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2 ,大小:1.76MB ,
资源ID:63581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358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睹物增怀——唐代别诗的展义与骋情.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睹物增怀——唐代别诗的展义与骋情.pdf

1、睹物增怀 唐代别诗的展义与骋情摘 要:伤离怨别是人人共有的情感,“别”之情状各殊,南朝梁江淹已有难能摹写之叹。唐代疆域辽阔,科举盛行,征戍、应试、仕宦乃至访友寻胜,行人往来,别诗自然大兴。本文尝试从“睹物”的视角切入,长时段观察“情”与“物”在文学创作上的作用,特别是真挚难舍、幽邈难言的情怀,每因物而增怀。首先探析“情与物:送别与咏物的相激融成”,提出两汉 古诗 作为别诗典范的意义;再分别从“我有一樽酒:延续未了的情缘”“临风对月:望望的怅惘与缱绻”“微物关情:无所不在的日常思念”“天上人间:古今遽分的憾恨”四个面向,细读唐诗文本,拣择好诗与佳句,探析唐人别诗如何因“物”而展义骋情,成为宋严羽

2、所称能感动激发人意的好诗。关键词:唐代 离别 物与情 展义 好诗 廖美玉一引言骨肉天性,执手偕老,结交相因,乃人情之常与乐。割慈忍爱,知己分离,如白居易 别元九后咏所怀 所云“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同时承受孤独与思念的经历。离别有临别、暂别、长别、阔别乃至永别、(清)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 卷四百三十二,台北:盘庚出版社,第 页。以下凡出自本书者,采随文加注。死别,或阙为面别,或久别重逢而又别去,或生离即死别。因为离别,更懂得珍惜知己的欢聚畅叙,也因别后的寂寥与惦念,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有了更深沉的体会与思索,生发出种种人生论题的讨论。南朝梁江淹()别赋,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开端,归结:

3、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认定“别”是人生最难承受,也是最难表达的一种情境。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则指明: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从题材上说,征戍、迁谪、行旅、离别虽各有其主题,在情感上大抵关涉着人人共有的“离别”。本文以“睹物”为切入点,观察“物”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聚焦在唐诗人如何借“物”以摹写暂离之状、永诀之情,使真挚难舍的情谊,幽邈难言的怀抱,因物而增怀,成为具普遍性而脍炙人口的“好诗”。重读唐人好诗,谨此表达对吴相洲教授的追思。二情与物:送别与咏物的相激融成五言古诗成熟时期

4、的代表作,有汉佚名 古诗十九首,与托名苏武、李陵的赠别诗,俱为南朝梁萧统()文选 所收录,前者大率为逐臣思妇与朋友阔绝之作,后者写兄弟、夫妻、朋友之别。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别 收录 汉李陵赠苏武别诗赠苏武诗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昭明文选 卷十六 哀伤,台北:文化图书公司,第 页。(宋)严羽,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台北:东升出版公司,第 页。(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昭明文选 收录(汉)佚名 古诗十九首,收录李少卿 与苏武 三首、苏子卿 诗 四首,俱入卷二十九 杂诗,第 页。苏武诗 汉苏武别李陵诗别李陵诗 共十一首,唐徐坚()初学记离别 作李陵 赠苏武诗、苏武

5、赠李陵别李陵。这两组诗,萧统 文选 犹入“杂诗”,唐初类书专立“别”类,开启唐人别诗写作并且成为典范。南朝梁江淹 别赋 综述行人、居人、豪贵、侠客、从军、去国、夫妻、方外、情人的离别样态。别方别理犹可说,离情别绪最难写,是人类最难以释怀也是最难以抒发的一种情感。尤以相聚的投契,离别的难舍,别后的思忆,都关涉到空间上的场景迁移与时间上的春秋变化,而日常景物更成了生发、深化情感的载体。情与物的关系,礼记乐记 已指出:“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触景生情,感于物而动于心、形于声。落实在诗歌创作上,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的“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南朝梁

6、钟嵘(?)诗品序 首揭“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揭示诗人的创作活动,在于绾结感物、动心、形声、吟志与摇荡性情,更以永言、长歌、舞咏等肢体语言,强化内在情感的表达,形构出诗歌特质。刘勰 文心雕龙 专立 物色 篇,阐明诗与物的关系: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诗人开启感官与物世界的深度联结,借由视听、图写、声采等人为作用,以流连、沉吟、宛转、徘徊等极度贴合的姿态,使诗成为同步表达物与心的最佳载体。在文学创作上,汉魏六朝诗赋在体物、咏物的题材与技巧上,已有长足发展,论者已多。郑毓瑜 类与物 古典诗文的“物”背景,

7、探讨前中古文学中的“叹逝”主题,讨论“物”的分类、类应的睹物增怀(唐)欧阳询,汪绍楹:艺文类聚 卷二十九 人部十三别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 页。(唐)徐坚:初学记 卷十八,中华书局,第 页。礼记正义 卷三十七,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第 页。文心雕龙集释明诗第六,台北:里仁书局,第 页。(南朝梁)钟嵘,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所,第 页。文心雕龙集释物色第四十六,第 页。感知体系、物类感应模式及诗文作者独特的情志譬喻。王德威 诗与物 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序 引述傅柯的 词与物,以“诗与物”指称郑毓瑜有关中国抒情传统之词与物关系研究:“从体气到感通,从兴发

8、到格物,千丝万缕,相互融成。而藉由诗,人文的各个层次相互照应、会通有无所焕发出来的总合现象,就是文明,文明。”对唐前的物类体系有系统化研究。祁立峰 游戏与游戏之外引用高友工的说法,说明“咏物是六朝文学典型的游戏题材”,又借王俭“累物而丽”的事典,阐述南朝诗人“不断将物与物堆垛与延伸,典故的叠床架屋,形成了相俪而生的 丽事”。从“感物连类”的赋写与言辞技巧,发展成“游戏创作载体”,六朝咏物诗赋蔚然成风,累积了繁复而绵密的表达模式与文本语境。“物”所联系的世界,包括日用财货、人情往来、知识体系、言辞技巧、言志抒情乃至生命记忆,形成链接人与人、人事与环境、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尤以登高临水所见自然节物,

9、引发对自我生存处境与生命意义的思索。以汉王粲()登楼赋 为例,从登楼四望所见景物生发思归之情,廖蔚卿即以此赋分析“望归”的人性主题。在文学理论上,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先引 诗 传的“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归纳“登高之旨”在于“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借由大夫登高睹物所作赋,使情与物的关系,由人情悲喜提升到明雅之义与巧丽之词。钟嵘 诗品序 扩大主题讨论“四候之感诸诗”,云: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唐代文学研究(第

10、二十一辑)郑毓瑜:类与物 古典诗文的“物”背景(台湾 清华学报 新 卷 期,.,第 页),收入 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第五章,第 页。王德威:诗与物,见郑毓瑜 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序,第 页。祁立峰:游戏与游戏以外:南朝文学题材新论,台北:政大出版社,第 页。廖蔚卿: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大主题 从 登楼赋 与 芜城赋 探讨“远望当归”与“登临怀古”,收录于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台北:大安出版社,),第 页。(南朝梁)刘勰,周振甫:文心雕龙集释,诠赋第八,第、页。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所列举的主题,对照江淹 别赋 的离别样态,少了豪贵、

11、侠客、方外,聚焦在去国、离乡、出朝、征戍的离群之怨。也有别于刘勰 诠赋的导向义雅、词丽,凸显诗的展义、骋情,更为细腻也有更多思考与挥洒空间。在文学创作上,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 的“感物伤我怀”,晋潘岳()悼亡诗 的“悲怀感物来”,无论是生离或死别,“物”都是引发悲伤情感的媒介。至于南朝梁萧子显(约)自序 所云:追寻平生,颇好辞藻,登高极目,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登高临水所见,无论是春天的风动、莺啼、花开,或是秋天的月明、雁飞、叶落,都提供了送别、思归的素材,既已累积有丰富的辞藻,更有寓目即书的当下感应,成

12、为深入生活且具有普遍性的创作活动。南北朝在理论与创作上的相互对话,积淀出丰厚的别诗文本。回头审视以离别为主题的两汉 古诗,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评以“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注意到诗人的直抒怀抱,尤在于能结合物与情,抒发恳至深切的缠绵难解之情。再来看唐前的咏物诗作,固然有专以咏物的诗作,论者仍以诗人情志为尚,宋张戒(宣和六年 进士)岁寒堂诗话 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古诗、苏、李、曹、刘、陶、阮,本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不可复及。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

13、 三百篇 几于无愧,睹物增怀(南朝梁)钟嵘,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第 页。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卷七,第 页。(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二十三,中华书局,第 页。(南朝梁)刘勰,周振甫:文心雕龙集释明诗第六,第 页。凡以得诗人之本意也。以盛行于六朝的咏物诗,特别举出两汉古诗与曹、刘、陶、阮,吟咏包含离别在内的各种人生命题,无不关涉到“物”,也都能咏物天成,展现其人的情真与其诗的味长与气胜。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更以 十九首 为千古至文,称其“能言人同有之情”云: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

14、,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 十九首 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俱,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 十九首 以为至极。分析人人共有的情感模式,在于别离后所体会到相守之乐与别离之愁,却有不能言与言不尽的窘境,因而凸显出 十九首 的别诗典范意义。尤其唐代疆域辽阔,面对亲友之间的阔别、长别与死别,拣择以两汉古诗 为典范,兼取诗赋的丽词而各有展义、骋情,开启了人们对自身生命及生存处境的深切关注与反省。唐代疆域辽阔,行旅来往,除了被动的征戍、迁谪,还有自主性的漫游、赴

15、边,走向远方,探索未知。特别是宗教与游方僧的启发,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并序 有云:考察天人,旁罗变动。东西南北,贤圣不能定其居。寒暑晦明,阴阳不能革其数。莫不云离雨散,奔驰于宇宙之间。宋远燕遥,泣别于关山之际,自古来矣。嗟乎!色为何色,悲乐忽而因生。谁去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卷上,丁福保辑 历代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第 页。(汉)佚名注,隋树森集释 古诗十九首集释 卷四 评论,台北:文馨出版社,第 页。参见廖美玉 漫游与漂泊 杜甫行旅诗的两种类型,台大中文学报 第 期,.,第 页;浪迹穷荒 唐代诗人的边境书写与天下想象,诗话学第 辑,.,第 页。

16、谁来,离会纷而妄作。俗之迷也,不亦烦乎。(卷,页)以大自然的云离雨散,对比出人的关山泣别,而以离会为妄作。诗写僧人的“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感而有“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的觉知(卷,页)。乃有更多“东西南北人”的自觉,如皇甫曾(天宝十二载 进士)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的“真法尝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卷,页),高适(约)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并序 的“风尘一别,俱东西南北之人,怆然相逢长怀益增”(卷,页),戎昱 苦辛行 的“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卷,页)等。除游方僧的随缘不住,一般的行旅奔波,风尘仆仆

17、,毕竟是怆然增悲。离别后,不知再相见是何时。临别去留与别后怀思,不论是杜甫()梦李白 的“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或者是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人事虽异,情挚相同,低回反复,最能感动激发人意。因为别离而不断延伸的时空距离,导致日益淡忘相守之乐的疑惧,“物”就成了唤起共同记忆的载体。唐人言“睹物”,指涉对象较为宽泛,如高适 三君咏序:开元中,适游于魏郡,郡北有故太师郑公旧馆,里中有故尚书郭公遗业,邑外又有故太守狄公生祠焉,睹物增怀,遂为三君咏。(卷,页)过旧馆、遗业、生祠而怀魏徵、郭元振、狄仁杰勋业,所谓“睹物增怀”,即触目生情、寓目即书,不必确指。裴铏(僖宗时人,约 前后)传奇颜浚

18、 设想南朝陈宫妃嫔的亡国悲慨,临别有张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乃以具体赠物预约别后的“睹物思人”。本文结合别与物,在托物言志与感物兴情之外,观察“物”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如何面对难以摹写的暂离之状、永诀之情,特别是真挚难睹物增怀(唐)裴铏,王梦鸥:唐人小说研究传奇校释,台北:艺文印书馆,第 页。舍的情谊,幽邈难言的怀抱,因物而增怀,激荡、酝酿出许多好诗。三我有一樽酒:延续未了的情缘古之送行,仁人、君子赠人以言,富贵者、庶人赠人以财物。临别的短暂时光与再遇难期,怀抱着诚挚绵长的心意,珍惜当下,托名苏、李的 古诗,都写出“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独有盈觞

19、酒,与子结绸缪”,临别以一樽一觞的酒,争取“斟酌”的短暂时间,表达“绸缪”的殷切情意。临别饮酒的珍重,延伸成的未了情缘,晋陶渊明 停云 即以“有酒有酒”“春醪独抚”表达“思亲友”而不得的憾恨。南朝梁沈约 别范安成 从“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到衰暮重逢的“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深刻体悟到别易会难、相思难了的怅惘。唐人别诗,借“酒”生发的离别情意,尤其缤纷。最脍炙人口者,首推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卷,页)可被于歌,宋郭茂倩 乐府诗集 收作 渭城曲。白居易 对酒诗 的“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言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

20、酒”(卷,页),直书当下,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融化苏李诗的“愿子留斟酌”“与子结绸缪”。不能没有你的珍重,终将成为别后必须承担的无限沉痛。论者许为送别绝唱、古今第一、百代如常、先得人心之所同然,允为唐人好诗第一。更多借酒表达珍重离别,期待重逢的别诗,如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史记孔子世家 记载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问礼毕,辞去,老子以“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又,晏子春秋 卷五记载晏子为曾子送行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四部丛刊初编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 页)(南朝梁)萧统选,(唐)李善注 昭明文选 卷二十九 杂诗,第 页。逯钦立辑校

21、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 卷十六,第 页。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七,第 页。陈伯海主编 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第 页。乡 的“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卷,页),孟浩然 永嘉别张子容 的“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倾”(卷,页),李白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的“何时一樽酒,更与李膺同”(卷,页)、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的“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卷,页),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 的“今朝一杯酒,明日千里人”(卷,页),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 的“相逢一樽酒,共结两乡愁”(卷,页),张籍送友生游峡中 的“殷勤一杯酒,珍重岁寒姿”(卷,页),牟融 送范启

22、东 的“行囊归客兴,樽酒故人情”(卷,页)等,酒成了别情的共同载体,联系着离人异地的未了情缘。异地重逢的共饮,有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写塞外相逢的“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阳关外应无故人而竟多故人,重逢自是百感交集,乃有“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卷,页),斗酒酿出的豪情与别情,慷慨伤怀,一时俱见。杜甫 赠卫八处士 在不预期的二十年后重逢之际,面对明日必然的阔别,“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卷,页),以毫不节制的饮酒,任由年轻记忆、重逢惊喜、后会无期交杂涌现。唐人多离别诗,也和科举仕宦有关。傅璇琮 关于唐代科举与文学的研究 指出科举制“对唐代的政

23、治生活是起了积极作用,扩大了文人的行踪”,别诗可作为旁证。如韩愈 感春四首 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卷,页)频繁而多元的仕宦、行旅与交游,东西南北处处有所思,而江山阻绝的良辰美景,注定了此生只能以取醉来消解离恨。元稹、白居易的相知相惜,中央与地方官的流转,得意与失意交杂,聚少离多,留下许多酬和诗作。元和十年()元稹出为通州司马,有 沣西别乐天博载樊宗宪李睹物增怀傅璇琮:关于唐代科举与文学的研究,原载 文学遗产 年第 期,收入氏著唐诗论学丛稿,京华出版社,第 页。景信两秀才侄谷三月三

24、十日相饯送,以“酒语诗情替别愁”(卷,页)摹写离别当下的诗酒同欢。白居易 对酒示行简,经历兄弟“远别恒苦悲”,方体会得“今日一樽酒,欢畅何怡怡”,而“终老不相离”(卷,页)就成了聊以自慰的祝愿词。至于别后酒醒,白居易醉后却寄元九 写下“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卷,页),别宴的短暂樽酒同欢,酒醒随即涌现的万重离恨,意味着诗酒所压抑的当下别愁,都将在别后成为两人无可回避的寂寞与惆怅。特别是因永贞革新而被贬的那些人,刘禹锡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写昔日同僚的失意,“自从云散各东西”“离别苦多相见少”,而当多少年后的“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韩泰又将前往湖州任职,“本欲醉中

25、轻远别,不知翻引酒悲来”(卷,页)。过于频繁的别离,与相见少乃至零落尽的同僚际遇,略去珍重与期待重逢的别情,酒成了治疗离别的安慰剂,却引来更浓烈的离愁与悲苦。单纯想念能一起喝酒的朋友。李白好饮,狂歌纵酒,飞扬跋扈,劝酒相欢,行吟自如。细读李白几首独饮诗,固有 春日独酌二首 之二的“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卷,页),超然物外,也仍在 月下独酌四首 之一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卷,页),在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自白“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卷,页),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的“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卷,页),毫不隐藏心中块垒,期待着一个可以一起喝酒的朋友。李白 沙丘城下寄杜甫

26、 表达对杜甫的思念浩荡若汶水,有“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卷,页),可见不同的情境,期待共饮的朋友也不一样。杜甫 不见 自注“近无李白消息”,以“飘零酒一杯”(卷,页)体现李白的寂寥,又在 春日忆李白 直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卷,页)。李杜借酒展开的对话,也因为对方的“缺席”,益发显得相惜相知。最难消受者,当是同心而离居的有酒不欢。如韦应物 答崔都水 的“同心不在宴,樽酒徒盈前”(卷,页),白居易 续古诗十首之八的“岂无盈樽酒,非君谁与娱”(卷,页)、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之七的“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卷,页)、北园的“花下岂无酒,欲酌复迟回。所思眇千里,谁劝我一杯”(卷,页唐代文学

27、研究(第二十一辑)等,每次喝酒都会想起的人,总是在“不饮”中一再浮现身影。刘禹锡 缺题: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卷,页)独对尘封的琴、满樽的酒,呈现知音远离后的索然。以不复弹琴、无力斟酒的心意与姿态,仿佛定格在别离的那一刻,执着于挽留或眷恋着什么。没有故事情节,依稀可见伯牙得知音之喜,与失去知音的“终身不复鼓琴”,更以别恨把一樽酒酿成浓得化不开的绸缪,使“睹物思人”具有极大化的效果。“幕疏”二句写景,长夜无眠,疏帘、重露遮蔽了视线,极目远望,唯见朦胧月华,以及没入夜色中的流萤,把暗夜写得辽阔无极,烘染出因长别、阔别而深陷

28、幽隐的无尽寂寥。结语更把空间扩大到无垠宇宙,任由思念之情回荡在浩渺天地间。这是一首被忽略的好诗。四临风对月:望望的怅惘与缱绻每一次的离别,都像是再也见不着面。最早的送别诗当推 诗邶风燕燕,写家人离别,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行人已从眼前消失,依然伫立瞻望、不能自已的居者,刻画出临别怅望的身影,深婉沉痛。托名李陵 与苏武三首 之一“良时不再至”,写临别之状,深知知己相伴为“良时”,却决然宣告终结,连用“须臾”“奄忽”“斯须”“屏营”“踟蹰”等相近词语,极力摹写时间的短暂、心情的凄惶与脚步的迟疑。更以肢体语言代替言说,执手凝望长天,浮云如你,我欲如晨风,终究是虚想。

29、“离别”的难以释怀却又无可回避,临别仰视奄忽浮云的怅惘,别后的海阔天长,生发出对浮云、风烟、飞鸟与日月的瞻顾依恋,而延伫与望望乃成了思忆的恒见姿态。另有睹物增怀(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卷十四 本味(四部丛刊初编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记载伯牙鼓琴故事,第 页。(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毛诗正义 卷二,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第 页。(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昭明文选 卷二十九 杂诗,第 页。一首佚名 古诗,前四句“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送走冒着风雪返乡的故人,隔日又回到送别的场地,直书所思,用词简省,无所见而依然伫立凝望的形象,犹然在

30、目。魏曹植 送应氏二首 之二,送应玚赴朔方,直言“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以爱与望并置,爱有多深,望就有多苦。相对于“良时不再至”的抽去事实,直写离别当下,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 乃以细笔摹写别后怀友情景:忽忽岁云暮,相望限风烟。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耿耿离忧积,空令星鬓侵。(卷,页)耿耿离忧,忽忽岁暮,别后独对琴酒,徒增知音离居的索然。尤紧扣风烟阻绝的相望,所见所闻无非桂蟾、鸿雁、浮云、明月、青山、丹壑,不分朝夕,日复一日,唯独故人不可见。四句一转韵,转韵后二句补足前韵二

31、句,反复递接,不避重复,尽是别后的百无聊赖,可为“良时不再至”作一注脚。风波失所,风烟阻绝,临别依依与别后望望,即是江淹所称“暂离之状”“永诀之情”,前引二诗堆叠许多相近词语,不避重复,恰是难以摹写的验证,成为唐人别诗的基调。如沈佺期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的“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卷,页),王维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宇 的“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卷,页),齐州送祖三 的“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卷,页),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的“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卷,页),沈颂 送人还吴 的“征帆暮风急,望望空延首”(卷,页),李端 救生寺望春寄畅当 的“东西南北望,望远悲潜蓄”(

32、卷,页)等,随着距离与时间的不断延长,面对别后不断扩大的“空白”,“望望”成了联结行人与居者的唯一管道。即使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醉月迷花的孟浩然(李白 赠孟浩然,卷,页),每一次欢聚的良时,也必然带来别离的无限怅惘,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的“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流”(卷,页),良辰美景,临江送别,行舟已逝,碧山也隐入暮色苍茫中,目光仍离不开送行舟的江水,怅望之情,尽在景中。相较于渡荆门送别 结语直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卷,页),尤可见“望望”的超越言说而更显得情意悠渺。吴烶 唐诗选胜直解 评以“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

33、淡极浓,真仙笔也”。犹以“心送”作为“目送”的后续说明,至于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乃使“心送”具象化,云: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卷,页)送长安客返长安,难以言说的别情,除了习见的“望望”,直到行人与远山依次隐没在暮霭中,是眼前景。反衬开端客来客去的长安,李白把被风波吹向天隅的浮云,替换成“我心”,结合落日成了咸阳树上的风景,使心、目合一而同时具现怅惘与缱绻之情。至于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卷,页),未能送行,从行人去程着墨,指点五溪、夜郎、龙标等远方地名,远远超过“望”与“知”

34、的范畴,而以愁心随风月而得照临之意,凭空生情,益显深挚缠绵。送别的伫望多借眼前云、鸟、山、水等实景生情,别后天长水阔,唯见阻绝两乡的风烟、雾霭等遮蔽物,以及见日不见人、明月照离人等单方面的想望。唐人借“月”生发的别情,可溯自 诗陈风月出 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绾结月与人,同有皎洁之性与窈窕之姿,牢牢牵引着望月者的目光与心思。明焦竑()焦氏笔乘 指出:毛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 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 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睹物增怀陈伯海:唐诗汇评,第 页。(汉)毛亨传,郑

35、玄笺,(唐)孔颖达疏 毛诗正义 卷十二,第 页。清光犹为君”;王昌龄 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 陈风 也。见月如见人,借由望月表达人的“意中事”,入唐而成为习见范式,且能各见精彩。至于以明月联结别离之两端,首见于南朝宋谢庄 月赋,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写怨遥伤远之情,临风怅望,明月成了唯一的联结。张九龄秋夕望月 写明月高挂,“流光万里同”,颔联“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别后相思,对月相望成了唯一的真实,而以“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作结(卷,页),明月见证了此端的别情,却无法传递给彼

36、端的所思。明知有憾,依然在 望月怀远 尽情倾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卷,页)日出而作,把白天留给了工作,夜晚则留给了相思。前四句纯就明月生情,犹是 月出 情意。后四句跌宕生姿,动作频频,都只为了能更专注、更长时间地望月。而终究不得语、不堪赠的隔绝感,寄望于以更虚幻的梦境作弥补。没有故事情节,全从虚处着眼,却能写得宛然在目,句句双绾月与人,丝毫不肯超脱,格外显得深婉而缠绵。由此来看写实的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卷,页)杜甫晚婚,长安谋食

37、不易,于天宝十三载()秋挈家赴奉先安置,十四载()冬因官定而有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下“老妻寄异县”“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卷,页 ),有深切的丧子之恸与自责。次年()避乱携家赴鄜州羌村安置,旋即舍家奔赴国难,途中受困沦陷区,因思家而作 月夜,本事历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明)焦竑:焦氏笔乘(台北:广文书局,年)卷一,第 页。(清)严可均辑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 卷三十五,第 页。历,全由望月生发。杜甫独自望月思家,却从妻子独自看月写起,写实境却从虚境着手,纪昀许为“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后四句又纯为预拟之词。通首无一笔着正面,机轴奇绝

38、”。颔联写对年幼无知儿女的怜爱,兼含对妻子乱世独担养儿女重担的怜惜。颈联绾结前四句,悬想长夜伫立月下的妻子,牵挂奔赴国难的丈夫,负荷嗷嗷待哺的众小儿女,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具象化,丽语悲情,深婉微至。结语悬想未来,绘制一幅同倚共望明月、不再有泪的家人团圆图像。清浦起龙 读杜心解 评以:“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伉俪情笃,溢于言表,把望月所能承载的别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又次年(),杜甫再度写下 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卷,页)直拈“无家”,有隔绝久而“

39、不知家在否”(述怀,卷,页)的疑惧。泪如金波,合人与月而言,无家而对月,视 月夜 更增忧惧。寒食日的晦明不一,圆缺各异。依晋虞喜 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桂树待斫,宜是月明。泪眼望月,乃从月中黑翳落想,欲令清光更多,回应泪如金波,益显别情难抑。又以寒食眼前景,感时恨别,春望 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卷,页),表达杜甫的忧国之深,此诗颔联“仳离放红蕊,想象青蛾”,则是体恤独撑家计的愁苦妻子。结尾把 月夜 对团圆的许诺,推向远天,仍是“望”意,取牛女渡河的神话故事,凭空生姿,使“无家”与“金波”相互激发出无穷张力。两诗联辉,共成望月怀人的绝

40、唱。后续如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的“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卷,页),睹物增怀(元)方回评选,李庆甲集评 瀛奎律髓汇评 卷二十二 月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 页。(唐)杜甫,(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卷,(台湾中华书局,),第 页。(唐)徐坚:初学记,月第三 引虞喜 安天论 卷,第 页。皎然 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 的“昨夜一枝生在月,婵娟可望不可折。若为天上堪赠行,徒使亭亭照离别”(卷,页)等,可为余波。风月云水雨雾本是无常物,同时又是亘古长存,成为别诗习见常物,或以沿袭成语展现对话,或生发新语词别见新意,容易有好诗佳句。诸多无常物中,又以“月”兼具无常与恒

41、定性质。李白擅长从游子与行人视角写明月,如 静夜思 的“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卷,页)、关山月 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卷,页)等,脍炙人口。更多的望月怀人,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 的“别后同明月”(卷,页),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的“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卷,页),刘长卿()送姨子弟往南郊 的“何处共伤离别心,明月亭亭两乡望”(卷,页),孟郊 别妻家 的“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卷,页),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 的“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卷,页),刘得仁 对月寄同志 的“支颐不语相思坐,料得君心似我心”(卷,页),面对别后的山

42、重水隔,明月成了离人的唯一牵系。浮云在别诗中,既有被风带向远方的流离感,又具有阻绝望望的遮蔽性,杜甫 恨别 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卷,页),并拈月与云,具现望与望而不见的离情。余如李颀()临别送张諲入蜀 的“孤云伤客心,落日感君深”(卷,页),李白 送友人 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卷,页)、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的“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卷,页),雍陶 送客不及 的“遥遥已失风帆影,半日虚销指点云”(卷,页)等,在别诗的作用乃助长离别的怅惘之情。由此来看储光羲 闲居 的“安得如浮云,来往方须臾”(卷,页),长孙铸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离字 的“我心如浮云,千里相追随”(卷,页

43、),马戴 落日怅望 的“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卷,页)等,从虚处着想,却能化被动为主动,别见精神。元、白知交,聚少离多。元和十年(),元稹先出为通州司马,未几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写下 寄微之三首,其一云: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卷,页)诉说两地之间的不可望,以山高水阔与云雾等天险,阻绝了飞鸟、道路与音信,生出因风寄语的妄想,结语套用两汉古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忆

44、”,以舍弃造语的努力,凸显寄语的不可依赖。其二有“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其三有“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卷,页),仕途奔波,在穷通不由己中抱持风回云合的期待。元稹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直言两人情深不可分离,“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却又相失“各作万里云”,以此推论“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卷,页),否定白居易对风回云合的期待。寄酬都从山水风云生发,一热一冷,并读倍觉跌宕有味。流水本是无情物,唐人别诗偏多寄情流水。除了前引李白“唯见长江天际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另有 金陵酒肆留别 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卷,页

45、)、赠汪伦 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卷,页),天长水阔的远别,因人而赋予长流与深广的别情。刘禹锡 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的“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卷,页),双绾江水与别情。孟郊监察十五叔东斋招李益端公会别 的“欲知惜别情,泻水还清池”“莫作绕山云,循环无定期”(卷,页),相对于云的自来自去,水流泻池更显得一往而情深。合山川云雨风月而言,宋释赞宁()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 记闻日本国长屋(?)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卷,页)睹物增怀(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 册卷十四,电子佛典集成,:.,第 页。佛教讲求弘

46、法度世,展现跨越山川异域的结缘。衍生出王昌龄 送柴侍御 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卷,页),李群玉 送隐者归罗浮 的“自此尘寰音信断,山川风月永相思”(卷,页),韦庄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卷,页)。风月长在,只要记得,你我情缘就永远不会消失。五微物关情:无所不在的日常思念从文学理论谈人与四时节物的关系,晋陆机 文赋 已概括性指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四时流转、光阴似水,是人与万物共同的宿命;而人又独立于万物之外,具有观察与感思的能力,把人与节物的关系,化约为睹秋叶落而悲、看春

47、花开而喜,强调节物对人情的宰制力。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 更详细阐发四时与万物与人的关系,由季节性的微物动息,认定“四时之动物深”,更以“物色相召”说明人与四时万物的关系,特别凸显作者对物候的敏锐感知力:“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四时各有其相对应的情感类型,春情悦豫、夏心郁陶、秋志阴沉、冬虑矜肃,这样的归纳有助于继起作者的从风,“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四时物色与情感类型的套式,乃得以把更多余裕用在“写气图貌”“属采附声”,促成写作技巧的成熟,齐梁乃在词采与声律上更得到长足发展。诗人在创作上结合离别与节物,割慈忍爱

48、、同心离居的忧伤,可以改变节物的情感模式,使春花染上忧伤的情绪,春天也不必然是悦豫之情。汉佚名 古诗十九首 之 回车驾言迈,光景常新,目睹摇荡在春风中的百草,感叹“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映现人生的另一个议题:无常。庭中有奇树 一诗结合春华与离别,动念“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终以路远莫致而有“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的觉悟。涉江采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晋)陆机,张少康:文赋集释,台北:汉京文化公司,第 页。(南朝梁)刘勰,周振甫:文心雕龙集释物色第四十六,第 页。芙蓉 一诗,睹芳草之美而欲遗所思,徒增“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之忧伤,将成为此生的日常。南朝宋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

49、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见江南早春的第一枝梅花,心中浮现的是由南入北的故人,以驿使弥补路远莫致的缺憾,有言外之意。李商隐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写特别“早秀”的梅花,直言“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卷,页),亭亭艳色与裛裛香气,离枝易凋萎,犹如月光的不堪盈手赠,揭示陆凯折花赠远之虚渺,益见离情之伤怀。唐人别诗多有借四时物色生情者,尤多以花开为期,细数流年。有相约明年一起看花,全唐诗 收录 饯唐永昌 首,作者有崔日用、阎朝隐、李适、刘宪、徐彦伯、李乂、薛稷、马怀素、沈佺期、武平一、徐坚凡 人,属于集体饯别诗,共同活动时间约当武周时期。唐永昌待考,李适所作题为 饯唐永昌赴

50、任东都,题下注“自尚书郎为令”,沈佺期另有 饯唐郎中洛阳令,可知唐永昌从长安郎中职转任洛阳令,两京距离非遥,俱属首善之区,依沈佺期 饯唐郎中洛阳令 的“郊筵乘落景,亭传理残秋”(卷,页),别时宜为晚秋。诸别诗多以朝野推重,首见郎官出宰洛阳,勖勉期年善政可成,归来有期。写节物者有崔日用的“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卷,页),把别情设定在这一年冬季的冰霜与来春的花鸟。徐彦伯的“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卷,页),则是想象惬意春光。李适的“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卷,页),记忆嵩少间的贝多树,一年三花,“几过香”也就一年工夫。薛稷诗:河洛风烟壮市朝,送君飞凫去渐遥。更思明年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