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课程思政有效整合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功能,形成集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养发展及专业课程于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在这一模式下,高校山水画课程教师需要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以专业课教学(显性教育线索)为主,以思政教育(隐性教育线索)为辅的新模式。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后,高校里的各专业学科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构建课程思政的途径,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这也促使高校山水画课程的教师继续保持探究精神,围绕“课程思政”改革山水画课程教学。一、结合课程思政改革高校山水画课程的重要意义一、结合课程思政改革高校山水画课程的重要意义(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三驾马
2、车”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精神。当下,高校山水画课程已经形成了围绕知识继承及艺术创新的教育模式,在反映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内化人文精神,培养文化自信,将课程内容结合思政元素进行改革,能够进一步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树立弘扬时代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思想意识,进而促进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专业的艺术表现力,用手中的画笔讲述山水里的中国故事。(二)高校保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改革高校山水画课程不仅是传承知识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也是高校保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利用山水画课程构建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利用该课程这一阵地,坚持在教学改革中提升育人质量,
3、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模式。在新时期,这种同向同行、多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发展趋势,既能够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又能够让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以祖国大好河山为载体,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助力山水画教学质量提升。1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山水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山水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研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深入在高校山水画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进行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突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山水画教师需要发挥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作用,增强艺术实践课程的育人效果。虽然
4、当下不少教师已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尝试将课程思政以上级部门建议的形式融入教学,但不乏流于形式及简单应付检查的现象存在。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精神,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用了这么多年,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没有必要再修改,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迟迟不见突破。因此,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也反映出在当前高校山水画课程教学中,存在教研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的问题。(二)与思政元素融合程度不深入目前山水画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构建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应对课程检查而放入“红色”图片和故事,笼统地将“红色文化”等同于“思政育人”。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5、,也容易影响学生对山水技法的学习。山水画与思政融合要想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不能像思政理论课那样只突出思政知识,又不能像山水专业课一样单一注重“技法”讲授。结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要求,教师需要确保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思政作为学生赏析山水画的一个角度,也作为山水画创作的指导思想之一,通过山水画引导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思政”,通过青山绿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育思政”。由此,春风化雨的山水画思政才能深入人心,更能体现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特色所在。(三)专业教师思政素养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并没有对专业课程提出具体要求。所以,在山水画课程的教学
6、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专注于专业技法讲授,将思想政治只作为自身提升的学习内容,并没有树立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意识。因此,尽管他们自身在思想政治觉悟上并无问题,但缺乏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而开展教学的能力。尤其是在目前要求构建课程思政机制的背景下,此类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就容易与教学发展和要求脱节。纵观当前高校山水画的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思政育人理念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也成为影响艺术类专业实践课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2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中国山水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中国山水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一)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提升立德树人效果在山水画课程
7、中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学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山水画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文_冯俊岳姝含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内容提要:山水画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既有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寄托,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山水画中蕴含的育人哲理,将德育、人文精神、民族气节及文化自信等融入课堂教学,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纵观当前的山水画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山水画教师没有充分挖掘课堂的思政元素,没有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基于此,本文就“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山水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展开探究,旨在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山水画教学中思政育人行之有效
8、的改革策略。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山水画;教学改革712023/09 No.259计,注重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运行与评价考核机制,力求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中避免出现追求速度而忽视教学效果的情况。在建设过程中,高校之间也需要保持交流、合作,通过彼此间的学习、沟通,形成“思政示范”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为课程建设注入榜样的动力。另外,学校也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激发教师参与思政教研、构建课程思政模式的积极性,确保学校形成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建设氛围。例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山水画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准确掌握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融合点,以合理的教学计划将思政育人
9、融入专业课堂,让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向着贴近学生、贴近课程、贴近思想的方向发展。以学习山水画中的构图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真实的名山大川与古今山水画相类比,从画家的视角展示画卷中的祖国河山。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山水画中特有的构图法则,让其对不同的山水画构图效果产生学习欲望,同时通过绘画作品中景物与现实山川的类比,也让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无限赞美之情。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入文学作品、戏剧作品、音乐作品,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注重育人思想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转化。如借助沁园春长沙这一词作,将其中描绘的千里江山以不同的构图表现出来。这样,通过教学环节的赏、学、用,深化了思政内容与
10、专业知识之间的交融,拓宽了山水画中构建课程思政的思路,并且以不同的角度将思政渗透到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做到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作用。3(二)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保证课程思政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要想保证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深度,教师需要改变“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学”这一片面认知,也需要脱离单一教室教学的怪圈,积极、大胆地创新教学模式,为融入思政内容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此,山水画教师需要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及时代性,引入正能量的网络资源,适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等。这样既能够让专业课教学活起来,又能够让思政元素更贴近当代
11、大学生,也更贴近艺术专业学生的特征。例如,在山水画的赏析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实主题的现代山水画,体会这一艺术形式的写实性特征。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就是根据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进行创作的。该山水画作品中,画面十分有意境感,有气势,将诗词中的磅礴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红色题材的山水画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构思、深远的意境,巧妙地将语言艺术转化为视觉艺术,成为承载“革命”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根据这一类优秀山水画作品案例,发动学生寻找同时期的山水画、画家作品与创作故事并进行小组分享、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建设,主动探寻课程内容,通过现实题材山水画背后的故事传达思政育人内容。再如,教师
12、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引入视频、影视作品、线上主题画展等,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山水画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完一些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艺术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欣赏线下的山水画作品,更真实地感受作家笔下的家国情怀与艺术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和周边山水写生,将观察生活、爱护校园、赞美山河的“美育思政”融入田园山水写生,实现塑造学生思想品质、陶冶其情操及提高其绘画技能的目标。(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山水画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山水画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对本课程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
13、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着重提高自己的思政素养,并掌握将其融入课堂的技能。首先,高校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又要搭建日常交流和探讨的平台,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结合这一需求,高校需要明确“思政育人”的要求,让教师树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意识,给予课题项目支持,以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其次,高校要为山水画课程教师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保证教师确实掌握利用思政加强山水画课程育人效果的能力,以此确保新的课堂模式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思政育人价值。再次,高校还需要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与山水画课程教师组成教研小组,围绕课程思政理念,探讨思政与山
14、水画融合的思路和结合点。最后,对于山水画课程教师而言,自己要树立终身成长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仅用专业知识充实自己,也要用思政理论知识提升自己,准确把握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终身成长的高校教师。4(四)积极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思政落实高校可以根据思政课程进展情况,从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入手,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导,促使教师更多、更科学地构建山水画的课程思政。例如,在考查学生学习成果时,学生不仅要会画还要会讲,不仅能分析山水作品的绘画技法,也要讲述山水画背后的“育人”故事。另外,课程评价也要实行学生、教学督导、同行对任课老师的动态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思政育人等教学
15、指标进行评价,让课程在大家的“关注下”进行。总之,山水画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学校从改革评价体系做起,发挥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让课程思政落地生根,扎实有效。结语结语在思政课程建设背景下,高校应该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鼓励教师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提升一线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加大课程思政资金投入,营造课程思政教学氛围,最终为艺术类实践课程及山水画课程教学注入活力,提升育人质量。参考文献1周跃兵.中国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J.文教资料,2022(8):91-94.2张淑云.广西地域文化视野下“中国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40(1):120-126.3陆晓明.从师徒制出发:课程思政在中国画创作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及反思J.文渊(中学版),2021(6):353-354.4张明学,包丁汀.红色题材融入高校“中国山水画”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高教论坛,2022(12):48-51.本文为2022年景德镇陶瓷大学课程思政校级重点项目“宋人山水临摹”(项目编号:KCSZ-202222502)理论研究成果。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