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刊记者 牛瑞芳/文 张 凯/图本刊记者 牛瑞芳/文 张 凯/图河南: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双减”是优化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塑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有效举措。2023年5月29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省长孙运锋所作的 关于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处于现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30年的
2、中国发展。教育是强国的根本大计,也直接关系每一个家庭的核心利益。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指出,我国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特别是教育的压力普遍前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遍存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既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又加重了家庭经济和精力负担,迫切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质朴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于因材施教,什么阶段就应该干什么阶段的事情,不能“一刀切”或“一锅煮”。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
3、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双减”政策的颁布,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号角吹响,足音铿锵。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河南这个人口大省来说,具有更为针对性和长远性的意义。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计划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为此,成立了由常委会副主任苏晓红任组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小平任副组长的专题工作调研组。“听取和审议义务教育 双减 工作的专项工作报告是今年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希望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推动 双减 工作落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0
4、23年3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召开市、县两级座谈会,同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学校负责人、学生家长等交流探讨“双减”工作现状和难点问题。为了更直接地感受“双减”带来的变化,4月,调研组又深入郑州、平顶山、新乡等地详细了解学校课程设计、课后服务、兴趣社团、心理辅导等“双减”工作情况,并带着问题赴江苏、浙江学习考察,寻找“化解之方”。同时,委托其他省辖市人大常委会和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采取问卷调查、发函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本地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一场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变革,正在中原大地上演。“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河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
5、治任务,列为重大民生工程,围绕“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总目标,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一年多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持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断向纵深推进,教育良好生态逐步构建:2022年,全省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由6694家压减至442家,压降率93.4%,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注销;书面家庭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率99%;全省共有1183.8万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0.32%。教育部委托的第三方RDJS 2023.075特别报道调查结果显示:全省98.7%的校长、94.2%的教师、90.9%的家长对“双减”工作表示满意。
6、“双减”不是一味地做减法“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调研组发现,受中高考“指挥棒”和教育评价体系影响,传统的升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五唯”顽疾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还不充分,优质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双减”政策的深远目标与学生升学的现实目标之间的矛盾依然凸显。“双减”并不是一味地做减法。对学校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实现更深层次的任务“三提”(提高课堂质量、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调研中发现,来自学校和
7、家长的反映都非常强烈。受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双减 工作开展还不平衡。”焦豫汝委员对此虽然忧心忡忡,但对未来仍充满希望,建议突出问题导向,把家长、专业人士和社会力量引进“双减”工作中,以学校为突破口,鼓励创新,多措并举做好“双减”。减负的目的是提质增效。对小学教师来说,要想做到减负不减质,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调研发现,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作业设计上仍主要集中于巩固课堂知识和强化训练技能,书面性、统一性作业较多”调研组认为,教师能力素养、教学组织方式等有待进一步提升。“作 业 减 了,辅 导
8、班 也 减了,孩子放学后自己在家里学习,可又怕他没学到位,着急也帮不上忙。”“原来孩子的作业时间占用得比较满,现在多出来不少时间,需要父母花更多精力去辅导。”调研发现,“双减”后,家长的教育焦虑虽然整体缓解,但随着政策在各地落地实施,部分家长的博弈竞争心态仍然较重:“别人都在学,自己家孩子不敢减。”“担心自己是先减的那一拨儿会吃亏,希望比别人少减、慢减,来保证孩子的学业竞争优势。”“培训机构虽然减少了,但是学生的补课需求依然存在。”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张琳认为,要重视这一问题,需要正确引导家校合作。对此,调研组也表示,一些培训机构从“地上”转为“地下”,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
9、”等名义违规开班,或通过通信软件开展线上培训,隐蔽性、流动性大,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问题。针对课外辅导“内卷”等问题,周斌委员直言,要转变观念,从加强教育改革做起,从系统推进抓起,固成果、防反弹、促提升。让“双减”政策更好落地落实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寄托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多元价值追求导致越来越多的功利性目标被加之于学校和学生身上,基础教育承担了太多“基础”之外的东西,逐渐被异化为一种获取利益的工具,偏离了其“基础性”价值。基础教育不是生意。在当今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学习固然不能完全与升学、考试、找工作等脱钩,但培养德智特别报道RDJ
10、S 2023.076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实现这些外在目标的根本和基础。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基础教育工作的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两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都有了一些改变,确实不容易。”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亚强调,“双减”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提升。“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从考试 指挥棒、评价体系上下功夫,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升学压力,让 双减 目标落地落实。”李经超委员建议。“不良的教育评价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家长负担,甚至影响我国的生育比例。”李诺民委员直言,要深入研究“双减”的要
11、求,让学生在学校把知识消化吸收完。“下一步,将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做好 双减工作的重大举措,优化学校布局,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推进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双减”报告提出,要将“双减”工作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以“双减”推动“双提”(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双改”(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评”(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要落实好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双减”“放养”。家庭教育促进法 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在法律框
12、架下厘清家校边界,开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家庭而言,需要家长实现教育理性回归,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当孩子成长的旁观者。对学校而言,要做好家校信息沟通工作,如实反馈优、良、中、差学业等级,并将学生的错题类型、知识漏洞、能力漏洞等学情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吴文毅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的功能,提升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在课程设置、作业设计等方面加强优化和改进。”“对政府来说,要通过加大投入提高生均经费、购买服务等形式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适量引入优质校外培训机构资源,开展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遴选工作,充分发挥退休教师、文艺科普工作者等校外专业人员和少年宫、青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张曼如委员提出。“双减”始于教育,但不止于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之前,孩子所面对的升学压力并不会减少,这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深度参与。刘济良委员建议:“加强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理解、支持 双减 工作,相互配合,坚持把这项工作做到底。”“要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家校合力减负,多方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袁慧娟委员对此也深有同感。更好的教育引领更好的中国。未来,河南将持续深化“双减”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亿万中原儿女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在奋进探索中变为现实。责任编辑/邵卫科RDJS 2023.077特别报道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