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守自盗观后感5篇 第一篇:监守自盗观后感监守自盗观后感 其实我一直对纪录片不怎么感兴趣,因为觉得它很枯燥、乏味,听到纪录片总是让我提不起精神。最近,应社会实践部的要求,我们看了一部名为监守自盗的纪录片。但是说实在,在教室里看的效果不怎么好,连画面都看不清楚。不过为了完成“任务”,我又重新将影片看了一遍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监守自盗纪录片在2011年2月27日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整个纪录片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受访人物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各类数据分析,从华尔街,到政府,到经济学家,受访人物都很知名,涉及美国高级行政人员、诺贝尔经济学家、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大学教授和
2、记者,甚至新加坡、中国和法国的政府官员等等。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本片一开始,从冰岛的美丽风景和国家破产说起,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一众金融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粉墨登场,并以各种细致的数据与不同的条理逻辑分析,犀利而又准确地揭示这场危机背后发人深省的缺陷与漏洞,揭示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也揭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真相。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的“铁幕演说”里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或许这句话用在这部美国金融风暴纪录片监守自盗里面再贴切不过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影片中给我们展现了金融危机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的松懈、法律的漏洞、金
3、融结构体系的弊病。我们能够看出,这场危机可以说是由企业高管、政府高官和某些学者共同造成的一场惨剧。他们是体制的运行者,也是体制的监管者,甚至其中有体制的创立者。但是可悲的是,他们明知此举犯法,明知这是泡沫经济,却依然高唱赞歌,依然阔步向前。这些所谓的金融工程师们,以及那些依赖于金融政治的政客们,利用大众的短视、贪婪、脆弱等心理来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使得这场次贷金融泡沫越吹越大。而最终的结果,正如中文片名“监守自盗”一样,他们自己窃取了自己看守的财物,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酿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悲剧。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拿着高薪搅乱全球经济的金融工程师,最后却都赚得盆满钵溢全身而退。 观看
4、完此片,我不禁联想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到头来也许真的就只是一场空。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 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受害的,依然是那些普通民众。也就是说,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虽然我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这绝对是不合理的。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这些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真的达到了一种让人心惊胆寒的地步,他们人性中的良知在缺失,道德在沦丧。权力与
5、资本的结合,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极为可怕的。正因如此,世界的财富正不断的从大多数人的手里流向那极少数人。究其原因,就是金融领域缺乏广大群众的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我们这些弱势群体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就这样被无情的掠夺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要奋起反击,齐心合力建立一种健全、公正、合理的秩序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即使这个世界本身并不是很公平,但是我们依然要勇敢面对现实,勇敢的生活。 第二篇:监守自盗观后感监守自盗观后感 重庆大学会计学tyh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的“铁幕演说”里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或许这句话用在金融界,用在这部
6、美国金融风暴纪录片监守自盗里面再贴切不过。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金融高层明知此举犯法,仍阔步向前;经济学家明知这是泡沫经济,仍高唱赞歌;政府人员明知这应刑事起诉,仍迟迟未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 接下来我想从此片描述的金融危机现象产生原因,造成后果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正如前面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经济人,追求的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上至美国政府和金融企业高管,下至美国普通老百姓。 金融企业高管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推出次贷、cdo等金融衍生品。一些金融银行明知一些企业或者个人无法偿还贷款,信用评级为低,而向他们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实际信用评级低,但
7、信用评级公司仍给其评为3a,为的也是自己获取好处。但是金融银行难道不怕企业无法偿还贷款而导致自己的破产吗。我想怕肯定是怕的,但是根据微观经济学风险论内容,高风险必定意味着高回报,那么这些风险爱好者 为了在其在职期间捞取更多油水,于是便乐意给他们贷款。 当然仅仅金融企业高管说了是不算的,于是他们伙同了经济学家们一起来编造这个谎言:高歌制度之优良,盛赞此举之明智。于是,经济学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证监会等机构想涉足监管金融活动时,已经发现在利益面前,他们已经无力回天了,于是他们也接受了来自金融企业的好处,不再监管某些金融活动。 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
8、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 但是恶果不是一天酿成的,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影片在最后两节告诉我们,情况有多糟,以及谁该来对此负责。到最后,那些金融高管也没有享受牢狱之灾。而我认为至始至终,来源于规矩的缺失。正所谓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金融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良好的框架,即金融监管的缺失,来规矩人们的行为,使每一个理性经济人在合法的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是随着利益社会的发展,人性中的良知在缺失,道德在沦丧。在这场世界性质欺骗中,无数人昧着自己良心来干着损人利己的事。 而社会的不公平性也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
9、奇高的薪水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金融业;百姓面对市场信息不对称和 市场信息有误而购买了垃圾债券或者股票 而金融危机给我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人民币持续贬值,cpi持续攀高,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我曾经2元可以吃一碗面,现在我需要付出双倍的价格才能买到。 监守自盗,未监守必自盗。 第三篇:监守自盗观后感监守自盗观后感 “insidejob”,直译是“内部工作”,比较通用的翻译为“监守自盗”。这部纪录片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从冰岛经济危机说起,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金融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粉墨登场,辅以细致的数据与条理逻辑分析,试图深入探讨那场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发生的背后原因。 影片共分为五章,分别是“howd
10、owegothere。(何以至此。)”;“thebubble(泡沫显现)”;“thecrisis(危机降临)”;“accountbility(责任追究)”;“wherearewenow。(现况如何。) 在逻辑上,大致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的思路,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机构、投机者、金融从业者、学术界、政府以及平民百姓各色人等在危机中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自结局如何,导演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角度。但是在某些方面有所调整和侧重,比如影片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该怎么样去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哪些人和事的问题,在这一点更多的像是感叹句,为的是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导演不止讲述了
11、危机爆发的过程,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危机中关注个人的因素:金融从业者、经济学界学术权威、政府高官和其他亲历历史的所有普通人。可以说,危机的爆发,是所有人玩忽职守的后果。金融从业者的贪婪、对金钱的欲望,让他们没有道德可言,更谈不上职业操守。作为服务业,金融业没有很好“服务”他人,反而成为造成危机的导火索,而影响了整个实体经济。学术界本该保持学术自由、报告中立,但是却为了金钱利益,受聘金融机构顾问,出具具有偏向性的报告。在冰岛已经濒临破产边缘时,受冰岛政府委托,撰写了称赞冰岛金融体制监管到位的报告;或者帮助即将锒铛入狱的金融高管洗脱罪名。政府高官本该为人民服务,是很好的监管人员,却成为了华尔街的政
12、府,减税政策减少了金融业的赋税,其实这些财政高官之前,或者同时也是金融机构的董事。再加上本该出具中立意见的评估机构等利益相关方,这些各方利益相互纠结在一起,就导致了危机的爆发。爆发后,他们的生活还是继续,但是危机给实体经济,特别是底层人民和世界范围,都带来不小的冲击,至今难以康复。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金融工程师们是如何利用大众的短视、贪婪、脆弱等心理来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最后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看到了去监管化的自由经济、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依赖于金融政治的政客们等等都使得这场次贷金融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破灭,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拿着高薪搞乱全球经济的金融工程师,最后却都赚得盆满钵
13、溢全身而退。除此之外,本片也指出了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上的毫无作为,并且指出了无作为的原因:一个被金融界控制的政府不可能有效控制金融界的贪婪。片中指出奥巴马在竞选时大骂华尔街的贪婪和政府的无能。但在他上台后所任用的还是那些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通观全片,可以总结出来导致金融危机产生大致是“政策偏差”、“法律漏洞”、“政商勾结”、“企业责任”、“商业阴谋”“学术腐败”,因为那些可控不可控的因素,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足的全面溃败形成的。这是比较抽象的概括,监守自盗给了我们很多激发思考的机会和空间。 “真正的工程师造桥,金融工程师造梦,一旦变成噩梦,其他人帮他买单。” 第四篇:监守自盗观后感电影监守自盗观
14、后感 理财114011140230126杜明 看完这部讲述08年金融危机的电影,“震撼”两个字已不足以形容我的感受,那些银行高管怎么可以这样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政府官员怎么可以这样无所作为甚至助纣为劣,标榜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国原来也有他黑暗肮脏的一面,普通民众仍然深受着剥削和搜刮,只是这次“地主”换成了金融利益集团。 监守自盗是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从影片中可以找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下: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
15、追求;过度的金融创新;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等,当然造成危机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消费者超前消费、美国政治制度漏洞等。 在这么多原因里,我认为华尔街的所谓“金融精英”对这次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金融企业高管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推出cdo、cds等金融衍生品,巴菲特把这些创新形象称之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些金融银行明知一些企业或者个人无法偿还贷款,信用评级为低,还向他们发放贷款,为的不过是证券发行的佣金和费用;一些企业实际信用评级低,但信用评级公司仍给其评为3a,为的也是自己获取好处。他们还伙同经济学家们一起来美化他们的行为,占领舆论阵地。政府似乎也是为他们服
16、务的,他们甚至能把自己人安插到总统核心班子里。他们制造了危机,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却逃脱了责罚,这是对美国这个号称法治、公平社会的莫大讽刺,也对所有受危机影响伤害的人们不公平。 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我们对危机的反思应该继续。低利率政策对经济是好是坏。如何有效的监管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是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吗。如何约束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金融衍生品该不该存在。我们也看到美国政府吸取了一些教训,如通过了被称为“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 -弗兰克法案,限制被政府救助的金融高管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等,但还远远不够。同时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是中国所面临的,如2007年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以661
17、6万年薪创下国内高管年薪记录,引发一片批评。 毫无疑问金融可以大大的造福人类,但08年的危机表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使世界经济变得更加脆弱和不稳定,同时助长了食利者的贪婪,稍有不慎便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来发展经济同时避免金融业畸形发展损害实体经济,是我们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需要认真思考的。 第五篇:监守自盗观后感谁为金融危机买单 影片监守自盗观后感 一、电影介绍 监守自盗是2010年的一部美国纪录片,荣获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影片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对比和历史对照,探讨了腐败政治和官商勾结,揭露了2008年
18、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复杂原因。 监守自盗像是一篇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影片共分为五部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追根溯源,将看似复杂又混乱的美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进行有层次有侧重点的逐步回顾。 监守自盗由冰岛的个案切入,简要讲述了冰岛政府破产的经过和深层次原因,矛头直指美国投资者和银行业改制。 接下来进入影片第一部分,“howdowegothere。(何以至此。)”,主要梳理了历史上的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金融业放松监管的过程。从1981年里根政府改革,到1985年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继续放任,再到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支持态度,导致银行业越做越大,并引发了2001年的经济
19、危机。但不幸的是,危机并未换来反省,而是银行家更加贪婪的胃口和更加“巧妙”的敛财方式,随着证券化衍生产品食物链被开发出来,更大规模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部分“thebubble(泡沫显现)”,讲述了2001至2007年间经济泡沫如何产生并逐步扩大的。各大投资银行、房贷企业、aig保险公司、评级机构和大型金融服务公司共同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泡沫”并从中攫取巨额利润,而美联储、财政部等政府职能机构却不断放松金融监管,扮演了视而不见、推波助澜的角色。 第三部分“thecrisis(危机降临)”,在梳理几年间来自各方不断警告的基础上,讲述2008年初利益链断裂、危机显现之后,其中各方的作为和表现
20、。金融界大鳄们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由于他们的贪婪引发的危机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来买单,这一道理似乎也适应于全球范围,由于经济一体化,这场发自美国的危机也波及到了全世界,穷国也在为富国买单。最后导演毫不留情地指出“thepoorest paythemost(最穷的付出最多代价)”。 第四部分“accountbility(贵任追究)”,探讨了自律和他律的问题。本该为金融危机负责的金融大亨们却都全身而退;政府未能做到有效监管,出现危机只会用纳税人的钱来补漏洞;诸多的经济学家在金融企业担任顾问,或通过撰写文章或报告来“走穴”,对隐藏的危机置若罔闻,远未担负起他们应有的社会责任。 第五部分“wherearew
21、enow。(现况如何。)”,展现了当前美国社会的不公平程度和政府政策向富人倾斜的事实。危机过后,华尔街高管毫发无损;欧洲已经通过加强银行业监管的法案,而奥巴马政府却毫无作为,当初他在总统竞选时发出的豪言壮语业已成空。在这里,导演再次一针见血指出“美国政府永远是华尔街的政府”。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影片清晰的思路让观众很容易理解有关这些问题的种种。风险积累的原因和过程,全球受金融海啸打击之后的影响和反馈,在美国,学术界、商业界乃至政界,谁在从损失惨重的投资者手中捞钱,谁在纵容其发生,谁在给明知其危险的金融产品一个极高的评价,事后又只称“那只是我们的建议”,谁又在一直呼吁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但
22、得不到正面的回应。 通观全片,可以总结出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大致是“政策偏差”“法律漏洞”“政商勾结”“企业责任”“商业阴谋”“学术腐败”,因为那些可控不可控的因素,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足的全面溃败形成的。 1金融机构、评级机构的道德沦丧 在证券化这条利益链上的每一个人,从头至尾,没有人关心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关心的只是怎样把贷款的规模做到最大,以便从中牟利。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
23、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 高盛它不仅出售有违约风险次级债券,而且一边向客户宣传这是优质的投资产品,一边却大量买入信用违约互换(cds),对赌这些债券最终会违约。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雷曼兄弟因为没有买入cds进行对冲而破产,而金融危机的始 作俑者高盛虽然大量发行次级债,却因为大量持有cds头寸而在危机中获利。高盛的这种背叛自己客户行为,在商业伦理中应该被视为彻头彻尾的诈骗。然而,在危机之后面对国会听证时,高盛的总裁矢口否认对客户的背叛,说买入cds是做市的需要。由此可见,其商业道德已经彻底丧失。 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但是美国的三大
24、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在利益面前却丧失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尽应尽的责任。三家评级机构因给高风险证券优良评级而赚得几十亿美元。moodys和sp都是根据他们签发的评级报告的数量收费,被评为aaa的结构性证券越多,他们在那个季度赚到的评估费就会越多。当接受参众两院关于评级机构责任问题的听证会问询时,他们辩护的理由是,当我们说某物可评为aaa时,这仅仅是我们的看法,你不应该依赖看法。“它们只是我们的opinion”评级机构彻底的把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信任贱卖了。 2监管机构、政治家的纵容与不作为 要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要监管有效充分。然而,从80年代初里根政府开始,启动了长达30年的对金融业
25、放松监管的进程。1982年,里根政府对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银行放松监管,允许他们用储户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联邦储备银行拥有广泛的权力去规范抵押品市场,但美联储主席拒绝使用这些权力。在泡沫飞涨期间,证券和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各家投资银行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大一点规模的调查。随着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品蓬勃发展,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各类金融企业把焦点瞄准了衍生品交易。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萨默斯部长合作提议金融衍生品不应受到监管,2000年12月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受法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新出现的cdo和cd
26、s等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的前提下为投资银行所用来大发其财。抵押债务责任证券和信用违约互换都是风险分散、收益极高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都处在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放贷者不再担心还款,投资银行同样也不在乎,于是销售的cdo越来越多,在短短三年内抵押贷款总量增加了四倍,这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金融交易市场不稳定性倍增。除了金融衍生 品不受监管外,对冲基金、私募基金、高杠杆率运作等也都处于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充分。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产品和交易逐渐酿成此次金融危机。 3学术功利化 那些学者,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大学,本应是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精神独
27、立,有很纯粹的学术气息。然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这些听起来那么神圣的大学,他们的经济学家们、经济学教授们,在为政府、为金融机构担任经济顾问时,却出卖了学术的纯粹性,也出卖了社会,更出卖了自己的良知,他们用虚假的报告与评论,诱导着民众,为金融高层谋取着暴利,也为自己赚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他们在镜头前的语无伦次、恼羞成怒,是那么的荒唐可笑,那些甚至不敢出境的人,更让人感到悲哀。他们是受人敬仰的一流的经济学教授,其中不乏校长、院长,但他们却做了些什么。 三、个人观点 影片以各种数据及事实向我们揭示了,美国政府内部的各个利益链条之间的关系网,美联储主席从格
28、林斯潘到伯南克,财政部长从托马斯里根到现在的盖特纳,美国总统从里根政府到现在的奥巴马政府,无数高官、政客与华尔街的金融家相互勾结,为1%的富有者量身裁定了各项经济政策。银行家赚的盆满钵满,政客、学者中饱私囊。从1998年到2008年,金融业在游说和政治献金上的支出超过50亿美元。在华尔街控制下的政府中,没有人是清廉的,他们将纳税人的钱心安理得的放进自己的口袋,量化宽松、行业重组都只是安抚民众情绪的把戏而已。而且他们贪污的并不仅仅是本国公民的钱,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制造这场危机的1%的人“功成身退”,却任由最底层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
29、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刻意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追责的官僚;那些把顾客的储蓄存款当作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民痛苦挣扎时,一手酿成这一悲剧的他们,却依然过着高枕无忧、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的良知在哪里,谁来为金融危机买单。 “为什么一个金融工程师的收入,4倍甚至100倍于一个真正的工程师。 真正的工程师建设桥梁,金融工程师构建梦想。当这些梦想变成噩梦时,却需要由其他人来买单了。”中国银监会首席经济顾问沈联涛一语中的。 监守自盗似乎以“末日审判”的审讯眼观、“刨根问底”的坚决
30、态度和“路在何方”的反思精神,探索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所在,为我们解疑答惑。当然,华尔街以及美国政府的确难逃干系,或者说是主要责任人。片中叙述的也是事实。但是普通老百姓就没有过失吗。答案是肯定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有误是一方面,但当我们在购买垃圾债券或者股票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判断力是怎么样,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经济规律,我们是否看出了其中的高风险隐藏的隐患。当危机来临,当自己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首当其冲地就会先怪政府,自己难道就没有错吗。 四、总结 在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导演重申了影片的批判主题,“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 论语有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想改变现状,实现金融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固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依然要充满信心,相信一切迟早会步入正常的轨道。如果我们自身有幸加入这一行的话,更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将人民的利益永远置于第一位。第18页 共18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