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学生创造性品质及其培养名词解释1、创造性品质: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 是人提出新思想、发明和创造新事物的保证 是创造性人才的典型素质2、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新产品的智力品质 其核心是发散性思维能力3、创造性人格:是指与创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个性特征 我们认为 对于创造性人格的认识必须明确两点:创造性人格是由若干个个性特征组成的个性特征群 创造性人格是复杂的 它常常从普遍性的角度提出 但在具体的创造主体、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 创造性人格又会有不同的表现4、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一般情绪状态5、实验法:通过给受测者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 控制和改变
2、一些条件 记录其反应情况 然后加以分析的一种测评方法6、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其创造性品质水平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运用的关键就是指定详尽的、合理的分析维度7、主观评定法:指由有关专家或专门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 对受测者的创造性品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8、测验法:就是通过心理测验的形式对学生的创造性品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这是当前运用最广的测量学生创造性品质的方法9、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 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10、发现法: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
3、 只是给他一些事实和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 独立探索 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11、问题教学法:指教师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 帮助他们分析 寻求假设 进行实验 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一节 创造性品质概述1最早对创造性品质进行研究的是英国的高尔顿。 他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 是国际上关于创造性研究的最早的科学文献。 他认为 智力与创造性成绩有决定性影响 人们从这一研究中可以明白这样一个事物:良好的智力是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2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用追踪观察法研究了智力超长儿童得发展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了创造性水平与智商之间的关系 这些
4、研究说明:智商水平与人的创造性成绩相关 但并不呈正相关 智商是创造性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创造性成绩的取得还与人的其他品质(如个性)有关4心理学家将与人的创造成就密切相关的个性品质称之为创造性人格5斯腾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 第一个维度是智力维度 第二个维度是智 力方式 第三个维度是人格维度6对创造性品质的构成我们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创造性品质=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7发散性思维有三个基本特征:变通性 流畅性 独特性 8创造性品质的基本特征:普遍性 发展性 层次性 多元性9创造性品质并非伟人所独有 而是一般人共同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 创造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创造是人的本质属性1
5、0创造成为人类独有的活动 是人类最高级的劳动形式 青年期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11从幼儿到成年 人的创造性思维存在着一个由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 人的创造性品质的发展总体上呈持续发展的趋势 但这种发展不是直线的 而是波浪式前进的12托兰斯根据他的研究进一步指出 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共有四次突然下降或停滞的低潮 依次为5岁 9岁 13岁 17岁13创造性品质的层次性 不仅是指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个体创造性品质的最终水平和程度上的差异14美国心理学家泰勒将创造力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 表达式创造力 产生式创造力 发明式创造力 革新式创造力 高深的创造力1
6、5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大多数不是高智商 而是中上等智商 16对个性创造性品质的层次性的理解需注意以下几点: 个性创造性品质是具有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不同水平层次 低水平层次的创造性品质是可以发展为高水平层次的创造性品质 随着创造活动难度的加大 对个性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且创造能力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17在形形色色的实践活动中 创造性品质具有多远表现 不同领域里的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多元表现是相当明显的 总之 创造性品质与其他心理品质一样 是人人都具有的且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但这并不意味着创造性品质人人相同 它不仅在发展水平上具有不同的层次 而且在表现方式上还体现出多元化特征 它是一
7、个具有多方面内容、多种表现形式的动静结合的复杂的统一体第二节 影响创造性品质的因素1与其他心理品质一样 创造性品质是人脑的高级机能 也存在着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 我们大致上可以把创造性品质的影响因素分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2左右脑与创造性品质:创造性品质是人脑的高级心理机能 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的活动特点的影响 而人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大脑 则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 左脑在言语、逻辑、计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右脑则在处理非言语材料 解决空间课题 尤其在音乐、情感等功能上有优势 当然左右脑在功能上的高度专门化并不证明两者是相互隔绝的 而是相辅相成 创造性人
8、格更多地依赖于右脑 因此一个人创造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有效地开发左脑 而且更需要开发右脑 3环境对创造性品质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个体创造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家庭特征 2父母特征 3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压制型 溺爱型 民主型 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动机 4家长期望 社会的影响 1历史发展水平的影响:古代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成人的隶属品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人性解放的时期 是整个社会开始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注重儿童个性的自由 2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手段因素 文化开放因素 文化指向因素 文化平等因素 文化变迁因素 3社会教育的影响
9、 学校的影响 1教室类型和特征: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儿童的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能力结构和性格对儿童的发展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国学者李波特等人曾把教师分为强制专断型和、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等四种类型 2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气氛 是教学能否促进儿童创造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条件 3同伴关系的影响:儿童的创造方法和技巧 除了从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 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习而来的 第三节 创造性品质特征1目前 学校教育实践中妨碍学生创造性品质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教师工作的偏差 其次 陈旧的教育方式带来心理压抑感妨碍了儿童创造
10、性品质的发展 最后 学校的某些传统消极因素也妨碍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发展 2创造性品质是创造教育的立足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也就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3小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基本特征 智力特征:具有良好创造性品质的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强 观察力较敏锐 注意力持久 思维较灵活 想象力丰富 个性特征:创造性学生的一般人格特征包括:兴趣广泛 有强烈的好奇心 感情丰富 富于幽默感 勇敢 敢冒风险 目标专一 有毅力 独立性强 自信勤奋 自我意识发展迅速 一丝不苟 行为特征:创造性学生的行为特征是:好奇、思维灵活、独立行事、喜欢提问、善于探索 学习特点: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突出表现: 在学习内容上 喜
11、欢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探求 在学习态度上 创造型学生只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时间去探究 在时间安排上 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 在学习目标上 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吸收 在学习动机上 创造型学生一是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 二是喜欢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 三是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 第四节 小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1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基本途径2论述小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 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 强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再次引导学生寻找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另外 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 二、进行全脑教育和全人教育 开设专门
12、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创造性品质的发展3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与自我意识(还与创造性人格)存在着正高相关 4创造性品质的发展是左右脑协调合作的结果 但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重左轻右” 这妨碍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发展和提高5概括地说 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障碍主要分为两大类:动力性障碍和认知性障碍 动力性障碍主要表现在: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 缺乏好奇心、求知欲和进攻性 缺乏勇敢、刚毅和韧性 认知性障碍表现在:功能固定性 观念固定性 思维固定性6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正是通过专门的、形式化的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来克服这些障碍 以提高学生的创造
13、性品质7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是在教育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有:大脑激荡法(头脑风暴法) 类别变动法 力行法 接触自然法 8 20世纪60年代 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 马尔茨曼曾以此来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9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渠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的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途径 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防止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创造性品质决不仅仅是智力品质 即使是智力也决不是以语文或数学等学科考出高分为标志的 所以必须开满开足开好各门课程 这是全脑教育的前提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改革当前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 进行创造
14、性教学 下面介绍几种影响较大应用较广的:发现法 问题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 教学要求要合理10与前两种途径相比 课外活动更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课外活动的空间与时间都比较自由 不那么固定 一般说来 现有的课外活动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伪课外活动型” 第二种类型“消遣型” 第三种类型“发展型” 第四种类型“创造型”11心理健康是个体创造性品质发展的基础12心理健康水平为个体的创造性品质的发展 特别是儿童的创造性品质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心理条件13心理健康教育会在哪些方面促进儿童创造性品质的发展: 第一可以激发儿童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第二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 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 第四提高学生对失败的忍耐力 相反大量研究表明 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会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发展 主要有:胆怯; 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狭隘;刻板;骄傲1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可分为发展和弥补两大类 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和三种方式来进行 即专门和非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两种途径 以及设立咨询室、开设心理辅导课、教学和活动渗透等三种运作方式 15创造性品质是任何创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是创造教育的着力点 也是创造教育的归宿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