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1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答案: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
2、识记,比如文学体裁类、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都分为上下两阕”错,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原词信息。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故选D。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B“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答
3、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能力。D.“透字写出江水满溢之状”错,“漫”表现满溢状态。故选D。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茫大地苍海桑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一般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祥尽
4、详尽。故选C。小提示: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从去年开始考纲在作文部分第一次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恐怕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与去年一样,许多词语出自课本。4、毛泽东的词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写的是哪一条江的美景?()A湘江B岷江C赣江答案:A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沁园春长沙开篇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词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可见诗
5、人看到的“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美景是描写湘江之美景。故选A。5、给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面对着寥廓而深邃的星空,他不禁心潮澎湃,所有的迷惘与困惑全都消失,耳边回响起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又坚定地走上了继续拼搏的道路。AgupiwngzngBkubimngcngCgupiwngcnghDkupiwngcng答案:D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廓”读ku,常被误读成gu,“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惘”读wng,“迷惘”的意思是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曾”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ng;“遏”读,意思是阻止、禁止。故选
6、D。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A项,“剥皮”的“剥”读“bo”,其他均读“b”;B项,依次读ni、chn、lng、z;C项,“流血”的“血”读“xi”,其他均读“xu”;D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其它均读“bo”。故选B。7、下列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他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
7、,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C郭沫若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D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A.“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错,应该是“浪漫主义”。故选A。8、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句中的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B“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
8、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错,由原文“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一句可以得知,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故选C。9、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
9、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红烛(节选)闻一多红烛阿!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烧破世人的梦ABCD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空:句子后面是问号,故应选和句,依据的语义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该是先有躯体,再又灵魂,故第一空应该选;第二空:承接上文,应选,排除CD;第三空:依据上文“烧吧,烧吧”,可知毁坏的首先是人的迷梦,故应填,排除A;第四空:承接上文,人的迷梦后承接的应该是世人的血,故应填;第五空:最后烧毁一切,拯救了世人的灵
10、魂,故应填。排序为:故选B。10、下列对四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B红烛一诗,诗人在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提取了红烛精神之后,进一步将之归结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画龙点睛,揭示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本诗显示了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C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意象前后对比,刚柔相济,含蓄隽永。诗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有对理想的新认识,有对奋斗的新理解,更是找到了一个新参照,诗人从中得到了新的感悟。D致云雀中的云雀是自由的化身,诗人赞美它美妙的歌声,反映诗人向往美好未来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诗
11、人对自由的渴望。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B项,“本诗显示了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错误,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提取了红烛精神,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应为显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故选B。课内阅读11、阅读哦,香雪小说结尾香雪回家这部分,体会香雪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并想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答案:香雪情绪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恋窜翠的声音。”怕“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
12、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密塞宰宰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出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
13、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精妙的环境描写的能力。(1)分析香雪的情绪变化。“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恋窜翠的声音”,语句中连用了四个“害怕”,加之“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寒恋窜翠的声音”表现了香雪内心很害怕。“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
14、,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柔和”的风,“明净”的月亮,“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的群山,“金铃铛”一样的核桃叶,此处的景色描写表现了香雪不怕了。“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密塞宰宰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环视”“张望”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香雪内心的犹豫。“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通过写小溪“歌唱高昂”“欢腾”,还有溅起的“浪花”等词语,可以看出香雪内心的坚定。(2)体会香雪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出景的图画,它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
15、背景,又有效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由怕不怕犹豫坚定的变化过程。这一路上香雪的心理变化,体现了她克服了自卑、封闭、落后的心理,塑造了她自信、开放、进步形象。12、下列对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百合花没有重点去叙写战争,而是通过描写包扎所里担架员、救护人员、普通妇女,特别是“新媳妇”缝衣服上的破洞、献出百合花被子的场面,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之美。B百合花,香气清幽,色泽纯白,象征着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但也跟大战前紧张的气氛不符。C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
16、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对其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也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体现了香雪的倔强、自尊心强。D哦,香雪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而百合花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我”把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围绕借被、献被等情节展现人物高尚的心灵。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但也跟大战前紧张的气氛不符”错误,这一细节描写作用在于使小通讯员这一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表现的是大战前的一段情节,
17、与后文的紧张气氛属于不同的时间节点,不能说“不符”,选项强加逻辑关系,属于过度解读。故选B。13、有人说在红烛一诗中,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请你简要分析。答案:闻一多在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使得全诗充满了张力。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控,感染力极任。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写“灰心”与“创造”不公平的因果关系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
18、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语句以及情感的感悟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前后文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以解答。从诗歌内容上来说,红烛一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情感经历了由“冷静的缓冲到热烈的赞颂,困惑、明白、感伤,再困惑、再明白,以及明白后的安慰,最后归于理性冷静的颂扬”这样一个完满的过程就具体诗句来说,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
19、这是一扬一抑。“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这是一扬一抑。“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又是一扬一抑。最后,“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于昂扬中结束全篇,又是一扬。14、在百合花一文中,通讯员小战士与“我”同行,为何要与“我”保持“几丈远”的距离?关于这一点,原文解说道:“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请用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的相关阐述并结合所读所学过的具体事例,对上
20、述现象进行分析,200字左右。答案:“家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必须维持的,纪律排斥了私情”,从而“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的感情”。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传统社会中结拜兄弟、结拜姐妹的很多,异性间的交往比较少。现实生活中,男女私情是不被允许的,夫妻关系应为举案齐眉,心灵契合更是佳话,如李清照与赵明诚。了解了这些,就容易明白刚参加工作的通讯员为何在女性面前表现得如此“忸怩”。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文中观点,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百合花中通讯员小战士,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
21、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文中相关信息是“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相关的信息是“家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必须维持的,纪
22、律排斥了私情”“这里所谓感情相当于普通所谓激动,动了情,甚至说动了火。用火来形容感情,就在指这动的势和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社会秩序规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然后两相结合加以分析概括即可。通讯员的个性是害羞,他深受男女有别思想的影响。遵守男女有别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说避免了“感情激动”,能够静心、理智做事、生活,是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的。15、文中的百合花有哪些含义
23、呢?(百合花)答案:在文中具体指新媳妇那条被子上“撒满白色百合花”,这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还象征着军民之间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的情感和人性之美。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本文的标题是“百合花”,文中的主要情节中也提到“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个“百合花”具有象征意义。新媳妇把刚结婚的新被子借给了通讯员,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坚持要用这床“百合花”被子覆盖通讯员的遗体。通讯员为了保护人民不怕牺牲,最后献出了生命;新媳妇热爱解放军,为了感谢解放军战士,不吝惜家中仅有的新被子。“撒满白色百合花”被子上的“百合花”形象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像
24、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还象征着军民之间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的情感和人性之美。16、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答案:“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展示消灭旧事物的豪迈气度,和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努力、毁坏、创造、滚滚洪涛”表现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涵的能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
25、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
26、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表现了诗人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的精神,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17、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答案:(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大自然、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
27、首诗中,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达方式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
28、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本题言之成理即可,无论赞同哪种观点,结合“写景”或者“抒情”以及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18、简要分析茹志娟百合花以下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答案:交代包扎所的位置和陈设,说明部队作战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为借被子做铺垫。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为下文做铺垫;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29、。“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交代包扎所的位置;“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交代包扎所的陈设;“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说明部队作战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为后文借被子的情节做了铺垫。小提示: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19、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
30、行简要分析。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答案:“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搏击长空的矫健雄姿。“翔”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意思: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击”,搏击。这里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搏击
31、长空的矫健雄姿。“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采用移就修辞手法,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翔”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20、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青春情怀却都是那样感人。阅读时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从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答案:【示例1】百合花中对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野菊花的细节描写,巧妙妥帖地表现了小战士的形象特点。在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我”
32、从通讯员背后看去,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不是伪装,而是“装饰点缀”,这正是通讯员天真活泼性格的反映,是他那颗年轻而火热之心的写照。当通讯员回团部时,“我”又一次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含蓄地表现了小战士面临战斗却毫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一细节描写,揭示了通讯员美好的心灵,为下文通讯员舍身救人之举作了铺垫。两处细节体现出我们的战士是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和平与幸福的生活而扛起枪杆的。他们对敌人有无比的恨;同时,他们也有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和平的情愫。【示例2】哦,香
33、雪“香雪夜归”这一情节中,作者抓住一系列的细节展开了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丰富了香雪的形象。文中“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等句用环境折射出她的恐惧。如此胆小的她却能独自面对大山与黑夜,表现出她的勇敢和强烈的自尊心。接着写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作者用了“举”“拍”“摸”“合”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写出了香雪“心里很满意”。随着香雪心情的变化,“风也柔和了许多”,“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小溪“欢腾着向前奔跑”,静谧的自然环境烘托了香雪愉悦的心情。小说着重描写香雪独自一人走
34、夜路时的所见所感,在这其中,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充分而细致地揭示了香雪的心理活动,展现了香雪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她对都市文明的渴慕与追求。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的描写艺术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的是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考生首先在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文章中选择其中一篇,然后从选择的一篇文章中举出细节描写语句,然后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一)百合花中的相关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小通讯员步枪筒里的“伪装”的细节。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
35、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看似信笔写来的几句,却把小通讯员那纯朴.自然的情趣表现了出来。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候,在紧张的战斗间歇,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我随意看到的,或者还显出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或是涉世不深,实际上这些描写正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含蓄地表现了小战士面临战斗却毫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一细节描写,揭示了通讯员美好的心灵,为下文通讯员舍身救人之举作了铺垫。(2)小通讯员为“我”开饭的“二个馒头”的细节描写。第一次是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
36、么,在己的杏包里掏了阵,莫出二个馒头,朝我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这个小通讯员、虽然自己还是个孩子,伯是,革命队伍的惠陶,培养了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当他由自己而想到“我”忙到下午还没吃午饭,便毫不优豫地把自己的午饭送给战友,自己空着肚子,但却很轻松愉快“脚不点地地走了”。“我拿着这二个馒头,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想着他的憨厚善良.朴实,心里是热乎乎的,充满了感激从心底更加喜爱这个小老乡”,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第二次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的为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
37、“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二个干硬的馒头”如果说第一次写这二个馒头,是为了表现小通讯员的细心和关心他人的品质,那么,第二次出现则更使“我”睹物思人,勾起“我”对小通讯员的深切思念,想起他的羞涩憨厚想起他的天真、活泼,想起他的善良和体贴。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二个馒头,表达了深深的战友情。(3)小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的细节描写。第一次是在借被时,由于羞涩、慌张,小通讯员在接过新媳妇递过来的新被转身走时,不小心,衣肩上挂破了个洞,而且高低不肯让新媳妇缝补,这既照应了前文写的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又表现了他的执拗,当然还带
38、有一点对新媳妇的愠意。第二次是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我”看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现在至少要裸露一个晚上肩膀了。”“我”一直目送小通讯员远去,细腻地渲染了“我”对小通讯员的惦记。第三次,小通讯员躺在门板上,新媳妇看见衣肩上的破洞,发出惊叹、这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来队抬回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小通讯员,而且还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到团部后,一直都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没有来得及缝补就辆牲J.同时,又表现了小通讯员大公无私,心扑在自己工作上的高尚品质,使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愈加高大起来。第四次,新媳妇“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在缝他衣肩上
39、那个破洞”,医生说“不用打针了”,可新媳妇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劝她不要缝了”,她却异样地瞟了“我”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着”。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感情:有对当初小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饱含着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反映了军民鱼水情深。(二)哦,香雪中的相关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这篇文章有四组重要的细节,可归纳为看火车、做买卖、香雪的铅笔盒和凤娇的爱情。(1)看火车这一细节,姑娘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晚饭,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洗净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
40、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像过节一样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小说这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新一代乡村青年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2)香雪的铅笔盒这一细节,深化了主题。这个铅笔盒在小说中代表进步、文明、美好。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小小的笔盒凝结了香雪的希望,象征着她和山村的明天。从她身上
41、,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对细节的理解可以形成对主题的认识。(3)香雪夜归的情节这一细节中,作者抓住一系列的心理细节、景物细节和动作细节展开了真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从而展示了香雪形象的丰富性。作品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都让她害怕。小姑娘害怕是真实的,可原本胆小的她却能第一个登上火车,显得比别人更勇敢,衬托出她强烈的自尊和执着的进取精神。接着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作者用了“举”、“拍”、“摸”、“放”、“合”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写出了香雪“心里很满意”。于是以下的景物细节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产物,“风柔和了”,“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核桃树“豁唧唧”地歌唱,小溪“欢腾着向前奔跑”香雪还想到了台儿沟的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渴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小说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香雪独自一人走夜路的所见所感,充分而细致地揭示了香雪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香雪的精神风貌。以上例子任选一个回答即可。1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