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共甘泉镇委员会 甘泉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麦积区甘泉镇推进城乡一体化 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各村、镇属各单位: 现将XX市麦积区甘泉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XX市麦积区甘泉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总 体 方 案 按照省、市、区有关精神,为了切实做好我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快“打造陇上经济强镇,构建和谐甘泉”进程,促进全镇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战略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解决区域“三农”问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镇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既是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各村、镇属各单位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和历史责任,切实按照省、市、区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扎实做好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样板。 二、根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
3、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调整优化结构和统筹配置资源为核心,以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总体思路 按照“2010年启动,3年内取得重点突破,5年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协调、社会保障城乡覆盖,1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总体要求
4、和全镇四大战略,我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重点,达到两个集中,实现三个突破,抢抓四大机遇,加快五个发展”。即突出小城镇建设这个重点;达到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个目标;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商贸产业发展新突破;抢抓关中天水经济规划区的实施,宝天高速公路的通车和过境段的建设,甘泉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全省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和投资3000万元的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的实施四大机遇;加快农村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拓展进程,加快农村文明传播速度,逐步形成以城带乡、
5、以工促农、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重点突破。要着眼大局,立足实际,整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项目跟进,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基础条件,在新型服务业、现代农业、小城镇建设、交通、教育、卫生、商贸流通、旅游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先行一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扎实稳步实施。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甘泉镇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坚持行政推促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政策、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
6、件,突出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出行、饮水、住房、就医、上学、就业及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社区管理、文化娱乐、社会安全等民生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4、坚持因地制宜,分层带动。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做大做强“镇”和“村”,做精做特“中心村”和“重点村”,以城镇带农村,以“中心村”、“重点村”带其它村,逐步壮大城镇规模,改善农村条件,实现城乡联动、镇村促动、相互融合、一体发展。 5、坚持制度创新,增强活力。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
7、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城乡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目标任务 (一)发展布局 甘泉、玉兰、吴河等村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促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积极实施以镇区开发改造、中心村道路硬化为主的小城镇建设,辐射带动本镇及周边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毛集、吴寺、高庄、西枝、峡门、廖庄等村,要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 朝阳、八槐、谢崖、云雾、阳湾、归凤等村重点要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庙沟、胡沟、黄庄、金胡、窑庄、石沟等村要积极发展养殖业,引大引强龙头养殖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镇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包沟、屈坪村、
8、甘江等村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要求,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方式及发展目标 按照省、市、区要求,立足镇情实际,我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是先“虚”后“实”,虚实结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按规划安排项目,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二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根据现实基础和财力许可,条线突破,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三是从“硬”到“软”,软硬结合。从道路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事业等项目入手,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夯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物质基础。通过改善环境,加大引导教育力度,逐步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四是
9、由“小”及“大”,大小结合。通过“路面硬化、路灯亮化、村庄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小五化工程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环境生态化、居住社区化、农民知识化”大五化发展,力促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采取以上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推进全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确保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到2012年,全镇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在20%以上,达到35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8%(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
10、生育、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趋于基本均衡。 2、到2014年,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在25%以上,达到50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3、力争到2020年,全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
11、全完善。 四、具体措施 (一)超前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1、精心制定完善发展规划。统筹各类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形成左右配套、上下衔接、管理有序、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全镇推进城乡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要立足实际,着眼全局,突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水利、交通、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要突出重点,加强衔接,重点规划好镇区及镇域城镇体系等核心区块,尤其要按照“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突出文化内涵,体现生态文明,反映区域特色,搞好中
12、心村、重点村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形成特色镇、中心示范村、农村新社区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空间布局一体新格局。 2、大力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的战略决策,抢抓机遇,积极沟通,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突出“两河七沟”优质果园基地建设,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小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和承载能力;深挖杜甫文化潜力,大力发展古代建筑游、农业观光游、玉兰观赏游和农家乐游;加快构建交通运输、仓储营运、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镇村
13、商贸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全省果品产业基地、畜牧养殖基地、陇东南文化、旅游、商贸重镇,努力把甘泉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文明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色小城镇。 3、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深入实施“商贸旅游富镇”战略,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按照“一河一线、北接南扩”的城镇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一街一河一桥一堂一树两片区”建设。一街即主街道,主要是人行道拓宽改造、亮化、线路整治和沿街铺面立面进行仿古改造;一河即董水河,主要是依托中石油兰州石化支持甘泉镇小城镇建设项目,实施节水坝(4个)风情线建设项目,同时,新建甘什战备路兰化疗养院道路1条;一桥即董水桥,主要是完成董水沟大桥拓宽改造工程;一
14、堂即双玉兰堂。主要是依托文化站建设、甘泉人民舞台,启动玉兰广场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同时抓好双玉兰堂进出口道路的拓宽改造及甘泉寺牌坊建设;一树即双玉兰树。并抓好旅游产品市场建设。两片区即南北出入口两个片区的开发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镇城镇圈控制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万。 (二)突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组织实施公路建设规划,重点推进以镇域交通主干网为主的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区内两横七纵主干道体系,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快速便捷,功能兼顾,城乡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
15、网络。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农村交通公交化目标,全镇所有通村道路通畅化、道路两侧绿化、美化和亮化的目标。全镇2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路面硬化,镇村公路硬化率、等级率均达到100%。 2、加强供水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城镇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提高供水质量,确保城镇用水需求。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0处。积极实施颍川河、东柯河堤防工程,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面2.5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3.655万亩;着力启动坡改梯项目、籍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力争水土治理面积达到3.2万亩。 3、加强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全镇生产、生活用电及电力输配使用承载能力
16、的调查摸底,进一步完善城乡电网建设规划,着力启动建设一批输变电及配套设施工程,增强抗御外力灾损能力,提高供电质量,确保电力供应。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和通讯网络建设,合理布设通信线路,提高行政村、自然村现代信息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和输载运行质量。要依托现有的通信公司,发挥其资源、资金优势,做好规划衔接,加快管网、基站等设施建设,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城乡通信一体化网络体系。 4、加强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加快发展林业的一系列政策精神,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山地丘陵区和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12000亩,改造低产林和开发低产田,发展生物质能源林12000
17、亩;麦贾公路沿线及元温公路沿线栽植绿化树20000株;绿化通村道路100公里;完成归凤山山体绿化建设。到2020年,全镇基本形成商品用材林和生态林布局合理,林业产业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林业发展新局面。 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生态镇和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启动镇区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所有行政村都要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各种废气排放物全面达标。二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预防为主转变。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积极引导企
18、业探索清洁生产新路子,鼓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强化河道整治和绿化造林工作。加大实施力度,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6、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实施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扶贫,积极整合扶贫专项、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努力实现扶贫开发由分散向连片开发拓展。 (三)提升层次,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努力构筑城乡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改
19、善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梯田水利建设,发展以水资源开发、灌区节水改造配套、村镇供水、防洪堤防、雨水集蓄利用、小水电、山洪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工程。到2020年,全镇新修水平梯田5万亩,治理颍川河、东柯河堤防10km。大力推广农田测土配方施肥,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产效率。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扩大农机使用领域,到2020年,全镇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引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优质高抗超高产育种、安全高效饲
20、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水产养殖疫病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等先进适用技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形成以农业技术员为纽带的示范推广、应用科技队伍;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中心和示范推广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力争到2020年种植业良种优化率达到98%以上,养殖业全面实现良种化。完善动植物保护体系,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建设镇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提高防控水平。 三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和发展
21、科工贸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和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逐步规范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和具有多种功能的、比较规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依托,建设一批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相配套的产地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网上采购等现代交易方式和市场营销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化管理系统,开展网上交
22、易。在全镇范围内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大型蔬菜基地农副产品质检站,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上报和发布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苹果、葡萄、大樱桃、核桃等林果产业,突出“两河七沟”建设。七沟提高花牛苹果基地建设及管理水平,辐射周边,形成大江沟、谢崖沟、甘江沟、为重点区域的产业带。两河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屈坪廖庄西枝峡门所辖颍川河蔬菜产业带、毛集吴寺东柯河蔬菜产业带。到2020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其中:苹果基地6万亩,葡萄基地0.5万亩,大樱桃基地1万亩。要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产业,重点在川区及黄庄、胡沟等
23、林缘区建设1个100头的奶牛繁育场,2个1000头养羊场,4个500头养猪场;在家禽养殖重点村扶持发展存栏2000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户)和出栏30006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户),提高家禽规模化养殖水平。 3、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甘泉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坚持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主线,建立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商贸流通体系。要积极构建以玉兰农工贸综合市场为龙头、以镇区店铺为骨干、以村级小卖部为基础,以社会化流通服务体系为补充,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由集镇向农村辐射的市场体系;积极宣传推介甘泉根雕等特色产品,巩固提升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重振甘泉“古秦州”东八
24、镇雄风;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市场及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抓好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拓展和延伸,逐步向行政村延伸连锁便利服务网点。加快农副产品零售市场的提升与改造,有重点地兴建产地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镇区菜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有关农产品集贸市场、“马路菜市场”等退市还路。各类农副产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条件成熟的,要适时开展“农改超”试点。 (四)加大投入,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1、推进教育一体化。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工程,加大教师双向交流的力度和广度,共同提高城乡教育水平,推进城乡教育现
25、代化。要积极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加强学校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职教中心为重点,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和再就业培训基地。到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起结构合理、体系完备,教育质量和效益较高,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使全区教育在整体上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成为全市教育强区。 2、推进公共卫生一体化。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化
26、办医格局,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要全面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预防控制能力,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完善镇、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卫生室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要加强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卫生执法监督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防病监测报告信息平台 3、推进科技一体化。要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延伸,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每年取得创新成果3项以上,要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构
27、建朝阳苹果、廖庄大樱桃、屈坪白皮笋为核心的绿色农业产业链,至2020年力争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4、推进文化体育一体化。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室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甘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甘泉文化广场、麦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云雾山古建筑、杜甫草堂保护维修等工程建设,全力提升文化设施功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体育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大众化机制,启发引导城乡群众自觉锻炼和参与体育运动,促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体质水平不断提高。 5、推进劳动就业一体化。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管
28、理服务网络体系。一是实行城乡劳动就业统一规划、统一市场、统一管理,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农村。二是整合劳动就业培训资源。面向乡村劳动力,积极开展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创业培训、失业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三是形成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强化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改变劳动就业歧视性观念,切实消除城乡居民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现象。 6、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要努力构筑城乡社会保障相衔接的框架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农村居民享受标准,缩小城乡差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全社会保障进程。坚持按照建立覆盖全镇居民的方向,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基
29、本养老保险要以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群体,以农民工、被征地农民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动态覆盖率达到98%。以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为重点,实施二期“平安计划”,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办法,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努力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相衔接的途径,按照镇、村和个人三级负担的原则,组织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综合利用宣传、劳动监察和行政执法等多种手段,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协调发展。要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大政府对合作
30、医疗的投入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享受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接轨,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的一体化。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引导农村个体工商户、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要改革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享受标准,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抓好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逐步将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弱势人群纳入社会福利救助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完善城乡一体化的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区、镇两级全面建立慈善协会
31、。 7、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一体化。按照“夯实基础、服务经常、利益导向、全面达标”的总体要求和“稳定、提高、统筹”的方针,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力争使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达到“宣传教育经常、行政执法规范、优惠政策落实、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队伍稳定、服务阵地健全、综合服务优质、工作质量提升”的创建标准。一是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干部包村包对象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32、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逐步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基层经常性工作,提高村级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保障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坚持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不断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水平。 8、推进环境卫生治理一体化。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大力宣传健康环境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
33、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六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活动,积极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并在镇区内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清除镇、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切实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三是增加对城乡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及投入,确保全镇环境卫生治理的实效。 (五)创新机制,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活力 1、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千方百计争项目引资金。要不断建立完善项目争取、招商引资激
34、励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项目工作水平。要根据我镇产业发展重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寻找政策与发展实际的结合点,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灾后重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为重点,广泛调研论证,认真筛选储备,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要抢抓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加强与省、市、区部门的衔接,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准确把握有利时机,积极主动申报争取项目投资。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要着力提高项目管理服务水平,着力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抓好城乡
35、经济发展和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籍管理政策。按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户籍管理服务,有效剥离附着于户口上的不合理功能,强化户口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数据的基本职能”这一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模式。逐步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乡政策差别,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3、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积极探索多
36、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财政投入要做到“四个倾斜”,即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倾斜,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产业倾斜,向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倾斜,向农民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公共福利事业倾斜。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投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打破除特定行业的政策壁垒,降低民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事业的“门槛”。 4、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收益。在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和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机制,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城
37、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鼓励节地型产业发展,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项目实行差异化供地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布局。要规范和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盘活和高效利用宅基地,推广节地型住宅标准,鼓励农村居民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要完善征地补偿制度,逐步提高被征地人员安置标准,积极探索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新型土地管理模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组织保障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各村、镇属有关单位要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部署、财力保证、人员安排上给予倾斜。要建立健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形成上下结合、条块结合、点面结合的工作格局。
38、要细化目标,硬化措施,强化责任,明确分阶段目标任务,把推进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的各种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时代性、紧迫性特征,不断消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旧思维、旧观念、旧体制、旧机制、旧办法的束缚,切实从过去的条条框框中解放思想,开拓前进。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和城乡居民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重要性、紧
39、迫性、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围绕大局开展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实干的作风,不断把甘泉镇改革发展推向前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设置方式,不断完善两委一肩挑等办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向高层次发展。要通过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党内监督”、“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创先争优”、“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登记”、“党内考评”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要在基层支部中推行党支部建设目标
40、管理工作责任制,在思想上抓认识、组织上抓落实、措施上抓重点、方法上抓结合、标准上重效果,使基层党支部的目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四)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考评制度、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机制,要建立改革试验推进考核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督促考核。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村、单位及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统计评价制度、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机制,把各项工作量化分解到各村、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主题词:城乡建
41、设 方案 通知抄送。区发改局。 甘泉镇党政综合办公室2010年5月15日印发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西岗子镇2011年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根据XX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和区委、政府小城镇建设会议精神,为进一步统筹全镇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镇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不断释放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巨大潜力。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工促农、统筹城乡
42、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打破农场与地方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区域内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 二、总体思路 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核心,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配套政策为保障,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区域城乡规划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六个一体化”。围绕打造西岗子小城镇(2万人口规模)、构筑中心村(西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建设新农村(1个示范村,4个试点村)。 三、工作重点 重点抓好西岗子小城镇和新
43、农村建设,形成互促互动的城乡发展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科学制定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镇体系规划及中心镇和重点建设的新农村规划,做好一个城镇、三个中心村(西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和五个重点建设的新农村(坤站村、曹集屯村、东岗子村、西沟村、杨树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2011年度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乡镇路网建设。计划完成1.3公里白色路面,由于镇内1.3公里断头路年久失修,一直没有硬化,严重制约了城镇的交通、运输,阻碍了经济发展。五月份开始实施此项工程,预计10月末可完工。 2、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利用镇东侧1200平方米闲置地带,建立休闲广场一座,安装健
44、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3、加快亮化工程建设。根据城镇规划发展和需要,西岗子镇今年计划安装路灯44盏,安装后可覆盖主街,解决夜间行人安全问题。 4、加快自来水设施建设。西岗子自来水设施多年没有更换,整修,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五月份计划修建泵房一座,更换部分管道。 5、加快绿化工程建设。为彻底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改变镇容镇貌。西岗子镇决定在主街两侧进行绿化。 (二)推进产业、人口聚集 1、产业向园区聚集。建立产业发展集中区,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产业向园区聚集。突出重点产业,形成产业优势,依托镇资源、区位、环境、人文和产业基础,确
45、定镇产业发展重点。利用交通便利条件,在镇东北侧建立物流集散基地一处,缓解XX市物流压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民就业。加大土地流转规模,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现代化。 2、人口向小城镇和新农村聚集。发育产业吸纳人口聚集。通过扶持建设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有地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中心镇和新农村农民进入企业,增加人口规模。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鼓励社区服务、家政服务、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人口进入镇务工,扩大城镇规模。大力发展农技、种子、农资、农机、防疫等农牧服务业,增强人口聚集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工作方案,优先规划和建设中心村,撤并小型村、缩减自然屯、拆除空心村、迁移深
46、山村,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 (三)整合公共社会资源 1、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步伐。通过走访、调查。西岗子镇利用小学空地建立幼儿园一处,解决入托难的问题。 2、推进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努力构建覆盖城镇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镇卫生院配套功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镇医院要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基础配置和医疗能力建设。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合率达100%。 3、完善其他社会服务体系。统筹组建镇村社区,实行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集中为农民和非农业户口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处理解决社会综合管理各项事业。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信贷
47、支持力度。以城镇建设规划为平台,加大对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发挥以点带面示范作用。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平台建设,不断扩大数字电视入网率。加强农村综合文化站、农村休闲广场建设。 4、整合土地资源。遵循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大力宣传,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租赁、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序流转。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着力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引导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努力实现中心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总面积比例的70%以上。 5、整合生产组织。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政策环境,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围绕生产技术、产品流通、生资供应、综合服务等方面,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完善措施,积极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四)推进城乡管理体制建设 1、健全城乡就业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用工信息、教育培训和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对城乡失业人员和不充分就业人员实行统一的就业扶助体系和制度。统一城乡就业政策,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转为城镇户口后的居民可安排公益岗位、享受创业小额贷款、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