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六】 梁家河,这个陕北不起眼的小村,近几年却声誉渐隆习近平下乡的地方习近平当大队书记的地方。人们对它的关注似乎全部来源于此。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青年习近平成就了梁家河,梁家河也成就了青年习近平。这才是唯物辩证法的菁华。 如果摘掉这个金字标签,那么,褪去了华丽外衣的梁家河,到底是什么样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梁家河,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梁家河。重返梁家河 按常理,一本叙述历史的书,会按叙事三要素引出时间(1969年1月)、人物(青年习近平及其下乡同伴)和环境(XX省XX市一个小村庄),进而展开情节。然而这本书却不落俗套,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为喻开题,形象而精炼
2、地概括了这本书的主题,给读者以较强的视觉观感冲击。一本书的第一句话往往成为文眼,为全书立意与格局定调。踏上这片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始终不能忘记的乡亲,习近平难掩激动的心情。梁家河的头一句话,没有刻意拔高的赞颂、没有浮夸语言的烘托,甚至没有一句白描式的铺陈,一幅温暖而鲜活的图景跃然纸上,其中似乎还饱含着说不尽的往昔峥嵘毛泽东用一个稠字,道尽了革命的峥嵘岁月。梁家河之于青年习近平的峥嵘岁月,有如一个景深镜头,随着习近平2015年2月13日回到梁家河而连续跟进、次第展开:与昔日小伙伴们挨个儿握手、嘘寒问暖,用陕北方言同大家拉家常,坐土炕、访窑洞、吃酸菜、叙旧情,当年的那
3、个大队书记真的又回来了。 酸菜可以说是青年习近平的最爱,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个酸菜。小小的酸菜里包含着大情怀,成为总书记后的习近平用吃酸菜比喻贫困地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谁送我一碗酸菜,我说我今年生活又改善了,借此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为百姓干实事好事。梁家河的知青岁月 七年的梁家河岁月,在习近平身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俗话说雁过留痕。但当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雁终究要随风而高飞,雁痕也会掩埋于历史尘埃。而梁家河的这个印记,倒可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因为这既是一个逆境之人奋起的印记,也是一个青年人脚踏黄土、扎根一隅的印记。这印记尤其体现在习
4、近平的一来一去上。鲜为人知的是,青年习近平也经历了两进梁家河的过程。一进梁家河就是大家熟知的1969年1月初进梁家河,虽说是远离了政治漩涡的中心,可池鱼入海带来了内心放飞的短暂自由快乐之后,习近平也经历了适应期城乡生活的巨大差异以及对群众的不熟悉,让习近平坦言他当了一次逃兵,几个月后请假返京。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被公安将他当作倒流人口抓了起来,让他彻底断绝了回京的念头,这才二进梁家河。这一次,青年习近平成长了、成熟了,安下心来扎根梁家河,逐步获得了梁家河村民的完全信任。 1973年,习近平有机会重返校园读书,但因黑帮子弟身份被清华大学拒绝,只能去读延安师范大学。换作平常人,或许也就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5、因为再不济,这也毕竟是一所正规大学。然而习近平或许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果断放弃并于1975年再次报考清华,最终如愿以偿。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青年习近平而言,梁家河就是一所学校,教给了习近平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正如后来习近平所言:(梁家河)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梁家河的三个截面 习近平担任大队书记时的梁家河,一穷二白,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山顶洞。而今的梁家河,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这种变化和青年习近平既有关、也无关。说有关是因为当年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建淤地
6、坝、修沼气池,着实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说无关是因为在习近平离开之后,梁家河依然大步流星向前发展,老百姓逐渐吃得饱、穿得暖,过上了有基本保障的幸福而踏实的日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国家的农村政策好,让梁家河的发展可持续。上世纪末梁家河提出了退耕还林,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改为林地,农民不用爬山种地,改为在产量更高的沟坝地耕作,生产效率提高了,收成更好了。而梁家河的林草覆盖率也逐年提升,实现了由黄变绿,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上级政府政策扶植下,梁家河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多种经营形式,培育苹果产业和养殖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的民生兜底实,让梁家河百
7、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国家的新农合(农村医疗保险)和新农保(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也落地到了梁家河,这里的村民都纷纷参保,由此一来,生病花钱政府能管一部分,年纪大了政府还给养老金,逐步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让年轻人能够踏实地外出务工、老年人能够安心地在家养老。此外,通过移民搬迁,梁家河村民从土窑洞搬进了新楼房。虽说可能还有点不适应,但居住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 梁家河之变,代表了在国家几十年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大政方针指引下,千千万万个梁家河的变化。今天的梁家河,或许正是明天的张家河、后天的李家河。正如习近平所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
8、影。因此,梁家河后来发展与青年习近平的无关之中,恰恰包含着有关。 或许正是梁家河的酸菜、梁家河的印记和梁家河的变化,成就了青年习近平,这些,也共同构成了眼前这本梁家河的三个截面。如果说酸菜是一种滋味,意味着体察群众之所想、体味民生之多艰;那么印记就是一种品格,代表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永不被挫折所击倒的坚强意志;而变化则是一种信念,体现了这个伟大民族经风霜、历曲折却终将复兴的必然趋势。 第二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这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读了这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体悟到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
9、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注重修生养性的精神。还记得书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示范者,更应该从总书记的身上汲取精神食粮,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为人师要做好表率 己不先行,何以导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爆发的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正人先正己
10、,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以德修身,以德服人,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教师要成为一名学习者 首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博学多才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
11、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并把学科前沿的高精尖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因为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 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教育,是无私奉献的
12、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个大字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全书,去探寻奥秘。 整本书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体现了陕北人敦
13、厚,实在,吐出一句话,砸出一个坑的气质,一件事、一件事娓娓道来,全书三个部分,从习近平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探亲: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到回忆往事: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到最后展示今天的梁家河: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整本书,作者带领我们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寻找他信念开始的地方,意志锻造的过程。从当年小伙伴的嘴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扎根黄土地,深入群众,爱读书,勤思考,崇尚科学,真抓实干的习总书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群众一起吃窝窝头,一个在地头挥汗抡锄头的总书记,一个在煤油灯下读书,给群众扫盲,带领大伙修坝、打井的总书记,一个如此亲近,和蔼可亲的一一声唤小名的总书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陕北
14、XX县区的偏远贫困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的喜人景象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激动澎湃,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触动。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对中国未来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开启一个新时代。结合近期读的梁家河一书,不难看出,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扎根黄土地,心系民族魂,敢于担当,继往开来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燃情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
15、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更是新一代共产党人怀揣梦想,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伟大的梁家河,孕育了一个伟人的民族魂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梁家河这本书,来看看习总书记的修齐治平。 习总书记爱读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下乡时带的行李,两大箱书,还有他为了借读
16、一本书,可以跑几十里地,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珍惜,真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对比自己,我总是感叹要看的书有一堆,但是拿来拿去,老是说没时间,但是真的是没时间吗。习总书记在窑洞里煤油灯下看书,直到深夜,一晚都能把脸熏黑,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不觉得倍感惭愧吗。习总书记正是因为大量的博览群书,执着的上了清华大学去深造,并结合实际,勤思考,多实践,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地,有了更广阔的视界,更宽广可以包容天下的胸怀,有了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的勇气。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在背负“可教子女”的罪名下,他不沉沦,不气馁,不自卑,不放弃,干活不撒奸,对所有人平等看待,
17、拥有这样的气度,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再来看看习总书记的治国平天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经的梁家河用它的贫瘠、艰苦磨练了习总书记的意志,不仅是飞扬的黄土,难以下咽的“团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饥饿,更是窑洞里的跳蚤,手上的老茧,肩膀上的血泡,习总书记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梁家河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总书记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沟里,为他担当党和国
18、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在梁家河与广大群众一起,与天斗,与地斗的时候,习总书记就立下志向,要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
19、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梁家河,总书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不仅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也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办法。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挨家挨户劝说老乡放弃旧观念,支持打大坝,跑水利局找技术人员,查资料,带领群众打起了大坝,为梁家河赢得了至今最好的一块良田。他排除万难,远
20、赴四川寻找经验,亲自设计试验,建起全西北地区第一座沼气池,他用行动实践着知行和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无不在最基本的民生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今天的梁家河,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路宽了,人笑了以前的窑洞变成了今天的楼房,有了万亩果园,有了民办公司,梁家河的乡亲们过上了好光景,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富裕村“听近平的,准没错。”乡亲们坚定的说。梁家河展示的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相亲们喊出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话 通读梁家河这本书,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念,不变的信仰,也对祖国的今天
21、更加自信,对祖国的未来更加自信,期待。让我们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早日复兴,人民更加幸福。 第四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是在这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土地之上,在这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之中,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七年知青岁月,在梁家河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的一言一行,都促使着习近平同志从下乡知青的迷惘到党和国家干部的成熟,正是在这特殊时期的磨炼,造就了这样一位为百姓谋福祉,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国家领袖,这也为我们年轻人树立正
22、确的人生观指明了方向。 我们年轻人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难免会迷惘彷徨,难免会“苦”于寻找人生的方向,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对于青年人,需要一座精神“灯塔”,来指引着我们前行,而这些都在梁家河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意识。习总书记当年就连上山放羊、田间锄地都揣着书,抽空便看书,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在特殊时期仍然一点一滴积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不是荒废了时光,而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我们年轻人当以梁家河作为自己思想上的“灯塔”,树立远大理想,在和平富裕的好时代,脚踏实
23、地,奋发图强。 第五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近日,我阅读了梁家河一书,在书本最醒目的位置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1969年,习近平主席到了梁家河。在那里,他度渡过七年的艰难岁月,在那里他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梦想的青年。他胸怀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习总书记的人生成长历程中,从梁家河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中,我们应当汲取最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希望融为一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为实现人
24、生理想而永不懈怠。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学到了梁家河精神所蕴藏的巨大力量,进一步坚定我们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示范者,更应该从总书记的身上汲取精神食粮,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为人师表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因此要坚持应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时教学中注重自己的衣着得体、言行举止得当,做好学生的榜样。 二、终身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状态,跟上时代发
25、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静心教书、致力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并把学科前沿的高精尖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梁家河不仅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还是一座“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的精神丰碑,是一个“怀揣梦想、继续前进”的人生驿站。身为一位教师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现有工作,用感恩之心和奋进之情做人做事,用实打实的干劲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努力争做新时代新教师,真正让“梁家河精神”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时刻做到慎言慎行,常怀赤子之心,以实际行动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深情厚望,争做一位人民满意的老师。第15页 共15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