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丁伊登读后感:他的心在慢慢荒凉 马丁。伊登读后感 檀姜 本期导语。马丁。伊登如同他的创作者一样,是一个最终登上了成功之峰顶的人。费尽气力爬上去之后他们终于发现,高处不仅有刺骨的寒风,还有一如既往的孤独和寂寞原来这就是作为名人的感觉。人们仰慕、崇拜和窥视他们;他们则在众目之上继续享受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孤独。这份孤独是昂贵的,并非人人都能享有的;它是成功者不愿挂在胸前的勋章。 编者按。爱情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灭人。 有几本书我一直都没有足够的勇气提及,因为文字一旦落成,就意味着失去。他们的书无论收藏在书柜里的哪个角落,我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来,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是白纸和拘谨的黑字,而是一股挟
2、带着巨大冲力的奇特痛苦,美、汹涌、凛冽,顺着脊柱游走的痛苦,仿佛我有一根神经与之相连,若它靠近天堂,我将一起飞升,若它下临深渊,我也将一同坠落。杰克。伦敦的书我只有两本,一本短篇小说集荒野的呼唤,另一本就是马丁。伊登。有时候我真希望世上没有这样一本书,那样的话,我就可以继续保持幻想,认为理想实现的时候幸福会静悄悄地飞抵;爱情降临以后心灵就会得到慰籍;汇入人群之中就能够躲避孤独。 很多人都倾向于把勇敢、冒险、生命力以及无产阶级一类的词汇叠加到杰克。伦敦的影像之上,可我知道,这些单薄的线条还不足以勾勒出他整个的生命轮廓,这是一个被痛苦辐射过的灵魂,外观完好,内核却以快于常人十倍的速度分裂、燃烧,由
3、内而发的激情之火,先从自己烧起,在撒满灰烬的荒原上,只余下无以为家的旷世孤独。 他把这一切都写进了马丁。伊登里,用最朴实的技巧和最真实的文字。他的叙述姿态是回望的,所以满怀的悲愤不平中编织进了悲悯的纬线,自伤而不自怜,自省而不自责,是一个男人可以持有的最好态度。 曹雪芹说有一种人是秉天地正、邪之气交汇而生的,其钟灵俊秀万人不及,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衬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马丁。伊登也正是这样的人吧,他那种天生高贵而诗意的灵魂,是不会叫贫穷、卑微以及辛苦永久淹没的,因为它的根基是大地、海洋和宇宙。 而露丝只不过是上帝批量
4、生产的成品中的一个,她的心智足够让她掌握常识和经验,却永远不能真正参悟到美与激情的真谛,可正是这样的女人却恰好拿着打开马丁通往诗意世界大门的钥匙(似乎每个男人都需要一个女人来替他打开一扇门)。因为和下层社会粗糙黯淡的生活相比,露丝上层社会的教养、知识无一不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芒。为了爱她,马丁艰难地上了路,他壮志激昂地要为他的爱情奋斗,他以为他的激情是因为爱情和露丝,而不是潜伏的才华自然而流的倾泄。从一个粗鲁的水手到一个决心用文字来向理想献祭的作家,他吃了多少苦只有上帝才知道。可事实上露丝却根本不是他可以在灵魂高度对话的对手,她的女性本能不由自主地受到他身上那种强烈的男性气质吸引,可她的心智却始
5、终都在抵制他的生命力、激情和独立,所以一旦功利地计算出他也许无法提供她想要的安妥,她的爱情就立即象雾气一样懦弱地退去了。同时发难的还有周遭世界的残酷与无情,这一切一点点浇上他胸中那片光与热的所在,直到将之熄灭。 到处都是贪婪和欺骗,马丁。伊登的燃料终于耗尽,成功却象雪崩一样袭来。世界又换上了笑脸,可登上峰顶的人,却发现这里依旧是荒芜一片,他环顾四周,天地悠悠,唯我独行;张开手掌,努力握着的,原来只是寂灭的理想和寂灭的爱情。 这个世界总是生产奇迹般美丽的灵魂,却又总是无力供奉。他一边游,一边希望着那些鱼不要来咬他,因为那样会摧毁他紧绷的意志。幸好那些鱼没有咬他,于是他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生活赐给
6、他这最后一点好处这么深的绝望,有哪一片海洋可以收藏。 第二篇:马丁伊登读后感马丁伊登中的超人形象与其超人悲剧 1.引言 杰克伦敦(1876马丁伊登开始是一位毫无大志、没什么文化的穷水手。可后来,因为命运的作弄,他认识且爱上了上流社会女孩露丝,这就给了他挤进上流社会的力量,也促使他做出了走文学创作这个让人讶异的选择。马丁伊登接受的正规教育很少,小学没念完就离开了学校。跟露丝初次见面交谈时,他满口土话,语病百出,要是凡人绝不会产生当作家这一非分之想。然而,马丁伊登认为他本人具有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他相信,借助自己刚毅的个性、坚强的意志,他肯定能在这个文学领域里施展自己才华。 尼采认为:人有强者与弱
7、者之分,真正的强者,他们有超越常人的特殊意志与品质。马丁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忠实信徒,他实践了尼采的超人理论。或者更确切的说,杰克伦敦的超人思想在马丁伊登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丁伊登生性坚强、刚毅,他敢想别人不敢想、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敢于挑战生命的极限(丁政,贾焕杰2005:23)。他这种超乎寻常的意志与毅力在他对往事的一段回忆中就已得到了凸显。马丁伊登中那令人难忘的斗殴是这样的: thentheyfelluponeachother,likeyoungbulls,inallthegloryofyouth,withnakedfists,withhatred,withdesire
8、tohurt,tomaim,todestroy.allthepainful,thousandyearsgainsofmaninhisupwardclimbthroughcreationwerelost.onlytheelectriclightremained,amilestoneonthepathofthegreathumanadventure.martinandcheese-faceweretwosavages,ofthestoneage,ofthesquattingplaceandthetreerefuge.theysanklowerandlowerintothemuddyabyss,ba
9、ckintothedregsoftherawbeginningsoflife,strivingblindlyandchemically,asatomsstrive,asthestar-dustiftheheavensstrives,colliding,recoiling,andcollidingagainandeternallyagain. god。weareanimals。brute-beasts。然而即使每次马丁伊登都被打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他也从不屈服,结果他终于在十一年后打垮了对方。在这么多次的交手中,马丁伊登和对手进行的已不再是力量的争斗,而是意志的斗争。他最后击败对手的杀手锏就是
10、他那无丝毫动摇的意志乃至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何清,2006:81)。杰克伦敦在创设马丁伊登这一人物的过程中,一直在全力展现马 -2友送给他的礼物,只有孤独寂寞。甚至他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三个人也用不一样的方式带给他各自不同的孤独:一心一意爱护他的姐姐葛特鲁德不能理解他的生活追求,并觉得他是在做傻事,是狂妄之举,且因为这而焦躁不安而忧虑;他深爱的恋人露丝虽然也爱着他,可始终不能走进他的内心,不能和他有精神上的共鸣,最终在他最孤独无援的时候远离他而去;马丁伊登生活中唯一的知己布瑞森登由于心灰意冷,自杀身亡,早早地撒手人寰(李公昭,2000:158)。马丁伊登就像走进了一座孤岛,在他历经万难逃离了孤岛而
11、走进社会上层时,那里的喧闹、疯狂、虚伪、庸俗给予他的却是更加孤独寂寞。他企图返回原来那种简单又质朴的生活中去,可是马丁伊登却发现他已经无法融入原来的生活方式了。为了挤进上层社会,他抛弃了本属于自己的那个阶层,可是现在他难以返回。进而他有一种深深的痛苦,且最终绝望。最后,他选择了海洋,这个他在此生活过、给他提供了很多创作灵感与素材,且让他深爱的地方当作他的最终归宿,在海洋那宽广的胸膛找到他的永恒(肖曼琼,1999:12)。 4.2马丁伊登超人悲剧的原因 马丁伊登通过努力奋斗,从一个极其普通人变成一位睿智的作家,在历经苦难、历经失败之后最终登上了他心中那圣洁的文学殿堂,进入了他仰慕许久的上层社会,
12、用他沸腾的满腔热血成就了他不朽的事业,抒写了一曲强人之歌。可是,马丁伊登的一生却是悲剧的一生,马丁伊登的悲剧就是有知识的人的人生悲剧。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4.2.1爱情的幻灭 就美学悲剧性来看,人的本质中就有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欲望。就自我保存而论,在个体的生活中,当生存受到阻碍,情感受到压抑时,就自然地或本能地进行抗争,要冲决任何方式所设置地障碍;就自我超越而论,个体本能地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求,即过适合自己理想的生活。人的超越的心理意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激情,这种超越的意识形成意志,就会促使主体用自身行为去破坏现实境况,这便是超人意志的体现。然而个体一旦发现自己不能实现愿望,或是发现所为实现的
13、愿望与自身的欲望并不统一,就必然同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发生分裂与对立。如果这种冲突是生死攸关的,相互否定的话,那就形成了悲剧性冲突。个性的悲剧中凝聚着社会性悲剧,社会性悲剧通过个体悲剧来体现(王艳斌,2002:34)。在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作者通过男主角的恋爱、奋斗、沉浮、死亡的描写,为大家展示了一个自诩为超人的强者,怎样重蹈悲剧的过程。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从而实现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欲望,过其认为理想的生 -4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根本没人理睬,被扔到垃圾桶。最后,他因为其中一篇小说的偶然发表而声名大噪,从此他那些被冷落的小说都以高价钱陆续得以发表,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原来那么多对他不予理
14、睬、嗤之以鼻的亲朋好友、上流人士纷纷来奉承他、吹捧他。尽管他们根本不懂得他的小说,可是为了时髦,他们都竞相购买他出版的书,用讨好的话语吹捧他的小说。马丁伊登小说的价值没想到竟然以如此这种虚幻的形式来实现。表面上,马丁伊登获得了成功,文学创作的成功带给他了财富、荣誉与地位,可此种成功并没能让马丁伊登本身的真正价值得到实现,也没带给他快乐,他内心经常有某种说不出来的、难以摆脱的痛楚。此种肯定不是贫穷所致,当然更不是庸人自扰,而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某种心灵裂变。在他一直向往置身其中的上层社会里,在他看来是神圣之地的文学殿堂中,他没能找到他热切期盼的精神之美,没能找到纯洁高尚的思想,没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15、他渴望的那圣洁宁静的精神之地事实上是虚幻缥缈的;且他又不肯和世俗同流合污,于是他感到孤独、失落(常耀信,1998:234-235)。他觉得在这悲苦的世界上人是没有意义地活着,要想摆脱痛苦就一定要摆脱生命。为了保存自己生命的价值,精华生命的本质,他纵身跳入海洋,他自己痛苦的精神得到了永久的摆脱。死亡并不可怕,正是通过死亡这一悲剧性的结局,马丁伊登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4.2.3藐视同情的硬汉精神 一个作家创造的艺术形象是与作家的性格相互辉映,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刘放桐,1981:245)。的确,杰克伦敦与他笔下的马丁伊登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这首先表现在他们身上所共同具有的蔑视同情
16、的硬汉精神。 作为一个超人的形象,马丁伊登蔑视同情,敢于与逆境进行顽强的抗争。然而刻苦求知地读书使马丁伊登的内心世界上升到一种高度:从那里他看透了上流社会的浅薄、虚伪,而同时读书也让他和自己同阶级的朋友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可以说,马丁伊登的苦读和成功相反地孤立了自己。他原本认为文雅温馨的上层社会,一经接触却发现那里为庸俗和虚伪所盘踞。在那里除了死去的布里森登这一个知己外,再找不到朋友。同时,他又失去了自己的亲戚。那无数翻开的书本使自己和他们之间构筑的鸿沟是彼此双方都无法逾越的。再加之出版界的浅薄与虚伪、冷漠。马丁伊登看透了文学与文化在当时美国的处境:无论自己怎样努力读书和写作,自己的思想和艺
17、术归根到底是没有多少人理解的。可以说苦苦钻研和写作的结果却使他发现自己蔑视资产阶级也脱离了自己的阶级,落没的孤独使他最终走 -6itistoobadtobeslaves,igranttheweakaswellasthestrong.whatwillbetheresult。nolongerwillthestrengthandlife-valueofeachgenerationincrease.onthecontrary,itwilldiminish.thereisthenemesisofyourslavephilosophy.yoursocietyofslavesmustinevitablywe
18、akenandgotopiecesasthelifewhichcomposesitweakensandgoestopieces. -7butitsbeena-brewingandswallowityoumust.youareantediluviananyway,withyournietzscheideas.thepastispast,andthemanwhosayshistoryrepeatsitselfisaliar.ofcourseidontlikethecrowd,butwhatsapoorchaptodo。wecanthavethemanonhorseback,andanythingi
19、spreferabletothetimidswinethatnowrule.butcomeon,anyway.imloadedtotheguardsnow,andifisithereanylonger,illgetdrunk.andyouknowthedoctorsays参考文献: allison,davidb.2001.readingthenewnietzsche.lanham:rowmanlittlefield.annette,rubinstein.1998.americanliteraturerootandflower.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auerbach,jonathan.1
20、996.malecall:becomingjacklondon.durhamandlondon:dukeuniversitypress.barltrop,robert.1976.jacklondon:theman,thewriter,therebel.london:plutopresslimited. bishop,paul.1995.thedionysianself:c.gjungsreceptionoffriedrichnietzsche.berlin:w.degruyter, cassuto,leonardjeanne.1996.campbellreesman.rereadingjack
21、london.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universitypress. daniels,les.superman:thecompletehistory,therifeandtimesofthemanofsteel.sanfrancisco:chroniclebookspress,1998. foner,philips.1958.jacklondon:americanrebel.ed.philipfoner.berlin:sevenseaspublisherts.jacklondon,1992,matineden,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
22、chingresearchpress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994,alsosprachzarathustra,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press,321蔡家珍,1999,浅析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超人,XX市市转学报,第4期,65薛晓琳,2010,建平杰克伦敦描绘的马丁伊登的超人艺术形象,福建设科教育报,第8期,41丁政,贾焕杰,2006,杰克伦敦与尼采式超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23何清,2006,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郑州师范学报第6期,81田玉霞,2005,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超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1期,1李公昭,2000,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58肖曼琼,2002,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伊登,益阳师专学报,第4期,12王艳斌,2002,超人的悲剧,外语学习与研究,第3期,34刘俊梅,2005,伦敦在其主要作品中对待个人主义的态度,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第1期,23白雪,2002,超越生命的选择,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第4期,2 -10第12页 共12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