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B50009-2012第8.3.5条: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建筑物内部压力的局部体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封闭式建筑物,按其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2 仅一面墙有主导洞口的建筑物:
—当开洞率大于0.02且小于或等于0.10时,取0.4μsl;
—当开洞率大于0.10且小于或等于0.30时,取0.6μsl;
—当开洞率大于0.30时,取0.8μsl;
3 其它情况,应按开放式建筑物的μsl取值;
注:1:主导洞口的开洞率是指单个主导洞口与该墙面全
11、部面积之比;
2:μs1应取主导洞口对应位置的值;
本计算中建筑物内部压力的局部体型系数采用:
封闭式建筑物,按其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主要受力杆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的计算:
μsl=0.800486+0.2=1.000486
面板等其他构件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的计算:
μsl=1+0.2=1.2
1.5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主要受力杆件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Wk = βgz*μsl*μz*W0
=2.0261*1.000486*0.9461*0.45
=0.863021 kPa
面板等其他
12、构件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Wk = βgz*μsl*μz*W0
=2.0261*1.2*0.9461*0.45
=1.035122 kPa
2 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版 3.2.4
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²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取1.3
主要受力杆件的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W=1.4*0.863021
=1.208229 KPa
面板等其他构件的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W=1.4*1.035122
=1.449171 kPa
3 该门窗抗风压
13、等级
按《建筑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4.3.2 表3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表
分级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分级指标P3
1.0<=P3<1.5
1.5<=P3<2.0
2.0<=P3<2.5
2.5<=P3<3.0
3.0<=P3<3.5
3.5<=P3<4.0
4.0<=P3<4.5
4.5<=P3<5.0
P3>=5.0
该门窗的综合抗风压等级为:1级
二、门窗主要受力杆件的挠度、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校核:
1 校验依据:
1.1 荷载计算依据
14、 Qk = Wk * A
其中:Qk为受力杆件所承受的总荷载标准值,单位为牛顿(N)
A为受力杆件所承受的受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Wk施加在受荷面积上的单位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帕(Pa)
(根据建筑外门窗坑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JG/T 140-2005、JG/T 180-2005 D.1取定)
1.2 弯矩M计算依据
均布荷载作用下:
受矩形分布荷载时,M=Q*L/8.00
受梯形分布荷载时,M=( 3- 4a² ) * Q * L / ( 24 -
15、 24a )
受三角形分布荷载时,M=Q*L/6.00
集中荷载作用下:
跨中时:M=P*L/4
任意点:M=p*L1*L2/L
其中:M为受力杆件受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Q为受力杆件所受的荷载设计值
L为受力杆件的长度
P为受力杆件所受的集中荷载和
a为梯形系数a=α/L
建筑外窗受力杆件上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同时作用时,其弯矩为他们各自产生的弯矩叠加的代数和
16、 (根据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JGJ 214-2010 B.0.2-1 取定,
建筑外门窗坑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JG/T 140-2005、JG/T 180-2005 D.4.1取定)
1.3 剪力Q'计算依据
均布荷载作用下:
受矩形分布荷载时,Q' = Q/2
受梯形分布荷载时,Q' = Q * (1-a/L)/2
受三角形形分布荷载时,Q' = Q/4
集中荷载作用下:
跨中时:Q' =p/2
任意点:Q'=p*L2/L
17、
Q'=p*L1/L
建筑外窗受力杆件上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同时作用时,其剪力为他们各自产生的剪力叠加的代数和
(根据建筑外门窗坑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JG/T 140-2005、JG/T 180-2005 D.4.3取定)
1.4 弯曲应力计算依据:
σmax=M/W<=[σ]
[σ]:材料的抗弯曲应力(N/mm²)
σmax:计算截面上的最大弯曲应力(N/mm²)
M:受力杆件承受的最大弯矩(N.mm)
W:净截面
18、抵抗矩(mm³)
(根据建筑外门窗坑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JG/T 140-2005、JG/T 180-2005 D.4.2 取定)
1.5 剪切应力计算依据:
τmax=(Q'*S)/(I*δ)<=[τ]
[τ]:材料的抗剪允许应力(N/mm²)
τmax:计算截面上的最大剪切应力(N/mm²)
Q:受力杆件计算截面上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力(N)
S:材料面积矩(mm³)
I:材料惯性矩(mm^4)
δ:腹板的厚度(mm)
(根据建
19、筑外门窗坑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JG/T 140-2005、JG/T 180-2005 D.4.4 取定)
1.6 挠度计算依据
均布荷载作用下:
受矩形分布荷载时,u = 5*Qk*L³/(384*E*I)
受梯形分布荷载时,u = (1.25-a²)² * Qk *L³ / {120*(1-a)*E*I }
受三角形分布荷载时,u = Qk*L³/(60*E*I)
集中荷载作用下:
跨中点:u = Pk*L³/(48*E*I)
任意点:u = Pk
20、L1*L2*(L+L2)*{3*L1*(L+L2)}^0.5/(27*E*I*L)
其中:E为材料弹性模量
I界面的惯性矩
u为受力杆件弯曲挠度值(mm)
Qk、Pk受力杆件受承受的荷载标准值
建筑外窗受力杆件上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同时作用时,其挠度为他们各自产生的挠度叠加的代数和
(根据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JGJ 214-2010 B.0.2-1 取定,
建筑外门窗坑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JG/T 140-2005、JG/T 180-2005
21、 D.4.3取定)
2 主要受力杆件的挠度、弯曲应力、剪切应力计算
2.1 杆件“中梃”的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挠度计算
杆件“中梃”的各受荷单元基本情况如下图:
杆件“中梃”的由以下各型材组合而成,它们共同承担“中梃”上的全部荷载:
2.1.1 杆件“中梃”在均布荷载下参数计算
2.1.1.1 杆件 “中梃” 在均布荷载下的荷载面积计算
1. 荷载施加单元 [左上] 受荷面积(三角形)计算
A(mm²) =1270*1270/4=403225
2. 荷载施加单元 [左下] 受荷面积(三角
22、形)计算
A(mm²) =450*450/4=50625
3. 荷载施加单元 [右上] 受荷面积(梯形)计算
A(mm²)=(2540-700)*700/4=322000
4. 荷载施加单元 [右下] 受荷面积(三角形)计算
A(mm²) =450*450/4=50625
2.1.1.2 杆件 “中梃” 在均布荷载下的总荷载标准值计算
Qk(N)=Wk * A
=0.863021 * 826475/1000
=713.
23、2653
2.1.1.3 杆件 “中梃” 在均布荷载下的总荷载设计值计算
Q(N)= W * A
=1.208229 * 826475/1000
=998.5711
2.1.1.4 杆件 “中梃” 在均布荷载下的总弯矩计算
本窗型在风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承受矩形均布荷载
M(N.mm)=Q*L/8
= 998.5711 * 1720/8
=214692.7865
2.1.1.5
24、杆件 “中梃” 在均布荷载下的总剪力计算
本窗型在风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承受矩形均布荷载
Q'(N) = Q/2
=998.5711/2
=499.2856
2.1.2 杆件“中梃”(竖向)在集中荷载下参数计算
2.1.2.1 杆件 “中梃” 在集中荷载下的荷载面积计算
左部受荷单元1受荷面积(梯形)计算
A(mm²)=(2740-1270)*1270/4=466725
左部受荷单元2受荷面积(梯形)计算
A(m
25、m²)=(2740-450)*450/4=257625
右部受荷单元1受荷面积(三角形)计算
A(mm²) =700*700/4=122500
右部受荷单元2受荷面积(梯形)计算
A(mm²)=(1400-450)*450/4=106875
2.1.2.2 杆件 “中梃” 在集中荷载下的总荷载标准值计算
Pk(N)=Wk * A / 2
=0.863021 * 953725 /2000
=411.5424
2.1.2.3
26、杆件 “中梃” 在集中荷载下的总荷载设计值计算
P(N)=W * A / 2
=1.208229 * 953725 /2000
=576.1591
2.1.2.4 杆件 “中梃” 左部在集中荷载下的总弯矩计算
M(N.mm)=P*L1*L2/L
=576.1591 * 1270 * 450 / 1720
=191438.9103
2.1.2.5 杆件 “中梃” 左部在集中荷载下的总剪力计算
Q'1(N)=p*L
27、1/L
=576.1591 * 1270 / 1720
=425.4198
Q'2(N)=p*L2/L
=576.1591 * 450 / 1720
=150.7393
取最大值Q'(N) = 425.4198
2.1.2.6 杆件 “中梃” 右部在集中荷载下的总弯矩计算
M(N.mm)=P*L1*L2/L
=576.1591 * 1270 * 450 / 1720
=19
28、1438.9103
2.1.2.7 杆件 “中梃” 右部在集中荷载下的总剪力计算
Q'1(N)=p*L1/L
=576.1591 * 1270 / 1720
=425.4198
Q'2(N)=p*L2/L
=576.1591 * 450 / 1720
=150.7393
取最大值Q'(N) = 425.4198
2.1.2.8 杆件 “中梃” 在集中荷载下的总弯矩取最大值计算
M集中=191
29、438.9103
2.1.2.9 杆件 “中梃” 在集中荷载下的总剪力取最大值计算
Q集中=425.4198
2.1.3 杆件“中梃”在均布和集中荷载下参数计算
2.1.3.1 杆件 “中梃” 总弯矩计算
M总=M均布+M集中
=214692.7865+191438.9103
= 406131.6968
2.1.3.2 杆件 “中梃” 总剪力计算
Q总=Q均布+Q集中
= 499.2856 + 425.419
30、8
= 924.7054
2.1.3.3 杆件 “中梃” 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总挠度计算
杆件“中梃”的由以下各型材(衬钢)组合而成,它们共同承担“中梃”上的全部荷载
(1).衬钢:中梃钢衬
截面参数如下:
惯性矩:61836.29
抵抗矩:5876.76
面积矩:505.35
截面面积:99.00
腹板厚度:1.5
衬钢:中梃钢衬弯曲应力计算:
31、 σmax=M总/W
=406131.6968 / 5876.76
=69.11
69.11 <= 215 衬钢:中梃钢衬的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衬钢:中梃钢衬剪切应力计算:
τmax=(Q'总 * S ) / ( I * δ )
=(924.7054 * 505.35 )/( 61836.29 * 1.5)
=5.04
5.04 <= 125 衬钢:中梃钢衬的抗剪切能力满足要求
衬钢
32、中梃钢衬 在均布荷载下的挠度计算
本窗型在风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承受矩形均布荷载
u均布(mm) = 5*Qk*L³/(384*E*I)
=713.2653 * 1720³/(76.8 * 206000 * 61836.29)
=3.71
衬钢:中梃钢衬 在集中荷载下的挠度计算
u集中(mm) = Pk*L1*L2*(L+L2)*{3*L1*(L+L2)}^0.5/(27*E*I*L)
=411.
33、5424 * 1270 * 450 * 2170 * 2875.3608/ (27*206000 * 61836.29 * 1720)
= 2.48
衬钢:中梃钢衬总挠度计算:
u总(mm)=u均布+u集中
=3.71 + 2.48
=6.19
6.19 <= 1720/180=9.5556 衬钢:中梃钢衬的挠度满足要求
(2).塑钢:60中梃
截面参数如下:
惯性
34、矩:955984.95
抵抗矩:58527.91
面积矩:11804.63
截面面积:1108.37
腹板厚度:2.5
塑钢:60中梃弯曲应力计算:
σmax=M总/W
=406131.6968 / 58527.91
=6.94
6.94 <= 37 塑钢:60中梃的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塑钢:60中梃剪切应力计算:
τmax=(Q'总 * S )
35、 / ( I * δ )
=(924.7054 * 11804.63 )/( 955984.95 * 2.5)
=4.57
4.57 <= 23 塑钢:60中梃的抗剪切能力满足要求
塑钢:60中梃 在均布荷载下的挠度计算
本窗型在风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承受矩形均布荷载
u均布(mm) = 5*Qk*L³/(384*E*I)
=713.2653 * 1720³/(76.8 * 2200 * 955984.95)
36、 =6.47
塑钢:60中梃 在集中荷载下的挠度计算
u集中(mm) = Pk*L1*L2*(L+L2)*{3*L1*(L+L2)}^0.5/(27*E*I*L)
=411.5424 * 1270 * 450 * 2170 * 2875.3608/ (27*2200 * 955984.95 * 1720)
= 3.03
塑钢:60中梃总挠度计算:
u总(mm)=u均布+u集中
=
37、6.47 + 3.03
=9.5
9.5 <= 1720/180=9.5556 塑钢:60中梃的挠度满足要求
2.1.4 杆件“中梃”的端部联接计算
本窗型受力杆件与窗框采用焊接
2.1.4.1 端部焊缝处的剪切应力计算
τ=(1.5*Q')/(δ*Lj)
其中:τ为型材端部焊缝的剪切应力
Q'为作用于联接处的剪力
Lj为焊缝计算长度
δ为连接件中腹板的厚度
38、 (建筑外门窗坑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JG/T 140-2005、JG/T 180-2005 D.6.1取定)
τ=(1.5*499.2856) / (1.2 * 70)
=8.9158
8.9158 <= 35 中梃的端部焊缝抗剪切能力满足要求。
各受力杆的挠度、抗弯能力、抗剪能力校核结果一览表
杆件
长度
组成
挠度
允许值
校核结果
弯曲应力
允许值
校核结果
剪切应力
允许值
校核结果
中梃
1720
中梃钢衬
6.19
9.5556
满足
69.11
215
满足
5.0
39、4
125
满足
中梃
1720
60中梃
37.5
9.5556
满足
6.94
37
满足
4.57
23
满足
三、玻璃强度校核
1 风荷载取值:
风载荷标准值Wk(kPa):1.035122
(根据本计算书第一部分 风荷载计算 1.5取定)
风载荷设计值W(kPa):1.449171
(根据本计算书第一部分 风荷载计算 2 取定)
2 各受力单元玻璃的抗风压设计计算
1 单元<左上>中玻璃的抗风压设计
1)玻璃板块短边:B(mm)=1270
2)玻璃板块长边:H(mm)=1370
40、 3)玻璃镶嵌方式: 中空
4)玻璃种类:钢化玻璃
5)玻璃总厚度:25mm
6)玻璃板块长宽比b/a系数计算
玻璃板块短边边长a(mm):1270
玻璃板块长边边长b(mm):1370
b/a=1.08
7)中空玻璃承受的风荷载标准值、设计值计算
1 直接承受风荷载作用的单片玻璃(外片)
ξ1=1.1*t1³/(t1³+t2³)
(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5.2.4-1)
其中:t1(m
41、m):外片玻璃厚度
t2(mm):内片玻璃厚度
ξ1=1.1 * 5³ / (5³ + 5³)
=0.55
外片玻璃承受的荷载标准值、设计值计算
Wk(N/m²)=ξ1*Wk
=0.5693
W(N/m²)=1.4*Wk
=0.797
2 不直接承受风荷载作用的单片玻璃(内片)
ξ2=t2³/(t1³+t2³)
(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
42、J113-2009 5.2.4-1)
其中:t1(mm):外片玻璃厚度
t2(mm):内片玻璃厚度
ξ2=5³ / (5³ + 5³)
=0.5
内片玻璃承受的荷载标准值、设计值计算
Wk(N/m²)=ξ1*Wk
=0.5176
W(N/m²)=1.4*Wk
=0.797
8)中空玻璃最大许用跨度计算
1 外片玻璃最大许用跨度计算
L(
43、mm)=k1*(W+k2)^k3+k4
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5.2.2)
根据玻璃类型: 中空钢化玻璃、玻璃厚度:5mm、长宽比:1.08,从《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附录C中查得:
该玻璃的长宽比不包含在附录C中,可先分别就算玻璃相邻俩长宽比条件下的最大许用挠度,在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器其最大许用挠度。
在长宽比1条件下:
k1:4429.2
k2:0.57075
k3:-0.6124
44、 k4:7.2
L1(mm)=4429.2 * (0.797 + 0.57075) ^(-0.6124)+(7.2)
=3663.4407
在长宽比1.25条件下:
k1:3885.9
k2:0.456624
k3:-0.6071
k4:-2.4
L2(mm)=3885.9 * (0.797 + 0.456624) ^(-0.6071)+(-2.4)
=3385.2166
45、 该外片玻璃的最大许用跨度计算
L(mm)=L1+a(L2-L1)
=3474.25
2 内片玻璃最大许用跨度计算
L(mm)=k1*(W+k2)^k3+k4
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5.2.2)
根据玻璃类型: 中空钢化玻璃、玻璃厚度:5mm、长宽比:1.08,从《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附录C中查得:
该玻璃的长宽比不包含在附录C中,可先分别就算玻璃相邻俩长宽比条件下的最大许用挠度,在采用线性插
46、值法计算器其最大许用挠度。
在长宽比1条件下:
k1:4429.2
k2:0.57075
k3:-0.6124
k4:7.2
L1(mm)=4429.2 * (0.797 + 0.57075) ^(-0.6124)+(7.2)
=3663.4407
在长宽比1.25条件下:
k1:3885.9
k2:0.456624
k3:-0.6071
k4
47、2.4
L2(mm)=3885.9 * (0.797 + 0.456624) ^(-0.6071)+(-2.4)
=3385.2166
该内片玻璃的最大许用跨度计算
L(mm)=L1+a(L2-L1)
=3474.25
9)中空玻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L/t]计算
1 外片玻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L/t]计算
L/t=k5*(Wk+k6)^k7+k8
(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5.2.3)
48、 根据玻璃长宽比1.08,从《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附录C中查得:
该玻璃的长宽比不包含在附录C中,可先分别就算玻璃相邻俩长宽比条件下的厚度跨度限值,在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器其厚度跨度限值。
在长宽比1条件下:
k5:603.79
k6:-0.1
k7:-0.5247
k8:1.64
L/t1=603.79 * (0.5693 + -0.1) ^(-0.5247)+(1.64)
=899.6389
在长宽比1.2
49、5条件下:
k5:459.45
k6:-0.1
k7:-0.5022
k8:2.06
L/t2=459.45 * (0.5693 + -0.1) ^(-0.5022)+(2.06)
=673.8535
该外片玻璃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L/t=L/t1+a(L/t2-L/t1)
=827.39
2 内片玻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L/t]计算
L/t=k5*(Wk+k6)^k7+k8
(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
50、程》JGJ113-2009 5.2.3)
根据玻璃长宽比1.08,从《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附录C中查得:
该玻璃的长宽比不包含在附录C中,可先分别就算玻璃相邻俩长宽比条件下的厚度跨度限值,在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器其厚度跨度限值。
在长宽比1条件下:
k5:603.79
k6:-0.1
k7:-0.5247
k8:1.64
L/t1=603.79 * (0.5176 + -0.1) ^(-0.5247)+(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