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马井实验小学 李占豪 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德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①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②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③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例,验证积的变化
2、规律的正确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积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个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并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师:我感觉我们班同学的口算是又快又准确,那到底是不是这样
3、的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写题目,你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板书:(1) (2) 6×2= 5×4= 6×20= 10×4= 6×200= 20×4= (教师写一题学生口算一题,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示肯定。)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很强,那你们的眼睛够不够亮呢?仔细观察、比较第(1)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点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顺势提出:
4、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规律。 师:为了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①式、②式和③式。如果把①式作为标准,②式和③式分别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可小声地与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师:说得很清楚,再把③式与①式比比看。 这时学生容易进行迁移学习,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
5、00。 师:大家比的结果和他一样吗? 师:通过两次的比较和发现,谁能来总结一下大家的发现? 引导学生总结: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板书) 师:你们真能干!那我们的发现是只对这组算式有用,还是对其他的算式也同样适用呢?看看第(2)组算式能用这个规律吗?你们能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列一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并反馈。 2、探究“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发现了规律的,那从下往上观察,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具体应该怎样比呢? 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可小声地与同桌交流。
6、 引导说出: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板书) 师:同样的,一起来看它对第(2)组算式适用吗?你能再举出例子吗? 学生举例并反馈。 3、合并规律。 师: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谁来把这个规律再说一说? 师:数学讲究简洁美,我们能不能把这两条规律合并成一句话呢? 板书: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说得太棒了!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你们愿意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小黑板出题题目: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
7、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 );一个因数缩小7倍,积( );一个因数不变,要想使积扩大24倍,另一个因数( )。 评讲这题时要跟学生强调“扩大几倍”与“乘几”,“缩小几倍”与“除以几”的关系。 2、课本第58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和怎么想的。 3、课本第59页练习九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填第二空时,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①40×4×2==320(千米) ②160×2=320(千米)。对于这两种解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但是要引导学生对两种
8、算法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第2种解题方法充分利用了第一个空的结果和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认识到在解决问题时应整体考虑问题中已有的多个信息,这样解题思路才会开阔。 4、课本第59页练习九的第5题。 5、先独立完成下列计算,再跟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 18×24=432 (18÷2)×(24×2)= (18×2)×(24÷2)= 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9页练习九的第2、3、4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9、 (1) (2) ① 6× 2 =12 ① 5 ×4 =20 ÷10↑↓×10 ÷10↑↓×10 ÷2↑↓×2 ÷2↑↓×2 ② 6× 20 =120 ② 10 ×4 =40 ÷10↑↓×10 ÷10↑↓×10 ÷2↑↓×2 ÷2↑↓×2
10、 ③ 6× 200 =1200 ③ 20 ×4 =8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乘几。 │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 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 │ 几,积也除以几。 ┙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组织学生探索交流活动。对于这类学生刚刚尝试探索规律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论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老师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但是本节课的设计存在一些脱离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的问题,如:本班学生一直以来就没有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所以本节课在具体实施时老师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花了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的内容不够时间。通过这节课我真正体会到了: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学情。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