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篇一)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艺术的创作加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有触目惊心的贪腐场面、惊心动魄的侦破场景,更反映着当前反腐斗争的具体实践,回应着反腐斗争的民心所愿,观看后我感触颇深: 一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剧中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表面上忠诚正直,台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台下却阳奉阴违,不守政治规矩,不择手段,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贪污腐败毫无底线,最终失去了理想信念。现实中,有多少这样的领导干部存在。这种人以为自己聪明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人民群众和组织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政治上的“两面人”终究
2、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严明政治纪律,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持党的纪律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剧中老纪检陈岩石常说一句话。“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官不能当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却可以干一辈子。”这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因为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希望,掌权必须为人民群众办事,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一切对人民群
3、众负责,时刻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不仅影响到人心向背,更关乎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始终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三要做好发展的带头人。随着人民名义的火热,“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这句话也一度成为了流行的网络用语,达康书记也深受广大观众追捧,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李达康有脾气、有性格,办事风格果决,不遮不掩,一心一意想做出点“成绩等特质,就连缺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的名义,带领人民披荆斩
4、棘、开出一条幸福之路,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正风反腐,是对世道人心的校准。党员干部要学习人民的名义中反腐斗士的浩然正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让百姓放心、安心的好公仆。 (篇二)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热议,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深受震撼,也深深的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勿忘初心,用奉献兑现承诺。剧中老革命陈岩石亲赴省委常委会,讲了一堂特殊党课1945年
5、,他火线入党,申请了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共产党人“特权”,战争年代,无数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兑现入党承诺,他们争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争的是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特权”,用大无畏的精神保卫家园。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应勿忘入党初心,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到群众中去走走就能找到答案。服务人民更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如同陈岩石所说“领导干部是官不能当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却可以”,也只有这样方能善始善终。 实事求是,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剧中祁同伟得知沙瑞金书记和陈岩石先生的关系后,极力靠近陈岩石先生,套近乎,急功近利。共产党人应该
6、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实事求是,真干实干,坚决抵制权利诱惑和考验,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莫为了权利脱离群众,莫让权利成为谋私的工具。同时应该充分运用好鼓励激励机制、能上能下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胜、劣者汰。 不负真心,构建健康的朋友圈。剧中李达康书记示意商人王大路要“走大路”。在我们工作中,我们必须将工作与交友、公权与私心分来,朋友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真正的友谊,不惨杂任何权利、利益等元素,职工干部更要有自律意识,慎交友,公私分明,划出底线,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和纪律意识,要依法办事,守住规矩,在一个健康的朋友圈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健康都起来。 (篇
7、三) 近期,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不管线上线下,人们张口闭口就是“侯亮平”“高育良”“李达康”“祁同伟”,不少人热衷于“对号入座”,一一为剧中人物寻找“原型”。各社会阶层的代入感表现得如此强烈,从近年的影视剧作品来看,并不多见。 一部已经成型的艺术作品,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说仍有一些思虑不甚周详之处,也是很正常的。如何评价,原本就没有标准范式,如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看,公众的参与及批评也是完成剧本的一个环节,观众的品头论足,本身就是文本的再创造,是艺术实现价值的必要过程。而这部剧中,最吸引人的话题自然是反腐。无论是家里多处藏满赃款却假装清廉的赵德汉,还是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动作不
8、断”的高育良,抑或是那位卖了房子住到养老院的老检察官陈岩石,这些人都有着无限的话题延展性,可以让人多方评说。 但拂去“反腐”这一主题,人们不难发现,这部剧反映的其实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波澜壮阔的切面。就像编剧周梅森所说,人民的名义就是“想做一个大中国的故事,从官场的高层到底层的弱势群体都有涉及,同时借人物、剧本把自己对中国十几年来巨大的社会思索量容纳进去”。这里面有丰富的社会样态,是一个综合的容器。反腐之外,有丰富的现实人生,乃至深广的社会焦虑。比如,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中的拆迁与补偿问题、普通民众遭遇冤屈后如何伸张正义、下岗工人的生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某些官员眼里可能只是宏大发展布局下的必然代
9、价,但具体到每一个生活在当下的民众身上,却是千钧重负。 大概已有十多年了,因为类似反腐题材影视剧供给稀缺,尽管中央“打虎”“拍蝇”的行动雷厉风行,摧枯拉朽,但囿于文艺作品在此方面反应滞后,公众往往鲜有一个可以充分讨论的“共同话题”。而人民的名义显然满足了这样的公众诉求,反腐之外的社会焦虑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发现,与反腐相比,如何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或者遭遇侵害如何找回公正,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破解诸多症结的关键,无疑应该是制度建设,通过完备的制度建设约束权力,重塑正常的政经生态。一方面可以扩大反腐的战果、固化反腐的成绩,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深化和巩固反腐败
10、斗争压倒性态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实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缓解民众的焦虑感和不安感。 如果说,围绕人民的名义展开的讨论,能够真正有所触动,并产生某种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的话,那么讨论理应进入这一更深、更广、也更迫切的层面。毕竟,政治和社会生态的修复,乃至民生焦虑的纾解,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大的气力和更高的智慧。 (篇四)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可谓开启全民热播,不仅深得中国网友的喜爱,连外媒都纷纷被圈粉,bbc为这部剧还做了专题报道和配有英文字幕翻译呢。朋友圈刷屏模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度和热烈的讨论。收视率一路领跑,都快破4亿了。甚至你要是没看过几集,不知道几个精彩桥段,简直没办法跟同事朋
11、友聊天了。 很多网友都说这是一部尺度空前绝后的反腐剧,开篇就将一个“小官巨贪”搬上荧幕,侯勇将塑照的两面人生的官员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一整墙的钞票,花式点钞震撼了观众。接着是“汉大帮”等将官场的百态和腐败展现的现象。 不过,笔者却从中嗅到了该剧无法避免的中国政治生态的硬伤,“一句,当前中国政治的生态就是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句话不是为了博得观众眼球,而是确实如此。剧中也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来。比如在强行拆迁大风厂的第二天,因为沙书记的一个电话,李大康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沙书记一句指示就可以让工人将象征着法律的封条撕掉。封条既然是法院贴上去的,再怎么说,沙书记也应该走司法程序由法院来
12、撕掉才对吧。一个细节就透露出了“青天老爷式”的痕迹,动辄给人一种“人治大于法治”的思维。再比如,此剧一开始,省检察院要将外逃的副市长丁义珍拘起来,市委书记李达康却态度强硬地坚持夺回办案权,原因是怕吓跑开发商,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检察长的力争“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 一句话道出反腐的要依法来办,更让笔者听出了这样一层深意,法治观念要深入人心的关键还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如果权力的掌权者还是凡事用人治思维来思考,那么中国的法治进程便越发艰难。依法治国的核心关键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的历程,只有将权力,将反腐制度化,法制化,才可能最终去人治,而从法治。 因此,代表本剧正面形象的,积极改革的达康书记和爱民如子的沙瑞金书记都是该剧力图歌颂美化的亮点,也正因为如此,这也可能是该剧最大的遗憾,其透露出的一把手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的这种包青天式的价值观也许比腐败本身更值得反思。要知道,我们伸张正义不是靠,也不可能仅仅靠一两个正义的官员就能够完全撑起中国这么大的一片天。 毕竟还有很多官员们看不到的地方呢。因此,笔者认为人民法律意识的普遍崛起和自发的公民权利的合理伸张,配以有效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和健全的法制,这些才是彻底根除腐败土壤的长效。第8页 共8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