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 篇1上世纪60年代的历史影片英雄儿女,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一幕幕悲壮的战争风云,尤其是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王成,在全军、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谁是王成的原型呢。 从张振川的回忆、巴金的著作及题词等来看,王成的原型是特等功臣赵先友 英雄儿女的剧本是由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王成是其中一个人物。巴金笔下的王成很简单:年纪不过三十多点,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就更加简洁: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原XX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在一次访谈中有过说明。他说:记得195
2、2年作家巴金亲临朝鲜硝烟弥漫的开城前线,对我志愿军六十五军第五八二团进行战地采访。我作为五八二团团长兼政委向巴金介绍了我团三打lsquo;红山包rsquo;战斗中同志们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特别提到了我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67高地战斗中所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完我的介绍被赵先友等英雄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深有感触地说:lsquo;你们团三打红山包,打得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的士气强。rsquo;最后,巴老根据赵先友等众多志愿军英雄的悲壮事迹,萌发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团圆这一千古
3、绝唱。 张振川目睹了赵先友壮烈牺牲的经过。1952年10月2日,李承晚陆战王牌十一师向赵先友所在六连扼守的67高地发起猛攻。六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连长、指导员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10月6日,敌人接近阵地,情况非常危急,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此时,在团指挥所里,张振川团长能隐约看到赵先友和刘顺武的身影。他的心抽紧了,但时间不允许作太多的考虑,他把心一横,命令炮兵向阵地上的敌人开炮。在这次战斗中,赵先友和他所在的六连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刘顺武等八位同志立一等功。 根据张振川
4、的回忆,小说团圆中王成的原型就是特等功臣赵先友。上世纪90年代,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为赵先友烈士立塑像,巴金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从这个题字看,巴金也认为,他笔下的王成的原型就是赵先友。 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则取自于树昌的事迹 巴金小说团圆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罢,也很受感动,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为了突出主题,有必要对王成这一形象进行重新塑造。在构想王成牺牲的细微情节时,编剧毛烽就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后决定以特级英雄杨根思为原型。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名,最擅长爆破技术,屡
5、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一个连守卫某高地,一直坚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后,毛烽在无数资料中又意外地发现了一篇题为向我开炮。的通讯。这是洪炉和战友合写的一篇稿子。 1953年6月29日晚,于树昌所在部队73师218团,为了配合金城主攻方向作战,对无名高地之敌进行反击。战斗中,于树昌与同志们一起冲向敌人。于树昌面对凶恶的敌人,喊出气壮山河的伟大声音: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之后,于树昌砸碎了步话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于树昌牺牲时年仅22岁。 毛烽看了向我开炮。这篇通讯,决定将于树昌的形象也移植到剧本中。于是,
6、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则取自于树昌的事迹。 然而,也有同志认为蒋庆泉也是王成的原型之一,理由是向我开炮。是两篇稿子合成的。1953年4月,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步话兵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他向步话机高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洪炉了解到蒋庆泉的故事,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但蒋庆泉并没有牺牲,而是负伤后被俘。所以这一事件被暂缓宣传,但是他的战友们却听见了那句著名的向我开炮,并且迅速在军中流传。 从秦基伟的回忆和抗美援朝战争史看王成的原型 英雄儿女的历史背景是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一生打过许
7、多大仗、硬仗、恶仗的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过,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秦基伟写道: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第十五军所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也有这样的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既然是普遍现象,那么,在志愿军中,王成式的英雄也就太多,太多。电影英雄儿女的朗诵诗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诚哉斯言。 篇21951年3月,杨春增所在的志愿军第1
8、2军35师104团,奉命由长甸河口入朝参战。一踏上朝鲜的国土,映入他眼帘的到处是一片废墟。村庄里的房屋在燃烧,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哭泣hellip;hellip;,此情此景使杨春增和战友们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就投入战斗,替朝鲜父老兄弟姐妹报仇。在此后的战斗中,杨春增在战场上屡建战功。 1952年8月,在金城前线的防御作战中,杨春增所在连接受了攻占541高地的任务。 541高地地势险要,是敌人重点防御的阵地,也是敌525主阵地的一道屏障,由南朝鲜军首都师26团3营10连一个排防守。如攻下541高地,不仅能制止敌人对我军的袭扰,同时可以构成对敌525主阵地的威胁,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控制该阵地东侧
9、一条由南向北的公路,以切断敌人的运输线。 8月5日清晨,杨春增和40多名战友在连长的率领下开始向541高地秘密接近,天亮前到达了预定地点潜伏下来,等待黄昏时发起攻击。 晚7时,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开始对541高地发起攻击。但是由于我军炮火未能有效地摧毁敌人工事,致使攻击分队被压在两道铁丝网之间不能前进。于是连长命令机枪火力掩护。,并命令杨春增带领8班从左侧山洼迂回到敌后占领高地。杨春增和战友们在攻击分队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541高地,并消灭守敌一个班。 可是没过多久,敌人便开始对541高地进行疯狂反扑,上千发炮弹在阵地上爆炸,使阵地大多数工事被炸毁。为守住阵地,杨春增带
10、领8班战士在敌人停止炮击后迅速构筑工事,并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敌人采取偷袭的战术被杨春增识破,并一举全歼了敌人一个班。敌人见偷袭不成又采取强攻,用大炮轰、飞机炸,但仍不能夺回541高地。于是敌人又采取继续增兵策略,并不断向541高地倾泻大量的炮弹。此时,我军的伤亡也较大,弹药已消耗殆尽。增援分队因敌炮火拦阻,一时又无法上来,阵地上的形势十分危急。杨春增望着牺牲的战友,对阵地上只剩下一名的通信员牟元礼说:小牟,战友们为坚守阵地英勇牺牲了,增援分队一时还上不来,敌人也绝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一定要坚决守住阵地,多杀敌人,誓与阵地共存亡。随后让小牟去观察敌人的情况,他则趁机掩埋战友们的遗体。不一会
11、,敌人的反扑又开始了。成群的敌人嚎叫着涌向阵地。杨春增用平静的语调使用步话机向我军炮兵指示射击目标,我们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发发击中目标,敌人的反扑又被打退了。 杨春增和通信员利用这个时机,搜集了整个阵地上的弹药,除了4枚手榴弹和1枚手雷外,阵地上没有其它弹药了。在阵地上多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想到这,杨春增对牟元礼说:趁敌人没有行动,炮击还没有开始,你赶快从左边那条小路下去,把高地上的情况报告给连长。小牟明白,副排长在生死关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考虑的却别人的安危。便坚定地说:副排长,我决不离开你,要死咱们一块死。杨春增看着憨厚而又倔强的牟元礼,语重心长地说:不要犯傻了,赶快回去,转
12、告连长马上派部队增援,这里只要有我杨春增在,阵地就绝不会丢。说着一把将小牟推出了战壕。在杨春增的掩护下,牟元礼含泪离开了541高地。阵地上只剩下杨春增一个人了。此时,敌人继续在增兵,猛烈的炮火仍然封锁着突击分队的道路。 几分钟后,敌人的进攻又开始了。首先是猛烈炮击,一发炮弹落在杨春增的身边,将步话机炸成了两半。从此,他完全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炮击之后,敌人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兵分两路向阵地扑来。在占领一、二道战壕后,见541高地上没有动静,便嚎叫着向主阵地接近。就在敌人放胆冲向山顶时,杨春增突然跃起,甩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第一枚手榴弹,接着又甩出了第二、第三和最后一枚手榴弹,消灭了20多名敌人。敌指挥官见阵地上只有杨春增一人,举着枪,逼着后退的敌人继续向上冲。杨春增沉着地抽出别在腰间的手雷,握在手中,做好了与敌同归于尽的准备。敌人越来越近,20米、15米、10米、5米,杨春增毅然拔掉了手雷的保险针,一个箭步冲向敌群,随着一声巨响,杨春增与敌人同归于尽。 杨春增以他的英雄行为实现了他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 为了表彰杨春增的光辉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记一等功。1952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第8页 共8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