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范文一。花了不少时间,终于看完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对于中国来说,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以来的三十年,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三十年间中国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次波峰浪谷的考验,才走到今天。看完全书,就像对刚刚过去的三十年做了一次全盘梳理,国家的命运,企业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是那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经历了这三十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越来越被世界认可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们国民也越发感受到正在成为大国子民的自信与自豪。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在表面繁荣底下的,却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忧虑和警惕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今天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改进,也许在不久的某一
2、天,我们终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首先,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令人困惑。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很多时候是游离在国资或外资背景的企业之外,艰难生存,他们事实上在很多领域充当了改革的试验者,但往往当条件成熟了之后,有资格摘取果实的却并不是他们。而当执政者发生犹豫或妥协时,被推出来示众的却是他们。他们似乎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做过多的无用抗争,而继续寻找被忽略的夹缝以求得生存。纵观三十年,不可否认,正是有了这些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企业的参与,才渐渐形成了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模式,而市场的出现才催生了竞争机制,有了竞争才有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到今天,民营企业
3、已成为最大的就业基地,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举足轻重。但是当更多的外资借着全球化的脚步进入这个国家各种重要行业的时候,民营企业依然被很多领域阻挡在家门口。这样的一种不公平和不平衡,不免使人困惑和唏嘘。其次,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企业依然是在没有核心技术的低水平的层次上靠打价格战为生,这和当前低素质的劳动力条件分不开,也和中小企业缺乏技术投入的实力有关。我们曾自豪于我们是世界工厂,但是现在终于明白,其实我们只是装配车间,很少技术含量,况且就是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我们也做得并不好,中国产品往往是价廉质次的代名词。我们的优势仅仅是劳动力成本低。这也正是这三十年间,大多数的企业都只昙花一现的原因。像鲁
4、冠球,张瑞敏,柳传志等依然还活跃在开创初期的行业里的,实属凤毛麟角。即使这样的企业,他们也并不是因为技术领先或质量上乘而得以不败,想要坐稳坐强,对他们来说依旧任重道远.更让人忧心的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在近期内还看不到有明显变革的可能。第三,我国目前的国企绝大多数是垄断行业,这种靠国家背景和资源立足的企业究竟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他们能不能作为支撑起我们这个国家的栋梁之柱,他们又是不是能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从而让更多的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正确道路。他们能代表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吗。第四,执政者究竟选择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的策略,他们眼里的民究竟代表了谁。如果说改革初期因为朱镕基实行了抓大放小
5、的战略,而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话,那这一战略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国退民进的效果。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的转制,使一大批原来的经营者成了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无疑是最大的得益者。这其中的很多企业,正是因了所有制的改变而重新焕发出生机,再度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企业的员工,也有了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释放了更多的自主权,当面对自己并不很确定的新生事物时又能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使生产力和积极性都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也带动了市场消费的活跃繁荣,这是一段良性循环的美好时光。然而,由于初期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是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社会矛盾爆发频繁,使政策的走向发生了偏移,政府更倾向于回到
6、加强中央控制的局面,试图通过中央的协调而使过激的矛盾得以缓和。也许矫枉过正了,再度的中央集权之下,国有资本的不断壮大和民间资本的相对萎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分化的矛盾,大量国有资本的积累最终又有限地用到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当中,原来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而更多没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的发展却障碍重重。国进民退的格局不免让人想到与民争利,而争来的利究竟肥了谁的腰包。第五、如何更理性地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并购事件曾被炒得沸沸扬扬,最终以商务部的否决而暂时告终。如果这种民间的纯竞争性行业的并购也需要举起民族主义大旗的话,令人惊讶的却是,为什么我们的石油、银行等事关国家安
7、全保障的领域的股改,却可以以向外资定向融资的方式一路畅行。回想起改革开放之初,因为怕被资本主义企业渗透或消灭,有一股很顽强的势力坚决反对与国外合资或被外企收购,朱镕基为此曾感慨,就那么几个胶卷,难道还能让社会主义变了颜色。当政治思维试图主导商业行为时,企业和企业家也许就离末日不远了。而在一个传统的以政治为纲的历史背景之下,要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又有着怎样强大的阻力最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道德的底线不断被刷新,我们却仍未找到有效的制约手段来遏止它,相反这条底线还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踩踏和蔑视。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总结过去,指导现在并给未来以启示。 范文二。单位办了个阅读人生的
8、读书活动,说是读一本经典,品一段人生。手头正翻着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换本更切题的,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出版不过两、三年的畅销书,能不能称之为经典不由我说了算,也不由封底一串当下正红的推荐专家说了算。不过,就作者的叙事能力和洞察能力而言,这的确是本好书,流畅的文字之间既有挡不住的激情澎湃,又不失细腻、冷静和睿智,以至我常常搞不清自己读的究竟是一部企业史,还是一篇围绕中国企业而作的纪实文学报告。既然是好书,也就找不到半途而废的理由了。 描绘1978年至2008年的中国企业史不是什么易事,正如吴晓波书中坦言,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三十年的宏大叙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知仅仅为
9、了架构方便,还是有意迎合读者心理,吴晓波选择了编年体的记述形式。这种形式让亲见这三十年的读者很难不对号入座,跟着作者的笔端一段又一段回忆当初的经历。 如果以1978年作为基准,那么我的出生要晚六年,按照吴晓波的说法是在中国的公司元年。那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那一年万科、海尔和联想相继诞生,那一年民间最热的词汇是我们都下海吧。可惜,那一年我只是襁褓中的婴儿,除了吃喝什么都不关心,并且在随后的25年中一直纠结于小农思想,不自觉地与时代变迁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面对历史的变迁不太愿意主动表现,因而对历史的感受总有些模模糊糊和底气不足。正如书中提到的曾红极一时的词汇,譬如
10、物价闯关、南巡讲话、国进民退、顾郎之争等等,背后都有一连串精彩故事,然而当我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去体会这些词汇时却几乎无从下手,恍惚间一切竟如梦如幻。就这点而言,激荡三十年可以算作临空一鞭,落在我蹉跎而不自知的青春上。 回到历史本身,78年以后中国企业的发展说白了就是国营、民营、外资企业三股势力的斗争史,至今依然。相比国营企业出身正统以及外资企业实力强大,民营企业家们除了敏锐的嗅觉和顽强的斗志之外真的拿不出什么与对手抗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缺的群体,令人难以置信地让自己的企业在体制外壮大,在资源、市尝人才、政策、资金甚至地理区位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成
11、长。这其中自然有机遇问题,也回避不了原始积累的灰色性,但毋庸置疑的是民营企业家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往无前的气质,对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更具借鉴意义。我突然想到一个人史玉柱。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我向来都把史玉柱三个字视作黄金搭档、脑白金的代名词,可如今读了书中关于他的故事,看到一个巨人闪耀登尝迅速覆灭、然后顽强重生的过程,看到一个民营企业家绝不言败的传奇人生,心里竟生出几分敬佩。失败、挫折是人生无可逃避的课题,对于成功、顺利的向往甚至会加大解题的难度,那么,在前途未知独自前行的人生路上,又有几个人能交出史玉柱那样的答卷呢。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撇开中国企业的具体案例
1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意志的变动轨迹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有所启示的。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再到可持续发展,从无条件保护国营企业到大规模推广国退民进再到国家坚决垄断命脉行业,从开放沿XX县区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成功加入世贸组织hellip;hellip;一路走来,虽然政策设计常有反复或者模糊不清的情况,政策效果也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国家为完善体制机制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且改革的意志无可阻挡。反观我们自己,从蹒跚学步对人生作出第一次尝试那刻起,不也是踏上一条无可回头的成长之路吗,注定要不断地接受考验、不断地走岔走弯,并为此不断地调整自我、不断地明确目标。其实我们的人生同样是摸
13、着石头过河,就像国家的改革实践那样,经历过诸多次激情尝试后才能够把准方向稳步前行。只不过个人对未来的预期无法与国家相比,所以我们还要懂得三十岁之前做加法,三十岁之后做减法的道理。当我们不再年少青春,不再敢说大不了从头再来这句话时,我们就必须学会理性思考并慎重选择,以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将有限的精力投到自己认定的事业中去。 阅读激荡三十年,无疑是一个百味杂陈的体验过程。亲切,因为和这段历史有25年的交点;陌生,因为向来处身事外不问天下;激动,因为青春的躁动被企业家的故事挑弄起来;遗憾,因为匆匆走过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所幸的是,作为一个小人物我至少没有在改革的跌宕沉浮中成为牺牲品。90年代末的基金
14、黑幕给大众留下的教训是惨痛的,它提醒小人物们千万不要被财富左右理智,集体的疯狂可以瞬间叩响天堂之门,但必将猛地跌进地狱之渊。在此我并没有给出价值判断的意思,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参与历史的方式,每一种方式又都暗示着历史的必然选择,然而就像湖光千色,水波是冷的那样,光阴百代,时间也是冷的。时间会冷却所有的喧嚣和躁动,只留下有秩序有理性有韧劲的力量,稳稳推动历史前行。如果这么讲,曾经波澜不惊的生活倒勉强可以算是有秩序有理性有韧劲的了。只希望下个三十年,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多一份热情和自信,以及对这个时代的担当。 范文三:为了响应学习型团支部读书月活动的开展,我从我们08二支部读书月第三期活动推荐书单中选
15、中了这本扣人心弦的书激荡三十年。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叙述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在1978-2008这三十年中的奋斗历史,它也是一部中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瓦解,祖国崛起的历史。本书通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者失败,勾勒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进程。就如作者吴晓波自己所说的: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叙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的学术基储掌握历史的经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论,甚至是我的时间和体力等等,都面临空前的考验。他站在民众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尝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书中记记载了祖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数百位企业家的成长经历,如王石、刘永好、任
16、正非、柳传志、史玉柱等这一代人的发家史和奋斗史以及像丁磊、陈天桥、马云、江南春、求伯君这一代在中国it界叱咤风云的精英人物,并且记述了年广九、孙大午、褚时舰牟其中、唐万新、禹作敏、张国等经历了命运沉浮的商业。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无论如今他们依旧被鲜花簇拥,或者沦为阶下囚,他们见证了经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和世事变迁,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和民族财富。读完这本书后,我思绪万千。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明白一个道理:永远都不要忽视蕴藏在民间的巨大的、可畏的、令人尊敬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如网易
17、丁磊若干年后讲的那样,在三十岁之前,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赚到两三个亿,而是有过亏掉两三个亿的经历。牟其中和储时健们更应该赢得我们的尊敬和感谢,他们从未输给过市场本身,他们输给的是体制,他们输给了他们无法超越的意识束缚,他们的失败给前进中的改革上了最深刻的一课。改革开放,归根到底就是解放曾经被牢牢束缚的人性,让人性释放出伟大的光芒,为我们指引向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奋斗史,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算是很短的一段,但它创造的财富是巨大的。随着历史潮流的不断前进,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我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今大三的我们快面临一个就业问题,在我们踏进社会的圈子里,会有困难、沉涪甚至低谷,但是只要我们向书中的企业家们学习,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一切的障碍都会成为我们的垫脚石,激励着我们前进。第10页 共10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