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理论与务实学习心得(1)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自学心得体会 峨山一中 王露艳参加工作转眼就有一年,在参加工作前我对事业单位的职能和特征也进行过了解和学习,但对事业单位理论的学习还很浅薄,刚刚领到培训教材后,我认真学习了该教材,对事业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总结近几年来我省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编撰出版的一本作为XX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专用教材。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业单位概述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要;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三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学习能
2、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写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基本工作技能和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四是XX省的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学习和掌握好本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新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农林水利等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
3、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事业单位的范围及其同其他组织机构的区别、现阶段常见的事业单位种类的划分形式、设立事业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事业单位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产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但当时还未称其为事业单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事业单位的定义曾进行过多次的表述,直到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才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界定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004年6月,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再次
4、重申了1998年的界定,从此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概念,它同党政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相比,除在基本职能、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等方面不同外,其自身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 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举办主体具有多元性,既有国家举办的,又有私人举办的,也有企业举办的,其举办的规模、社会功能和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事业单位可以有不同的类别划分。现阶段我国常见的事业单位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经费来源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企业化四种类型;二是根据经济成分,可分为国有、集体、私营、
5、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合资等几大类;三是根据功能划分,可分为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四是根据事业单位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差异,可分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弄农林渔牧、交通、气象等25个行业大类,100多个小类。这是一种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一是最基本得分类。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比较简单易行,利于管理。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
6、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其目标任务是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在按照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
7、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指导着党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它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是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成果,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事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伦理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共
8、事业的本质特性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科学的内化的伦理理论做指导,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更需要了解公共伦理的内涵,具备公共精神、公共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思想素质。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有了初步了解法律作为文明的产物,本身就凝结了人类追求理性、秩序的智慧,体现了民众追求公平、正义的道德理想。因此,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通过对本章的自学,我对宪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自身法律素养。 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
9、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必须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操守的职业道德有了相应的认识。 学
10、习能力是学习的总理、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益。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
11、人人具有的一种潜质,这种潜质的发挥和变为现实的具体行动,既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是需要有意思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新农保保费收缴及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服务的对象普遍是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应该细致,不能带有急躁情绪,耐心与参保对象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心理调适能力是时
12、代发展的新要求。随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这是因为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愿,总是有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古往今来,人类成功的事业,无不遭遇各种逆境,经历各种挫折或失败。所以,不管是谁,如果他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不惧怕挫折和失败,并在挫折和失败中培养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阅读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后的点点体会,虽然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还很浅,了解还不透彻,但我相信,通过此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聘培训后,我一定会掌握好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第7页 共7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