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 东 佛 山 *南 海 颐 景 园文 化 景 观 设 计 工 程金 学 智请查看每景开头标题的位置,如不对,请调整2 0 0 6 年 1 1 月文化导入的理念与原则一、强调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在今天,“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时代主题,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也已不断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因此,南海颐景园的文化导入,首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贯彻“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如文本十大景区中,最重要的第一景区就是“水天绿净”,突出了绿化、净化的生态追求,详见该区文本中的理念阐发和品题构想。此外,“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与生态原则,也处处贯穿在其他景区或景点之中。二、融进岭南文化的地
2、域性广东佛山南海颐景园在景观建筑方面,虽然坚持苏州园林粉墙黛瓦、秀雅轻灵的风格,但是,在精神文化方面,却应该尽可能渗入岭南文化的地域性,使其能在广东地区深深地扎根,为当地人们所接受,所喜闻乐见,同时还可使其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具有更耐人寻味的意蕴,从而成为广东以及全国房地产开发和园林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的亮点。为此,笔者深入到岭南历史文化的底层,查阅了大量的地方文化典籍,如广东新语、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南汉春秋、新五代史南海世家南越志、岭海名胜记、南海百咏、南海百咏续编、南方草木状、岭表录异等等。这样,文化品题、景观设计就有可能深入到岭南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让苏式园林“嫁接”到岭南文化的“砧木”
3、之上并能迅速成活、茁壮生长。同时,这种对苏、广二地精华的融集,也丰富和充实了文化导入的种种表现。此外,地域文化的导入,还重点突出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文学方面,导入韩愈的诗歌。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任潮州刺史,对岭南文化的开发有其不可磨灭之功。潮州至今有以其姓而命名的韩江、韩山,在韩山上还有韩文公祠,祠中悬有“百代文宗”、“泰山北斗”、“三启南云”、“百世师”等匾额,可见韩愈对岭南文化影响之深远。因此,应很好地加以导入。(二)书法方面,引入康有为的手迹。康有为是本乡本土的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佛山南海至今还保存着康有为的故居。他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领导人,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4、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影响很大。南海颐景园引进南海康有为的书法寻找其所书的对联,或选他的字集成为匾额,就更能凸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有了韩愈、康有为这两位地方文化名人作为支撑,颐景园就会既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又有高品位的文化内涵。至于花木和地方性的关系,最理想的是与岭南园林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这次,公司提供了方便,几个人出去考察了岭南四大名园中的三个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以下简称岭南三园),从而能做到“知己知彼”,并提供了进行比较甚至某种超越的可能。简述如下:(一)南海颐景园和岭南三园的花木种植大体相同的,有竹、芒果、花叶姜、木棉、朱蕉、南天竹、罗汉松、散尾葵、紫薇、石
5、榴、合欢还有荔枝也差不多。但荔枝是岭南传统植物,有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应予突出,因此,文本特辟“荔汀溢芳”并将其作为一级景区,这既是对岭南文化传统的回归,又可说是对岭南三园这一方面的补充甚至超越。(二)岭南传统植物中,岭南三园种得较少或没有种的,而南海颐景园却种得很多或较多的,如芭蕉、榕树等。这说明岭南三园在这方面有所忽视。因为清代的广东新语就非常强调榕树、芭蕉,指出这是岭南重要的传统植物。据此,笔者特题“榕阴道”之名将其列为二级景点,并挖掘其历史内涵;又特辟“蕉园听雨”并将其作为一级景区,还将它和广东音乐名曲雨打芭蕉联系起来。这表明南海颐景园不但尊重和继承文化传统,而且这方面在岭南也进一步显示
6、出自身的地域优势。(三)南海颐景园有一类植物,如香樟、茶花、桂花、紫荆、夹竹桃甚而至于柳树以及桃花等,均种得很多或较多,而岭南三园却较少甚至没有,因为这些是江南园林的主要传统植物。由此可见,南海颐景园在引进苏式园林的同时,也给岭南带来了具有江南风采的的新的花木景观。(四)南海颐景园还有一类种得很多或较多的植物,如红继木、鸡蛋花、希美丽、勒杜鹃、大王椰、鸡冠刺桐、海南蒲桃、洒金珊瑚等,它们特别适合于南方气候(其中有些还是较新的品种),但岭南三园却很少种甚至没有种,这说明颐景园在尊重地方传统同时,又敢于大胆尝试、创新、推广,敢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传统,把传承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
7、五)至于岭南三园种得很多或较多,而南海颐景园种得较少或没有的,只有白玉兰、紫藤和榆树盆景等。其中白玉兰较重要,景观效果好,故而文本中特辟“玉辉亭”作为二级景点,在此群植白玉兰,这就弥补了南海颐景园原有的不足。以上五点请麦工根据实际情况再提意见。南海颐景园对于岭南古典园林的历史传统,不但注意继承,而且又有创新、开拓和发展,其中特别是包括苏园建筑风格方面的大胆突破。这是又一条重要的经验。而既重视查阅当地的古代地方文献,又重视外出调查当地的现存园林,这也是经验的一个方面。 三、突出文化景观的系列性在一系列景观中,重点导入中国古典文学乃至历史学、哲学、文化学、风水学等方面的内涵,力求贯彻“回归文化,人
8、文合一”的理念;同时,又将其通过中国优秀的书法文化加以表现,从而使其物化为匾额、对联、砖额、砖联、题名石等形式。通过导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力求建成为既有浓郁的苏园风采,又有岭南的地域特征的、文化密集型的房地产园林,在景观文化质量上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和顶级品牌。此外,文本又提供了不少小故事,可给游人讲解,以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同时,还力求将全园景观整合为“十景”的文化品题系列。这样,可能更易受人欢迎。而且这种“十景系列”的模式,还可以成为三盛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经典特色。佛山南海颐景园的文化景观,拟设计并归结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层次,除了“颐景十二峰”系列外,其他两个层次均通过推敲
9、、凝练,均使其符合于十数。依次排列如下:一级: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系列:一、水天绿净二、颐湖春晓三、凤华南薰四、深院致幽五、垂虹摇影六、荔汀溢芳七、荷塘月色八、玉潭飞练九、蕉园听雨十、花源流溪这一级的十大景区系列,都整齐地以四字排列,富有意境和文采。而且它们的分布,还非常注意贯彻合理性的原则。如中心湖周围景观虽然密集,但也只将其概括、凝集为五个景区,其排列的次序,在总平面图上是由北面的“水天绿净”开始,顺时针绕湖一圈,至“垂虹摇影”为止,共五个景区。而另外五个景区,则安排在周边地区的住宅小区并加以提升。计东面一个,南面一个,西面两个,北面一个,这样既注意了突出重点,又注意了多方兼顾,这是吸取了上
10、海九亭颐景园的的经验。二级:南海颐景园十大景点系列:一、庆云岫二、吉祥地三、榕荫道四、岁寒图五、浮碧廊六、宇蓬岛七、鱼乐湾八、坐隐室九、玉辉亭十、烟霞苑这十大景点,比十大景区低一级。为了区别起见,均不用四字而一律以三字整齐排列。其次序是从平二路的西大门开始,并以吉祥文化当头,由“庆云岫”、“吉祥地”入园,然后也环湖顺时针绕一圈,亦即从“三”至“八”,共六个景点。其中“三”至“六”稍为靠近,并与大景区互为穿插,因此较为密集。这是由于原来这里景观就比较密集;而且都很有特色,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因此不愿将其放弃或合并。三级:南海颐景园十二峰系列:一、吉羊峰二、天马峰三、敦艮峰(狗)四、狮鳌峰五、垂翅
11、峰六、翘首峰七、石莲峰八、真芝峰九、英华峰十、灵透峰十一、磊块峰十二、漏月峰清代的苏州留园,曾有著名的十二峰系列,今已残缺不全。南海颐景园的峰石当然多于十二之数,但选出十二个以后,余下的一、二个如再加上去构成十三或十四之数,反而不好。其实,十二个中有的已较勉强。十二峰的排列次序是跳跃式的,这由于原来的置放就带有随意性,有的区域比较集中,有的区域则纯为空白,这就难以按序排列。于是,只能按题名的品种加以分类,这样倒反容易理解,还容易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这里排列如下:(一)自“一”至“六”为第一组。这组都是把峰石比拟为动物或动物的动作,有:吉羊峰、天马峰、敦艮(狗)峰、狮鳌峰、垂翅峰、翘首峰,共计六
12、峰。其中“一”至“四”为动物,“五”与“六”为其动作,“垂翅 - 翘首”二者还表现为对比的关系。(二)“七”、“八”为第二组。是植物名,有石莲峰、真芝峰,共计二峰。(三)自“九”至“十二”为第三组,这组是按石头自身的特性(包括优质、特征和审美功能)来归类的。有英华峰、灵透峰、磊块峰、漏月峰,共计四峰。其中“十”“十一”为石头的特征,“灵透 - 磊块”二者也表现为对比的关系。由于峰石比较小,地点不太明确,因此文本可能还有错、漏,请予指出。还应说明的是,观赏一个峰,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而且各人的想象也各不相同,因此必然会有所不一。文本里十二峰的题名,以所提供照片的角度为依据,但有
13、些照片又不很清晰。于是,有些只能凭回忆来想象总之,题名与峰的实况并不可能十分相象或一致,故而应该借用画家齐白石的话来理解,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四、几点说明和建议一、从总体上说,南海颐景园的景观建设特别是环湖一带在国内可说是第一流的。其空间的开阔、整体的布局、景观的设计、古建的质量都非常好!为了文化建设能跟上去,并使景观进一步提升,笔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全力投入,力图将南海颐景园在文化品位上升华到国内领先的境层。其中有几处设计,是全国所没有的,在中国园林史上也未曾出现过(详见文本各有关部分)。笔者曾为上海九亭颐景园“梅苑品诗”景区设计了“历代咏梅诗廊”,一条廊里竟有十八副对联。同时指出,
14、此景是中国园林里从来没有过的,它把中国传统的梅文化作了集中的展示。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写写而已,绝对不会被采用和实现。如今他们已着手操作,付诸实施。笔者惊奇地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这样不怕麻烦,不考虑人力、财力、物力?他们说,因为全国还没有。这是笔者未料想到的。这次至南海,巧总也说,“要不惜血本把它搞好”。这更增添了笔者努力写好文本的信心。二、文本采用“文化密集型”的设计,其中提供了大量有关的文化信息。由于南海颐景园包括建筑在内的景观内容特别多,因此文本除设计特别多外,提供的匾额、对联、砖额以及题刻等也都特别多,以致总共竟写了90多页。如实现有困难,其中有些设计以及次要的联、额可以不做。再如十二峰的题
15、名石,还均附以意蕴深远的题词并构成系列,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为了提升质量,创出新意,笔者也不怕麻烦将其写出。如感不必要,也可以不采用。如此等等。三、还必须郑重说明:提供古代有关的书法作品,本来不是文本的任务。但由于笔者也同时研究中国书法美学,所以主动地把这一任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两手同时抓起来,而且这次提供的古代书法名家的珍贵作品,有40页之多。这些大量的书法作品,一方面可极大地提升园林的文化品位,使园林古意盎然,从而把景观的文化历史时间大大地往前推;另一方面又可为佛山三盛节省必须付给当代书法家相当数字的“润笔费”,同时还可免去不少工作上的麻烦(现在九亭可能就已有体会)。当然,笔者自己也相应大大
16、地增加了工作量。但应附带说明,由于南海颐景园的景观特多,工作量特大,而时间又特紧,因此其中两件书法作品还没作最后的加工,如“南海康有为”的落款及印章还没有来得及整合为一,这在联、额制作时可让该单位加工,或由我加工、指导均可,并不太难。四、除古代书法作品外,其余的联、额、题词需要当代书法家书写时,或者联、额等需要具体制作时,如需要笔者参与意见或进行指导,均请来电联系。五、由于这次文化内容特别丰富,也很深刻、复杂,因此视察者、参观者、游览者以及业主们来到园林里不一定都能很快接受。所以最好能在文本落实过程中,同时培养一位兼职讲解员。文本中有些部分还特意写成较详细的景观重点评析(巧总在我下榻的房里曾说
17、,最好能在书里对南海颐景园的景观也评一评),这主要是写给讲解员看的。例如对于主体厅堂“净绿堂”的分析和品赏,就是如此。讲解员如还有什么不理解,也可来电联系。六、文中的黑体字,说明较重要;下面打曲线的,说明是应注意或实施的。七、由于在南海时间短而内容却极多,熟悉程度又很不够,只能主要凭借回忆,因此难免各方面有误,特别是方位、区域以及细部等肯定会有问题,请予指出。如需要作修改,也请早日提出。【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一】水天绿净品题出典与内涵题名石:水天绿净撷自韩愈东都遇春:“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注: 容:与“色”同义,指容貌、颜色。 绿净:这是韩愈诗中著名的独创之语,一再受到评论家的高度赞赏。
18、如清代的朱彝尊就评道:“独造语,语境俱佳。” 堂额: 绿净堂堂联一:天人一切喜; 花木四时春。 南海康有为注: 天人一切喜:这里不但指天人合一的和谐,而且还用来指社区内人与人的和谐,园林里物与物的和谐总之,一切人、事、景、物;一切天时、地利、人和;无不和谐,这就是最大的喜悦。 花木四时春:由于“天人一切喜”,因而这里的花木,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南海康有为:此联为近代著名书法家康有为的原作,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一附页1】。对联制作时,“康有为”三字之前,加“南海”二字,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一附页2】。“康有为”三字之后,原来的印章已看不清,可重换一方,见【南
19、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一附页3】。以后凡是康有为的书法,其落款均照此办理。堂联二:吴郡金学智先生撰联黛瓦粉墙,名园颐景;小桥流水,盛世江南。注: 黛瓦:黛,青黑色。黛瓦,这里作为苏州园林建筑所用“小青瓦”的美称。门厅砖额一:承前注: 承前:继承以往的优秀传统。二字由金学智集自汉代隶书名碑华山庙碑,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一附页4】。门厅砖额二垂后注: 垂后:流传至后世。垂:流传下去。二字由金学智集自汉代隶书名碑华山庙碑,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一附页5】。门厅柱联:唐白居易句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撷自唐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侧门砖额一:藏春侧门砖额二:留秋注: “藏春”、“留秋”:都是当代书法家白
20、清渊(友人)十年前书赠金学智的,现用于颐景园此处非常恰当,均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一附页6、7】。如此工整的楷书,现在已很少见到了。景观构想与描述“水天绿净”为一级景区,在颐景湖北岸。本景区及其主体建筑“绿净堂”,都以韩愈诗中最精彩的词“绿净”二字品题。此二字不但语言、意境均极佳,而且特别符合于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要求,特别符合广大人群对于居住的生态意向。试看在今天世界上,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森林减少、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频繁于是,人们紧迫地要求绿色,急切地渴望净化(详见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2005年版第4 - 22页)。而南海颐景湖及其周围的环境,恰恰
21、是完全符合人们的绿净需求。这里,湖区宽广,湖水清澄,空气新鲜,水天一碧,近处远处,树木繁密浓郁,一片青葱碧绿。因此,用“水天绿净”和“绿净堂”来概括这里的生态特色,最为恰当。如进而放开视野看,“绿净”二字还体现着全国性、世界性的憧憬和追求。文本一开头,就引用文化名人韩愈的“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其目的之一还在于借这一名句,来赞扬不可多得的颐景湖景色之绿、净、美。再从建筑美学的角度,重点赏析“绿净堂”的艺术特色(以后凡是较详的赏析,均主要供讲解员用,下同):此堂作为本景区的主体厅堂,坐北朝南,其正立面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台基层。这是它的下部,略高出于地面,它不但有防潮防湿,稳定屋身的作用,
22、而且还有烘托和突出屋身主体形象的功能。(二)屋顶层。这是它的上部,用的是卷棚歇山顶。它省去了正脊,使得屋顶坡面如船棚一样,柔和优美。它又有四条斜脊和四条戗脊,更使坡面结合得美妙而富于变化,同时,又使屋角高扬,如同凤翼分张。三)屋身层。这是它的中部,是最重要的部分。其建筑形式特别出色: 从厅堂结构看,它四面均为美丽玻璃花格的半窗或落地长窗,可供人们在其中欣赏四面不同的景物,因此它是一个优美明亮的“四面厅”。 从外檐装修看,它四面有回廊环绕;廊柱上部之间饰有精致的“万”川挂落;四周的轩顶,整齐地排列着体现着曲线美的鹤颈椽;廊柱下部则围有形式精雅的砖细漏空坐槛,可供人们小坐;回廊东、西两面的挂落间,
23、各饰有两个“垂花柱”,其下端为简易雕刻的花篮,因此它又是一个装修精美的“花篮厅”。 从所处环境看,它南面是一个由石栏围绕的亲水平台,台下水中是一片荷花,因此它又是一个视野宽广的“荷花厅”。此平台上是欣赏“水天绿净”景观的最佳处所。堂内北面的额枋上,悬有“绿净堂”之匾。柱上悬有康有为所书“天人一切喜;花木四时春”的对联。岭南文化名人“康南海”所书这一具有宏观概括性的重要对联,不但增深了南海颐景园的文化内涵,而且突出了生态文明时代“天人合一”的重大主题,也符合园内广大业主的普遍愿望。康有为又是南海人,故而人们读来特别感到亲切。堂内又有一联:“黛瓦粉墙,名园颐景;小桥流水,盛世江南。”这是对南海颐景
24、园风格特色的总体概括和高度评价,指出南海颐景园在岭南引进了独具一格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苏州园林风格,而这正是三盛颐景园追求卓越的一贯品牌。绿净堂之北,是一个半封闭的庭院,布置雅洁宜人,甚至是连曲廊、粉墙间空隙的一角之地,也注意追求微型的景观美(当然尚须改进)。庭院的中心,有桃花心为主的花坛,庭院四角也有湖石围合的花坛,植有秋枫、芒果、紫薇、玉兰等,不足之处是缺少具有重要地位的蟠槐(见下)。庭院之北,还有一个踞于高高屋基之上的门厅,与绿净堂隔院相对,它们同处在一条中轴线上,门厅起着衬托和突出“绿净堂”这一主体的作用。当然,其自身也是重要的建筑。其左右两侧门上,分别有“承前”、“垂后”的砖额
25、,它概括了整个南海颐景园的文化地位和价值意义,这就是一方面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文脉;另一方面,它又有较大的创新,作为经典性的作品,它必然会流传到后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正是三盛颐景园的作用和重要特征。“承前”、“垂后”四字,还特选自汉代名碑经典重镇,这不但把“承前”的时间跨度(现代汉代)大大地推前,而且其笔画舒展充实,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派,对文字内容起了很好烘托作用。门厅和绿净堂之间庭院的北面两角,应相对地各种蟠槐(盘槐)一棵。这种“绿槐夹门植”的传统对称布局,是古代显示门庭高贵的“身份树”,也是王侯三公身份的象征,它有着增辉门庭、荫庇人家、抬高宅第身价等寓意
26、,所以古代有“槐庭”、“槐府”、“槐第”、“槐卿”、“槐望”等常用词语。在南海颐景园“门厅庭院四面厅”这条中轴线两侧,如果种了蟠(盘)槐,就更显得有气派。同时,门厅的柱上还悬有对联一副:“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这主要也是为了突出庭槐。故应设法补种。门厅两侧,大体上有曲廊包围并导向绿净堂,并使其中空间构成院落。庭院之东的曲廊,连接着歇山顶下的侧门。这个廊、门交接处之上有砖细门额,分别为“藏春”、“留秋”,其意义是要把春秋美景藏好、留住,慢慢地欣赏品味。庭院之西的曲廊,连接着一个方亭,它面向着里湖(颐景湖的北湖)的假山瀑布,名为“望瀑亭”。它一方面对庭院的围合,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更重要
27、的作用是供人观赏西面山桥瀑布等景色。因此它是两区(“水天绿净”和“垂虹摇影”)互用的一个建筑,文本已将其写入“垂虹摇影”景区,在这里先作交代。绿净堂之东,有曲廊通往二级景点“岁寒图”。绿净堂之西,有三孔“宝莲桥”通往“垂虹摇影”一级景区。该区的景观异常生动,极有情趣。它作为对景,大大地丰富了绿净堂的观赏内涵。“水天绿净”景区(绿净堂及其庭院),和“垂虹摇影”景区二者的关系,是隔而不隔,断而又连,这种处理颇佳。绿净堂之南,更是宽广的颐景湖及其周边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这难以一一列举。但应着重指出的是,它们作为绿净堂上下一碧,广阔而又清净的对景,是“水天绿净”景区最为重要的观赏内容,它完全应包括在“
28、水天绿净”景区的范围之内,千万不能把它排除在外。美中不足的是,绿净堂平台之西亦有石栏,栏下又有较高的台基,它阻碍着人们从堂西顺利地进入“垂虹摇影”景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而人们又不愿从堂南正面绕道折西拐往“垂虹摇影”景区。为求便捷往西,人们往往跨越石栏,跳下平台。这一举动,不文明,不雅观。因此,此处路径,为求人性化,最好能设法改进一下。“水天绿净”题名石,可置于绿净堂庭院内,靠近屋基,面向庭院。 【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二】 颐湖春晓品题出典与内涵题名石:颐湖春晓亭额一:青阳亭撷自汉郊祀歌青阳:“青阳开动惟春之祺。” 注: 青阳:古代对春天的别称、美称,较多地用于祀天、祈福、求祥之歌。尔雅释
29、天:“春曰青阳。”郭璞注:“气清而温阳。” 祺(q):吉祥。亭联一:集唐人诗句十分春水双檐影;(徐夤)百叶莲花万里香。(李洞)注: 十分春水:雨水充足,春水已涨至十分,说明风调雨顺。 双檐影:这里借指青阳亭的八角重檐。 夤:音yn。亭联二:唐韦庄诗句千重绿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注: 韦庄的诗题是中渡晚眺。亭额二:与春亭撷自庄子德充符:“与物为春。”注: 与:和。 物:天地和自然景物。“为春”:共同享受着浓浓春意,这已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亭联三:桃李成蹊径;江山出画图。南海康有为注: 桃李成蹊径:原为成语,此用其本义:桃李之下,人多了,就成了路。这可理解为春天游人多。蹊(x):小路。 这副对
30、联也是康有为原作,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二附页1】。砖额一:倚红砖额二:傍绿注: “倚红”、“傍绿”:四字由金学智集自文徵明的行书。均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二附页2、3】。文徵明为明代大书画家、吴门画派领袖,其书法娟雅秀美。景观构想与描述“颐湖春晓”为一级景区,在颐景湖东岸。本景区主要建筑物是硕大的“青阳亭”。此亭为八角攒尖顶,重檐,双排列柱,周围有精美的石栏环绕,风格庄重,体量宏大,器宇不凡。这一重檐八角亭,其级别远远超过单檐、六角、四角之亭。其崇高的身价,并不亚于绿净堂。此亭周围石栏的云纹望柱、云瓶栏板,也显示出它那尊贵的气派。正因为此亭属于重量级,所以不能用一般对春天轻描淡写的词语来
31、为其题名。经反复推敲,特选汉武帝举行隆重典礼时所唱青阳歌中的“青阳”一词来题名,这样,就能和此亭的身份相称。再从古代哲学中五行方位学说和风水学的传统理论来看,春在东方曰“青阳”;夏在南方曰“朱明”;秋在西方曰“西颢”;冬在北方曰“玄冥”。青阳亭恰好在中心湖的东部,因此这一题名也十分贴切、吻合而且和顺。又因为青阳亭的身价很高,方位重要,因此它和绿净堂一样,对整个宽阔的颐景湖及其附近景观都起着宏观的控制、辐射和辐集的作用。为此,特将它所在的景区题名为“颐湖春晓”,从而说明其影响和作用并不限于本景区之内,而是及于整个“颐湖”的广大范围。青阳亭的“青阳”,“颐湖春晓”的“春晓”,都以“春”为主题,这还
32、和此亭周围的环境非常切合。亭北面的湖岸边,有垂柳三株,婀娜随风。南面岸边,则只有一株,可再补几株,但不要排列太直。至于湖对岸作为青阳亭的对景,也有一带烟柳,倒影入水,在阳春三月更具迷人的魅力。此外,青阳亭附近还有一些春季花树,但还应增种一些。 亭内悬“青阳亭”大匾,柱上又成双地悬挂对联两副。为了显示该建筑的特殊性,故选集唐人的诗句为联:“十分春水双檐影; 百叶莲花万里香。”“千重绿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二联大抵是这里景色的生动写照,如“春水”、“绿树”、“春苑”、“碧天”都是这里的实景;至于“莲香”,就从不远处的绿净堂平台前飘来。而“双檐影”,又是写出了青阳亭重檐一角的美。这两副对联,是
33、花了很多工夫才找到的。其重要特色之一是用了六个数字,特别是每句第一个字用得更巧妙,依次为“十”“百”“千”“万”,它们既体现了排列整齐的数字之美,又用了夸张、对偶等艺术手法,显得极有气派。这种宏观的、辽阔壮丽的美,和“颐湖春晓”、“青阳亭”以及整个南海颐景园的宏大气势,也非常相称。至于对联中的“红霞”,在特定时间也是会出现的。再看眼前实景,青阳亭视野宽阔,对景非常丰富:在广阔的湖面上,西南为绿净堂,那里平台雅洁,翼角飞举;略偏西为“垂虹摇影”景区,那里亭岛耸拔,画桥卧波;而正西方则为“深院寻幽”景区,那里华轩幽室,曲廊蜿蜒所有这些,都是青阳亭视域里的远景或中景。至于近景,则是湖中的“宇蓬岛”,
34、这是更为重要的对景。此岛价值意义、文化内涵,详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点之六】。青阳亭北有曲廊连接着一个小亭“与春亭”,它是青阳亭一个陪衬,亦属“颐湖春晓”景区。“与春”二字,既富有哲理意蕴,又概括了业主、游人们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三五成群,和和美美,与物为春,在这里游赏,享受天人合一之欢乐。亭中康有为所书对联,和这里湖山如画的春景也十分吻合。“与春亭”附近可再略种一些桃、李、海棠等一类春花。由“与春亭”曲廊再往东北,两门之间和廊交接处各有砖额,一曰“倚红”,另一曰“傍绿”,是对附近景色的概括描写。这里的门、廊、砖额,也在“颐湖春晓”景区的范围之内。“颐湖春晓”题名石,可置于青阳亭附近,面向游人。
35、【南海颐景园是十大景区之三】凤华南薰品题出典与内涵题名石:凤华南薰撷自孔子家语:“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又撷自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薰风自南来,吹我池上林。”注: 凤华:指“凤眼果”的花。“凤眼果”为苹婆的别称。苹婆,常绿乔木,属热带作物,初夏开粉红色花,果暗红色,岭南常植为庭园树。“华”:花的美称。 昔者:从前。 舜(shn):古代传说中的太平盛世的贤明之君,史称“虞舜”,和“唐尧”并称。 “南风”之诗:传说中的“南风”,是祥瑞、吉利之风。它一出现,天下就太平。舜所唱的“南风”之诗,是最美最大、与天地同和的音乐
36、。 汉司马迁史记乐书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大治。” 解吾民之愠(yn):消解我的老百姓的怨恨。 阜(f)吾民之财:极大地增多老百姓的财物。阜,盛多、丰富。 首夏:初夏。首,四时之首。夏以四月为首。 薰风:东南风,南风,和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高诱注:薰风“一曰清明风。”亭额:歌薰亭注: 歌薰:唱薰风之歌,诵南风之诗。歌:是动词,即唱歌。亭联:紫凤苍龙,神奇入画;清风白日,幽雅成图。玉书 注: “紫凤苍龙”、“清风白日”一联,虽是古人所书,但是,上、下联中的“凤”、“风”二字,恰好和“凤华”、“南薰”相合,所以挂在此景区非常贴切。 玉书:清代书法家张玉书。此联为其原作
37、,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三附页1】。景观构想与描述“凤华南薰”为一级景区,在颐景湖的南部(略偏西),在全园的方位上,它恰好和“凤华南薰”的“南”字相合。此区主体建筑为一较大的四角攒尖顶的方亭,从体量、结构看,其级别也较高,仅次于绿净堂和青阳亭,位列第三。因此,“凤华南薰”景区在十大景区中,也排位第三。从传统文化意义上看,“凤”、“薰”和岭南地域密切相关,现分述如下:(一)凤是祥瑞的象征。汉许慎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道:“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从中国文化史上看,岭南和凤的关系最密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鸟语曾作考证:“凡鸟赤多者,凤。南海鸟多赤,皆凤之族山海经又言,南禺之山有凤凰。南禺者,罗山(广
38、东罗浮山)之南,番禺之东也。”这些典籍认为,凤凰多出现于南方番禺、罗浮山一带。(二)岭南又特别崇拜和喜爱薰风,因为它是南方的祥瑞之风,同时,它又被认为是虞舜时代的“南风”。薰风对人们来说,不但能解愠消愁,而且能“阜财”极大地增多人们的财富,使人们发财大吉。正因为如此,广州一带爱以薰风品题。五代时南汉以广州为中心,刘应麟南汉春秋中说,南汉高祖曾“作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镂”。直至今天,番禺余荫山房还有“迎薰亭” 从上可见,南海颐景园的“凤华南薰”,紧紧联系着岭南的地方文化传统。这里的大型方亭,原设计图题名为“浣红春泛亭”,似不太恰当。“浣红“二字,来自番禺余荫山房的著名景点”浣红跨绿桥“。余荫山房因
39、为有一棵罕见的红、绿强烈相映的炮仗花古藤,所以此名非常贴切。南海颐景园如取其一半照搬过来,虽问题不太大,但这里毕竟没有此类花树,而且把它和“春泛”二字相组合,也较生硬费解。为此,根据“凤华南薰”景区主题的需要,改名为“歌薰亭”。亭内对联为:“紫凤苍龙,神奇入画;清风白日,幽雅成图。”此上、下联第二字恰好点出了“凤”、“风”二字,另外,全联还极有色彩感,其内容又扩展到苍龙、白日、图画至于花木景观,也应多方面主要紧扣“凤”字。分述如下:这里原有一棵苹婆,较高大。苹婆又称“凤眼果”(见辞海)。因此建议附近再种一棵较大的苹婆,并尽量种在最突出的位置上。苏铁,又称“凤尾松”(见辞海),因为其鳞干极象松,
40、其四出开张的叶,更象凤尾,。建议在歌薰亭中央,置一特大的盆栽苏铁,这不但可突出“凤”字,而且可省却亭中的家具。歌薰亭后东北和西北石栏平台的角隅,也可各置一较小的盆栽苏铁。歌薰亭后西北一带绿地上,再散种若干苏铁。为了使这里成为突出的苏铁集中区,其他地方的苏铁就该相应减少(总体上说,整个颐景园苏铁种得太多,太高大,往往遮掩了峰石),可将他处的苏铁移植过来。这样,不但可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而且更能达到强化此处、弱化他处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附近绿地上,还可多种一些凤尾竹,并让其蔓延。这样,“凤”字当头的植物,就形成了低(凤尾竹)中(凤尾松)高(凤眼果)三个层次,这也是一个特色。此外,如能种一、二棵
41、适合于南方的凤梨、凤凰木,则更好。再从总体上对全园的花木栽种提一个建议,即每个区域都必须坚持“相对集中,重点突出”的原则,这样就能使每个区域的花木都各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否则,每种花木都是到处种一点,各地都差不多,游人就会因缺乏新鲜感而厌倦,而且景区或景点的主题也难以突出。此区有些花木颇有特色,如小叶榕、龙舌兰、海南蒲桃为南方植物,符合“凤华南薰”的“南”字。“凤华南薰”景区,还有两处峰石景观可赏:其一是歌薰亭之东,与亭隔湾相对的“灵透峰”(见【南海颐景园十二峰之十】),其特点是“大孔小孔尽灵透”;其二是歌薰亭之西的“磊块峰”(见【南海颐景园十二峰之十一】),它毫无玲珑透漏之柔美,而只具顽硬突兀
42、之粗犷。“灵透峰”与“磊块峰”同置于一区,二者还能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四】深院致幽品题出典与内涵题名石:深院致幽撷自宋欧阳修蝶恋花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又撷自清乾隆帝迎步廊:“回廊不欲直,曲折足延步。一转一致幽,迎人递佳趣。”注: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古代称杨柳为烟柳,因为其无数倒垂的柳枝如烟似雾,好象纱幕一般,能使其后的景物若隐若现。至于欧词里的“帘幕无重数”,是说庭院里杨柳多,好象一重重“帘幕”,其掩映作用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所以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本景区也参照这这一词意构景。 致幽:导致幽深。致:达到、导致。月洞门砖额:幽兴撷自
43、唐王维木兰柴诗:“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注: 已;停止。月洞门砖联: 曲径通幽处; 垂杨拂细波。注: 此联为集唐代诗人之句,上联为常建的诗句,上联为李益的诗句。砖联不落款,下同。馆额:窈窕馆撷自明计成园冶屋宇:“旋室便娟以窈窕,指曲室也。”注: 旋室:深藏在里面的曲折的房室。 便娟:姿态宛转的样子。 窈窕(yo tio):深远,又有美好之义。廊间砖额一:引胜 注: 二字由金学智集自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四附页1】。廊间砖额二:导远注: 二字亦由金学智集自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四附页2】。馆联花阴昼静闻莺语;院落春闲有燕泥。何
44、绍基注: 燕泥:燕子衔泥在堂馆的梁上做窝。说明了这里院落幽深闲静,生态环境佳优。 何绍基:清代著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尤以书写对联而闻名,世称“书联圣手”。此联为原作,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四附页3】。廊联: 集唐人诗句小园回廊春寂寂;(杜甫)朱栏芳草绿纤纤。(刘兼)廊间砖额三:挹青注: 挹(y)青:汲取青色。 此二字亦集自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四附页4】。轩额: 绿映轩撷自明高启题芭蕉:“丛蕉倚孤石,绿映闲庭宇。”轩联:到此诗情应更远;坐来心迹喜双清。春谷冯遵建注: “心迹喜双清”:出自杜甫屏迹诗。意为由于“心”和“迹”双双在这里都洗净了尘浊,变得非常清洁,因此感到喜悦。“迹”:这里是指足迹、行踪。 春谷冯遵建:清代书法家冯遵建,字春谷。此为其原作,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四附页5】。后院门额一:扫云后院门额二:锄月撷自明计成园冶相地:“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注:“扫云”、“锄月”:二额是说:在云影、月光下扫地、锄土,这均有远离红尘之意。前院门额一:云起撷自唐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前院门额二:烟凝撷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亭额: 秋枫亭亭联:夕来秋兴满;朝坐落花闲。翁同龢注: 翁同龢(h):清代书法家、学问家,光绪皇帝的师傅。此联为原作,见【南海颐景园十大景区之四附页6】。景观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