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内除法(一)平均分(1)兴隆小学 陈光润教学内容: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
2、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平均分”概念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以6颗糖分成3份为例,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
3、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4、 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平均分(情境图)(1)、观察图说说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2)、学生交流、汇报5、 联系生活,感悟平均分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事情上会出现平均分的情况?二、探讨“平均分”的方法1、理解“平均分”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2、应用“平均分”(1) 、自己试着分一分。(2) 、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3、 提升认识“平均分”展示
4、平均分的方法并小结。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小结: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三、 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一) 、辨析练习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打“”。说说为什么?(二) 、基本练习说说你是怎样分的?1、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盒。2、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贴( )个。(三) 、深化练习(1)、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2) 、如果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枫叶。四、 小结,体验成功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表内除法(一)平 均 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