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23 ,大小:173.50KB ,
资源ID:6249255      下载积分:2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2492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培训课程.ppt)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培训课程.ppt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老师:胡文群,1,目 录,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发展,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第三章 为什么要实施,ISO 9001,标准,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第五章,ISO 9000,:,2000,族标准基本知识,第六章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第七章 实施,ISO 9000,族标准对员工的要求,第八章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其应对,2,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质量检验管理阶段,20,世纪初,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泰勒:计划与执行分工、检验与生产分工、建立终端专职检验制度。,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

2、,4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三项战时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指南,、,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工序控制用控制图法,。,3,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发展(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指标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中心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简称“四全”、“一科学”。,标准质量管理阶段,1987,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1994,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9000,族标准;,2000,年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族标准。,4,第二章 重要的术

3、语(一),一、,质量 quality,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理解要点,:,质量不仅是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包括了体系的质量和过程的质量。,要求可以是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要求具有相对性,(,不同的顾客或相关方具有不同的要求,),和时间性,是动态的。,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而言,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能力、管理的协调性等反映其质量水平。,对于过程而言,过程的能力、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工艺水平等反映其质量水

4、平。,5,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二),二、,要求 requirement,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6,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三),三、,特性 characteristic,可区分的特性,。,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注,3,:,有多种类别的特性,如:,

5、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7,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四),四、质量特性 quality characteristic,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注,1,:,“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注,2,:,赋予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所有者)不是它们的质量特性。,8,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五),五、过程 pro

6、cess,一组将输入转化为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9,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六),六、程序 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为“程序文件”。,10,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七),七、产品 product,过程的结果。,注,1,:,有下列四种

7、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份。,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注,3,:质量保证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11,第二章 重要的术语(八),八、合格(符合)conformity,满足要求。,九、有效性,effectiveness,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十、效率,efficiency,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十一、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

8、ement,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十二、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12,第三章 为什么要实施ISO 9001标准(一),一、为了适应国际化大趋势,推行,ISO 9001,标准的国际化大趋势已经形成,世界各国已普遍推行,ISO 9001,标准,我国把推行,ISO 9001,标准作为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的竞争,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以利竞争,13,第三章 为什么要实施ISO 9001标准(二),二、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9、,ISO 9000,系列标准要求建立正规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深入细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系统,认真执行文件,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按照,ISO 9001,标准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不断改进的功能,通过质量审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通过管理评审促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有效方法,ISO 9001,标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管理,14,第三章 为什么要实施ISO 9001标准(三),三、为了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全过程控制,保证资源,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断改

10、进,形成良性循环机制,15,第三章 为什么要实施ISO 9001标准(四),四、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质量的新要求,用户,生产者,政府,质量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实施,ISO 9001,标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信誉,保证了质量,16,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产生及其作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TC 176,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易于理解的语言所表述的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适用的一般性规律。它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制定,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17,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

11、则,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若想成功地领导和经营组织,使其在市场具有竞争力,需要采取一种系统的、透明的方式对组织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组织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企业获得成功。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涉及多方面,如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内容之一,也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8,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帮助组织实现预期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普遍适用的并且能在全世界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的质量管理理论。为了建立这套理论,,ISO/TC 176,于,1995,年成立了一个工

12、作组,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吸纳了国际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整理并编撰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在国际上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众多国家的一致等同。,19,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实施要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为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下述活动:,了解并掌握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确保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结合;,确保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进行沟通;,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活动措施;,管理好与顾客的关系;,兼顾顾客与其他相关

13、方之间的利益。,20,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为贯彻“领导作用”的质量管理原则,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采取下列具有非常意义的措施:,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制定质量方针来清晰地描述组织未来的远景;,制定可测量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具有挑战性的并能使组织获益的质量目标;,在组织的所有层次上建立价值共享和职业道德伦理观念;,建立信任,消除忧虑;,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并赋予其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鼓励并激励员工并承认员工的贡献。,21,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全员参与,:各级人

14、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组织应用“全员参与”原则,员工应进行下列主要活动:,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识别对其活动的约束;,接受所赋予的权利和职责并解决各种问题;,每个人根据分解到本岗位的质量目标评价其业绩;,主动寻找机会增强员工的能力、知识和经验;,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22,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应用“过程方法”的原则,组织应依次实施下列主要活动:,为取得预期的结果,使用已建立的方法并确定关键的活动;,为了管理这些关键的活动需明确职责和权限;,了

15、解并测定关键活动的能力;,识别组织职能内部和职能之间关键活动的接口;,重点管理能改进组织关键活动的各种因素,如资源、方法和材料等;,评估风险以及对顾客、供方和其他相关方产生的后果的影响。,23,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应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组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建立一个系统,并以最有效的方法实现组织的目标;,了解系统的过程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确定体系内特定活动的目标以及这些特定活动应如何应作。,通过测量和评估并持续改进体系。,24,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

16、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应用“持续改进”的原则,组织将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在整个组织内使用某种一致的方法推行持续改进;,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训,这是持续改进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组织的每个员工都应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改进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确定目标以指导、测量、追踪持续改进;,识别并通报持续改进的情况。,25,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组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确保作为分析依据的数据足够、精确、可靠;,让数据和信息的需要者能及时得到数据和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

17、直觉,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26,第四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应用“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原则,组织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确立与供方的关系;,与关键的供方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建立清晰和开放通畅的沟通渠道;,确定联合改进行动;,鼓励、激发改进和承认成果。,27,第五章 ISO 9000:2000族标准基本知识,ISO 9000,:,2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9004:200

18、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0,idt ISO 9001:2000,29,范围,1.1 总则,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30,范围,1.2 应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

19、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31,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 9000:2000),32,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1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本标

20、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供方组织顾客,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 1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33,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一),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

21、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34,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二),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35,4 质量管理体系,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22、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36,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二),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注:本标推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注: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注: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 质量管理体系,4 质量管理体系,37,4 质量管理体系,4.2.2 质量手册,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b

23、)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38,4 质量管理体系,4.2.3 文件控制(一),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39,4 质量管理体系,4.2.3 文件控制(二),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

24、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0,4 质量管理体系,4.2.4 记录控制,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服和处置所需的控制。,41,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方针;,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42,5 管理职责

25、,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5.3 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43,5 管理职责,5.4 策划,5.4.1 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

26、确保:,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44,5 管理职责,5.5 职责、权限与沟通,5.5.1 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5.5.2 管理者代表(一),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45,5 管理职责,5.5.2 管理者代表(二),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注:管理

27、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 内部沟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46,5 管理职责,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47,5 管理职责,5.6.2 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审核结果;,b)顾客反馈;,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以往管理

28、评审的跟踪措施;,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g)改进的建议。,48,5 管理职责,5.6.3 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49,6 资源管理,6.1 资源提供,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50,6 资源管理,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组织应:,a)确定

29、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51,6 资源管理,6.3 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6.4 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52,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一),组织应

30、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53,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二),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注: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注: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

31、品实现过程的开发。,54,7 产品实现,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确定,组织应确定:,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55,7 产品实现,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一),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32、,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56,7 产品实现,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二),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57,7 产品实现,7.2.3 顾客沟通,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a)产品信息;,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c)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5

33、8,7 产品实现,7.3 设计开发,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设计和开发阶段。,b)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更新。,59,7 产品实现,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a)功能和性能要求;,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

34、)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60,7 产品实现,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61,7 产品实现,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35、,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62,7 产品实现,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63,7 产

36、品实现,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64,7 产品实现,7.4 采购,7.4.1 采购过程,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

37、持(见4.2.4)。,65,7 产品实现,7.4.2 采购信息,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b)人员资格的要求;,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66,7 产品实现,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67,7 产品实现,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

38、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c)使用适宜的设备;,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e)实施监视和测量;,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68,7 产品实现,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记录的要求(见4.2.4)

39、;,再确认。,69,7 产品实现,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70,7 产品实现,7.5.4 顾客财产,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71,7 产品实现,7.5.5

40、 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一),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72,7 产品实现,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二),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41、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73,7 产品实现,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三),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注:作为指南,参见GB/T 19022.1和GB/T 19022.2。,74,8 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组织应策

42、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75,8 测量、分析和改进,8.2 监视和测量,8.2.1 顾客满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8.2.2 内部审核(一),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76,8

43、 测量、分析和改进,8.2.2 内部审核(二),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1.1、GB/T19021.2及GB/T19021.3。,77,8 测量、分析和改进

44、,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78,8 测量、分析和改进,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见4.2.4)。,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

45、服务。,79,8 测量、分析和改进,8.3 不合格品控制(一),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80,8 测量、分析和改进,8.3 不合格品控制(二),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见(4.2.4)。,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

46、,以证实符合要求。,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81,8 测量、分析和改进,8.4 数据分析,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a)顾客满意(见 8.2.1);,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d)供方。,82,8 测量、分析和改进,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47、、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2 纠正措施(一),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83,8 测量、分析和改进,8.5.2 纠正措施(二),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84,8 测量、分析和改进,8.5.3 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48、,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85,第六章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通向质量的交通路线图”(费根保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86,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概念和作用,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作用(一),通向质

49、量的交通图,a)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b)界定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c)“该说到的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d)文件成为组织的法规,通过认真的执行达到预期的目的。,87,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概念和作用,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作用(二),审核的依据,a)证明过程已经被确定;,b)证明程序已被认可并已开始实施;,c)证明程序处于更改控制中。,质量改进的保障,a)依据文件确定如何实施工作及如何评价业绩;,b)增强了更改效果的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c)当把质量改进成果纳入文件,变成标准化程序时,成果可得到有效

50、巩固。,文件作为培训全体员工的教材。,88,二、主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质量手册,定义,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作用,a)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依据;,b)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或评价的依据;,c)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证据。,89,二、主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程序文件,定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规定完成各项质量活动方法的文件。,作用,a)规定开展某项活动的控制原则、控制方法和证实方法;,b)阐明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责任;,c)作为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90,二、主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3、作业文件(指导书),定义,规定具体的作业活动的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