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鼓励学生提问题美籍华人李振道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好问、好动;他们喜欢带着问题去弄个水落石出,如果离开问题,你要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老师讲课,那是很难做到的。我认为要让“问题之花”在低年级课堂上绽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环境,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提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
2、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等出发,而且要从低年级抓起,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敢问、爱问、善问”这几方面来开发学生提问题的潜能。具体做法如下:一、敢问敢问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开端,是学生心理创新活动的开始。培养学生“敢问”,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儿童化”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适当“儿童化”。所谓“儿童化”,通俗地讲,就是教师把自己的外在权威隐蔽起来,成为大孩子,亲近学生,接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当
3、学生化,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求知欲、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如:教学“统计”时,我出示统计表后,说:“这张统计表中,老师有很多问题不知道,大家猜猜看,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觉得奇怪,老师怎么也有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提的问题可多啦:“每格表示多少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体育的比喜欢音乐的少多少人”通过我的“儿童化”,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浮想联翩、思维活跃。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学生才能有话敢说,有问题一定要问,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伴随着积极
4、主动的探求新知的活动而不断发展。2、教学“民主化”教学民主要求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以自己为中心,要和学生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教师惟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性的师生关系,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到真正的教学民主。我在课堂教学提倡八个允许,即: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出来的允许离开座位请教他人;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由于实行了教学民主,学生心里感到安全、自由,具有了心理优势,因而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3、问题“无错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提问题是当前课堂教学中
5、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西方国家的校长在评价中国学生时,也谈到中国学生最大的缺点是不会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们在课堂不敢提问题是有心理顾虑的,许多学生认为:我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同学们讥笑吗?有的学生认为:我提的问题如果不是今天的重点、要点,老师会批评吗?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个体,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提问题和质疑问题,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的问题,我们要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和如何纠正错误,让每个敢于提问题的学生不因提错问题而感到闷闷不乐。当某个学生提的问题不着边界时,我都适当鼓励引导
6、,从不发怒、谩骂,因为我认为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我向学生反复强调一种观念课堂提问没有对错之分,即问题“无错化”!对于提错问题的学生,我决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方法思考,树立信心,给学生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提问题。4、学生“自由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上课时,学生任意插嘴,正是学生自我表达思维的表现。我改变传统的教学状态,即:学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有提问,也得先举手,获准后才可以发言,未经允许就提问则被斥之为“插嘴”。这种做法,学生的心理一点也不自由,即使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想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随时插嘴:有问题随时提出来,并给于肯定和
7、赞扬,如果学生提的问题偏离了教学目标,我就把问题暂时放一放,留到课外去解决。我认为学生插嘴正是他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表现。二、爱问“敢问”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提问的心理环境和现实可能,但“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主动学习的能源,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激起学习欲望,才有探索的动力。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形成良好的提问氛围,使学生“爱问”,仍需进一步“催化”。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而设置悬念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
8、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旧知识中,在他们心理造成一种悬念。置学生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就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教“乘法运算”时,先布置学生做一些加法题:3个3相加是几?6个3相加是几?9个3相加是几?最后提出100个3相加是几?引起学生产生疑问,100个3相加既麻烦又容易出错,有没有简便的算法呢?它应该怎么样算呢?通过这种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2、认真对待、保护童心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那些在课堂上爱讲话、爱提问的学生,我从不用简单的纪律和语言加以约束和制
9、止,而是了解这些学生到底想说什么?是否想出了什么新思路、新观点或新方法?让学生把话说完。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管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是简单的还是难以回答的,或者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的,都热情和蔼、认真对待,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的积极性。另外,我还在班上设立了“星级小组积分评比栏”,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视问题的质量,则在相应的小组内加不同的分数,每节课评出提问题的优胜小组,则在相应的小组内加两朵花,每周评出提问题的优胜个人,则在班级“红花栏”中个人带一朵花等等,加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提问成功的喜悦。3、及时评价、激励情感每个人都希望被人赏识,被人表扬。在教学中,我经常采
10、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鼓励的话、一件有意义的奖品、鼓掌、欢呼、展示学生的作品等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如:当学生对别人的结论提出异议时,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征求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以商讨的口吻与学生共同切磋,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则通过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或质疑争论,从而使课堂形成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除学业成绩评价外,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讨论发言的表现,动手操作、主动提问的积极性等都进行情感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或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体会到提问成功的愉悦。三、善问“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善问就是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它是
11、学生主动提问的提高阶段。教给提问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真正让学生把握住质疑善问的主动权,处于学习主体位置。1、创设问题的情境所谓问题的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的目的的那一种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引路,不断明确着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能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使其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此外,还可以把问题用游戏、故事、儿歌、猜谜语、比赛等多种
12、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我首先采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呈现一个故事:一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小客人,他们正围着看像册,“啪”地一声响起,聪聪不小心把桌子上的全家福玻璃像框打碎了。这时,大家惊呆了,聪聪着急地说:“对不起!我赔你一块。”可是,玻璃已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呢?有的说,把碎片包起来带到玻璃店去配;有的说,只要带上“1”和“2”两块去就可以了;有的说,要带上三块去才可以,到底要带上几块去,成了问题的焦点。这时课堂活跃了,大家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情感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纷纷讨论着,思考着。在一番自主活动之后,教师因势利导,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最后找出
13、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时学生通过观察,验证,明白了只要带上“1”和“2”两块碎片,已经具备了长方形的特征,等于带走了完全的玻璃像框。这样新颖的引入是别开生面的,全班学生一下子被玻璃打碎的情景吸引住了,注视着屏幕上的玻璃想象着、思考着,进行着不同的猜测。由生活情景引发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便会兴味盎然地提出许多问题2、留给质疑的空间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善于质疑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品质。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我的做法主要是:一是示范质疑。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阅读教材有时不
14、得要领,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质疑作示范,而且提的问题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本领。如:学生在大胆提出问题后,我与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问题提得好,提得有意义,哪些问题提得不够好,意义不大,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今后提问题时应注意什么,从而提高学生的“善问”水平。二是鼓励质疑。首先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时空。其次是指导学生质疑方向。鼓励学生质疑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自己懂了,用来“考”别人的。如:教学“6
15、的乘法口诀”,学完准备题后,我指着题目引导学生提问:“这道题你想提什么问题考考大家?”学生的问题可多了:“2个6是多少?” “18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另一类问题是自己不理解、不懂或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如:学生编出6的乘法口诀后,我鼓励学生观察口诀发现规律质疑。学生的问题有:“6的乘法口诀的积,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如果我忘记了四六()这句口诀,有什么办法能很快想起它的得数?”“67是怎么算的?”等等。学生通过一次次“生疑质疑”的过程,把质疑溶化在每个教学环节之中,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提高。3、教给提问的方法课堂上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学生敢问、爱问了,但提的问题却抓不住要领、提不到点
16、子上,这需要我们及时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我的做法:一是从课题联想提问。如: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后,我提问:“看见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角是怎样的?”、“角有几种?”、“怎样画角?”二是在知识易混处提问。如教学“厘米和米”,一个学生提问:“是不是数字小的就用厘米做单位,数字大的就用米做单位?”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让学生展开讨论。此外,在新授结束后,学生提出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群策群力,加以解决。三是在动手操作中生疑提问。如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动手折各种大小的角,制作活动角。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疑问:“角的大小为什么不同呢?”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明确“角的
17、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我还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解题方法、关键词句等处质疑。总之,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家探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既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继承,也是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需,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教材、学生的经验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启了一道关键之门。学生主动提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敢问、爱问、善问”三个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正如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所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我想: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践行,“问题之花”一定会在课堂上灿烂绽放!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