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创造了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连续几天的听课学习,亲自领略了李振村、黎加厚、陈琴、陈洪杰、顾亚龙、曹培英、张齐华等多位名师的风采,目睹了他们在讲堂上轻松幽默、收放自如的潇洒;同时感悟到课堂教学背后的科学理念以及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的巧妙把握。 人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实现进步的。每一天的学习、思索、实践,必然会使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进而又被明天的你再次超越。 张齐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年青教师,能在全国崭露头角,得到众多名家的认可,受到广大老师的赞同,我在羡慕的同时,还很好奇。 “不要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是他的座右铭。听完讲座,我觉
2、得张齐华的个人魅力和成长历程值得我学习。第一次超越:让平淡的数学焕发别样光彩 2003年他准备了走进圆的世界,他当时想:只希望我上的能够跟别人的有所不同。所以这节课的引入:平静的水面丢进一颗石子,荡开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圆,“大自然当中,圆不只是这样的”,于是画面、音乐和我还算诗情画意的语言融合在一起。首尾呼应结束句 当时这个课是非常精致的,精致到画面怎么出现,音乐什么时候停,停的时候是多少秒,都非常讲究。课的中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现象,墨子中“圆,一中同长也”的论述,“圆出于方”的方法等,都用ppt做了精美的展示。 11年前的这堂课的确把孩子们给吸引住了。省里赛课,下课前他问孩子们,通过今
3、天这节课,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个男孩站起来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这节课,在XX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但争议之声也是有的。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数学文化,是否是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将其理解的数学文化以一种数字化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文化感染力,是否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中。“圆,一中同长也”“太极图”的历史的厚重,是面向听课教师还是面向学生。师傅问: 1、“数学文化”和“数学+文化”是同一个概念吗。 2、你当时有没有追问那个孩子说的圆指的是黑板上那个到顶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太美了,还是那一大堆的画面太美了。 第二次超越:由外而内的华丽转身 有些人就说了
4、,齐华的课你别看他多好,其实就剩下声光电三样东西。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堂没有内涵的课。 张齐华在三年后,重上“圆的认识”。而且,他定了三个要求:第一,大家都说你的课都是绚丽的画面,那再上的话,不允许出现一处和生活有关的画面。第二,大家都说你靠华丽的色彩,那就只允许出现黑白两色。第三,大家说你的课音乐悠扬,行,那就什么音乐都不出现。他决定来一个“三无产品”。 这堂课这样进入。让孩子们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圆,在摸的过程当中,感受圆这个曲线图形和其他直线图形整体的差异。然后,给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个论断。 整堂课围绕“圆究竟美在哪里”展开。孩子们觉得圆最美是因为它特别和谐,特别对称,特别光滑。
5、是什么原因让圆显得那么光滑匀称,因为半径处处相等。这样就把半径、直径等研究内容串起来了。思考: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如果说从2003年的“走进圆的世界”到2007年的“圆的认识”,向数学本身回归的这一次自觉转身,是他从教以来教学实践层面的第一次自觉跨越的话,那么,从2000年第一次执教“平均数”,事隔八年后再度磨砺同题课,多少也算是实践之路上的“梅开二度”吧。成败与否先搁下不论,怎么着也得为自己再次拿自己开刀的勇气与精神喝彩。 第三次超越: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平衡 将平均数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来教,张齐华重点解决了三
6、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平均数。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性质是什么。现实生活、工作等方面是怎样运用平均数的。平均数引入 给学生两分钟,商量一下,如果这个老爷爷到现场来,你能不能从专业角度来劝劝他。孩子们很高兴,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 现场一百多位老师都笑趴下了。可学生才不管呢。他要的就是出风头的感觉 我一听就傻了眼,全场又笑翻了 刚刚回答过的课代表站起来说,张爷爷不着急,我还有理由。我一听很高兴,我想他肯定会说张爷爷一定能长寿这样一些话我的脸都绿啦。 思考。魅力课堂,为何无法成就魅力学生。 有老师问。齐华,你的课非常有吸引力,钻研教材又很通透,课堂的驾驭能力又那么强,你的学生应该非常卓越。遗憾的
7、是,我带过一届六年的学生,和平行班比较,成绩基本持平,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没有显著的差异。这无疑对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一个貌似卓越的老师并没有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学生呢。 看着身边的实验校进行类似生本教育的实验,看到三四年后,他们的孩子就变得那么让人振奋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学生的素养,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而是他自己生长出来的。第四次超越:向着“儿童”那方 认识负数第一次拿出这堂课是在2009年,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孩子表达对负数的理解,上完以后,满头大汗;在江苏淮安,第二次上课,他做了重大调整,依然是失败。他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自己要一直能说会道下去。后来,一位师姐的画负数的做法给了他灵
8、感。他的课是这么展开的: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负数。孩子说楼梯上,天气预报,海拔,银行卡的余额里于是,我先让孩子们分享对负数的通俗认识,接下来布置一个任务:你能把四个负数画下来吗。开始我只想实验,后来干脆放开,让孩子们把他看到的所有负数都画出来。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创意纷呈。-1楼,-2楼,画一些汽车。天气预报,-2度,画了毛主席,我愣了半天也没明白,学生说毛主席代表北京。 根据学生的作品,师生之间展开对话,老师只是在中间不停地穿插、点播和引导。当孩子们看到-2厘米的时候,会有对话,会有置疑,会有争辩,会有完善。张齐华在这当中会有引导,会有纠正,会有提升。这堂课就是在说负数,画负数,论负数的
9、对话中把这堂课完整地向前推。让孩子们在充分对话过程当中,完成对数学意义的建构,这就是我现在对数学的理解。 这节课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靠一根粉笔,几幅学生自己绘制的图,就形象的理解了负数的具体含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几点感慨: 1、为了一堂好的数学课,他研读 6个版本的国内教材,2个版本的国外教材,所做笔记无数。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2、我作为和他同龄的教师,我原以为课堂上容量大才是好课,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能在40分钟内消化知识、掌握知识;我原以为我的备课是合乎学生的,但我好像又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其思考。 3、特别是通过上学期听了特级教师钱守旺的现场
10、课及讲座,假期参加的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理论的学习和读名家名篇更能让我们克服成长中的瓶颈。因为: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所以我买了钱守旺的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邱学华的怎样教小学数学。从书中我更多的感受到:其实这些名师,都是在艰难中拼搏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独辟蹊径,也不轻言放弃的人。 很多的案例及教法很吸引人,以前觉得枯燥的,难以读懂的,也尝试的在我的课堂中应用,我也会有冲动:扎根课堂,在实践中思索。向往着、追求着给自己、给学生心灵震撼的课堂教学。 4、我的转变 分享他的四次超越,我分明感到在教育生命的跋涉中,智慧如芬芳的野花,在课堂里一路绽放,每踏出坚实的一步,便会看到山花烂漫。 最后希望各位。如芬芳的野花一路绽放,向着儿童那方一路走好。第7页 共7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