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民族音樂20233民间音乐民族音兴建水彝族花灯的传承李响(建水县红河彝族花灯团)摘要:建水彝族花灯的产生至今已有2 0 0 多年,其演出有其特定的呈现方式、角色及场境;根据所用的工具,可以将其分成花鞭舞、花鼓舞、纸马舞、扇子舞;表演场景以节庆和红白喜事为主。其舞蹈艺术的早期为师徒传承制,在特定地区口口相传,后期也有专门的院校设定了特定专业,专业院团固定输送对应人才到学校学习或院校毕业后输送到专门的戏曲团体。当前建水彝族花灯的发展面临着发展困境,如内容落后、保存不健全、人才无法循环输送等问题。文章从建水、彝族花灯的起源、本体形态、现存问题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以期为今后彝族花灯的保护与
2、传承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建水;彝族舞蹈;彝族花灯;非遗传承建水彝族花灯是一种传承了2 0 0 多年的传统民俗舞蹈,它汲取了汉族和彝族歌舞中的精髓,并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舞蹈形式。但因其“彝汉混血”特征和相对闭塞的交流状态,在我国文艺界研究相对较少,也就少有对应的数据与文献记载。本文从建水彝族花灯的发展历程人手,对其进行归纳剖析,在推动建水彝族花灯这一文化艺术活动的制度化建构与文化传承发展。建水彝族花灯起源与发展彝族花灯是云南民间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艺术形态主要源自开远、蒙自和建水等彝族村庄。对于彝族花灯的由来和产生,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清道光时期就已存在,但是对于它的确
3、切来源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就像洪瑞阳说的,建水地区的花灯是明朝早期的事情,当时有一位汉族的少爷,手持折扇,在蒙自干坝子一带持扇舞蹈,由于其舞蹈形态融合了当地的风格,得到当地原住民的喜爱,渐渐传开,后几经流传,来到了建水,并在建水几经演变形成了更具民族特色的彝族花灯。2005年6 月,“建水彝族花灯”这一区别于其他地方花灯的形式才被正式命名,并作为云南彝族花灯的代表人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列人了第一批传统戏剧的保护名录中,可见这一艺术形态的魅力与不可替代性。建水彝族花灯主要聚集在建水县的三大“花灯窝子”。建水彝族花灯是以云南传统的彝族音乐、舞蹈、语言和服装为基本内容,在音乐和舞
4、蹈中包含了彝族特有的舞蹈动作与道具,构成了独具风格的彝族花灯。建水彝族花灯是民间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用于春节、元宵等喜庆场合,或者在本地人举行的红白喜事上。主要表演场地在街头、村口和大市场。在彝族花灯的民俗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出一些特有的形式,形成了现有的一组花灯体系。综上所述,建水彝族花灯是对汉族花灯和彝族歌舞的重要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彝族花灯的表演形式是以表演的形式来区分的,其中又包括扇子舞、花鞭舞、花鼓舞、纸马舞等。1.扇子舞。通常也叫“拉花”,它是汉族传统扇子舞与彝族舞步的相结合,也是彝族花灯的一种重要的表演方式,扇子舞一般是在花灯表演之前,用舞姿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此来拉开惟幕。
5、2.花鞭舞。也叫“响杆舞”“霸王鞭”,这一舞种是彝族民间舞蹈和彝族花灯的结合,具有非凡的原生态魅力。3.花鼓舞。这也是传承了汉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彝族花灯,男子提着锣,女子佩挂腰鼓(圆柱体的小鼓,跨在腰间两手执鼓棒敲打)跳舞。4.纸马舞。又名“跑马灯”“马舞”,是延续汉族传统的彝族花灯的重要形式。表演者系绑上特62民音樂20233民间音乐民族青兴做的纸竹马,拿着道具缰绳,以特定舞步进行表演。5.性格舞。建水彝族花灯有三大类:生角、旦角和丑角。因行当不同,其舞蹈脚步也分为“生角崴法”和“旦角崴法”。生角崴脚舞步是“三半步”“十字步”与彝族的“踩荠步”的结合,而上半身的姿态,继用了踏荸荠时双手甩动的姿
6、态。旦角,是把汉族小脚女子的特殊姿态与彝族舞蹈的跳弦忍步结合起来,手臂动作是汉族花灯扇子花的手法和彝族跳弦里手臂上下扇动的动作相结合,让人看上去有一种彝族人在学汉族花灯但是还不熟练的感觉,自带一种谈谐的感觉。丑角的动作呈现方式,是在其两种基本动作上夸张动作、变形姿态,形成动作粗扩、性格豪放的表现形态。由于建水彝族花灯的舞蹈动作是根据汉族花灯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扇花和崴步加以彝族舞蹈的风格韵律而形成的独特舞步,比较有特色的是“步子踩在板眼上”“扇子舞在弦点上”“动作轻巧灵活”的动作特征。这些与传统的汉族花灯舞蹈的节奏踩点都不一样;而手部的动作是手持扇子随着曲调舞扇花,身体动作主要以“反扣扇花”“顺拐
7、崴”“抿翼手”等动作,以划8 字的动作轨迹为主;脚部动作是汉族崴步与彝族忍步或踩荠步结合后形成的柔踩步,如“忍脚步”“过堂步”等。建水彝族花灯是一种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民间传统节目,它的演员和听众基本都是当地居民。虽然每个村子都有细微的差别,但仪式和表演形式却大同小异。1.祭龙唱花灯。建水彝族花灯的祭祀仪式与建水彝族花灯一样,受外来汉族的文化影响,与本地文化结合,慢慢演变成独具特色的祭祀形态;受汉族的灯会形式影响,本地祭祀也有了接送灯神的仪式,而彝族本身供奉两神,所以就有了彝族花灯既祭龙又祭灯,由于双祭的仪式,也形成了有特色的呈现方式。这样的传统的祭祀活动有固定的流程与曲调,并且一直在各个传统的村
8、寨中一直延续着。2.红白喜事唱花灯。在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下,村寨中乡亲遇到红白喜事,也会邀请灯班到场演出。灯班收到请柬后,带着相应演出道具,一路唱过街调到门口;一路表演特定节目,一套演出完成后,唱进门调以示人们可以进门了。在“红事”演出中,以喜剧闹剧为主要演出内容,而“白事”演出中,以悲剧剧目对应现场情景。建水彝族花灯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的歌舞、演出和祭祀活动却与祭祀大同小异,可见彝族花灯已摆脱了最初的娱神作用,在民俗演出中逐步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了娱乐的作用。除了上述两大情景之外,彝族花灯还发展成为了一种广场舞,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民众深切感受民间非遗文化的
9、魅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锻炼、社交,有利于普及和学习彝族花灯。政府在建水彝族花灯的民间文艺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种民间节日、民间艺术比赛都有各种灯会和花灯剧团登场,而这些公众性的演出活动也是彝族花灯表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水彝族花灯传承的必要性建水彝族花灯文化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特殊的文化象征,承载着人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生活智慧,紧跟时事,编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剧本,结合特有的音乐舞蹈编排,一出出好戏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到戏剧想要传达的良好精神文化内涵。彝族花灯戏剧表演的形式,在一场一场的惠民演出中,都会让那些观看的人受
10、益。“寓教于乐”不仅能指导观众自己的认识,还能通过他们的言行影响到后代,让他们在其中树立起自已的价值观,让群众自觉地投身到乡村文明的实践之中;在欣赏之中,增强了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以此凝聚起一股力量。建水彝族花灯的文化功能花灯文化功能,这里是指花灯文化表演活动总体对观众的有利方面,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包括了它象征意义上的功能和实际活动行为的功能。花灯戏以群众为基础,群众可以参与、享受、娱乐,是不可多得的群众可以参与体验的非物质文化活动,在娱乐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花灯文化是63民族音安20233民间音乐民族音樂民俗文化即婚丧嫁娶习俗中的重要内容,它为观众带来娱乐,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中
11、增添新内容,调节了民众生活和心理,让人身心愉悦,同时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花灯戏娱乐功能是群众文化最基础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也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娱乐,饭前饭后观看和自娱自乐的创作和演出花灯戏也慢慢开始时兴。从文化交流角度讲,在人类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渴望和他人进行沟通,但是在当今的世界里,人们的沟通却变得日益减少,人们的沟通也变得更加淡漠。花灯的文艺表演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它的调控功能也在灯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来看,因为主人想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如果能离得近一些,就算不参加,也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可以增进主人与邻居、寨民
12、或住户及亲友的亲密关系。从总体上讲,花灯表演也为当地的总体环境营造了一种欢快的文化气氛,由此构成了乡村社会和城镇社会特定的联系纽带。(二)建水彝族花灯的文化作用建水彝族花灯文化的表演,其实是一个民间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过程,是对文化的收集和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掘。花灯文化的功能,一方面,其具有继续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传统的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类的需要,而人类的需要可以推动这个文明的循环,从而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文化活动,因此,花灯戏一直在民间传承并发展;另一方面,其具有调节生活氛围的功能。综上两点,花灯演出延续着传统文化的血
13、液并在当下新时代的新兴文化中,新旧融合,既保留了“彝味十足”的呈现方式又紧跟时代变化,积极创新内容,让花灯演出发挥了丰富人们精神的社会功能;在一场场的演出中,观众们就成为了新旧文明之间的纽带。建水彝族花灯戏传承至今,风韵千变万化。其根本属性是民众的、乡土的,而它的生存延续是基于民众们的精神需求,是不可替代的。而花灯则以这样的方式,代代相传,由自身特性来吸收更多的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民族文化艺术。这种文明与自身结构下的各项行为密不可分,自身与其他文明也存在诸多关联。建水彝族花灯是一类具有多元的文化现象,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以改造为前提或以改造为基础,并以其自身的重新创造来达到其社会意义。同时,当文艺队
14、伍建构了一套具有内在意义的花灯的艺术架构时,便会形成一套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文化联系,反之,如果少了这一文化,其附带的各种民族艺术文化也会渐渐被淡忘,渐渐不复存在。结语建水彝族花灯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建水地区彝汉文化交融的一块活化石,然而,在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汹涌的时代,丰富的精神生活,让更多人慢慢忘却了很多的传统艺术,就连彝族的传统文化都处于一种“断代”的状态。更让人痛心的是,彝族花灯这种保存于偏远山地的艺术形式,存在的范围也在逐渐缩小,其所具有的人文特色也逐渐淡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避免彝族花灯的文化流失,又要让它在新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保留其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色。民参考文献1孔凌燕.简述彩旦表演形式在建水彝族花灯戏中的运用 J.民族音乐,2 0 1 9(0 4):3 5-3 7.2张垒.建水彝族花灯及其音乐特征 J.民族音乐,2 0 1 9,(02):50-51.3吴志宏.建水小调与彝族花灯的契合 J.民族音乐,2 0 1 9,(01):41-42.4洪瑞阳.建水彝族花灯的缘起与流变 J.创造,2 0 1 9,(07):86-87.5龙课贵.试析彝族传统花灯文化 J.毕节学院学报,2 0 1 9(06):19-25.6卢鹏,朱明.政府主导与彝族传统花灯保护 J.黑龙江民族丛刊,2 0 1 8(0 6):1 3 9-1 4 2.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