黄埔港口业务遍及19个国家的39个港口,共219个
16、泊位。世界7大繁忙的港口中,有5个是和黄经营的。有了这样强大的依托,屈臣氏纵横零售业的未来已经不远了。 当然,这仅仅是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冰山一角,从房地产,港口,零售,服务到通信,李嘉诚总能牢牢地抓住市场的脉搏,这些都源于他的经营之道。 二、中篇:李氏哲学与经商之道 (一)学经商,先学做人 “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要投机取巧,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礼无久享。”p65 “如何才能做好生意,这是许多人向李嘉诚请教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李嘉诚的回答是保持低调”p75 感恩、诚信、低调、助人、勤劳,每一个和李嘉诚有往来的人都会极力
17、称赞他为人处世的高尚品格。他创业初期曾经在收到海外客户大批订单后坦诚自己的工厂能力不足,无法按时按量交货而向对方道歉,请对方收回订单,使得客户在感动于他的坦诚之后,主动预付他50%的货款,仍坚持把订单交给他。而当他功成名就之时,当他听说一位他很讨厌的记者已经在门口等了他两个小小时后,主动叫司机把车开回去接受他的采访,怕记者没法交代。 商人,首先是一个人,只有做好人,才有人可能同你合作。有多少人很会经商,却不会做人。这样,不但自己得不到永恒的财富,更可能造成更多人的损失,这种损失轻者是财富的流失,重者甚至是家破人亡。商者,如果只注重自身财富的积累,则丢失的是做人的初衷和根本。我们工商管理的学生,
18、今后很多人都会面临这种选择,所以,每当你想成为金钱的奴隶时,不妨想想自己最初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切莫成为了商人,却忘记了什么是人。 (二)活到老,学到老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李嘉诚 无论在什么时候,即使最辛苦的创业时期,李嘉诚都在坚持学习,穷困的日子里,他买旧课本,学完了再到旧书市场卖,换来的钱在买回新的旧书。而时至今日,他无论多忙,都坚持阅读财经杂志,掌握第一手的信息。 我们常说,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一定要有战略的眼光,因为商机稍纵即逝,只有
19、紧随市场的步伐,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而这种高度的预见性靠的就是坚持不 断的获取知识,汲取信息,所谓商界的超人,实则是求学的高手。 (三)知人善任,尊重人才 “李嘉诚的成功,原因之一是李嘉诚发自内心,及其关心员工,而且认同员工们对企业的贡献,使员工们都了解到,自己的贡献其实是没有白费的,员工们就会有知遇之恩而继续努力工作。”p244 李嘉诚公司的员工流失率很低,大部分行政员工几经工作多年,有的人甚至工作了30年。李嘉诚曾经在一位员工因身患顽疾而离开公司移民去加拿大后,坚持把从报刊上看到的该疾病新的医疗研究成果寄给他。对员工的爱护和尊重使得员工都很愿意为李嘉诚卖命,积极工作。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
20、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只有真心诚意的对待员工,他们才会真心诚意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才会甘心的将你的事业,公司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 (四)与人合作,互惠互利 “曾有记者询问他与地铁公司、汇丰银行合作成功的奥秘,李嘉诚道:奥秘谈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无利。我母亲从小教育我不要占小便宜,否则就没有朋友,我想经商的道理也该是这样。”p184 “吃亏是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会有人愿意帮助你,同样地,只有与你合作可以分享到利益他人才会与你合作,丢失一点眼前利益不算什么,只要你还愿意同我合作,我们才有一同奋斗获取利润的可
21、能。 三、下篇:取诸社会,还诸社会 许多商界精英在功成名就之后都会大行慈善,李嘉诚也不例外,著名的汕头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就是李嘉诚捐建的。曾有人劝他说捐建大学最好不要建医学院,因为医学院是无底洞,实验室,精密仪器,甚至一定要配有附属医院。李嘉诚却不以为然:做慈善需要考虑成本,考虑投入产出比吗。还有人建议将大学命名为嘉诚大学,李嘉诚却坚持叫汕头大学,还是那句话:做人要保持低调。 很多人都说,在当下,慈善已经成为一种炒作,一种虚情假意的秀场的时代里,到底还有几个人是真的怀着慈悲的心去做善事的呢。 现在看来,起码李嘉诚是一个。 第四篇:创业非常道读后笔记 2014.6.10 创业时代的印记 第一个创业
22、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暴富的时代,“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第二个创业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再次促进了私营企业的发展,昭示着这是个属于商人的时代。当时,机会多,政策相对稳定,各个行业都处在快速成长期。海尔、海信、长虹、tcl、哇哈哈、都是在这一时期迅猛崛起的。同时,这个时代要求创业者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并且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冯仑、宗庆后、史玉柱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 第三个时代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是个新经济、高科技“称雄”的时代。政策稳定、环境公平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但随着竞争的愈发激烈,进入市场的门槛日益提高,其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进
23、的经营管理知识、与时代接轨的创新意识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是他们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制胜因素。马云、张朝阳、李彦宏、江南春是这个时代的代表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最好的创业时代,在全民创业的热潮中,很多人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树立自己的创业梦想。 产品和服务调研 对于创业说来说,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存货下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里。很多人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对,没错,就是产品和服务。那么,产品和服务调研都体现在哪些发面呢。 1.同类产品的调研 比如这些同类产品的外观、色彩、外包装都有什么特点。其市场反应如何,这类产品的领军企业是哪个。他们的产品具有什么样的特
24、点和优势,是质量的取胜,还是功能的取胜。这类产品还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是否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空白点。同行业中是被的产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你创建未来产品的特色和优势的有效证据 (2)目标消费人群的调研分析 比如哪类人群可能是你的长期客户。他们为什么会是你的长期客户。他们的关注点在哪里。他们需要产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他们更看重同类产品的什么功能和服务。他们期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些需要中哪些是同类产品不具备的。哪类人群可能是你的阶段性客户。他们为什么是你的阶段客户。需要怎样的条件才能使他们也成为你的长期客户。他们更关注的产品功能和服务又是什么。还有哪类人群不会关注你的产品。为什么
25、不会关注。怎样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走多久全都是由自己决定的。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成功的人,一种是放弃的人。 第五篇:非常道读书心得 非常道读书心得 除了前门庄严的地毯,哲学还有一道晦暗的“后楼梯”;除了人来人往的议事客厅,政治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后花园”;除了那能派上正经用场的石料,历史还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那砖石铺成的是车马大道,人人都从那儿经过,是一种“常道”,由“边角料”凑起来的当然只能是“羊肠小道”,或者叫做“非常道”了。余世存编著的非常道中,收集了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历史的“边角料”,带给了读者别样的惊奇。我不认识余世存,尽管早就读过他
26、的文字,并且印象深刻。我一直认为这个使命意识超强的同时代人有着非同寻常的襟抱这也是一种“非常道”。对他来说,写作似乎不得不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情。然而,当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了几分吃惊:一个年轻的急切欲言的人,在这么一本二十多万字的著作里,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个文字,他成了一个编辑家,一个不加半句废言的收集者,或者干脆称为一个历史边缘的沉默而坚忍的“拾垃圾者”。我时常悬想这么一个热血而赤诚的人,是如何耐住自己的性子,舍弃了城市虚假的灯火辉煌,搁置了闲情逸致的乡村理想,在如同“城郊结合部”似的暧昧地带逡巡,在似乎见不到自己意志和创造力的工作里见证自身的“在场”。当年,鲁迅曾劝英文极佳的林语堂
27、多做一些翻译的工作,林语堂还极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创作力衰弱的“老人”干的事,鲁迅为此还生过气。郭沫若的外文也不错,他骨子里同样看不起翻译,认为翻译者不是自己在创作婴儿,而不过是个“助产士”而已。这两小块“边角料”好像逃过了余世存的视线。但在我看来,余世存的选择既隐含着苦衷,又包含着慎思的明智。在一个“说,还是不说”、“道可道、非常道”的时代,有时候真实的表达只需要一个回声,只需要让曾经存在过的声音重新召唤在场就行了。 哲学家康德那“哥白尼式革命”的思想大旨无非是,要让原理、原则、范畴之类走在原始的材料前面,“强迫自然回答它的问题,却决不只是仿佛让自然用襻带牵引而行”。不是把观念看成是符合对象的
28、,而是对象看成是符合观念的,对象其实是观念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康德召唤回来的人的“主体性”。没有自己的眼光和理想,余世存所面对的那一大堆“边角料”也就无多大意义,所以在选择、取舍、编辑过程中,余世存其实已经呈现了自己的主体性,已经表达了他自己的“非常道”。这里早已深刻地打上了他自己的印记。还是鲁迅先生,当年就说过,当一个“选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事情往往是这样,不着一字,方能尽得风流,不置一评,可以胜过万言。 而且话也说回来,在话语的制作和流播过程中,其实没有哪一个文字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们所写的、所说的,无非都是前人写过、说过的话。纵
29、观今天形形色色的“创作”,又有哪些不是在重复中篡改,在篡改中重复。像余世存这样,认认真真地再现那些枝节的原貌,反倒还更诚恳一些,至少在“历史的真实”面前他还不至于显得过于狂妄。 坦率地说,我对于“历史的真实”一直心存怀疑。存不存在一个“历史的本体”。“真实是不是可以还原”。这种问题显然有些迂腐了,没有机会过多展开。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书写的历史、叙述的历史并非历史的本体,有的书写和叙述反而使得“历史”更加远离其自身。至今为止,经典的历史叙事都是遵循着一种逻各斯中心的统辖,在主流价值观(“常道”)的笼罩之下存活。历史似乎是内蕴着一种强硬的、必然的、自我证明的、自我合法化的所谓逻辑,历史的写法同
30、时也是逻辑的写法,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历史就是逻辑的展开。这种黑格尔本质主义的历史精神统治着我们的思想。因此,成为文本的“历史”、进入叙事的历史,必定是要用那结实的砖石砌成一堵合理的墙,铺成一道充满独断性的道。在这里,所有“不重要的信息”,所有的“边角料”,都被排斥、被屏蔽、被淘汰、被筛掉、被掩埋、被遗忘了。历史仿佛成为一个活物,沿着一条其实是人为设置但被认为自明的线索或“常道”或“进程”往前游动。经典历史文本的狭隘和可疑在此显露无疑,人人习以为“常”的“常道”之“霸道”也可见一斑。那种“历史”所拒绝的不仅仅是一些细节,而是存在本身的丰富性。因为如果有真相的话,那么真相的使者常躲藏在细节处,隐
31、匿在宏观历史的巨眼和聚光灯照射不到的角落里。存在本身(或历史本体)是巨大、无边的旷野,所谓“历史”只是在旷野中犁开的一条道路,只是走的人多了,遂成为当然不二的主干道(常道)。事实上,还有大量的小径被风沙掩埋,还有大量的支路被有意无意地遗弃,当然,更有许多无路的荒野,在那里,只有前人留下的几个若有若无的脚印。余世存的写作提示了那些小径的存在,他收拾的杂乱脚印也呈现出了“历史”的其他可能性。 确实,读余世存的非常道,常常会有一些感到突兀的发现,如同看到了历史背后的更多秘密,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前脸”的“后脑勺”。温文尔雅的蔡元培居然会冲着学生大喊“决斗”,狂妄的哲学家熊十力竟然在争论哲学问题时与废名扭打在地,金岳霖痴情到在林徽因死后多年举宴为其过生日,没想到蒋介石年轻时候也曾经历过那种痛苦的理欲冲突,而代表反动势力的XX县区令李钟岳受到良心折磨以至于在秋瑾被处死后百日自杀身亡,更有吴宓的爱情笑话、戴笠的家乡受辱。在所谓的正史之外,中国自古就有“掌故”的传统,那也是被称为“野史”、“笔记”的,其中也许多多少少有演义的痕迹,但这些有着“山海经”风格的文本有可能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本体,因为它们并未受到主流价值观或逻辑常道 的无情修剪,它们不是盆景,而是野花野草,自有其不屈不挠自在绽放的生命力。第19页 共19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