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张璐 近日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慢慢回味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展现的新世界,未来的宏伟蓝图逐渐在脑海中显现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完全取代了日渐枯竭的化石能源,成为维系全球正常运转的核心动力,家家户户都安装上产能装置,每座建筑都是一座小型发电机,除了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并通过四通八达的能源共享网络回收至国家电网,四处已不见冒着污浊烟气的汽车和工厂,也不必担心过量的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天蓝水清草绿,一派祥和的氛围想象着这些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场景,惊叹于作者高瞻远瞩、大胆创新的思维。 当
2、今社会,石油和依赖于石油的现代工业,依然是全球化天平上最重的砝码。高企的油价、遍及大海和陆地的对石油资源的角力追逐,依旧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演,石油无处不在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化石能源只能充足供应50年,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正在让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地球正在凋零。而这,就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现代社会。 而前两次工业革命还告诉我们,只有高瞻远瞩、抢占先机,才能引领世界变革,实现大国崛起。英国在18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完成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美国和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率先推动重工业变革,开创了电气时代,远远走在了世
3、界的前列。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进而推动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 当前的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2012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多元,不稳定因素增加,能源安全堪忧;2013年初,我国遭遇雾霾袭击,多城市pm2.5含量“爆表”。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中国发展提供契机,我们必须高瞻远瞩,推动科技创新,破解能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中国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领先于世界。 中国要如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在经济发展方面,持续发展经济,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
4、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是新一届政府第一次提出经济发展的思想与战略。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思想,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科学发展,全面提升中国国力的关键。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道路。技术革命始终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因此,积极主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中国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要加强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部署战略
5、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面向行业的基础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尤其加强机制体制设计,重视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构建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 研发新能源技术,变革能源利用方式。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智能化供给,绿色、低碳、智能成为新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大量快速消耗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2012年消费能源36.2亿吨标准煤,日本消耗了7亿吨标准煤,德国消耗了6亿吨标准煤
6、,但是工业产值的附加值比中国并不低多少,这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耗方式有问题。中国目前的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73.5%是转移到物化劳动的消耗。中国消耗了世界20%能源而只生产了世界10%左右的gdp,还消耗了50%左右的钢材、55%的水泥,消耗了大量土地、水资源,而产出率这么低,这说明中国改革创新、节能领域潜力巨大。因此,迫切要求中国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方式的深刻变革,大幅度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破解能源资源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为出发点,积极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推广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强
7、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削减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同时,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把科学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上来,加快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涵是信息技术创新,主要特征是产业智能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联系密切。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城镇化对信息化有推动作用,而信息化对城镇化也有带
8、动作用。一方面,城镇化能够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信息产业提供需求,使信息化在城镇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信息化能够提升和整合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素质,使城镇功能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带动城镇化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化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促进“四化”协调共同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意义重大。因此,要发挥好信息化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一要继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目前,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9、。中国要紧紧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充分利用信息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开创科技含量高、管理机制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要找准以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着力点,在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流通等关键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三要利用信息化提升和整合城镇功能,在城镇市政建设、综合治理、交通运输、人口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推广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引导城镇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将加速
10、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其通过不断强化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研发设计、咨询规划、金融支持、供应链管理、在线监测维护等业务,构建柔性化生产方式,从而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第三次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真正的战略性产业来大力发展。从国际上来看,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企业层面看,产前的市场和定位调研服务,研发中的设计服务、创意服务、模具服务,生产中的工程技术服务、设备租赁服
11、务,营销中的物流服务、网络品牌服务、出口服务,等等,都具有增强产品差别化和区分竞争对手的作用,从而强化企业的定价能力和控制市场能力。同时,运输、电信、商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的重要“中间投入”,以英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为16.71%,比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1.67%提高了10倍。 在教育方面,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撑,高校教育应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加强对学生推行素质教育,高校教育首先要抓教育。新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当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当
12、务之急是,如何才能改造出、创建出一批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有全新机制的教育机构。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教学改革,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片培养高精尖人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当务之急。在育人观方面,其一,要加快育人观的转变:从“育分数”到“育人”。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德性高尚、善于合作、创新力强、社会情绪能力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其二,要加快学校观的转变:从“学校”到“社会”,让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回到大社会和大自然,培养人的亲自然情结,唤醒人的同理心;其三,要加快教师观的转变:从“传授者”到“学习者”,让学生带着个性愉快成长,享受学习、享受学校、享受教育;其四,要加快学习观的
13、转变:从“书本学”到“网络学”,树立网络学习、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运用云计算、云教育、大数据、大资源等互联网的交互平台,采用书本学与网络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网络课堂学习、远程学习。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实现分散合作学习,促进人的信息整合与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确保教学与时俱进。首先,要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我们需要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教材内容体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真正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其次,要加快数字化的整合与开发。要加快对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树立数字化资源的整体观,注重内容的综合和资源间的整合,防止资源分化过细、彼此孤立隔离、内容重
14、复和脱节,最终,形成系统的、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再其次,要加快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另外,要积极整合教材内容,改变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赶上趟,结果是落后挨打了上百年。俗话说,事不过三。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不应该,也承受不起再次被甩的后果。在这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关系着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上,我们只能迎接挑战,没有更多的选择,更没有退
15、路。中国必须从理论上、政策上、实践上全面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精髓,取得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引领改革发展的浪潮,为引领世界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之后,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经济需从依赖要素投入到依靠全要素增长率推动的阶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经济学人(theeconomist)杂志编辑、第三次工业革命专题作者保罗麦基里我把这次工业革命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纺织业工厂机器生产取代了作坊手工制作,开启“第一次工
16、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在20世纪初期,开创了规模化生产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迎来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确实已经初露端倪。比如,所谓的3d打印,我要一个杯子,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相关软件,然后把它打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未来制造业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分散的生产模式,不再是一种传统的、集中大规模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相比于“工业革命”,我更倾向于“技术革命浪潮”这种提法。从18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浪潮。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浪潮,都有相当长的酝酿发酵期。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次浪潮的拓展期,同
17、时也是新一轮技术大爆炸的萌芽期。新材料、新能源、纳米技术和生物电子等最尖端的技术,目前大多处在实验室阶段,没有能够大规模投入生产。“大爆炸”什么时候到来,谁也不能准确预测,但可以看到一个大趋势已经在酝酿之中。 谁也不会怀疑,中国已是响当当的工业大国。 十六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在2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我国有7大类行业全球第一,水泥、汽车、家电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全球居首。尽管2008年起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仍然快速增长。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18、。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业已不再满足于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到强。十年砥砺,中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着重发展,尽管经济运行形势曾跌宕起伏,尽管世 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中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导致了劳工的贬值。经济学人似乎没有注意到,现代工业流水线的起源,远在福特之前,最早可以上溯到威尼斯造船厂。众所周知,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威尼斯为欧洲头号海洋贸易帝国,其战舰和运输船队
19、主宰着地中海。造船业因此成为威尼斯的立国之本。而威尼斯的造船厂和贸易船队,都属于“国营”,以集中资源确保海上贸易的安全。到了十 五、十六世纪,威尼斯造船厂渐渐开始了工业组织的革命,发明了类似于现代汽车制造业中的“生产流水线”,即在工厂内部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先制造标准化部件,然后在“流水线”上组装。这使得经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而每个工人的具体工作则越来越简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工业组织,更是奠基于这种“威尼斯造船厂原则”。“泰罗制”就是把工人简单、重复性的动作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最优化的规范,仿佛是给活人的动作编程。人也因此变成了机器。这种人的异化,在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被表现
20、得淋漓尽致。 前两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引起了深刻的冲突。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就是人的权利觉醒,人们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自由越来越珍视。普选使广大劳动阶层拥有了政治权利,个人就更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但是,现代工业体制的逻辑,则把人变成经过编程控制的机械手,其意义仅仅是按照指令重复简单的动作,并且可以像机器部件一样被随意替代。在经营逻辑上,劳动力越贬值、越具有部件式的可替代性,企业就越能降低成本、摆脱对工人的依赖,变得更有竞争力。这种人权、人性在政治社会领域高扬,在生产领域无足轻重的冲突,多少解释了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和美国大萧条前的一系列劳资冲突。如何在一个崇尚个人的社会让工人们心甘情愿地
21、从事越来越“非人化”的劳动,进而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课题。二十世纪以行为主义为核心的心理学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对应这一工业组织革命的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可能将这一潮流逆转。聪明软体、新奇材料、智能机器、三维印制、网络软体服务等等,使工厂逐渐走出大批量制造的时代,生产少量但多样化的产品。也就是说,从设计到开模生产,只要在电脑上设计,就可三维“打印”出物件。这就彻底改变了简单重复性操作的格式,使制造业和信息高科技等智能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发明和制造过程充分整合。这就经常要求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保持零距离的互动,并贴近客户即时回应其需求。当然,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合一,也
22、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更为重要。要想把生产过程外包出去、把核心设计秘密留在自己手里,也越来越难办到。凡此种种,都将促使企业舍弃把制造过程“外包“到低工资国家的战略,而把核心生产部门搬回国内。 可以说,我们对于里夫金们的书仍然带有一丝焦虑。这是近代以来所遗传的发展之焦虑、深恐落后之焦虑。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价惨重。世界历史不幸告诉我们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现代化一旦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就必然采用现代化之道。因为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性化和效率化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任何想要自立的民族
23、只有迎头赶上。在现实版本中这一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被缩减为工业化进而再被简化为诸经济要素的重组社会和政治变革也经常服务于这一经济目的。纵使今天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但这一得自历史的记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忽略。 第三篇: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试想,如果未来一种技术会使天空会变得更蓝,湖水变得更清澈;人们不会再因为空气污染而感到苦恼,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纯净,我们将永远地摆脱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威胁,毋庸置疑,这种技术将改变我们的世界。可喜的是我们正迎来一场大变革,这就是由可再生能源技术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中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阐述了他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构想。这
24、次工业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将打破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塑造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经济体制,使社会向合作和分散关系发展。同时合作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合作模式是“层级式、集中式”,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下,互联网会使合作结构越发趋于“扁平式、分散式、合作式”。能源的发展也将会按照这种模式,把分散在世界各大洲的可再生能源通过智能电网,以一种双向的交互模式进行共享和交易,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有了能源和信息技术作为保障,人类的技术将继续以指数级的速度变化,我们每10年发展速度会提升2倍,根据目前的速度推测,到21世纪末,人类的成就
25、会是20世纪的1000倍,而在本世纪末,智能技术将会比独立的人类智慧强大数万亿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可以分为以下五点,第一,变燃烧化石燃料的结构为使用可在再生新能源的结构;第二,重新认识构成世界的一砖一瓦,将每一处建筑转变成能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迷你能量采 集器;第三,将氢和其他可存储能源储存在建筑里,利用社会全部的基础设施来储藏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保证有持续可依赖的环保能源供应;第四,利用网络通讯科技把电网转变为智能通用网络,从而让上百万的人可以吧周围的建筑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中去,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与他人的资源共享;第五,改变由汽车、公交车、卡车、火车等构成的全球运输工具,使之成为由插
26、电式和燃料电池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构成的交通运输网。 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因为就目前而言没有石油我们就几乎失去了一切。同时这一现实也带给我们一个喜讯,因为我们将会过度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一个全新的后碳时代。纵观历史,中华文明经历过许多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但我们都能够及时转变自己,迎来崭新的未来,现在我们也会抓住这次机遇,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后,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经济需从依赖要素投入到依靠全
27、要素增长推动的阶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第三次工业革命专题作者保罗.麦基里把这次工业革命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纺织业工厂机器生产取代了作坊手工制作,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在20世纪初期,开创了规模化生产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迎来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确实已经初露端倪。比如,所谓的3d打印,我要一个杯子,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相关软件,然后把它打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未来制造业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
28、分散的生产模式,不再是一种传统的、集中大规模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表示:相比“工业革命”,我更倾向于“技术革命浪潮”这种提法。从18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浪潮。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浪潮,都有相当长的酝酿发酵期。目前我们-1- 正处于第五次浪潮拓展期,同时也是新一轮技术大爆炸的萌芽期。新材料、新能源、纳米技术和生物电子等最尖端的技术,目前大多处在实验室阶段,没有能够大规模投入生产。“大爆炸”什么时候到来,谁也不能预测,但可以看到一个大趋势已经在酝酿之中。 谁也不会怀疑,中国已是响当当的工业大国。十六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在22个工业大
29、类行业中,我国有7大类行业全球第一,水泥、汽车、家电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全球居首。尽管2008年起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仍然快速增长。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业已不再满足于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到强。十年砥砺,中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着重发展,尽管经济运行形势曾跌宕起伏,尽管世界经济形势
30、依然严峻复杂,中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导致了劳工的贬值。经济学家似乎没有注意到,现代工业流水线的起源,远在福 特之前,最早可以上溯到威尼斯造船厂。众所周知,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威尼斯为欧洲头号海洋贸易帝国,其战舰和运输船队主宰着地中海。造船业因此成为威尼斯的立国之本。而威尼斯的造船厂和贸易船队,都属于“国营”,以集中资源确保海上贸易的安全。到了十 五、十六世纪,威尼斯造船厂渐渐开始了工业组织的革命,发明了类似于现代汽车制造业中的“生产流水线”,即在工厂内部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先制造标准化部件,然后在“流水线”上组装。这使得经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而
31、每个工人的具体工作则越来越简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工业组织,更是奠基于这种“威尼斯造船厂原则”。“泰罗制”就是把工人简单、重复性的动作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最优化的规范,仿佛是给活人的动作编程。人也因此变成了机器。这种人的异化,在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两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引起了深刻的冲突。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就是人的权利觉醒,人们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自由越来越珍视。普选使广大劳动阶层拥有了政治权利,个人就更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但是,现代工业体制的逻辑,则把人变成经过编程控制的机械手,其意义仅仅是按照指令重复简单的动作,并且可以像机器部件一样被随意替
32、代。在经营逻辑上,劳动力越贬值,越具有部件式的可替代性,企业就越能降低成本,摆脱对工人的依赖,变 得更有竞争力。这种人权、人性在政治社会领域高扬,在生产领域无足轻重的冲突,多少解释了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和美国大萧条前的一系列劳资冲突。如何在一个崇尚个人的社会让工人们心甘情愿地从事越来越“非人化”的劳动,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课题。二十世纪以行为主义为核心的心理学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对应这一工业组织革命的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可能将这一潮流逆转。聪明软件、新奇材料、智能机器、三维印刷、网络软件服务等等,使工厂逐渐走出大批量制造的时代,生产少量但多样化的产品。也就是说,从设计到开模生产,只要在电
33、脑上设计,就可三维打印出物件。这就彻底改变了简单重复性操作的格式,使制造业和信息高科技等职能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发明和制造过程充分整合。这就经常要求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保持零距离互动,并贴近客户及时回应其需求。当然,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合一,也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更为重要。要想把生产过程外包出去,把核心设计秘密留在自己手里,也越来越难办到。凡此种种都将促使企业舍弃把制造过程“外包”到低工资国家的战略,而把核心生产部门搬回国内。 可以说,我们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的内容仍然带有一丝焦虑,这是近代以来所遗传的发展之焦虑、深恐落后制焦虑。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价惨重。世界
34、 历史不幸告诉我们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现代化一旦在某个国家或者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就必然采用现代化之道,因为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性化和效率化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卫就是以其矛攻其盾。任何想要自立的民族只有迎头赶上走现代工业化道路,才会不被世界淘汰。纵使今天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但这一得自历史的记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忽略。 第五篇:第三次工业革命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近段时间,我阅读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该书中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很有可能化解
35、人类面临的资源困境,甚至改变世界经济模式。 读完这本书后感到振奋、倍受鼓舞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所肩负的责任与压力,对于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好乡镇经济,如何走好科学发展观之路,如何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更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积极引导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深度与广度 我乡地处xxx但距离XX县区较远,再加上交通不便利,人们思想过于保守,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信息共享越来越多,互联网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并一步步深入到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思想解放程度决定改革深度、开放力度、崛起速度。目前,xx全市
36、上下正在全面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活动,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潜在而巨大的“生产力”,谁抢占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发展主动权,谁就能快人一步、先期发展。对于xx来讲,全乡干部群众要依托互联网进一步解放思想,敢想敢做, 二、要以杰里米里夫金为我们描绘的蓝图为指引,推动全 1乡实现跨越发展 书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后碳时代,化石能源已经不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的主要能源。xx乡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大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我们以此为机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三项重点工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全乡跨越发展。一是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37、招商引资要注重无污染、低排放的项目;积极引进数字化、高效化、智能化等朝阳产业,做好各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帮助项目做大做强。二是抓全乡和谐稳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稳定是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通过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认真排查处理各类农村矛盾、隐患,力保xx乡的和谐、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三是抓民生事业。书中提到幸福衡量标准改变开始对衡量经济财富的关键性指标产生重要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共同体之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所以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在追求过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在实际工作中,
38、要切实抓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三、紧跟时代潮流,提高党员意识,全面推进我乡党建迈上新台阶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2会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推进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更是要坚持把党委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思想凝聚力量,用旗帜引领方向,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干部作风,建立一套科学、理性的xx乡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双承诺、双述职、双评议、双公开”制度。推行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落实、细化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三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针对经济发展终于到的新问题、新矛盾以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实行定期例会制和急事召会制,坚决做到“村民主村事”、“村事民作主”,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来。第21页 共21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