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着力点*本文系2 0 2 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重点项目“两个结合 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 0 2 2 DWT 0 2 6)、2 0 2 2年度郑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 0 2 2 Z Z U J G 1 2 7)的阶段性成果。方兰欣 郑永扣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的复杂系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经过长期酝酿、凝练阐释、弘扬传播、由知到行进入新阶段。推动社会主义核
2、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广泛践行,是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行聚力、汇聚民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兼顾广度和深度,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化融入法治实践,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常态化融入学校教育,生活化融入千家万户。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知到行;广泛践行;着力点 作者简介 方兰欣,法学博士,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郑永扣,郑州大学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3、观建设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的复杂系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五年成就,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14,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4 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
4、值观深入人心”2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十年成就,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并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4 4,“把社会主03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着力点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34 4。从明确提出到广泛弘扬、广泛传播再到广泛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因势而谋,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而且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一、由知到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入广泛践行的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凝结提出了民族性、时代性、实践
5、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长期酝酿、凝练阐释、弘扬传播,由入眼、入脑转向入心,达至外化于行、广泛践行的新阶段。1.经过长期酝酿,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价值和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并广泛开展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断推进精
6、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同时,急剧的结构转型、领域分离、利益分化带来了思想多元和价值冲突,出现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现象。2 0 0 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聚焦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42 0 0 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2 0 1 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需要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的来讲,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而且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2.综合各方意见,凝练阐释“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首次单分一节内容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安排和部署。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作为其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了必须要明确的时候,思想理论界围绕如何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思路,形成了多种个性化表述。在广泛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的
8、基础上,2 0 1 2年1 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全新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2 0 1 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 0 2 3年第2期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81 5 42 0 1 3年1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 意 见(以 下 简 称 意见),对社会主
9、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践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阐释。意见 出台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十二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2 4字关键词”的概括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才提出来的,是当前价值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
10、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81 6 8-1 6 9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学术界、理论界对“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逻辑、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3.强化统领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重大进展实际上,“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侧重点是阐释、宣传和弘扬,真正制度化融入实践是从“十三五”时期开始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使“中国梦和社会主
11、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9整个“十三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最显著成就是融入法治实践。2 0 1 6年1 2月2 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2 0 1 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提出力争经过5年到1 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社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引 领 文 化 建 设 制度”1 0,从制度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的地位
12、。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和传播,但相较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方面的融入,其他方面的融入还有待进一步拓展。4.深入人心与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入新阶段究其根本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伴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演变,尽管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成熟以前它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多、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的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的过程。从“十一五”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十二五”时期凝练概括出社会主
13、义核心价值观,再经过“十三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领域培育,最终到“十四五”时期的深入人心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广泛践行,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社会存在领域持续深入变革对社会23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着力点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的内在要求,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和目标应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由几个“五年规划”或者党的报告串起来的简单线性逻辑,而是入眼、入脑、入心、入行渐次提升的过程和阶段的统一,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心,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干出来的。尽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14、任务很早就被提出,但是之前提出命题、凝练概括、宣传阐释、弘扬传播的阶段,重在知性层面上的培育和普及,即入眼、入脑,而在入眼、入脑后,就需要更加注重深入人心和广泛践行,即入心、入行。二、以行聚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凝聚中国力量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 要 得 到 实 现,就 要 有 使 用 实 践 力 量 的人。”1 1价值判断力和价值责任感不等于也不能代替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需要知性层面的阐释、宣传和教育,更需要主体普遍化的践行。离开主体普遍化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沦为空洞无物的观念体系,被束之高阁,失去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凝
15、聚中国力量,需要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行以聚力、汇聚民力。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价值观竞争愈加激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逐渐陷入低迷,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推动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1 2,个别西方国家垄断国际事务的局面难以为继,部分国家和地区强化内顾倾向,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汹涌激荡,可以说,不同发展道路、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际整体局势,从总体上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进程,中国
16、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受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强音,中国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变量,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大变局的走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了力量转移的逻辑。一方面是世界力量中心向亚太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与经济体转移,2 1世纪的中国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另一方面是社会主导力量从暴力、资本向文化和价值观转移,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更加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凸显。中美安克雷奇交锋、中俄外长发布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联合声明、欧美国家编造所谓中国新疆存在“强制劳动”问题以及中国外交反击和民间的自发回应,都表明价值观上的攻防日益白热化。置身世界百年未
17、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斗争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外部形势严峻,我们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核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好凝魂聚气、增强向心力。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按照党的十九大分“两个阶段”“两个十五年”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十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 0 2 3年第2期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奋进“十四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时间在压缩,目标
18、在不断升级,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新作为。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国的现代化强国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方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另一方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和力量。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治理现代化。强力、资本和文化价值观是社会整合的三种基础性力量,从以强力为基础的统治,到以资本为中心的管理,再到注重思想和文化价值观浸润的治理
19、,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内核,对国家制度和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具有价值纠偏、思想引领、文化整合等功能。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的引领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具有独特的治理功能和优势,需要进一步把价值观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效能。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更重,使命更艰巨,需要一种新的气象、精神和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性价值观,要在引领社会新风尚上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向上向善的时代风
20、尚。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为国家、社会、公民提供价值观遵循和精神指引,不断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3.知易行难,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脑,即在知性层面被人们熟记熟知,做到这些并不难,但是要入心、入行则有难度。因为知性层面的熟记熟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理念、规范的一种观照,并不直接触碰现实利益。而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则要求主体按照相应的价值理念、规范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限定,这必然涉及自身的现实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
21、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81 7 3知多行少、知而不行、言胜于行等知行脱离的问题,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短板,也是进入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体而言,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处于矛盾突发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 3初步发展起来以后,需求被激发,但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决定了社会总供给还很有限;利益分化,贫富差距拉大;不同利益群体激烈博弈,形成了利益固化的藩篱;思想泛化,社会共识越来越难以达成;社会进入诉求表达与矛盾凸显期,但诉求表达渠道与
22、矛盾化解机制还很欠缺。1 4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观照和平衡各种复杂矛盾关系,起到价值引领和凝聚共识的作用,其43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着力点建设难度加大。具体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特定领域和环节还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需要克服。例如,在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还比较薄弱和滞后,一些不正之风和陈腐观念仍在影响乡村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掣肘;在社会治理和司法领域,自治、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和融合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法规和治理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不相符,甚至背离和抵牾;在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常态化融入与深入人心的
23、目标之间还有不小差距,个别人的失德失范问题经过网络的聚焦和放大,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种知识化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自觉程度还不够。这些显然已经成为当前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三、全面融入: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81 6 5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广泛践行,需要兼顾广度和深度,拓宽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融入、深度融入。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化融入法治实践
24、,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常态化融入学校教育,生活化融入千家万户,为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提供了着力点。1.乡土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薄弱区。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但农村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超3 6%。1 5同时,城市常住人口也普遍与农村家庭、土地、房屋、集体经济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能没有农民群体的普遍认同,这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农村。然而,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急剧转型,农民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织中,在城市工业文明与乡土传统习俗的碰撞中,往往不知何去何从,容易出现文化的断裂和价
25、值观的错乱。广大农村地区的传统价值在淡化或流失,精英价值没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价值失序、认同阙如和凝聚弱化等问题。“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现代化不仅是器物、制度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因此,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上的兴旺、生活上的富裕,还需要乡风上的文明、文化上的繁荣。要自适于上述乡村价值观的诸种现代性张力,需要我们重提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路向。要结合农民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乡土化和情境化的话语转换,重构话语体系,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漫谈等,强化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26、值观的认识。1 6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转化要把握实质和重点,不能随意化,更不能望文生义。1 7乡土化路径主要体现在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倡导乡村新集体主义观念、培育乡村独特的公共文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构农村农民价值观念体系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和引导规约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转变引领乡村振兴战5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 0 2 3年第2期略,夯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基础;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泛践行。2.制度化融入法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最大价值公约数”,
27、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觉认知、自愿认同和自律践行的基础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孟子离娄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仅靠内在的道德良心是不够的。法律是道德的最后底线,法治实践是道德建设的强大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既需要法律、法制层面的确证和保 障,也 需 要 法 治 层 面 的 融 入 和 传 导。2 0 2 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 0 2 02 0 2 5年),对“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总体谋划,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次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
28、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支撑。“十三五”时期,中央出台 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明确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但是,由于时间较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融入法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当前,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相得益彰,要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融入法治建设实践,让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助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3.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随着“政府市场社会”三元社会结构的形成,社会领域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越
29、来越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是“相互影响、互为补益”的关系。1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而要深入社会生活,否则就会被束之高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需要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实践,并且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导向性作用。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价值引领和价值规范,推动社会治理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本身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和公共性实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既是规范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其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30、,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化融入并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二,坚持德润人心,强化道德约束,用文化、价值观的规范功能丰富社会治理方式;其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向基层下移,落实到城乡社区,不断完善惩恶扬善机制,培育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要努力使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在推进社会治理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转化为人们普遍认同并自觉践行的社会规范和行为习惯。4.常态化融入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主环境,也是学生集体生活度最高、时间最长、学的东西最多、相互影响和改变最多的地方。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教育
31、,未来的社会就是什么样的。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分化、思想多元、价值冲突,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63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着力点大变局背景下异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我国青年学生渗透、分化加剧的形势,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学校应当担负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融入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教育引导责任。第一,要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常态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常态化融入不是搞运动式的推进,而是要系统谋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不断优化“三进”理念、整合“三进”载体、创新“三进”方法、探
32、索“三进”机制,切实提高“三进”工作的常态效应。第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规范和要求,常态化融入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使之成为校园环境和学生学风的底蕴,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原则、价值理念、价值规范,从而使之成风化俗、形成习惯、成为标准。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努力成为青年学子的 活环境”1 9,用彻底的理论使学生信服,用高尚的行动示范带动学生,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立下做人做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5.生活化融入千家万户价值观践行最终要落细、落小、落实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身上。价值观若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关注和
33、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并发挥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81 6 5。家庭是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领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家庭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家庭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个人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来讲,日常生活主体对某种价值观形成认同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从知性层面的领悟(认知),到感性层面的经历与体验(认同),再到坚定的意志和信念(认定)。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践行,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成为大
34、众日常生活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首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为贴近生活的宣传、解读和阐释,以直观具体、鲜活生动的面貌呈现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具体要求。其次,人们的情感认同都是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活化地融入家教、家风建设,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感知和情感认同。最后,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良好氛围。人是环境的产物,主体价值信仰的坚守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双重作用。外部环境有利,就会强化主体价值信仰和价值观认定;反之,就会干扰、弱化甚至动摇特定主体的价值认知、价值信仰和价值选择。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需要营造和形成“有
35、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2 0,推动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参考文献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7.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 0 2 0-1 1-0 4(1).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7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 0 2 3年第2期全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国 家 而 团 结 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
36、社,2 0 2 2.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 0 0 6-1 0-1 9(1).5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 0 0 7-0 6-2 6(1).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 0 1 1-1 0-2 6(1).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 0 1 2-1 1-1 8(1).8 习近平谈治国
37、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1 4.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 0 1 5-1 1-0 4(1).1 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 定 N.人 民 日 报,2 0 1 9-1 1-0 6(1).1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3 2 0.1 2 何毅亭.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J.学习月刊,2 0 2 0(1 2):4-6.1 3 邓小平 年 谱(1 9 7 51 9 9 7)(下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38、0 0 4:1 3 6 4.1 4 韩庆祥,方兰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 0 1 8(3):2 0-2 9.1 5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 B/O L.(2 0 2 1-0 5-1 1)2 0 2 2-1 2-0 7.h t t p:/w w w.s t a t s.g o v.c n/t j s j/z x f b/2 0 2 1 0 5/t 2 0 2 1 0 5 1 0_1 8 1 7 1 7 6.h t m l.1 6 张振波.乡村振兴战略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9(1):2 6-3 4.1 7 吴潜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昆明峰会学术总结发言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 0 1 9(1):5-8.1 8 郑永扣,钟科代.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 0 2 1(4):7 4-8 5.1 9 陈治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 0 1 5(Z 3):2 7-2 9.2 0 何林,赵红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 0 1 9-0 7-2 3(1).(编辑:牟世晶)83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