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座号 高 一 历 史 月 考 试 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40题共80分,请把答案写在最后面)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 D、世卿世禄制4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赢政的 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 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2、 ( )A中央集权 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6分封制的主体是 ( )A殷商的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7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 ( )A发展封建经济 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C强化中央集权 D消灭地方势力8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3、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9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诸侯C周王卿诸侯一士 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11汉武帝对相权成功削弱的表现不包括( )A、频繁任免丞相 B、起用布衣为相C、组成“中朝”决策机构 D、取消了三公九卿制1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
4、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1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1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15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
5、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郡县制16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17清史稿 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18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 B、 C、 D、19“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
6、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20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 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21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2
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这一制度开始于魏晋时期 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 B C D 23北宋“三司使”行使的权力是( ) A管理军事 B掌管财政 C掌管行政 D监察百官24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25“票拟”是 (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C 、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26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革新主要体现在 ( ) A郡县制度
8、 B确立州、郡、县三级体制C废除宰相制度D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度27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28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分散地主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B C D29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30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是为
9、了处理西北军务而设 B、军机大臣职权不断扩大、品级较高C、完全听命于皇帝 D、标志着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31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 A明太祖时期 B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明宪宗时期32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3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4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
10、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35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根本上是 ( ) A、因为宰相胡惟庸“谋危社稷” B、地方上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宰相之职可以由六部替代3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贵族势力在地方上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37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上有相同之处( )A、设中书省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C、地方上高三司分权 D、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政务38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
11、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39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的统治 D公民大会的设立40一个雅典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述 B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C他可以和他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二、材料解析题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20分)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材料二:天子适于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1)材料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王根据什么决定分配土地的多少?(8分)(2)材料二中的“巡守”和“述职”各指什么?材料二中天子对诸侯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12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