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07我国的城乡发展长期处在不平衡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城乡公共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的建设工作更加被动。在我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味仿照城市发展模式的问题,没有结合乡村实际自然、人文条件,乡村建设工作一直浮于表面,导致乡村大量资源没有合理利用,甚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乡村原有的文化。在这样乡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帮助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设计者应在尊重多元差异性、地方性、民族性、知识及生命尊严的价值体系的前提下,不单纯对乡村地理空间进行简单塑造,而是构建一种带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的力量,以公共艺术为媒介,形成由多种主体参与,整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乡村
2、文化共同体。本文基于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的设计案例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开展乡村建设的路径。一、公共艺术与乡村建设概述(一)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由多学科交叉组成的,包括多媒体艺术、建筑设计、行为艺术等。在介入乡村建设工作时,公共艺术以社会议题为导向、地方性艺术重塑为目标,民众参与度更高,乡村空间地域性特色更强。本文所提到的公共艺术包含公共设施、公共文化建筑等具有艺术化特征的设施和乡村文化空间。(二)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作。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一批知识分子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被视为影响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端。进入 21世纪以来,“三农”作为综合性问题,多次被强调为全党工作、全国
3、工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总的来说,我国对于乡村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关注度极高。二、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优秀案例(一)国外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优秀案例以日本每三年一届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加剧,当地农民逐渐从事生产率更高的产业,于是许多农田被废弃,乡村房屋大量闲置。国际策展人北川富朗组织策划了
4、第一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此后每三年举办一次。艺术家们被鼓励进入乡村,融合当地环境,与乡村原住民一起创造作品,每年有数百件作品遍布在村庄、田地、空屋、废弃的学校里。空置房屋和旧学校作为艺术节的展览场所、餐厅、民宿、剧场,除艺术节开幕期间,也都定期开放。通过艺术形式将乡村闲置空间资源再利用。(二)国内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优秀案例“碧山丰年祭”是由艺术家左靖和欧宁等共同创意、发起的,在黄山黟县碧山村举行。这是对“碧山计划”工作成果的一次展示。应用“丰年祭”这一历史悠久的仪式名称,是因为期望恢复和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使黄山黟县的本土文化再生,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丰年祭”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一
5、种祭祀仪式,是向祖先神灵祷告的方式,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来到碧山,对这一地区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乡间民俗等进行研究和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研究以浙江省小伍份村文化礼堂为例许蓓琳摘要: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乡村主要是仿照城市发展模式进行建设的,以至于不适应乡村实际情况,出现了一些问题。将公共艺术在乡村文化空间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将乡村文化空间作为载体,使公共艺术和乡村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加强乡村文化和外部文化的联系,推动乡村的经济、文化、自然等多方面发展。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建设;经济;文化空间
6、99【城市公共艺术研究】采访,并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原住民一起合作对黄山黟县乡村文化进行激活和再生。三、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作用(一)经济建设方面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经济发展,吸引年轻人回到老龄化严重的乡村中,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风貌,推动城乡差距缩小。以公共艺术改造为纽带,发展旅游业,使外界看到乡村的质朴美。另外,公共艺术介入的过程中,会在保留一部分传统乡村美的同时,优化乡村设施,有利于改善乡村的整体形象。(二)精神文明方面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可以推动精神文明振兴。一是通过以乡村文化空间为载体,在思想上影响原住民。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过程中,会启发公共艺术对于人的心理影响,使原
7、住民获得精神文化熏陶,有利于实现精神文明振兴。二是通过空间的功能使用方面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原住民的生活。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之后,原住民可以有更优质的文化空间开展公共活动。(三)生态保护方面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是适应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在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生态因素,不能因为盲目开展乡村建设而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要在进行生态保护方面的调查、研究、规划的基础上,使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共处,让公共艺术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方式,使原住民可以自发地保护自身的居住环境。(四)生活需求方面随着乡村原住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模仿城市发展建设的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乡村建设。通过公共艺术对
8、乡村文化空间的介入方式研究,使公共艺术作为载体融入乡村文化空间,能够提升乡村文化空间的整体形象,提高原住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四、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矛盾公共艺术的介入,正面影响是可以使乡村发展为知名旅游地,由此发展旅游经济;负面影响是破坏了乡村本身的美感,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外来游客的审美空间,忽视了原住民的需求。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主要服务对象是在该地区长期居住的原住民,其次才是游客。公共艺术的介入可以采用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通过内外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民众的能动性。一些传统乡村在建设工作中采取观光旅游的开发方式,把原住民搬迁出来,异地安置,使原住民脱离之前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空
9、留下一些乡村老建筑及历史文化空间,以此为景点。这样的开发方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五、公共艺术介入浙江省乡村文化空间的实践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加强和改进基层工作的一大创举。浙江省文化礼堂建造时间长,有明显的文化特色。为了发展经济,建设历史文化乡村、美丽乡村,浙江省大力兴建农村文化礼堂。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成了乡村凝心聚力的“心家园”。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小伍份村文化礼堂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介入浙江省乡村文化空间的实践。(一)小伍份村文化礼堂简介小伍份村文化礼堂,作为小伍份村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是当地乡村文化传承和精神展示的关键平台。乡村文化
10、空间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因现实原因,缺少对乡村文化特征的充分挖掘。同时,乡村建设的复杂性,使其不仅是单纯的公共文化空间,更需要对乡村文化进行特征挖掘和传承创新。(二)小伍份村文化礼堂设计特征小伍份村位于台州蓬街镇。相传最先有五户人家到此地落户,聚集成村,因而得名小伍份村。不同于浙江省常规礼堂的大开间尺度,以“伍份”特征,将文化空间建筑体量分成五个开间,与村落周边建筑的小体量和谐共处,构成沿街错落的五间民宅(图1)。图1 五户人家聚落而成沿街形象1002023 07(三)小伍份村文化礼堂空间形态划分与功能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整体为“L”形,单侧靠河岸展开,在此基础上设计门厅、楼梯、过厅和交互空间。建筑屋
11、顶设计为曲线游廊,是整个空间对小伍份村精神文化的诠释。在功能上,乡村文化空间建筑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多功能礼堂在居中部分,显示了乡村礼堂的重要地位,两侧分别安置便民服务和村委办公空间;北面是工业展厅,展出了蓬街镇企业情况及其特色产品;西面是布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主要开展布贴画展览、制作以及公益培训,使非遗文化扎根乡村并广泛传播。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是多种功能整合的空间,在节假日时可以充当戏台等活动空间,在闲时提供便民服务,也可以成为原住民纳凉、社交的空间。相对于大多数时间闲置的礼堂,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是融入生活、集多种生活场景为一体的空间。小伍份村文化礼堂在设计上就地取形。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2、一为几何形状,由简单的点、线、面等图形所组成的设计构图;二为文化,表现出了小伍份村当地的人文精神和地方特色。设计是建立在地理环境基础之上的,因低掘池,因高筑山,随形就势。小伍份村文化空间建设时,原住民利用当地的村落文化打造独具个性的文化礼堂,以此为载体传承乡土文化。以乡村文化空间为载体,小伍份村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民俗体验、讲座、演出等活动,将艺术、文化、生活三者融合在一起。目前小伍份村文化礼堂已承办省级“微党课”浙江青年巡回宣讲、省级翁仁康莲花落专场演出等大型活动,满足了原住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四)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材料与构造小伍份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就地取材,以当地乡土石材为墙,与当地房屋融
13、为一体,以传统木构饰面为窗,追求与周围环境的最大化和谐,在保留当地特色、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美的前提下,覆以现代流动的钢构屋面和通透玻璃。通过融合传统和现代风貌的手法,使流动的屋檐线条融合了凝固的石墙和木饰面,这是科技与传统的对话,赋予空间文化的生命力。(五)小伍份村文化礼堂中科技的融合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既是原住民的精神家园,又作为村委所在地,给原住民提供“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广场上有一个沿街设置的“蓬”云宣平台。通过远程一键操控,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在该平台上实时播放。(六)小伍份村文化礼堂中文化的传承小伍份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周边拥有香严寺、圣水寺水库、新闸观潮台
14、等景点景区,拥有金漆造像技艺、中秋节习俗等民俗文化,拥有路桥枇杷等特产。小伍份村通过着力打造文化礼堂,传递时代正能量。六、结语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文化空间的实践,其意义在通过对文化礼堂这类乡村文化空间的再定义,唤醒人们对城乡返流的观念转变,使“乡愁”一词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模糊概念,而是融入具体的实际行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推动乡村的振兴,促使城乡距离缩小,从而让乡村的年轻人也可以在自己的故乡打拼出一方天地。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工作不只是停留在对乡村形象建设的显性层面,还需要以原住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强化自身功能对其进行充分满足。参考文献:1高瑞鑫.当代公共艺术介入浙江乡村空间的设
15、计方法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1.2罗方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与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11):61-62.3杨一鸣.文化传承视角下当代书院建筑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1.4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9):46-52.5赵刚.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6钟佩.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解构与重构:以桂林思上桥村为例J.度假旅游,2019(2):190-191.7叶相君.日本越后妻有公共艺术对当代乡村公共艺术的启示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8计雨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的双向赋能研究:以地域型艺术节“艺术在浮梁2021”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8):263-265.作者简介:许蓓琳,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10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