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纣王忘国读后感 说商纣王残暴,还在于他发明了各种酷刑。比如“炮烙之刑”,是把铜柱制成空心的柱子,中间放上点燃的木炭,下面是熊熊大火,纣王让抗议者赤着脚在铜柱上走,受刑者忍受不了烫烙,掉下去被火活活烧死。“刑”就是把人杀死后,再制成肉酱。由此可见,商纣王是多么荒淫残暴。 作为一个帝王,纣王的聪明才智与荒淫暴虐,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或许正是这两点,断送了商朝六百年的天下。 第二篇:读后感王金国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完李老师所写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
2、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
3、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
4、、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清原三中一名课任老师,由于带4个班,周课时也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
5、“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
6、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1 李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我在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爱这一点却没做到。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渊博
7、,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喜爱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这在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 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
8、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2010-12-5 王金国2 第三篇:商纣王历史功绩超越周武王范文模版商纣王历史功绩超越周武王 从历史功绩上看,纣王向东南方向开疆拓土,曾经平定东夷,把中原王朝开拓到了淮河和长江流域,对于当时的中原文化向东南方向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对古代中国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功劳。 殷纣王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暴君的典型,这似乎是铁案如山,再也难以改变。不过事情总有例外,即使是已经被批倒批臭的人
9、物,偶尔也能听到一点不同的声音。围绕着商纣王,几千年来多少人进行了怀疑、争论、辩驳,其曲折之处,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最普遍的观点,自然是认为纣王是古今罕有的暴君之一。汉书古今人表中,臧否历史人物,纣王属于下下等,是人品最差的一等。自汉书以后,在正史、笔记、戏曲、小说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载中,殷纣王荒淫残虐的记载层出不穷,恶迹斑斑,罄竹难书。例如他好奇婴儿在母亲体内如何生长,就剖开孕妇的肚子观看;他的叔叔比干对他进行劝谏,惹怒了他,他就生挖出比干的心;更别提最最著名的“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种种荒淫残暴的事例,已经不是常人所能想象,读了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为纣王翻案的
10、人也不是没有,而且其观点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说起来,为纣王说话得人出现的还挺早,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经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意思就是说,纣王可能确实做了些坏事,但绝对没有那么多,那么坏。只不过是墙倒众人推,你一旦担了这个恶名,那所有的屎盆子就都扣到你头上了。所以君子不能承担恶名,一旦承担了恶名,那就一无是处了。除了子贡,清朝人崔述对纣王的罪状也有所怀疑,经他考证认为纣王真正的罪状只有五条。近人顾颉刚更对此有深入研究,撰写了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纣王的种种恶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时间离现代越近,纣王的罪
11、恶越多,也越来越离谱,明显有一个添油加醋的过程,因此也越来越不可信。顾颉刚小心考证,找到了不少历史事实,人们通过他的考证了解到,妲己这个人物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史上并无其人;而纣王的种种淫暴,基本上都是艺术加工,源自封神演义等小说,没有真凭实据。 然而,要为这样一个留下千古骂名的大暴君翻案,谈何容易。起初,试图翻案的人极其小心,先不提纣王的种种恶行,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先考证纣王的个人才能和历史功绩。其实这一点倒有明证,史记殷本纪中就曾经说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文武双全,英明神武,俨然是当时统治阶级中的佼佼者。从历史功绩上看,纣王向东南方向开疆拓土,曾经平定东夷,把中原王朝开拓
12、到了淮河和长江流域,对于当时的中原文化向东南方向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对古代中国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功劳。随着纣王个人才能和历史功绩的逐渐被人肯定,为他彻底翻案的观点也开始出现了。翻案者越来越大胆,在肯定纣王重大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开始提出纣王的历史地位其实应该在武丁和周武王之上,他是因为战败亡国,才被他的敌人周人强行扣上了暴君的帽子。种种罪恶的记载,绝大多数都是夸大甚至是虚构。翻案者认为,对于当时的那段历史,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是尚书,而根据尚书的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提出的纣王罪状是:酗酒、不用贵戚旧臣、提拔重用小人、听信妇人之言、不用心祭祀等。其实详细考据这些罪状,简直无一
13、属实:喝酒是当时贵族阶层中的普遍现象,纣王即使酒量大点,多喝了一些,那也算不了什么。不用贵戚旧臣,可能确有此事,但是贵族上层争权夺势,哪一朝哪一代又少得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等人在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遭到纣王的贬斥,就算是纣王的一条罪状,未免太牵强。提拔重用小人,是说纣王从奴隶当中选取人才加以重用,这可能的确违反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标准,但打破阶级界限,唯贤是举,这其实应该算是纣王的一种革新,是一种进步措施。听信妇人之言,更是少见多怪,商朝 武丁时代的妇好就是一位杰出的贵族女性,为国家立下大功,如果真有这样优秀的女性人才,听信其言又有什么过错。至于不用心祭祀,更是弥天大谎,我们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
14、出,纣王之父帝乙和纣王在位时期,是商朝祭祀礼仪最为完备、祭祀次数最多的时期。所以说,尚书中记载的武王之所以伐纣的种种理由,基本上都是周人为战争进行的宣传,不是歪曲事实,就是无中生有,完全是一种人身攻击。 那么,既然纣王并没有特别的荒淫暴虐,那么商朝为什么亡了呢。翻案者为纣王的失败也找到了原因:首先,在纣王统治时期,商朝内部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分裂。纣王是帝乙的次子,按照常规不应该即位。然而帝乙看重纣王的才能,于是将他扶上了王位。这造成了严重的分裂问题,朝廷从此分为二派,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一派总想着夺回本来属于他们的王位,于是不断发难。他们不择手段,采取了造谣中伤、阴谋行刺、卖国求荣等一系列阴谋活动,
15、对纣王构成了很大威胁。其次,纣王开疆拓土,对外用兵,消耗了国力。平定东夷是纣王的一大功绩,但东征也使商朝的兵力损耗大半,还没有来得及休养生息,周人就乘虚而入。再次,周人的实力不容小觑。周人夺取天下的野心由来已久,历经文王武王两代人的充分准备,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其军队久经训练,强悍而有组织,再加上周人的领导阶层人才济济,善于用兵,的确不好对付。最后,牧野一战,纣王犯了军事大忌,以军心涣散的俘虏兵作为先头部队。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士气对于战争的胜负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只要军心稍有动摇,大军立刻便会崩溃。俘虏临阵倒戈,一哄而散,致使商朝军队兵败如山倒,根本控制不住。 彻底翻案者更进一步,又把纣王说成了
16、千古英雄。说他不仅平定东夷,开拓东南,唯贤是举,还积极提倡音乐和手工业,对发扬古代文化有重大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历史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说怎么有理。难道纣王真的不仅不是暴君,还是一位明君圣主。难道所有的史籍记载就都是胡说八道。难道这真的是一桩千古奇冤。为此,又出现了针对这些为纣王翻案的观点进行批驳的观点。 批驳翻案者的人认为,纣王罪状还是不容否定的,翻案文章的依据太过牵强。第一,纣王酗酒绝对是事实,而当时的贵族阶层酗酒虽说是社会风气,但这说明整个贵族上层的腐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社会现实情况下,酿酒要耗费大量粮食,酗
17、酒绝对是一种罪过。而且武王代纣时列举纣王的罪过,其实并没有酗酒这一条。纣王酗酒的事是在周朝的内部文告中提到的,这已经是周朝建立之后了,当时周公为了教育康叔和成王,这才举了纣王的例子。既然只是用于内部教育,又何必故意夸大纣王的罪过呢。第二,纣王用小人亦值得商榷。翻案者说纣王用的都是人才,例如费仲就“善于理财”,以此证明纣王唯贤是举,并不是重用谄媚的小人。但费仲好利是历史明确记载的,他曾经接受周人送给他的大礼,包括美女、骏马等等,然后在纣王耳边替周说好话,蒙蔽纣王,使纣王低估了周人的实力。费仲这种人即使真有才能,那也是商朝的内奸,纣王重用这样的人,就算不是罪过,也是重大失误。第三,关于听信妇人之言
18、,妇人如果说得对,自然应该听信,但历史并没有记载纣王身边有什么杰出的女性,如果真的有像妇好一样的巾帼英雄,那历史应该记录下她的名字,既然没有,说明纣王身边的女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那么听信妇人之言恐怕更多地就是根据纣王内心的好恶,而不是根据观点的对错了。第四,不用贵戚旧臣,确实是一种内部斗争。但这种斗争很难说谁对谁错,即使微子启集团大搞阴谋,但纣王不能搞好内部团结也是事实。总之内斗是加剧了商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并且是造成商朝亡 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正如第一条所说,周人提到的有关纣王暴虐的案例,绝大部分都见于周人内部文告,是以史为鉴、追求长治久安的意思,不能说全都是为了战争而进行的宣传。
19、 除了确定纣王的罪行之外,反对翻案的人更进一步,要把纣王的所谓“功绩”也彻底推翻。他们找到了不少证据:一是根据古本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所载,东夷和夏族之间产生联系时间比纣王要早得多。最终对东夷的征服,具体时间虽无法确定,但最迟也不能晚于纣王的父亲帝乙时期。纣王当然确实也曾对东夷用兵,重新征服,但后来东夷趁武王伐纣的机会再次叛变,周公和伯懋父等又派兵东征。由此可见,征服东夷,不是纣王首创的功业,更不是在纣王手中大功告成。况且,征服东夷毕竟是一种侵略,要说是功劳恐怕有些牵强,因此把纣王征东夷说成是中国大一统的先驱实在有些过分。至于说纣王把先进文化传播到了当时比较落后的东南地区,也值得商榷,因为没
20、有史料证明,殷商之民曾在纣王时期有大规模的南迁。再者说,中国的东南区域在当时到底有多落后,恐怕也要再商量。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个位置分别起源,山东地带、淮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有分布,这些文化的起源之处早在纣王之前水平就已经很高。不必说史前就有的山东、河南的龙山文化,就是湖北、安徽的青铜文化,时间也和商朝基本相同,而且风格迥异,水平很高,决不能说是受商朝影响才产生的。因此赞扬纣王传播文化不足为据。至于从“纣好酒淫乐”的记载中得出结论,说这是“纣王对音乐的提倡与创作”,那更是滑天下之大稽,那是纣王贪图享乐、劳民伤财的铁证,怎么能作为功绩来宣传。总而言之,反对翻案者依旧认为纣王是个荒淫残暴、穷兵黩武的暴
21、君,对殷王朝的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纵观两派的观点和论据,我们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双方所使用的都是基本相同的史料。对相同史料的不同解读,导致双方的观点南辕北辙。就是在这些源自相同史料的不同观点中,纣王的面目越来越模糊。看来,要探究纣王究竟是不是暴君,有多残暴,他的功过究竟如何,只能寄希望于新材料的发掘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证据了。 第四篇。武王伐纣怎么造句1,武王伐纣,神仙大战,恩怨自此生。 2,至武王伐纣凯旋,姜子牙修筑封神台封神已有三百年。 3,昔日武王伐纣之时,亦曾前歌后舞,难道喜乐之人,就当不得仁者的称呼了么。退下。 4,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 5,武王伐
22、纣,攻占殷商都城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6,扣马村在会盟镇的东北角,相传武王伐纣路过这里,被伯夷叔齐两个老顽固扣住马头劝谏,后人就把这里称为扣马村。 7,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邱,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 8,周朝跳舞,尤为时尚,武王伐纣,师旅在途,前歌后舞。 9,武王伐纣后建立的周朝,采用了“封邦建国”的政策,将周族及其联盟部落的分支派往各战略要地殖民,成立城邦国家;同时又将各地表示服从周朝的地方部落封为方国。 10,奉玉虚宫元始天尊之命,让我转告你,周武王伐纣乃是天命,姜尚率领大军即将入关,你不得阻兵。 11,周武王伐纣
23、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牛,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12,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宝饭庆贺。 13,周武王伐纣,乃立亳社,以为监戒,覆上栈下,不使通天地阴阳之气。 14,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15,文王死后,武王伐纣,他们叩马而谏,以为父丧而用兵是不仁不孝,武王灭商后,他们回到首阳山,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16,周武王伐纣时,就有“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的记载。 17,在以后的历史中,巴国的军队参加了武王伐纣的联盟军,成为前锋部队,戴着百兽面具,跳着“巴渝舞”冲锋陷阵,打败了殷商军队。 18,凭借奸、
24、猾、痞之能力,屡屡脱离险境,次次战胜强敌,玩转商廷,辅武王伐纣,又率领大商遗族军团,环球远征,参与三千年前人类各大文明古国的纷争。 19,西周的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餔”,连吃饭、沐浴的功夫都用来“办公事”,“周公吐餔,天下归心”,最后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的一统天下。 原文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 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 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 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
25、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咸刘厥敌,靡使有余。” 注释 河。黄河。 津梁。津,渡口;粱,桥梁。 阳侯。大波之神。 钺(yu)。大斧。 旄(mo)。悬旄牛尾于竿头,军中持以指挥的。 瞋(chn)目。发怒时瞪大眼睛。 撝(hu)。同“挥”,指挥。 邢丘。古地名,在今XX省XX县区东。 楯。同“盾”。 胥(x)余。里落中的屋壁。 咸刘。训杀。 厥。代词,那,那些。 靡。不。 翻译 武王伐纣,坐了船渡过黄河。兵车刚用船搬运过河,太公马上命人把船在河里全部毁坏。
26、说:“这回出兵,是太子去为他父亲报仇,大家只有去和敌人拼死奋战,不可存侥幸生还之心。”所过的渡口和桥梁,也都叫人全部烧掉。 武王伐纣,在孟津地方过渡,忽然,大波之神阳侯掀起了一个个巨大浪涛,迎着船头打来,狂暴的风刮得天昏地暗,连人和马都看不见了。这时,武王坐在船头,左手拿了一把黄金色的大板斧,右手拿了一只悬挂白色旄牛尾巴的指挥竿,瞪大眼睛,把指挥竿向前指着说道:“我既然担当了天下的重任,谁敢来违逆我的意志。”武王说完这话,顷刻间,风也停了,大波也止息了,于是军队安然渡过孟津。 武王伐纣,到了邢丘这个地方,忽然天下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也不休止,并且还发现战士们用的盾无故折为三段的怪现象。武王心里有点害怕,便召太公来问道:“看这光景好象是纣还不可以讨伐吗。”太公答道:“不然。盾折为三段,是说我们的军队应当分为三路。大雨三天不止,那是在洗我们的甲兵,让我们清清爽爽,好上路啊。”武王听了,说:“那又怎么办呢。”太公说:“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老鸦也觉得可爱;要是憎恶那个人,就连他巷子里的壁头也觉得可恶。现在的办法就是去杀光敌人,不要剩下一个。”第16页 共16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