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标准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与了解 1诸子百家的含义 2儒、墨、法、道四家的代表人物 理解与运用 1孔子“仁”、“礼”的学说和德治、“有教无类”的主张 2孟子“仁政”、民本的思想和伦理观上的“性善论” 3荀子“仁义”和“王道”、“舟水之誉”的论断,伦理观上的性恶论 4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5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6“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7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 8儒家学说中的“和谐”思想 重点解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及其意义 【解析】诸
2、子百家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大变动以及“学在民间”现象的产物。政治上,周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之间的争霸或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士大夫阶层崛起,这必然会引起思想的交锋,同时,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也不受束缚和制约。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物质条件。具有直接影响力的是“学在民间”和“士”的活跃与受重用,由于学在民间,出现了一批知识相对丰富的文士,由于“士”的活跃,思想的争鸣也就理所当然。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儒家思想本身也在百家争鸣局面中得以吸收和融合各家之长。显然,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基本思想 【解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立足点就是“爱”,是基于爱的伦理道德。所以他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以“君舟民水”的譬喻来告诫统治者,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要以德服人。很明显,孔子、孟子
4、和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都在“仁”“礼”二字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在于对民力的重视和德治上。只是孟子提出人的性善论,而荀子则提出了人的性恶论,但无论性善或性恶都是为了强调礼乐和促使人向善。 难点突破 1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含义 【突破】“子”是战国时代一般学者的尊称,诸子百家是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的总称。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列了儒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九家被称为“九流”,其中,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
5、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批驳,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学派其实还彼此吸收、融合,进而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总体来说,“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领域提出过“双百”方针,其中在学术问题上就提倡“百家争鸣”。 2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破】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
6、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在对先秦思想文化进行粗暴否定的同时,也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了低潮。至汉代,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的建立,太学建立,儒学获得了官方地位。 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众多,回答下列13题 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官府掌控着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B“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C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土崩瓦解D私人讲学和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下列人物组合中完全与法家学派相关的一组是 荀
7、子韩非子老子商鞅 ABCD 3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意义,视角很重要。其中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具借鉴价值的是 A思想解放的视角B学术文化的视角 C思想道德的视角D主流文化形成的视角 4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庄子B孔子C墨子D孟子 5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和君主驾驭大臣的诸多权术,这代表了哪一种历史发展趋势 A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B以德治国,实行“仁政” 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建立大一统的专制国家 6在儒家思想形成阶段这一思想沿革的链条上,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 A孔丘B朱熹C荀况D孟轲 7“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
8、而敌人愈多。”此观点应属于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8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其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在于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9关于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D阴阳家最受欢迎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1012题 图一图二 10图一所示人物为 A在晚年精心撰写并发表了论语一书 B创立了法家学派 C正式提出了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D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11图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
9、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图一所示人物和图二中的主角 A在春秋初期创立了儒家学派B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C有“万世师表”和“亚圣”的尊称D他的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是“道”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 材料二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
10、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五蠹 材料三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 公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 (3)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的观点?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明其意义。 14阅读材料,自由言说 以下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孔子说,性相近也。孟子说,人无有不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5联系必修1和必修2,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6 -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