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6.68KB ,
资源ID:625289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2528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1、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XX府发201245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各部门:XX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2011年3月30日市政府第1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XX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推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根据XX市、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围绕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的功能定位,特制定本规划。一

2、、“十一五”期间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概况(一)取得的主要成就。1.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47个,医疗机构床位2489张,卫生工作人员3024人;卫生机构总资产34655万元;全市医疗机构年接诊235.24万人次,出院人数9.75万人,全年出院者治愈有效率96.79%,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74.98%。与“十一五”期初相比,我市的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资源总量增长较快,卫生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表1 XX市有关卫生指标2010年与2005年比较表千人口医师数千人口护士数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机构总资产诊疗

3、人次出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出院者治愈有效率人均期望寿命单位人人张万元人次人%岁2005年1.350.682.75147343476501758778.6296.175.492010年1.81.24.813465523524119680180.0396.7977较2005年增长%33.3376.4774.91135.2576450.41.790.71.52.灾后重建成绩显著。“512”大地震发生,造成了我市市、乡医疗卫生单位房屋和设施设备的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8990.5万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XX市相关部门、香港、澳门及红十字会的倾情援建和有力支持下,我市全

4、力推进卫生灾后重建,实现了卫生服务软硬件水平的整体提升。到2010年,共落实卫生灾后重建项目33个,建设面积57150平方米,重建资金1.6633亿元。医疗卫生机构33个灾后重建项目到2010年底完成25个,位列全省39个重灾市前列。3.农村卫生事业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稳步推进,相当部分农村居民已经能够与我市城市居民享有均等同质的医疗服务。通过整合及资源优化后,每一个建制乡镇只保留一所政府举办的公立卫生院;乡镇公立卫生院对所辖区域内的村卫生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 “五统一”的标准对19个公立乡镇卫生院、167个村(社区)卫生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农

5、村卫生站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统一和规范;以“三分开、一委派”(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收支分开和会计委派)为核心,推行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药品管理,19个乡镇公立卫生院药品采购严格按照XX市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实施,现已基本走上规范化轨道,配送面达100%,配送量增加了55%;强化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工作,一方面积极配合XX市医疗机构对我市市级医疗机构、重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援建和“卫生扶贫”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市级医疗机构对技术力量薄弱、设施设备较差的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起步阶段。2007年,XXX社区

6、卫生服务中心建成,2008年正式运行,表明我市开始初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该中心从建设之初,即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在人才培养、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计划生育、健康调查、残疾康复、慢病防治、中医药服务等方面,都积极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是未来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较好示范,也是未来提升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有益探索。4.公共卫生体系日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按照国家以及省市有关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及信息系统等方面都

7、取得了一定成绩。构建了以市级卫生单位、乡镇公立卫生院和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科和村卫生站为网络主体的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乡镇公立卫生院按标准设立了公共卫生科,每个建制乡镇公立卫生院均有2-4名公共卫生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疫情实现了24小时网络直报。国家、省、市、市公共卫生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制定了公共卫生工作手册和考核办法;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分离并独立运行,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制定完善了XX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市和乡(镇)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120指挥分中心的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组

8、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专家库,做到了“组织、人员、预案、物资、经费”五落实,加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成功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十一五”期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得我市连续六年实现孕产妇“零死亡”、食品卫生中毒事件“零发生”、重大传染病“零暴发”,狂犬病“零发病”,成绩十分显著。5.中医药事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在整个医药卫生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市各医疗机构中医、中药的普及情况较好,各项指标均高于XX市的平均水平。在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

9、建设和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将各单位中医科、中药房的设置与标准化建设同步进行,同时投入使用。目前,我市设中医科、中药房的乡镇公立卫生院达100%,中医药服务量占35%以上,90%以上的乡村医生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同时,还开展了乡镇公立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6.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得到充实。“十一五”期间,我市强化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改革人才选拔奖励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了合理补充和引进卫生技术人员的机制;利用省市有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农村及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及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行

10、在职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及在职培训;为切实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制定关于开展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考核的办法等规定,全面推行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分配制度。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保证医疗安全,完善就诊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活动,强化医德医风建设。2010年,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78人,执业(助理)注册医师933人,注册护士624人,药师140人,技师129人。其中,执业(助理)注册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2.83%和28.65%,药剂师占总数的6.4%,技师占5.9

11、%,医师护士比为1:0.65。7.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稳步提升,缩小了同XX市平均水平及其他高水平市(市)的差距。2010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7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婴儿死亡率8.21,传染病发病率294.97/10万;医疗机构治愈有效率96.96%,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增长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强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大幅度上升,保障水平有所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100%,并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困难户的医疗救助水平。表2:XX市近几年有关健康指标变动情况指标名称2005年2007年2008年200

12、9年2010年2010年较05年增长%2010年较07年增长%人口死亡率()6.746.737.307.106.12-9.2-9.06人口出生率()6.167.498.207.858.1932.959.35人均期望寿命(岁)(XX市)75.4975.5777.1277.2877.021.531.92孕产妇死亡率(1/10万)XX市00000-XX市24.8725.9218.7212.7812.17-51.07-53.05婴儿死率()XX市6.8410.629.678.217.296.58-31.36XX市13.47.278.277.706.01-55.15-17.33传染病发病率(1/10万)

13、XX市206.61169.48154.59210.34294.9742.7774.04XX市367.24389.86336.7396.5201.18-45.22-48.4(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够合理。“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市卫生资源拥有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在逐年增长,但从横向比较来看,仍然较为落后。2010年,我市千人口拥有床位数、护士数、医师数等主要卫生资源指标均明显低于XX市平均水平。虽然全市综合性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116.43%,远高于XX市的平均水平92%,但医疗机构病床的总体使用率仅有80.03%,卫生资源利用明显不均。以上情况表明,我市卫生资源存量不仅从横

14、向对比看比较落后,从卫生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看也仍较低,而且城乡差别较大,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2.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健全。“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社会资金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大,非公医疗机构发展很快,我市现有社会办和私人办医疗机构404所,占医疗机构总数的92%,其中个人办医疗机构75所,占总数的17%,而政府办医疗机构36所,仅占8%。这些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既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但同时又对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了一定的竞争。目前,我市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在

15、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了解病人需求,细分市场等方面的工作做的不细;服务流程不科学,服务效率不高;监督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经营状况不佳,运营效率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3.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基层卫生院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落后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农村基层卫生院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能力较弱,未能有效发挥其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整体功能。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仍存在“重治轻防”的现象,三级医疗保健网“网底”仍较薄弱。我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村卫生服务需求量扩大,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范围随之增加,但乡镇卫生院的床位严重不足,每千人口仅2.39张,虽然

16、高于XX市的平均水平,但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的标准,仍然有很大缺口。同时,由于投入不足、条件落后,导致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待遇低,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较晚,目前仅有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以城镇为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仅为5.88%,和XX市的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同时,按照2010年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建设标准(试行),我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功能、基本设施、人员配备方面还有所欠缺,还不能全面有效地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4.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医疗急救体

17、系、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与XX市其他发展较快的市(市)比较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虽然我市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开展较好,但现有应急体系在面对重大、特大公共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处置能力还有待检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实验室监测能力、人员综合素质、应急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我市作为XX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外来流动人口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较为集中,对于这部分人口可能出现的紧急医疗需求,还缺乏系统的监测和应急安排。 5.医药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尚待进一步提高。 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看病难、看病贵”的问

18、题虽然有较大程度的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在正确处理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目前,仍然存在药品加成、以药养医等现象,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医患冲突也并未完全杜绝,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距离群众的要求也有一定差距,整体的医药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一)地区功能定位的调整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XX市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作为未来几十年城市发展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而XX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优势,在XX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19、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XX被定位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XXXX旅游区)、轻工产品与通用机械制造产业区、安仁文博旅游区”,未来XX将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根据这一地区功能定位,XX不仅需要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也需要适度增加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同时,由于XXXX山是道教发源地,在养生旅游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可成为XX市发展医疗旅游业、构建医疗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地区发展要求,需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积极开展医疗卫生配置配套建设,加快引进先进医疗保健服务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改善医药卫生资源的区域配置,一

20、方面满足本市城乡居民对优质高效医药卫生资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把满足具有时效性、集中性特点的休闲度假及旅游人群对医药卫生资源的需要放在重要地位。(二)医药体制改革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近年来,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医药卫生领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国家出台了医改的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XX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医改已进入攻坚阶段。按照新医改的要求,未来我市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必然是建设和完善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其中,农村又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势必

21、要打破阻碍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在健康保障、服务提供、健康状况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三)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卫生院、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及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卫生院及村卫生站的软硬件水平,城乡卫生保健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卫生事业二元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农村缺乏高素质卫生技术人员,没有一支稳定的具备适用技术的基础卫生人才队伍;地处XX市三圈层,农村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卫生机构难以通

22、过自身积累来更新换代配套设备;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为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必须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放到首要位置,在实现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保持农村医药卫生事业更快的发展速度,解决城乡医药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四)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新的任务。 城乡一体化建设必然推动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人口结构会随之发生改变。从目前情况看,我市老龄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同时,伴随着我市成为XX市重要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流动人口,特别是老龄流动人口数也会继续增加。人口结构的改变会推动我市疾病谱发生变化。从最近几年我

23、市人口死因顺位看,主要为典型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为我市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死因,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人口流动加剧,传染病防治的难度加大。老龄人口增加也会推动老年疾病对医药卫生资源的占用和消耗。这些情况表明,未来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不断调整医药卫生资源的配置,完善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群体及个体对医疗保健的多样化需求。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全局,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国际

24、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建设,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推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建设适应城乡居民健康需求、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 以增进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卫生需求为导向,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卫生发展。到2015年,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卫生应急体

25、系、城乡基本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医药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到2015年,实现市人民医院创“三级乙等”达标,并建成数字化医院;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增业务用房5000平方米,实现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二级乙等”达标;市妇幼保健院创“三级乙等”专科医院达标,建成数字化保健院;市中医院扩展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创“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达标;在市级综合医院增设传染病区;乡镇公立卫生院完善急诊室建设;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中心标准,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新建社区卫生服

26、务中心1个及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在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村卫生站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撤并原有的部分村卫生站;在19个现有乡镇卫生院成立公共卫生服务所,在标准化村卫生站增挂公共卫生服务站牌子。 主要发展指标: 到2015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78.5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5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人,千人口床位数4.5张;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100%,法定报告急性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降至300/10万以下,并力争逐年有所下降; 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控制在5/10万以内; 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 98%以上,健康档案建档

27、率达100%,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80%以上;培养全科医师100人。 四、“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科学统筹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两大体系,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导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正确处理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及改革卫生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

28、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保障水平。 2.正确处理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继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职能定位,建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定位明确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实现与XX市整个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协调配合。适度开放医疗卫生市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建民营医疗机构,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医疗市场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 3

29、.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监督激励机制、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使公立医院能够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价格等方面优于其他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增强公立医院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性医疗服务的同时,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职能明确、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城乡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探索区域内不同隶属关系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有序发展、共同繁荣的运行机制。 4.准确把握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之

30、间的关系,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扩大基本药物制度适用范围,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推动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将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水平的评价体系,配合XX市有关基本药物报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基本药物使用,增强用药安全,减轻城乡居民药品费用负担,并以此作为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契机,逐步取消以药养医的旧体制。(二)优化调整城乡卫生资源布局。 1.打造区域性医疗网络节点。配合XX市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将我市打造为XX市区域医疗中心的区域性医疗网络节点,强化与大XX地区的

31、医疗服务协作,以市级综合医院为区域节点核心,以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网络纽带,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等为网络终端,在提升市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的同时,不断挖掘潜力。根据XX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XX市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及XX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引进社会资金,在新城区增加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特别是规划建设一批老年康疗机构和旅游医疗应急点,建立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格局。 2.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布局。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定位。积极推行双向转诊,分流区域内医疗需求压力。

32、结合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情况,强化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努力实现人人都有家庭医生,人人都有健康档案。 (2)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站建设。乡镇卫生院要进一步发挥其农村基本医疗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农村医疗机构硬件投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继续开展市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和考核,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展城市援建农村、农村巡回医疗队等“卫生扶贫”活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乡镇公立卫生院实行对口帮扶,开展乡镇医护人员到市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等工作,将这些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形成乡村医技人员学历后续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乡

33、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标识,统一设备配置的“五统一”标准,在完成167个标准村卫生站的基础上,对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及时调整,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做到农民集中居住区修到哪里,村卫生站等医疗点就建到哪里。到2015年,力争完成行政村村卫生站覆盖率100%,村卫生站规范建设率100%。力争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的就医新格局,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三)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1.全面提高疾病防控能力。(1)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ABC三类服务包。在实施XX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

34、服务C类服务包(2010版),和XX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实施B类、A类服务包。在“十二五”期间,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保障水平。(2)全面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以艾滋病、血吸虫病、狂犬病、结核病、霍乱、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为重点,完善和深化重大疾病监测内容和项目,提高监测质量和分析能力,按照不同疾病防治要求,在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开展防治工作,认真总结和完善传染病综合防治模式,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实现传播阻断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争取在市级综合医院增设传染病区,巩固和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3)加强慢性非传染病

35、防治和意外伤害防范。“十二五”期间,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采取相应措施,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和高血压、糖尿病档案建档率及档案规范化,力争在2010年达40%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5%,防治工作从医院前移到社区,从预防疾病前移到预防危险因素,加强不健康行为习惯的干预,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同时,针对我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开展对外来人口、常住人口和外来阶段性居住人口在慢性病和意外伤害防治需求方面的调查,采取相应措施,针对这部分人群提供慢病防治和意外伤害防范服务。“十二五”期间,依托市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机构以及新建的护理安老院,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护理

36、安老服务。(4)抓好重性精神病病人救治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重性精神病人阳光救助成果,符合阳光救治条件的100%实现阳光救治;推进精神病人社区管理治疗,社区管理率达100%。(5)完善公共卫生检测体系。按照“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综合全面”的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监测内容和项目,提高监测质量,全面收集各类重要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信息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等信息,综合分析,及时掌握人群健康状态变化,捕捉异常情况和意外事件,突出预测、预警和预报,评价预防控制效果。 2.完善应急体系,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1)不断制定和完善切合实际的卫生应急预案,逐步形成“纵向

37、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制定和完善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物资筹备、队伍建设等应急机制。(2)加强区域性卫生应急网络建设,形成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龙头、以各乡镇卫生院为支撑、以风景旅游和休闲疗养区为重点监控的区域医疗救治网络。逐步达到平均救援半径城区、风景旅游和休闲疗养区小于8公里,农村小于20公里,反应时间小于5分钟。(3)加强医疗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依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物资和人员,建立一支专业化医疗救援突击分队,做好服务区域内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医院内医疗救治和向外转诊工作;边远乡(镇)卫生院负责服务区域内伤病员的转运等紧急救援工作。特别要加强医疗机构院前救治技术培训,提高我市应对各类

38、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治安事件等紧急状态医疗救援能力。(4)构建应急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应急通讯保障,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实现120网络平台与120指挥中心无线通讯畅通,强化紧急条件下医疗服务系统、疾病防控系统和卫生行政管理系统的协调配合机制。(5)增强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处置能力。在完善应急体系的同时,建立自上而下的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统一指挥体系,形成政令畅通、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应急为主,条块结合、

39、以块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强化部门协调和地区联防机制,做好人员培训、资金储备、物资储备、技术储备、应急演练等各项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事件采取相应对策。3.大力加强妇幼卫生工作。(1)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孕产妇住院分娩100%实施补助;对城乡准备怀孕和怀孕3个月内的妇女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95%,叶酸服用率到95%,叶酸服用依从率达70%。(2)健全产科儿科急救网络,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完善产科急救转诊制度,加强市级

40、急救点的能力建设,畅通产科儿科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平安。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早孕建卡率和高危孕产妇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4.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抓覆盖”的工作思路,实施划片区的卫生监督工作网络监管。全面加强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的安全产品、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及其执业人员等各项监督任务。加快市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卫生监督机构快速检测、取证办公、车辆等执法设备的配备,切实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

41、综合考核机制,完善执法监督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市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卫生行政审批职能,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严把卫生许可质量关,严格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严格按照卫生行政许可程序和承诺时限进行受理、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四)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1.构建中医药服务体系。 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骨干,其他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和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为网点,构建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巩固发展农村中医管理工作三级服务网络,重点加强XX市中医医院建设,完成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中医药规范化建设,2015年村卫生站开展中医药服务达

42、100%,建立起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十二五”期间,达省级中医先进市,努力创建国家中医先进市。 2.评选市级名中医,打造中医特色专科。 继续积极开展市级名中医评选工作,整体推进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配合人才队伍建设和名中医评选活动,逐步打造我市的中医特色专科和省、市的重点专科。 3.结合中医养生文化,打造中医药特色园区。 加强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以鹤鸣山道教养生文化为依托,辐射雾山、斜源,逐步构建集中药材种植、旅游、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园区,将中药材种植与观赏、名医坐堂诊病、中成药展销、中医传统文化、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融为一体。开发中医药养生项

43、目,引进国际一流的医药养生保健项目,新建多个XX市传统医药养生康复项目。塑造城市特色和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把XX市打造成富有中医养生保健特色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五)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抓好省级卫生市城巩固工作,为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做好基础工作;继续巩固血防达标成果,全面完成血防改厕任务,确保改厕率达到100%;加快“三改一建”过程,新建居民小区和农房无害化厕所要达到100%;深入开展居民院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行动,建立完善的农村爱国卫生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除害防病工作,全面开展我市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普及卫生知识

44、,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疾病防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自觉参与的责任意识,开展卫生集镇、村(社区)创建活动,建成市级卫生集镇3-5个,市级卫生村5-8个;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现车站、商场、医院等窗口单位全面控烟,全力打造健康XX。(六)全面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1.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项目的学科专业(一级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获得规定学历的达标率达90%以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60名,培养公共卫生人才100名,培养全科医生100名,大力加强卫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卫生

45、技术人才。 2.按照“六位一体”的农村卫生工作需求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会同人事部门制定政策,吸引较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统筹城乡卫生人力协调发展,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募“支医”大学生。新进入乡镇卫生院人员在两年内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适应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加强中医药、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老年康复、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引才、用才、留才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引进中医药技术带头人,努力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升疾病

46、预防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专业化能力;培养及引进专业素质过硬、懂法且善于执法的卫生执法监督人才;结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规划,引进及培养老年康复专业人才;强化卫生管理队伍建设,强调卫生管理的专业化特点,提升我市医药卫生管理水平。 (七)全面加强医院规范化建设。 加强对全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在市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逐步推进电子病历;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进临床指南;鼓励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同XX市的高水平综合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数字医学影像、数字医学检验等医疗技术共享信息应用服务,提升我市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教育管理、医德医风

47、投诉监督、考核与评价、奖惩等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医德医风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和流程,加快医疗纠纷处置进度,公平、公正调解处置医疗纠纷,提高各类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八)努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建立集卫生管理、药品管理、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公文输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通畅的城乡一体化卫生信息体系,完成主机及存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复合型医学卫生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城乡医疗机构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卫生信息服务,为社区和大众提供全方位的卫生信息服务。到2015年,将市人民医院建成数字化医院,将市妇幼保健院建成数字化保健院,全市区域卫生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等医疗协同;以健康档案为基础,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工作协同及联动,并纳入到“全域XX卫生信息体系”的建设中,实现市民健康“一卡通”,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做好医疗卫生基础准备。 五、保障措施(一)健全组织领导,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医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