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方法技巧1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乙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乙、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答案:B解析:AB甲和乙的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但是波形不同,因此音色不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A错误,B正确;C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但是相同时间内乙振动次数多,即频率不同,因此音调不同,故C错误;D甲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但是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B。2、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
2、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答案:B解析:由波形图可知,钢琴与长笛的振动幅度与频率相同但波形不同,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色与波形状有关,则二者响度与音调相同,但音色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传播速度比光快B弹吉他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D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A、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3、只闻其声”是根据音色来分辨的,“不见其人”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说明声音传播速度比光快,故A错误;B、弹吉他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B错误;C、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蝙蝠用超声波进行“导航”,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4、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BCD答案:B解析: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
4、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符合题意;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符合题意;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故选B。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
5、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C错误;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为一款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可10m内无线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关于该音箱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B音箱发出的乐音也可能成为噪声C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D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6、生的,所以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B音箱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等也会成为噪声,故B正确;C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越来越小,但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7、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音速答案:C解析:A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听声辨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听声辨人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是发声体的材料的不同,而听声辨人是指声音的特色
7、,故C符合题意;D音速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听声辨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B。9、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乐器一陶笛,演奏者用它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
8、振幅答案:A解析: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会使振动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的描述,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都是指对于音色的描述。故选B。计算题11、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的静止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此时船离悬崖多远?答案:340m解析: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2
9、s的距离为s总=vt=340m/s2s=680m船离悬崖的距离为s=12s总=12680m=340m答:此时船离悬崖340m。1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 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33s(此时气温约为 15)。问:(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一条即可)(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331冰3230空气(15)340铜3750煤油(25)1324铝5000
10、水(常温)1500铁5200答案:(1)见解析(2)2.5s;(3)5000m/s,铝解析:解:(1)从表格数据获得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速度。(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t=sv=850m340m/s=2.5s(3)两声相隔t=2.33s,所以声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t=t-t=2.5s-2.33s=0.17s声在金属中传播速度v=st=850m0.17s=5000m/s根据表格数据知,金属可能是铝。答:(1)一般情
11、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速度;(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时间为2.5s;(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材料制成的。13、聪聪和同学们乘坐汽车去郊游。汽车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靠近汽车鸣笛,经3s后,聪聪听到回声。(v声=340m/s)求:(1)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走了多少m?(2)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声音走了多少m?(3)汽车鸣笛处到山的距离是多少m?(4)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少m?(5)从聪聪听到回声时算起,还需多少秒汽车能开到山脚下?答案:
12、(1)60m;(2)1020m;(3)540m;(4)480m;(5)24s解析:解:(1)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走的路程为s车=v车t=20m/s3s=60m(2)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3s=1020m(3)汽车鸣笛处到山的距离是s鸣笛=s车+s声2=60m+1020m12=540m(4)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s聪聪=540m-s车=540m-60m=480m(5)从聪聪听到回声时算起,汽车能开到山脚下需要的时间为t车=s聪聪v车=480m20m/s=24s答:(1)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走了60m;(2)从汽车鸣笛,到
13、聪聪听到回声时,声音走了1020m;(3)汽车鸣笛处到山的距离是540m;(4)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480m;(5)从聪聪听到回声时算起,汽车能开到山脚下需要的时间为24s。14、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6s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答案:(1)120 m;(2)1080 m ;(3)960 m解析:解:(1)汽车的速度v车=72km/h=20m/s由v=st得,鸣笛后
14、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6s=120m(2)鸣笛后6s的时间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6s=2040m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到高山的距离s=s车+s声2=120m+2040m2=1080m(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到高山距离s=s声-s车2=2040m-120m2=960m答:(1)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120m;(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1080m;(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960m。15、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
15、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制动,到汽车静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制动距离与汽车速度有关,图甲为某品牌汽车的速度v与制动距离s的关系图。若驾驶员驾驶该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中突遇紧急情况,驾驶员从发现紧急情况到刹车静止过程中,汽车行驶了54m,制动距离阶段用时4s。求:(1)该车匀速行驶10min的路程;(2)制动距离阶段汽车的平均速度;(3)驾驶员的反应时间;(4)该车匀速驶入某超声测速路段,当与测速仪距离OA45m时(如图乙),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
16、用时0.3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答案:(1)2400m;(2)10m/s;(3)0.7s;(4)该车在此路段已经超速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v=72km/h=20m/s由v=st可知,车匀速行驶10min的路程为s=vt=20m/s1060s=2400m(2)由甲图可知,当汽车的速度为72km/h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为s1=40m,制动距离阶段用时t1=4s,故制动距离阶段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1=s1t1=40m4s=10m/s(3)由题意可知,驾驶员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2=s制-s1=54m40m=14m故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2=s2v=14m20ms=0.7s(4)由题意可知,超声波从发出到碰到汽车所用的时间为t3=120.3s=0.15s由v=st可知,超声波从发出到碰到汽车时,测试仪与汽车的距离为s3=v声t3=340m/s0.15s=51m汽车在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为s=s3OA=51m45m=6m故汽车此时的速度为v=st3=6m0.15s=40m/s=144km/h80km/h故该车在此路段已经超速。答:(1)该车匀速行驶10min的路程为2400m;(2)制动距离阶段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3)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7s;(4)该车在此路段已经超速。12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